——新课改实践之班主任工作感想
◇曾雨兰
(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攀枝花617000)
从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深入我们学校以来,我已经对新课改中的小组建设有了深切的体会。从一开始的茫然,到现在不断地思考与改进,让我在艰难的课改道路上不断进步着。这一年半来我都是不断地思考、改进,再思考、再改进。
如果说学校是森林,学生就是树木,森林因树木而生机勃勃;如果学校是天空,学生就是云彩,天空因云彩而五彩斑斓;如果学校是大海,学生就是浪花,大海因浪花而波澜壮阔。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他们的错误往往像一面镜子,这一面可能不甚完美而另一面正闪烁着晶莹的光。正是因为孩子有缺点、不完美,才需要教师,需要教育。面对这些,我们必须要忍耐,更要给予他们宽容和鼓励。
当这一年半的班主任,我遇见了一位女生,她成绩中等,特别爱看小说和画画,但在班上同学面前经常搬弄别人的是非,很对同学都对她很反感。一次晚自习,她和班上一个爱打抱不平的女同学小田打架,并且她还被扇了一耳光,当时没有人向老师反映,回了寝室她告诉他家长说自己耳朵不舒服,可能是被打出问题了,第二天一大早,她家长冲进我的办公室,说了一通很难听的话,说孩子被打成这样了我都不管,把我说得云里雾里的,一了解情况,我才知道是被同学打了,我立即把他女儿喊来,让他先带去医院检查,经过医生检查,还好没事。然后我就把两个孩子及双方家长叫在一起了解情况,原来是她在班上到处说另一位女孩小宋患了什么传染病还到班上来,说得小宋哭得稀里哗啦的,作为好朋友的小田看不惯了,冲上去就扇了她一耳光。后面了解小宋并没有得什么传染病,完全是她乱说的,事后我把两个孩子都叫在一块儿,小田也积极承认了错误并向她道歉;她也保证以后要管住自己的嘴,再也不搬弄是非。作为孩子,犯错很正常,我们必须给她改正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快地成长。
还有一次,临近期末考试,她在晚上就寝后,半夜偷偷爬起来躲在厕所看言情小说被生活老师发现,当时她没有主动来找我,我从班上其他同学那里得知此事,就去生活老师那里去了解了一下情况,我在她面前装作不知道也没有找她谈话。但还没到一周时间,班上同学又向我反映她又在寝室偷看小说被发现了,这下我就利用下课时间,请她到我办公室来,她站在我面前,主动承认小说是借来的,哭着保证以后再也不看了,然后一言不发地站在我面前,这下我就给她分析。我专门提到她上一次月考写得非常棒的那篇作文,我说:“我被你的作文真的感动了,我很羡慕你的文采,你的作文真的很棒!”然后我接着说:“看书很好,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但是要分清时候现在是期末紧张的复习阶段,本来学习压力就大,晚上没有休息好的话白天肯定没有精神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如果你把看小说的时间分一点给你的其他学科,相信你会非常优秀的。”最后,我就给她定了目标:期末成绩必须科科A。她同意了,但我看出来了,她有点不情愿。
事后从很多学生口中得知,因为我批评了她,她就在背地里经常骂我,并且骂的都是脏话。听说这事以后我并没有生气。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她没有给我打电话问成绩,我主动打了她家里的座机,她一接到电话,很吃惊,我问她:“为什么不打电话问成绩呢?”她说,不敢。我说:“我心里一直都装着你的,成绩出来了,看到你进步很大,特地打电话告诉你这个好消息。”她高兴地说,“谢谢!”我又继续:“但我很伤心,你知道为什么吗?”她可能也知道我想说什么,马上声音低了下来。我说:“我早都听很多同学说你背地里骂我呢,是真的吗?你在我心目中一直都很重要,我批评你,是因为我在乎你。”说到这里,她在电话那头哗啦啦地哭起来了,还一个劲儿地承认错误,然后我安慰她说:“没有关系,老师不生气。谁不犯错误呢,你在我心中还是一个好学生。希望你以后好好学习,我一样喜欢你!”这时,她说:“请老师放心,我会的!”
后来我让她帮班级设计班徽,她一天时间就设计好了给我看,我肯定了她的作品,她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这个学生在我的教育工作中给了我很多启发,但最主要的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得会宽容,宽容学生、宽容家长,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尤其是在课堂上,应先回避一下,低调处理突发事件,而不要发火。对待犯错的学生,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远甚于惩罚。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每天面对不少学生的过失,也应像老禅师一样心怀宽容,而不是冷眼、斥责、鄙夷、粗暴。用宽容送学生一轮明月,唤起他们埋藏在灵魂深处的爱和良知,让他们的心被一轮明月照亮,从此变得皎洁如雪、晶莹如玉;让他们的灵魂如沐春风,如逢甘露,从此变得高尚纯洁;让他们的双眼变得明亮,以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永远记住我们校长送给全校老师的寄语:“亲爱的老师,让我们携手而行,去创造和享受:高尚的人格魅力之美,先进的教育理念之美,精细的教育管理之美,精湛的教育艺术之美,敏锐的教育智慧之美,卓越的教育成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