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操作测验论文-谈晓轶,池霞,梁沂,徐亚琴,王丽

持续性操作测验论文-谈晓轶,池霞,梁沂,徐亚琴,王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持续性操作测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整合视听持续测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

持续性操作测验论文文献综述

谈晓轶,池霞,梁沂,徐亚琴,王丽[1](2012)在《持续性操作测验在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4~5岁儿童注意力持续测试软件(Conners’kiddi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K-CPT)在诊断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诊断标准,对41例临床诊断ADHD的儿童,进行Conners’父母用简明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调查和K-CPT评估。结果:K-CPT评估结果与DSM-IV诊断标准比较,在ADHD检出率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K-CPT诊断学龄前ADHD的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1.8%,假阳性率为18.2%,假阴性率为26.7%,符合率为75.7%,Kappa值为0.470(P<0.001),K-CPT与金标准之间存在中度一致性。K-CPT和PSQ在患儿阳性检出率方面,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结论:K-CPT测试结果可作为客观诊断指标,用于学龄前ADHD的协助诊断。(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2期)

谈晓轶,池霞,梁沂,徐亚琴,王丽[2](2012)在《持续性操作测验诊断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4-5岁注意力持续测试软件(Conners' Kiddi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K-CPT)诊断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父母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为参照,对41例临床怀疑ADHD患儿进行K-CPT诊断(本文来源于《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2-11-01)

宣彩英,甘建光,秦国兴,田国强,高天来[3](2011)在《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持续性操作测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功能情况。方法 112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按首发与复发分为2组,给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持续性操作试验(CPT)于治疗前后进行测定,并与普通人群39例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HAMD得分均有下降(均P<0.01),而A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入组时CPT成绩较普通人群差;治疗6周后,CPT成绩虽有所改善,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差;剔除疗效未达有效标准病例后,首发组患者CPT测试结果大部分项目已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而复发组患者则较正常对照组仍有明显差距。结论复发抑郁症患者的注意损害较首发患者更严重,恢复需要更长时间,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及预防复发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1年09期)

田国强,甘建光[4](2009)在《连续操作测验检测持续性注意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操作测验(CPT)检测持续性注意功能在精神科临床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持续注意功能的检测的方法,回顾CPT对一些疾病的注意力损害方面的诊断作用,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并简述现行CPT的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田国强[5](2007)在《连续操作测验(CPT)与持续性注意功能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1 注意、持续注意功能的概念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是一种有选择性、转移性和可分解性的集中。人的注意是其获取信息的起点,而注意的广度、保持以及稳定性,是人正确知觉事物的基础。注意包括3方面的内容:选择注意、持续注意和分散注意。持续注意是指在一段不间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也即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一刺激保持注意,又被称为警觉(vigilance)。持续注意是注意功能的基本成分,是更高层次的注意(选择注意、分散注意)和认知功能的基础。脑成像研究表明,持续注意过程有前额叶(本文来源于《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10-01)

胡红星,罗学荣[6](2006)在《持续性操作测验对ADHD的诊断及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及活动过多为核心症状。目前精神医学界对ADHD 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的理解的重点已从最初的多动转(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06年06期)

吴天诚,蒋彩霞,顾秀华[7](2003)在《神经症患者持续性操作测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神经症患者持续性注意功能的特征。 方法:对34例神经症患者和37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持续性操作测验(CPT)检查。 结果:神经症患者几乎所有的CPT指标都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在从易到难、依次进行的3个分测验中,和正常对照组相似。各类神经症患者间CPT指标差异均无显着性。90项症状清单(SCL-90)部分指标与复杂操作中的反应时间呈正相关(P<0.05~0.01)。CPT指标与某些精神药物等效剂量之间无显着相关。 结论:神经症患者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持续性注意障碍,但具有正常人的某些特征。(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03年01期)

持续性操作测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4-5岁注意力持续测试软件(Conners' Kiddi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K-CPT)诊断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父母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为参照,对41例临床怀疑ADHD患儿进行K-CPT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持续性操作测验论文参考文献

[1].谈晓轶,池霞,梁沂,徐亚琴,王丽.持续性操作测验在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谈晓轶,池霞,梁沂,徐亚琴,王丽.持续性操作测验诊断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应用[C].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2012

[3].宣彩英,甘建光,秦国兴,田国强,高天来.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持续性操作测验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1

[4].田国强,甘建光.连续操作测验检测持续性注意功能[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

[5].田国强.连续操作测验(CPT)与持续性注意功能的检测[C].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7

[6].胡红星,罗学荣.持续性操作测验对ADHD的诊断及相关问题[J].新疆医学.2006

[7].吴天诚,蒋彩霞,顾秀华.神经症患者持续性操作测验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

标签:;  ;  ;  

持续性操作测验论文-谈晓轶,池霞,梁沂,徐亚琴,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