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胞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工林,形态,马尾松,长度,林木,思茅,火炬松。
管胞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石江涛,丁笑红,王旭军[1](2018)在《湿地松7个无性系木材管胞形态和木材密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湿地松7个无性系木材为对象,体视显微镜下利用测微仪测定生长轮宽度和早晚材宽度,木材解离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管胞长度和宽度,计算总晚材率和管胞长宽比;采用排水法测定木材的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年轮宽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极显着。总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并不显着,编号为0-1302的无性系木材的基本密度最大。但是气干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着。无性系之间早材管胞长度和宽度差异较大,晚材的差异较小;早材和晚材管胞长宽比分别为62.7~85.9和92.4~116.9。早、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分布在2 500~4 500μm,均为中等长度。说明木材气干密度、年轮宽度和管胞形态等材性在湿地松无性系之间具有较明显差异。该结果为湿地松优质人工林木材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程琳,覃晓颖,黄开勇,唐红亮,戴俊[2](2017)在《杉木不同种质和林龄的木材管胞形态变异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良种及普通种8年、9年、10年、11年和16年生木材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双壁厚、管胞腔径比和管胞壁腔比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材性与林龄呈正相关,不同林龄之间其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和双壁厚差异均显着,但良种杉木材的管胞腔径比和壁腔比无显着差异;良种杉木材性未随着生长量的快速增加而变差,8~11年生良种杉木的材性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种,其木材利用率也相应高于同龄的普通种杉木材;10年生以后良种杉木的管胞形态综合评分处于中上水平,即使进行短周期经营其材性指标也符合相关加工利用参数要求。(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齐锦秋,郝建锋,谢九龙,吴秉岭,罗浩[3](2014)在《水杉年轮宽度和管胞形态径向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木材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了四川省雅安市中里地区水杉木材年轮宽度和管胞的长度、壁厚、腔径等指标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1)年轮宽度在髓心至第10年先迅速增加,然后呈下降趋势,速生期约15 a,晚材率低;(2)管胞长度随轮龄的增加而增大,13 a后增幅变缓,早材管胞长度小于晚材管胞,根据管胞长度判断实验水杉木材即将进入成熟期;(3)管胞宽度在轮龄10 a前增长迅速,幅度明显减慢,管胞宽度44.6μm,壁厚7.23μm,腔径37.48μm,早、晚材间管胞宽度、壁厚、腔径差异显着;(4)管胞长宽比95.4、壁腔比0.27、腔径比0.82,水杉木材是优良的造纸原料。(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4年01期)
廖声熙,崔凯,张鹏,崔永忠,李立[4](2012)在《翠柏木材管胞形态和结晶度的株内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产珍稀树种翠柏木材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管胞长度、宽度和结晶度的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对各管胞形态特征与结晶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且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管胞长度和宽度的株内变异形式大致相似,管胞形态与树龄呈显着相关,表现为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增加,至20a后趋于稳定,翠柏木材的成熟期界定为20a;方差分析表明在圆周不同方位上管胞长度和宽度差异不显着,管胞特征在不同高度上表现出显着差异,随着树高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结晶度的株内径向变异规律与管胞形态的相似,且与树龄间呈显着相关,表现为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不同高度上木材结晶度变化规律表现为随着树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方位上木材结晶度变化规律表现为南>东>北>西。3)利用对数模型拟合各管胞形态特征与结晶度,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从而建立了管胞形态与结晶度间的回归模型。可见翠柏是一种较好的纤维用材树种,为翠柏木材的优质定向培育以及利用结晶度进行管胞形态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卢翠香,项东云,陈健波,徐峰,任世奇[5](2012)在《人工林马尾松管胞形态特征及其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μm,47.85μm,11.47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μm,37.30μm,20.45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μm,48.83μm,11.70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μm,38.71μm,18.82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谭健晖,黄永利,冯源恒,舒文波,卢翠香[6](2012)在《马尾松家系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29个半同胞家系,研究木材管胞的年龄变异。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管胞宽度、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厚、壁腔比、柔性系数、刚性系数等7个指标在同年龄早晚材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和极显着差异;管胞腔直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不显着,在早晚材间差异极显着;管胞形态基本呈现出幼龄材品质优于中龄材,早材优于晚材的规律。用管胞长宽比、壁腔比和柔性系数3个指标评价马尾松的造纸制桨性能,均属优良的制浆用材;胸径年增长量与管胞形态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可作为造纸性能优劣的间接选择指标,尤其适用于大量遗传测定材料中的马尾松桨纸材家系的选择和改良,胸径年增长量越大,管胞的壁腔比越小,柔性系数越大,造纸性能越好;以纸浆性能和木材产量为前提确定马尾松家系的纸浆材合理采伐年龄为第15年。(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郭莹莹[7](2011)在《火炬松人工林管胞形态和微纤丝角地理变异趋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炬松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其生长特性、材性与栽培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引种火炬松栽培范围广泛,各省区气候条件差异大,研究其人工林材性的地理变化趋势对确定最佳产区,培育优质木材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经度线、纬度线取样,研究我国11个省区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和材性的地理变化规律,为人工林定向培育和木材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国11省区引种火炬松年轮宽度在3-4a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一般在9a以后趋于稳定,晚材率出从髓心部分先增大,到达一定年限(一般大于9a)后趋于稳定。回归分析表明通过树龄可预测不同省区火炬松年轮宽度和晚材率的数值。方差分析表明,1-9a年轮宽度和晚材率省区间和年轮间的差异都极显着。多重比较说明随树龄的增大,省区间火炬松年轮宽度表现出的差异越明显。11省区火炬松的管胞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从髓心到树皮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径向递增趋势。各形态特征值在前5a的增加较快,之后增长速度减缓。从其数值上看,我国引种火炬松整体上属于较好的纸浆材。多重比较说明不同省区火炬松的管胞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地理变异,生长早期省区内火炬松管胞形态差异较为明显,生长不稳定,7a后省区内管胞形态株间变异系数较小,生长趋于稳定,省区内管胞形态变异系数小于省区之间的变异系数。经度相近纬度不同的河南泌阳、湖北荆州、湖南汨罗、江西新余、广东英德五个省区引种火炬松晚材率随纬度的升高晚材率降低;江西和广东火炬松的管胞长度值比其他叁地区略大,管胞宽度和腔径的差异不明显,管胞双壁厚和壁腔比的径向变异在1-4a差异不大,5a之后呈现以下趋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即随纬度的升高管胞双壁厚减小。经度相近纬度不同的广西凭祥火炬松年轮宽度和晚材率略高于重庆巴县火炬松,管胞长度和管胞双壁厚明显大于重庆火炬松。经度相近纬度不同的东部沿海地区火炬松,山东日照引种火炬松年轮宽度和晚材率明显低于浙江余杭和福建南屿。纬度相近经度不同的重庆巴县、湖北荆州、安徽泾县和浙江余杭四地火炬松,年轮宽度和晚材率的差异不明显。重庆巴县、浙江余杭管胞长度明显大于湖北荆州、安徽泾县,管胞宽度、腔径、双壁厚在四地间数值上差别较小,径向变化趋势较为稳定,说明管胞形态值受经度影响不大。火炬松管胞微纤丝角径向变异均表现为先减小后稳定的趋势,与管胞长度负相关性极高,微纤丝角数值在省区间和年轮间存在0.01水平上的显着差异。微纤丝角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稳定,但不能达到显着水平,其中与纬度呈正相关,与管胞长度相反。火炬松管胞形态、年轮宽度、晚材率等指标与地理气象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3a近髓心部分各形态值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高,4a后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纬度与管胞长度、双壁厚、晚材率表现出显着的负相关,与管胞腔径比正相关性显着;年均温与上述形态值相关性相反:最低温和无霜期主要影响管胞长度和晚材率;经度、最高温、年降水量与火炬松管胞形态、年轮宽度、晚材率的相关性较低。经度相近纬度不同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五省火炬松各材性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表明,随纬度降低,年均温增加,管胞长度、双壁厚增大,腔径比降低。最高温、最低温、年降水量和无霜期与管胞形态、年轮宽度、晚材率相关性不显着。东部沿海地区叁省份火炬松年均温与管胞长度呈显着的正相关,年降水量与管胞双壁厚呈显着正相关,无霜期与管胞长宽比呈显着正相关。纬度相近经度不同的重庆、湖北、安徽和浙江四地火炬松各特征值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表明,经度值与各形态特征值相关性较小,说明经度对火炬松生长特性和材性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赵西平,郭明辉[8](2009)在《人工林红松管胞形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响应函数分析法,研究了人工林红松管胞形态对前1年4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选取的气候因子变化与红松管胞壁厚、早材管胞长度和晚材管胞直径的相关关系没有达到显着水平,但是与早材管胞直径和晚材管胞长度存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显着水平。气候变化对早材管胞直径径向变异的影响程度达52.8%,对晚材管胞长度径向变异的影响程度达72.2%。早材管胞直径和晚材管胞长度对气候变化响应并不一致。早材管胞直径主要对当年4~6月份的降水量响应强烈,当年4月、5月份的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早材管胞直径的形成,但是6月降水增加会抑制早材管胞直径的形成。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对当年6月的气温和地温响应强烈,6月温度升高有利于晚材管胞的伸长。另外,前1年9月日照时间和前1年10月相对湿度对管胞的形成有显着的滞后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赵西平,郭明辉[9](2009)在《落叶松管胞形态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落叶松营林措施的正确设计和科学实施提供依据,运用协整分析法分析、探讨了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与气候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除了早材管胞壁厚度外,其它指标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均达到显着水平。1973—2003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2月和3月平均气温的升高对于落叶松的管胞长度增加有显着影响,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显示:2月气温短期内对早材管胞长度增加的影响存在4a的滞后期,3月气温短期内对晚材管胞长度增加的影响存在7a的滞后期。2月和3月的日照时间减少,7月份的日照时间增加,有利于增加早材管胞直径,却不利于增加晚材管胞直径。7月份的日照时间增加也有利于增加晚材管胞壁厚,但是日照时间对管胞形态特征的滞后影响没有达到显着水平。降水量与管胞形态特征之间的协整关系也没有达到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李灵艳,刘云彩,冯弦,刘永刚[10](2009)在《不同种源思茅松人工林林木干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思茅、墨江、镇沅、景谷、宁洱5个种源13年生的思茅松人工林林木干材管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显微观测并对其的差异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种源间的思茅松人工林其林木干材各年轮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在F0.05水平上差异不显着,在种源选择时可不考虑管胞形态特征等因子的影响;从其干材管胞长度和长宽比上看均符合造纸材的要求;种源内和种源间,其林木干材各管胞的形态特征值与年龄都有很好的相关性,由此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其回归效果较理想。(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管胞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良种及普通种8年、9年、10年、11年和16年生木材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双壁厚、管胞腔径比和管胞壁腔比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材性与林龄呈正相关,不同林龄之间其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和双壁厚差异均显着,但良种杉木材的管胞腔径比和壁腔比无显着差异;良种杉木材性未随着生长量的快速增加而变差,8~11年生良种杉木的材性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种,其木材利用率也相应高于同龄的普通种杉木材;10年生以后良种杉木的管胞形态综合评分处于中上水平,即使进行短周期经营其材性指标也符合相关加工利用参数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胞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石江涛,丁笑红,王旭军.湿地松7个无性系木材管胞形态和木材密度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2].程琳,覃晓颖,黄开勇,唐红亮,戴俊.杉木不同种质和林龄的木材管胞形态变异规律[J].广西林业科学.2017
[3].齐锦秋,郝建锋,谢九龙,吴秉岭,罗浩.水杉年轮宽度和管胞形态径向变异研究[J].广西植物.2014
[4].廖声熙,崔凯,张鹏,崔永忠,李立.翠柏木材管胞形态和结晶度的株内变异[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
[5].卢翠香,项东云,陈健波,徐峰,任世奇.人工林马尾松管胞形态特征及其变异[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
[6].谭健晖,黄永利,冯源恒,舒文波,卢翠香.马尾松家系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异[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
[7].郭莹莹.火炬松人工林管胞形态和微纤丝角地理变异趋势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8].赵西平,郭明辉.人工林红松管胞形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9].赵西平,郭明辉.落叶松管胞形态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10].李灵艳,刘云彩,冯弦,刘永刚.不同种源思茅松人工林林木干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差异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