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截面,钢筋混凝土,轨道,弯矩,轨枕,台座,结构。
配筋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郭骁,杨松,裴爱华[1](2020)在《基于轨道极限状态法的过渡板受力分析和配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为简支拱型大跨度钢桁梁桥,为防止梁端转角或错台量过大,降低梁端扣件系统受力,梁缝处设计采用了过渡板结构。为保证过渡板设计合理性和安全性,建立过渡板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并首次运用轨道极限状态法对过渡板结构进行配筋设计。分析表明:(1)温度梯度作用对过渡板(420 mm厚)受力影响较大,在设计荷载中占据主导因素,在正温度梯度下,过渡板底部弯矩达到124.155 kN·m/m;(2)过渡板底部纵向弯矩在荷载基本组合作用下达到最大值,且实配配筋率最大,配筋时应注意以裂缝宽度为控制指标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20年01期)
岳健广,吴巧云[2](2019)在《国际化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与能力考核: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与配筋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化课程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能力考核点应面向全球经济发展与国际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确定。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急需培养大量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土木工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中应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采用设计规范的分析比较,并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作为此课程的能力考核点。文章以"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与配筋计算""内容为例,从受弯构件受剪机理与破坏形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截面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中国、欧洲各国、美国等国家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异同,建议了对应的学时分配和能力考核点。(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1期)
尹硕,徐传超,陆晶晶[3](2019)在《BIM技术在桶式基础结构配筋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桶式基础结构钢筋布置复杂,节点处钢筋密集,传统二维设计仅能在平面内示意钢筋布置,为了更清晰展示配筋设计意图,以标准桶单元为例对桶式基础结构进行了BIM配筋设计应用方法的研究。着重介绍了BIM叁维配筋的设计方法及关键点,建立了桶式基础结构BIM钢筋模型,并分析了BIM技术应用于配筋设计相较于二维设计模式的优势,为类似工程BIM钢筋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9年S1期)
刘洁,常倩倩[4](2019)在《ReStation在水工建筑物结构配筋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建筑物结构配筋工作量大、设计精度要求高,一般由设计人员手工绘制,出图效率低。随着叁维协同设计的发展,结构配筋急需从二维向叁维转变,以提高出图效率,降低出错率。该文以某溢洪道闸室段中墩配筋为例,阐述ReStation在叁维配筋应用中的优势及不足,供同类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牟行勇,孙兵,李东山[5](2019)在《折线配筋先张法T梁装配式台座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鄱阳湖二桥35m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T梁施工为背景,详细介绍了装配式台座的设计与应用。施工实践表明:相对于常规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压柱式台座,新型装配式台座占地面积小,操作程序较为简单,利于先张梁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张鹄志,蒋滇,谢献忠[6](2019)在《基于拓扑优化的钢筋混凝土复杂受力构件配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适用于复杂受力构件的配筋设计,研究其最优拓扑钢筋布置,将遗传演化结构优化应用于钢筋分离式模型得到的最优拓扑钢筋,提出一种新的复杂受力构件配筋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分解、连接、归并设计等简化措施对拓扑解中的钢筋进行简化设计,得到施工可操作性大幅提高的初步配筋图,再进行局部补强以满足现行规范的构造要求,得到最终配筋设计图。运用提出的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复杂受力构件进行了配筋设计,并在双侧开孔深梁的算例中,与弹性应力法及经验法进行钢筋利用率、力学性能等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钢筋分离模型遗传演化结构优化可以直观地构造出钢筋混凝土复杂受力构件的钢筋布置方案,但该方案的施工可操作性不高,且其忽视构造要求,导致弹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安全保障缺失;简化设计结果能直观地得出钢筋具体布置情况,钢筋简化明确、布置规整;斜向钢筋较大幅度地被简化,施工可操作性增强,并添加必要的满足规范要求的构造钢筋,配筋设计结果更趋完善;双侧开孔深梁的算例中,按照简化设计方法对最优拓扑钢筋进行简化设计,增加7.74%的钢筋用量后得到初步配筋图,添加26.19%的构造钢筋用量后可以得到简化设计方法设计的最终配筋图,与弹性应力设计法和经验设计方法相比,最终配筋图分别节省了16.24%和35.35%以上的用钢量;经大量不同类型的复杂受力构件算例证实,该新方法不仅有着良好的普遍性、稳定性与可行性,且与当前设计方法相比,有着较高的经济性,能够为复杂受力构件的配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于鹏[7](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连块式轨枕整体道床配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长轨枕和短轨枕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存在不足,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断面狭小、轨道结构高度受限、施工运输不便等特点,设计了新型连块式轨枕。结合连块式轨枕特点及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标准,对隧道内、路基上及桥上整体道床进行配筋设计:隧道地段道床板混凝土在荷载组合作用下不会开裂,则根据构造配置钢筋;桥梁和路基地段在荷载组合作用下,道床混凝土会开裂,则其道床配筋由裂缝限值控制。(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胡志鹏[8](2019)在《基于极限状态法的高铁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配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我国铁路设计技术更好地与国际设计方法接轨,针对高速铁路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依据Q/CR9130-2018《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结合有限元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运用极限状态法对道床板和底座进行配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极限状态法中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弯矩结果与容许应力法基本一致,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结果较大;道床板和底座极限状态法的配筋数量略低于容许应力法。(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杨淯淮,郑洁晶[9](2019)在《非预应力矩形截面梁系配筋设计——中欧标准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系截面采用单筋矩形截面。本文将分别从材料参数的选取、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抗扭矩承载力以及裂缝宽度计算方面进行介绍。通过本次总结希望对后续国外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4期)
雷磊,王其利,黄天成,苏俊男,张文辉[10](2019)在《中美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配筋计算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材料强度、设计状况分项系数的确定方法,对比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公式差异。算例结果表明:按美国规范进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内力、配筋结果均比中国规范的计算值偏大,构造要求比中国规范严格。(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3期)
配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际化课程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能力考核点应面向全球经济发展与国际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确定。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急需培养大量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土木工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中应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采用设计规范的分析比较,并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作为此课程的能力考核点。文章以"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与配筋计算""内容为例,从受弯构件受剪机理与破坏形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截面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中国、欧洲各国、美国等国家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异同,建议了对应的学时分配和能力考核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筋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郭骁,杨松,裴爱华.基于轨道极限状态法的过渡板受力分析和配筋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0
[2].岳健广,吴巧云.国际化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与能力考核: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与配筋计算[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尹硕,徐传超,陆晶晶.BIM技术在桶式基础结构配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19
[4].刘洁,常倩倩.ReStation在水工建筑物结构配筋设计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9
[5].牟行勇,孙兵,李东山.折线配筋先张法T梁装配式台座设计与应用[J].低碳世界.2019
[6].张鹄志,蒋滇,谢献忠.基于拓扑优化的钢筋混凝土复杂受力构件配筋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于鹏.城市轨道交通连块式轨枕整体道床配筋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8].胡志鹏.基于极限状态法的高铁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配筋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
[9].杨淯淮,郑洁晶.非预应力矩形截面梁系配筋设计——中欧标准对比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10].雷磊,王其利,黄天成,苏俊男,张文辉.中美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配筋计算对比[J].东北水利水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