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积累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糖,霍山,果穗,形态,块根,乌头,糖苷。
动态积累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常君,任华东,姚小华,杨水平,王开良[1](2019)在《薄壳山核桃‘Mahan’品种果实动态发育分析及营养物质积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规律,从而为其果实品质的提升或果实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薄壳山核桃‘Mahan’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大小、果实质量、种仁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大小和质量基本呈现缓慢增加—迅速增加—缓慢增加的趋势,果实大小和质量均出现了3~4个生长高峰,粗脂肪含量整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整体逐步下降趋势;脂肪酸组分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硬脂酸的上升幅度不是很大,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又逐渐减少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随着果实不断发育都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是很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大小的发育规律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雌花授粉后121~160 d为种仁成熟、营养物质累积和脂肪酸组分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果实品质改善的关键时期。(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尚贞子[2](2019)在《霍山石斛营养成分动态积累规律及其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属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药食兼用草本植物,特产安徽大别山地区,其食用历史距今超过300年。为了将霍山石斛开发成为新食品原料,本论文对霍山石斛食用部位——茎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年内动态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霍山石斛茎含有食品原料中应有的营养成分。在全年12个月份中,可溶性蛋白、总蛋白、总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及总游离必须氨基酸、总必须氨基酸、总游离非必须氨基酸和总非必须氨基酸含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在3.15~9.23 mg/100 g、6.75~10.11%、10.1~13.2 mg/g、47.2~67.6 mg/g、1.4~2.6 mg/g、14.2~18.7 mg/g、7.5~11.7 mg/g和33~48.9 mg/g之间。霍山石斛茎也含有较为丰富的矿物质元素以及维生素E、B_1、B_2和膳食纤维,它们的全年变化范围在2822.97~4479.32 mg/kg、2.14~7.72 mg/100 g、0.093~0.239 mg/100 g、0.257~0.485mg/100 g和32.67~37.48%之间。所有检测的营养成分中,除游离必须氨基酸和维生素B_1外,其它成分的含量均呈现从2月份开始下降,至4~5月份升高,6~7月份出现峰值后经历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2)霍山石斛茎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和乙醇浸提物含量年变化范围在14.90~34.58%和10.59~29.25%之间,其中多糖的含量在春夏季节高于秋冬季节,年平均含量为21.23%;而乙醇浸提物的含量春夏季节较低、秋冬季节较高,年平均含量为20%。(3)理化性质分析表明,霍山石斛茎多糖的平均分子量为1.74×10~5Da,且5~9月份的多糖组分较为均一,黏度的平均值为0.44 dl/g;乙酰基和糖醛酸年平均含量分别为3.27%和5.03%,糖醛酸含量除10月份偏高达到4.22%,其它月份均在3.20%左右,乙酰基含量自2月份持续下降至5月份最低为4.20%,5~9月持续升高至5.63%。单糖组成分析表明霍山石斛茎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在2.83~5.84之间,平均摩尔比为4.20,平均甘露糖含量为80.15%。(4)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不同浓度、不同月份的霍山石斛茎多糖对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8月份(200 mg/L)的多糖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45.62%。综上研究,霍山石斛茎营养成分全面,相关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年内动态变化研究,可为霍山石斛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霍山石斛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杨长花,彭修娟,卫昊,卢宪珍[3](2018)在《陕产铁棒锤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中3-乙酰乌头碱及去氧乌头碱的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陕产铁棒锤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中3-乙酰乌头碱及去氧乌头碱进行含量测定,探讨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资源开发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乙腈,B:0.03 mol·L-1碳酸氢铵溶液,浓氨水调PH9.5;流速:1.0 m 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温度35℃。结果:3-乙酰乌头碱在叶、茎及果实中的含量高于不同生长期根中的含量,具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且随着植物的生长呈现上升趋势,在盛花期达到峰值。叶和茎中3-乙酰乌头碱含量较高,还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转移到其他器官。去氧乌头碱在叶中含量最高,在盛花期达到峰值,且在叶中随着植物的生长呈现上升趋势,但茎中去氧乌头碱在各生长期的含量均低于根,去氧乌头碱的代谢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铁棒锤不同器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通过本研究,为陕产铁棒锤人工采收、合理使用、资源开发及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8年08期)
王建超,陈志峰,刘鑫铭,郭林榕[4](2018)在《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积累动态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差异和积累规律,在福建省惠安县以6个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蓝田粉甘、兰丰1号、秋白、六月白、山甘和扁甘)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普遍丰富,适宜作为食品和保健品原材料开发利用;其中,秋白品种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接近1%,适宜作为加工和遗传育种原材料。不同品种果实维生素C积累动态存在差异,扁甘在翌年1月中旬达峰值,其余品种在10月中旬达峰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8年04期)
李建军,尚星晨,马静潇,张光田[5](2018)在《大皂角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皂角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直尺和天平测量其发育过程中荚果及种子形态变化指标,并采用称重法及HPLC测定分析其总皂苷和刺囊酸含量。结果:大皂角发育过程分为花期(4月初~4月底)、坐果期(5月初~5月底)、伸长期(6月初~7月中旬)、膨大期(7月中旬~8月底)、褐化期(9月初~10月底)和成熟期(11月初~次年3月)。花期胚珠受精;坐果期长出小荚果;伸长期迅速生长直至最大;膨大期种子快速生长,荚果变得肥厚;褐化期颜色由绿色逐渐发黄进而变为褐色;成熟期颜色逐渐加深至黑紫色,被白色粉。大皂角总皂苷和刺囊酸积累动态均呈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总皂苷与刺囊酸含量坐果期、伸长期、膨大期逐渐升高;褐化期总皂苷含量迅速升高,10月达到最高后开始降低,刺囊酸含量逐渐升高;成熟期总皂苷含量持续降低,刺囊酸含量11月达到最高后开始降低。结论:明确了大皂角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和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确定大皂角最佳采收期为褐化末期,可为大皂角资源利用和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06期)
李建军,尚星晨,马静潇,张光田[6](2018)在《皂角刺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槲皮素、总多酚积累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皂角刺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槲皮素、总多酚积累动态,采用游标卡尺、直尺和天平测量其发育过程中形态指标,并利用HPLC及比色法测定分析其槲皮素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皂角刺发育过程分为形成期(8月初—11月初)、休眠期(11月初—次年3月下旬)、萌芽期(3月下旬—4月中旬)、速生期(4月中旬—7月中旬)、褐变期(7月中旬—8月底)和成熟期(9月初—12月底)6个时期。形成期刺原基分裂,形成鳞芽;休眠期鳞芽处于休眠状态;萌芽期鳞芽芽鳞片脱落,皂角刺开始发育;速生期迅速生长直至最大;褐变期由尖端开始发生褐化直至整体变为褐色;成熟期早期富有光泽,逐渐颜色加深光泽褪去。皂角刺槲皮素积累动态呈现先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总多酚积累动态呈现先大幅降低后逐渐增加再逐渐降低的趋势。速生期槲皮素质量分数从0.000 4%缓慢增加至0.002 6%,多酚先从0.761 9%降低至0.049 1%又缓慢增加至0.286 9%;褐变期槲皮素持续增加至0.004 3%、总多酚持续增加至0.421 6%;成熟期槲皮素9月增至0.009 6%后开始大幅降低,多酚10月增至0.723 5%后开始降低。采用主成分分析结果:9月第一,10月第二,11月第叁。该研究明确了皂角刺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和槲皮素、总多酚积累动态,将皂角刺发育划分了6个时期,确定了皂角刺最佳采收期为成熟前期,为皂角刺开发利用和采用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姚厚军,陈乃东,陈乃富,郭旭,刘路静[7](2017)在《不同栽培年限亳芍多糖与微量元素动态积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安徽亳州地区人工栽培1~7年亳芍样品,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蒽酮-硫酸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分别测定样品中多糖及微量元素含量,探讨多糖、微量元素在亳芍中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亳芍采收、品质评价与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栽培年限对亳芍多糖和微量元素的积累有显着影响:株龄1~7年的亳芍,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06±0.12)%、(3.59±0.17)%、(4.66±0.26)%、(3.14±0.19)%、(2.44±0.03)%、(2.49±0.12)%和(2.32±0.20)%;株龄1~7年的亳芍铜元素、铅元素、铬元素、镁元素、钙元素、钠元素、锌元素和钡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28±0.63)、(3.16±0.63)、(1.69±0.09)、(300.17±13.64)、(1476.66±57.49)、(71.88±2.26)、(8.58±0.56)和(369.51±26.68)mg/kg(DW);3种有害微量元素含量未超过5.0 mg/kg(DW)限量指标,均在规定限度范围内。上述结果显示,株龄3年亳芍多糖含量最高,亳芍中含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重金属限量指标整体上是安全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多糖的含量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王丰青,王丽娜,智惊宇,张苗,杨超飞[8](2017)在《不同品种地黄中毛蕊花糖苷的动态积累规律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大田生长期间不同品种地黄块根和叶片中的毛蕊花糖苷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道地产区不同品种地黄块根和叶片中毛蕊花糖苷的积累规律。方法:以栽培地黄85-5,北京1号,沁怀,金九和白选为材料,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温县大田栽培,以HPLC检测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种地黄块根和叶片中的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并以85-5为材料,于2014年进行遮阴处理,以HPLC检测遮阴后地黄块根和叶片中的毛蕊花糖苷含量。结果:不同品种地黄块根和叶片中毛蕊花糖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块根中毛蕊花糖苷含量较高的2个品种是白选和沁怀,两年内毛蕊花糖苷含量变化分别为0.023%~0.620%和0.018%~0.796%;叶片中毛蕊花糖苷含量较高的品种为85-5和北京1号,毛蕊花糖苷含量变化分别为1.955%~5.968%和0.681%~5.941%。不同发育阶段的地黄叶片中,展开叶和衰老叶较幼嫩叶含有较高的毛蕊花糖苷。遮阴对地黄块根中毛蕊花糖苷含量有促进作用,对叶片中毛蕊花糖苷含量有抑制效应。结论:该研究为毛蕊花糖苷高含量地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同时也为明确地黄毛蕊花糖苷积累变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7年24期)
刘灵娣,刘梦星,孙学,王淼淼,谢晓亮[9](2017)在《菘蓝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菘蓝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特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菘蓝不同生育期植株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量。结果表明,菘蓝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长进程不断增加,呈"S"曲线型;近60%干物质累积在菘蓝生长60 d时形成;在120~150 d,菘蓝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干物质占总累积量的31.72%;一年生菘蓝只进行营养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只在叶与根这两个器官间进行,并且干物质分配主要以叶部为主,其分配率占50%以上。在整个生育期,菘蓝对N的吸收累积量最大,K_2O次之,P_2O_5最小,N、P_2O_5、K_2O吸收比例约为7.78∶1∶3.20,并且随着菘蓝生长期的延长,叶部氮磷累积总量及分配比例均在不断增加;而对于菘蓝根部来说,虽然氮磷累积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所占总累积量比例却有所降低;钾在叶、根部累积及分配规律则与氮磷相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俊,李敬川,汉瑞峰,郭文雅[10](2016)在《龙眼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积累及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2012年探究了怀来地区龙眼葡萄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累积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龙眼葡萄成熟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均呈现先缓慢增长后迅速增长的规律,拐点出现在8月中旬,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95oBrix;2011年从7月26日到10月9日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4.3oBrix升高到16.9oBrix,平均每天增加0.17oBrix;2012年从7月5日到10月9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5.4oBrix升高到18.3oBrix;平均每天增加0.18oBrix;不同果穗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与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果穗上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上部和下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差2oBrix左右;龙眼葡萄果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距离根部间距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期刊2016年06期)
动态积累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属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药食兼用草本植物,特产安徽大别山地区,其食用历史距今超过300年。为了将霍山石斛开发成为新食品原料,本论文对霍山石斛食用部位——茎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年内动态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霍山石斛茎含有食品原料中应有的营养成分。在全年12个月份中,可溶性蛋白、总蛋白、总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及总游离必须氨基酸、总必须氨基酸、总游离非必须氨基酸和总非必须氨基酸含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在3.15~9.23 mg/100 g、6.75~10.11%、10.1~13.2 mg/g、47.2~67.6 mg/g、1.4~2.6 mg/g、14.2~18.7 mg/g、7.5~11.7 mg/g和33~48.9 mg/g之间。霍山石斛茎也含有较为丰富的矿物质元素以及维生素E、B_1、B_2和膳食纤维,它们的全年变化范围在2822.97~4479.32 mg/kg、2.14~7.72 mg/100 g、0.093~0.239 mg/100 g、0.257~0.485mg/100 g和32.67~37.48%之间。所有检测的营养成分中,除游离必须氨基酸和维生素B_1外,其它成分的含量均呈现从2月份开始下降,至4~5月份升高,6~7月份出现峰值后经历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2)霍山石斛茎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和乙醇浸提物含量年变化范围在14.90~34.58%和10.59~29.25%之间,其中多糖的含量在春夏季节高于秋冬季节,年平均含量为21.23%;而乙醇浸提物的含量春夏季节较低、秋冬季节较高,年平均含量为20%。(3)理化性质分析表明,霍山石斛茎多糖的平均分子量为1.74×10~5Da,且5~9月份的多糖组分较为均一,黏度的平均值为0.44 dl/g;乙酰基和糖醛酸年平均含量分别为3.27%和5.03%,糖醛酸含量除10月份偏高达到4.22%,其它月份均在3.20%左右,乙酰基含量自2月份持续下降至5月份最低为4.20%,5~9月持续升高至5.63%。单糖组成分析表明霍山石斛茎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在2.83~5.84之间,平均摩尔比为4.20,平均甘露糖含量为80.15%。(4)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不同浓度、不同月份的霍山石斛茎多糖对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8月份(200 mg/L)的多糖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45.62%。综上研究,霍山石斛茎营养成分全面,相关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年内动态变化研究,可为霍山石斛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霍山石斛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积累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常君,任华东,姚小华,杨水平,王开良.薄壳山核桃‘Mahan’品种果实动态发育分析及营养物质积累规律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9
[2].尚贞子.霍山石斛营养成分动态积累规律及其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杨长花,彭修娟,卫昊,卢宪珍.陕产铁棒锤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中3-乙酰乌头碱及去氧乌头碱的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8
[4].王建超,陈志峰,刘鑫铭,郭林榕.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积累动态规律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8
[5].李建军,尚星晨,马静潇,张光田.大皂角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总皂苷、刺囊酸积累动态研究[J].中药材.2018
[6].李建军,尚星晨,马静潇,张光田.皂角刺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槲皮素、总多酚积累动态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
[7].姚厚军,陈乃东,陈乃富,郭旭,刘路静.不同栽培年限亳芍多糖与微量元素动态积累规律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7
[8].王丰青,王丽娜,智惊宇,张苗,杨超飞.不同品种地黄中毛蕊花糖苷的动态积累规律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
[9].刘灵娣,刘梦星,孙学,王淼淼,谢晓亮.菘蓝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
[10].刘俊,李敬川,汉瑞峰,郭文雅.龙眼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积累及动态变化规律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