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栓救心论文_陈光宇,刘松山,刘卫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栓救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包衣,流化床,胶囊,安全性,临床试验,造粒,耐受性。

通栓救心论文文献综述

陈光宇,刘松山,刘卫昌[1](2013)在《通栓救心片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健康志愿受试者对通栓救心片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为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4月,选择健康受试者38例,随机进入5个单次给药组和2个连续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分别口服通栓救心片3、6、8、10、15片;连续给药组口服通栓救心片2片/次和3片/次,3次/d,服药7 d。观察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单次给药8片和15片组各有1例有轻微头痛、头昏;连续给药组有轻微头昏或恶心的不良反应,均未经处理自动消失。结论健康人体对通栓救心片耐受性较好,临床应用较安全,仅见轻微头昏、头痛或恶心。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给药剂量范围是(2~3)片/次,3次/d。(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3年09期)

于叶玲,郑昕,唐星[2](2007)在《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并进行犬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方法以牡丹皮、川芎、香附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及冰片为原料,经β-CD包合固化后用粉末层积法制备含药微丸,分别用HPMC、EudragitL-30D-55、Eudragit L 100-S100(1∶5)包衣制备pH依赖型延迟释药微丸,将延迟类型不同的包衣微丸按预设剂量分别混合填充胶囊,制得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采用血药浓度法测定方剂中指标性成分丹皮酚的血药浓度,研究其药动学;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其药效学。结果血药浓度测定法表明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和通栓救心片的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04、2.89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6.3%。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平均效应维持时间分别为11.27、5.94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9.1%。结论通栓救心片在体内具有吸收快、消除快和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的特点,而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在体内有起效迅速、药效持久、缓释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7年05期)

郑昕[3](2003)在《通栓救心缓释微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栓救心组方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为基础,严格筛选精简而成的方剂。主要由牡丹皮、川芎和香附叁味药材的提取物和冰片组成,有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临床上主治寒凝气滞、血热瘀阻所致的胸痹心痛。本文选用该复方药作为中药复方制剂的模型药物,设计并研制了pH依赖型缓释微丸,其目的是使中药之中的复杂成分在体内同时按比例释放,从而发挥中药的综合治疗的作用,保持中药治疗的特色。 采用TLC法鉴别了方中的牡丹皮、川芎和香附;采用HPLC法测定牡丹皮和川芎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丹皮酚和川芎嗪的含量;建立了家犬血浆中丹皮酚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采用GC法对冰片进行含量测定。并以丹皮酚、川芎嗪和冰片为指标性成分对制剂的释放度进行了监控。 处方前研究表明:丹皮酚在水及各种生理范围内的介质中溶解度较低(均约为3mg·mL~(-1)左右),油/水分配系数较大(均大于6)。 利用HPLC法和UV法为检测手段,先考察丹皮酚回流定容方法初步测定药物吸收速率,在此基础上再以酚红标定体积法测定丹皮酚的小肠的吸收速率,对大鼠在体肠吸收药物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在胃肠道的吸收较好,吸收百分数变化不大,在小肠上部平均为53.05%,小肠中部平均为48.98%,小肠下部平均为46.95%,结肠平均为47.76%;在各段的吸收速度常数k_a依次为0.5574、0.5015、0.4084、0.4077。各个肠段间吸收分数和吸收速度常数差别不大。 为制备通栓救心复方药物的新剂型,对药材提取物中的油状成分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固化研究,结合实际剂量决定应用β-CD:主药(3:1),而冰片采用1:1的比例进行处理,结果满意。 离心造粒法制备通栓救心微丸,经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考察,确定通栓救心微丸的制备工艺,制备所得目标粒径为18~24目的微丸收率在75%以上。结果比较理想。 流化床悬浮包衣法对离心造粒法制备的通栓救心微丸进行缓释包衣。单因素考察确立了包衣工艺。由LE~(?)包衣微丸、Eudragit~(?) L30D-55包衣微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丸、Eudragit@ L用 00包衣微丸共同组成的释药系统,服用后在体内可迅速释药,可进免一般缓。控释制剂体内吸收时滞问题,又可达到一定的缓释效果。 HPLC is测定了6只健康家犬口服“通栓救心胶囊”、“通栓救心缓释胶囊”后丹皮酚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丹皮酚体内过程呈双隔室模型,“通栓救心缓释胶囊”的q渺几。分别为引.79旭·m卜、*33h,与“通栓救心胶囊”相比,达峰时间Tm。延迟,Cm。明显降低,非隔室模型分析的统计矩参数也表明,其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相比“通栓救心胶囊”延长,缓释效果好。相对生物利用度较高,为 123刀7%,药时曲线表明,“通栓救心缓释胶囊” 能在体内呈现出梯度释药特征。采用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实验方法,所测得的生物利用度实验数据结果与血药浓度法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3-05-01)

通栓救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并进行犬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方法以牡丹皮、川芎、香附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及冰片为原料,经β-CD包合固化后用粉末层积法制备含药微丸,分别用HPMC、EudragitL-30D-55、Eudragit L 100-S100(1∶5)包衣制备pH依赖型延迟释药微丸,将延迟类型不同的包衣微丸按预设剂量分别混合填充胶囊,制得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采用血药浓度法测定方剂中指标性成分丹皮酚的血药浓度,研究其药动学;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其药效学。结果血药浓度测定法表明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和通栓救心片的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04、2.89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6.3%。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平均效应维持时间分别为11.27、5.94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9.1%。结论通栓救心片在体内具有吸收快、消除快和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的特点,而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在体内有起效迅速、药效持久、缓释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栓救心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光宇,刘松山,刘卫昌.通栓救心片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J].华西医学.2013

[2].于叶玲,郑昕,唐星.通栓救心pH依赖型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J].中草药.2007

[3].郑昕.通栓救心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犬单次口服通栓救心片(A)和#~犬单次口服通栓救心片(A)和#~

标签:;  ;  ;  ;  ;  ;  ;  

通栓救心论文_陈光宇,刘松山,刘卫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