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波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重庆409900)
【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0例为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一组40例为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围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促使患者较快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结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R73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092-02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本身就存在进食改变、营养不良症状;术后身体应激反应以及禁食,会加重机体负氮平衡,使患者器官功能、代谢能力均受到阻碍。在赵群都[1]等学者报道称,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0%,此时维持患者围术期稳定、良好的营养水平,在短期内恢复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是临床重点研究课题。现代营养学提出,若患者胃肠只要存在蠕动功能,就可采取肠内营养。而且大量实践证明,较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能促进肠胃蠕动,保护肠黏膜。笔者现在此研究中,在结直肠癌围术期应用肠内营养,对其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患者经临床症状、结直肠活检等综合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无肿瘤转移;患者无凝血机制异常、全身感染;无严重肠梗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5~70岁,平均(43.85±7.92)岁;肿瘤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3例,Ⅲ期19例;直肠前切除术2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1例,乙状结肠切除术6例;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45.06±8.13)岁;肿瘤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15例,Ⅲ期20例;直肠前切除术20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于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注,术后1、2、3d行1/3、2/3和全量营养:热量为125kJ/kg,氮量为0.15~0.2g/kg,糖:脂为6:4;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氮源、热源、微量元素、电解质及普通胰岛素。
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术后早期1~3d建立肠胃管输注能量,所提供的热量及氮量与对照组相同。待肠胃蠕动功能恢复后,逐渐经口食用流质、半流质食物。期间注意两组患者营养滴注速度,并适当加入膳食纤维25g,进食少量流质。
1.3观察指标
(1)术后对患者行密切跟踪监测,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2)观察患者腹胀、切口感染的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各指标恢复情况的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6例腹胀,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对照组出现10例腹胀,6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
3.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多会出现营养不良状况,影响术后恢复,使住院时间延长,治疗成本增加。既往认为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在术后恢复正常排气及排便后,再进食,可减少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而任辉[2]报道称,结直肠癌术后数小时内肠道蠕动、吸收功能即能恢复,早期进食并不会影响伤口愈合程度,且肠道食糜,会促进肠黏膜细胞增殖。
目前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但肠外营养支持有血糖异常、静脉导管堵塞、细菌移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肠内营养支持是基于肠道生理功能发展而来,符合肠道代谢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并能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稳定性,提高肠道黏膜保护功能;同时能预防肠道内细菌移位,刺激胃肠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分泌,加快患者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因此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促进患者肠道尽快通气,尽早恢复正常饮食,促使患者术后较快恢复。
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合并严重炎症反应,是诱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腹胀发生,具有显著作用意义,与施章时[3]等学者研究相一致。
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对营养液适当加温,符合人体温度;营养液输注时,坚持由低到高、由慢到快原则,以免发生腹胀、腹泻。在操作期间,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根据患者营养需求,选择容易吸收的营养液,提供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能量、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等能量,促使患者术后较快康复。
总而言之,在结直肠癌围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加快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群都,周鹏.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切口感染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6):3434-3435.
[2]任辉.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10):1226-1228.
[3]施章时,厉周,周五一,等.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4):21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