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底拉应力论文-彭杰,洪岭岭,曹强

层底拉应力论文-彭杰,洪岭岭,曹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底拉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层底拉应力,超载超压

层底拉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彭杰,洪岭岭,曹强[1](2017)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层底拉应力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期间经常出现结构损伤的情况,运用Bisar3.0软件计算分析了轴载增加和路面基层结构参数变化对结构层底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铺筑下基层时,底基层厚度减小、模量增大将引起底基层最大应力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铺筑上基层时,底基层厚度减小会引起底基层和下基层层底最大应力值增加,下基层厚度减小导致底基层层底最大应力值增加,对下基层层底最大应力值有相反的影响;底基层模量增加会使底基层层底最大应力值增加,下基层层底将逐渐由受拉变为受压,同时,随着下基层模量的增加底基层层底最大应力值将会减小,下基层层底由受压逐渐变为受拉。(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7年02期)

吕松涛,刘建锋,岳爱军,陈杰[2](2014)在《基于弯沉与层底拉应力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匹配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沥青路面结构层位与其设计寿命的匹配性问题,分析了在用公路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的破坏先后顺序及其原因,推导得到了基于现设计指标弯沉与层底拉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计算公式。以我国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为例,计算获得了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和层底拉应力,据此反算了各结构层的疲劳寿命。研究发现,按现规范的等寿命设计思想设计出的沥青路面结构,无论是其实际寿命或是计算出的各结构层疲劳寿命,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基层的疲劳寿命远远高于面层的疲劳寿命,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层层位与其设计寿命存在着不匹配性。因此,采用疲劳寿命逐层递增的方法进行耐久性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寿命组合设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于建游[3](2013)在《倒装路面结构面层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层底拉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SYS建立倒装路面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超载对于倒装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倒装结构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比半刚性路面大,在移动行车荷载作用下可达到0.17MPa;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随行车速度增加有小幅增加,增加幅度在15%以内;随荷载水平增加,倒装路面结构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呈线性增加,在超载100%时,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标准轴载情况下的1.7倍。(本文来源于《交通标准化》期刊2013年13期)

马新,杨群,郭韦韦,罗代松[4](2012)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倒装路面结构面层层底拉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该结构具有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且半刚性基层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但是,半刚性基层容易开裂,导致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进而引起路面产生早期损坏。鉴于此,国内已采取了一些新型的路面结构,其中沥青路面倒装结构通过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加入一层级配碎石中间层,可以大大减少和延缓反射裂缝。但级配碎石中间层模量比较低,会改变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的受力特性,尤其会导致沥青面层层底出现较大拉应力,在对倒装路面进行结构设计时(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期刊2012年22期)

陈峙峰[5](2009)在《路面设计参数对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刚性基层路面的结构设计受控于半刚性基层层底的拉应力,通过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路面设计参数对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得出不同参数下的路表弯沉、基层层底拉应力及底基层层底拉应力,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基模量对路表弯沉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和面层厚度,底基层模量是改善基层层底拉应力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它的增大,基层层底拉应力急剧减小。(本文来源于《交通标准化》期刊2009年15期)

层底拉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层位与其设计寿命的匹配性问题,分析了在用公路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的破坏先后顺序及其原因,推导得到了基于现设计指标弯沉与层底拉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计算公式。以我国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为例,计算获得了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和层底拉应力,据此反算了各结构层的疲劳寿命。研究发现,按现规范的等寿命设计思想设计出的沥青路面结构,无论是其实际寿命或是计算出的各结构层疲劳寿命,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基层的疲劳寿命远远高于面层的疲劳寿命,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层层位与其设计寿命存在着不匹配性。因此,采用疲劳寿命逐层递增的方法进行耐久性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寿命组合设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底拉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彭杰,洪岭岭,曹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层底拉应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公路.2017

[2].吕松涛,刘建锋,岳爱军,陈杰.基于弯沉与层底拉应力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匹配性[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4

[3].于建游.倒装路面结构面层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层底拉应力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3

[4].马新,杨群,郭韦韦,罗代松.移动荷载作用下倒装路面结构面层层底拉应力分析[J].中国公路.2012

[5].陈峙峰.路面设计参数对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9

标签:;  ;  ;  ;  

层底拉应力论文-彭杰,洪岭岭,曹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