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医院,叁位一体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付玲玲,隋丽丽[1](2019)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学校-家庭-医院”叁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学校-家庭-医院"叁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并观察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济南市6所中小学,以5~8年级学生及家长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共选取学生990名、家长990名,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及家长对AIS的认知情况。结果:干预组AIS认知、自查方法、危害及治疗方式、脊柱健康知识等4个方面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以医院为中心、学校为圆心、家庭为核心的叁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及家长对AIS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张滨,宋淑华,李剑[2](2019)在《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青少年脊柱侧凸在所有脊柱侧凸类型中约占90%。轻度脊柱侧凸会影响人体的形态美学,若不加以干预,会逐渐加重形成重度脊柱侧凸,脊柱变形以及胸廓畸形,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具体的运动干预方案,尚未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运动处方。为此,本研究拟选取国内外研究者关于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分析。定量分析不同的干预强度,干预时间,以及干预方法对于AIS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旨在通过合并多项研究的运动干预方案,形成更加科学可靠运动干预方案。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运动干预;外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Adolescent;idiopathic scoliosis;exercise intervention;kinesiotherapy。通过文献检索,六个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3030篇。通过导入NoteExpress进行文献去重,剩余文献1188篇。由两名研究员通过阅读题目排除,剩余文献101篇;阅读摘要,去掉综述类,手术矫正类,现状调查类文章,剩余文献数量为17篇。最后通过阅读全文,保留符合本研究的文献共8篇。收集原始文献中运动干预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Cochrane公司提供的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以及森林图和偏倚图的绘制。研究结果:共纳入了8个随机对照实验,共计611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显示,各项研究存在中度以下偏倚风险;同时对纳入研究做传统漏斗图分析显示,其图形较为对称,可认为该研究发表偏倚较小,可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各研究之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6%)。针对异质性可能来源的叁个方面(干预方法,干预时间和干预周期)进行亚组分层分析。以干预强度为亚组分层依据,结果显示:干预强度在30-45min/次(WMD=﹣4.51,95%CI:﹣6.04-﹣2.98,P=0.00001,I2=0%)时,其异质性较小,合并效应量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30-45min/次的运动强度对脊柱最大Cobb角的减小具有较好的效果;干预强度在60min以上/次(WMD=﹣5.58,95%CI:﹣11.28-0.11,P=0.05,I2=99%)时,其异质性较大,可认为大于60min/次的运动干预强度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最大Cobb角的矫正效果不佳。以干预周期为亚组分层依据,结果显示:干预周期为3个月(WMD=﹣4.84,95%CI:﹣6.45-﹣3.23,P=0.00001,I2=0%)其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该亚组合并统计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叁个月的干预周期能显着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最大Cobb角。不同干预方案间都存在较大异质性,但合并效应量后(WMD=﹣4.77,95%CI:﹣8.79-﹣0.74,P=0.02<0.05,I2=98%),其合并后结果显示各干预方案均有明显效果。追踪质量评价最佳的原始文献得出最优运动处方:干预部位及训练由脊柱两侧肌肉的肌力训练,康复体操,呼吸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四种训练组成,运动强度为患者次日不感觉疲劳为主,干预周期为3个月,每周2-3次,每次30-45min左右。研究结论: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干预效果依据干预方式各要素(干预方法,干预强度,干预周期)以及患者的最大Cobb角不同而有所不同。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干预方案,其运动处方如下:干预由脊柱两侧肌肉的肌力训练,康复体操,呼吸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四种训练组成,运动强度为患者次日不感觉疲劳为主,干预周期为3个月,每周2-3次,每次30-45min左右。同时安排康复治疗师进行干预监督与指导,能较好的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最大Cobb角。(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向亮,谢秋芳,张勤,龚泽辉,王义亮[3](2019)在《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前后的脊柱结构性叁维畸形。最新研究显示在我国发病率为5.14%,14~15岁的女孩发病率最高,达到13.81%[1]。虽然目前AIS病因尚未明确,但侧凸曲线在青春期进展较快,进展性的侧凸往往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产生心理障碍,(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0期)
丁一,海涌,刘畅,张黎明,许春阳[4](2019)在《后路脊柱叁维矫形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脊柱叁维矫形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AIS患者29例,所有患者按主弯Cobb’s角分为重度组(Cobb’s角≥80°,共12例)与非重度组(Cobb’s角<80°,共17例),并均在本院行后路脊柱叁维矫形术。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采集冠状位主弯Cobb’s角及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并通过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istress management screening measure,DMSM)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及焦虑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弯Cobb’s角与AVT,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冠状位主弯Cobb’s角与AVT均得到明显降低,但两组间矫形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评分分别为(6.6±2.3)分、(4.2±2.3)分,SAS评分分别为(67.8±6.0)分、(55.3±17.2)分,29例AIS患者术前心理痛苦相关问题发生率前4位为病后活动困难(79.3%)、外表改变(72.4%)、悲伤(65.5%)、工作/学习(58.6%)。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DT与SAS均得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间心理状态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相关性分析表明:主弯Cobb’s角与DT、主弯Cobb’s角与SAS、AVT与DT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但是,AVT与SAS、性别差异与DT、性别差异与SAS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 AIS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痛苦和焦虑问题,同时心理痛苦和焦虑问题的严重程度与脊柱畸形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后路脊柱叁维矫形术的干预,AIS患者不仅可得到良好的脊柱矫形效果,同时能够使心理痛苦与焦虑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卢昌怀,刘志军,晏峻峰,张宏波[5](2019)在《Lenke 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置棒顺序矫形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Lenke 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叁种不同置钉模式中凹侧螺钉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一个T2~S5脊柱侧凸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在凹侧置入椎弓根螺钉,按照不同的置棒方式进行矫形模拟。A组模拟从顶椎开始,再依次向上和向下置棒;B组从中立椎开始,然后依次向上,再从中立椎下方开始置棒;C组从中立椎开始,然后依次向下,再从中立椎上方开始置棒,最后分析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的等效应力。[结果]研究表明A组连接棒上的等效应力相对稳定,而B组和C组应力变化较大。虽然无论何种置棒顺序,都可以得到相同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但是A组连接棒上应力分布变化较小,而且最大应力小。[结论]叁种置棒顺序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A组椎弓根钉及连接棒断裂风险最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薛冰川,王煜文,吴志冲,戴志成,冯振华[6](2019)在《易感基因CELSR2与汉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验证易感基因CELSR2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在1794例AIS患者和1040例正常对照人群中对既往报道的CELSR2基因的易感位点rs141489111、rs6698843和rs2281894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在本中心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分析CELSR2基因其他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的基因分型信息。术中收集45例AIS患者(AIS组)和10例年龄匹配的脊柱外伤患者(对照组)的椎旁肌,比较两组椎旁肌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利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SNP位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采用T检验对组间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94例AIS患者和1040例正常对照人群中,rs141489111位点未检测到突变,所有研究对象基因型均为GG。SNP位点rs6698843和rs2281894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AIS和正常对照人群间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GWAS数据库显示其他7个位于CELSR2基因上的SNP位点与AIS亦无显着相关性(P<0.05)。CELSR2基因在AIS组和对照组椎旁肌的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既往报道的易感基因CELSR2上的突变位点和多态性位点均未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得到验证,AIS患者椎旁肌组织中CELSR2表达未见明显异常。CELSR2可能与汉族AIS的发生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崔学锋,梁文杰,刘德斌,郑立广,胡凡刚[7](2019)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形态学MRI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形态学的MRI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胸椎侧凸患者共30例,根据Cobb角大小分别设为轻度组和中度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青少年15名设为正常组。为减少干扰因素。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研究对象全脊柱矢状面,重建脊柱矢状面图像并测量各个胸椎前后壁与棘突间高度,于横截面对椎体横径长度进行测量,对比分析叁组结果。[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椎体前后高度、宽度由T_(1~12)逐渐增加,呈线性分布,且两组椎体高度普遍大于正常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椎体前后高度比值、高度横径比值均大于正常组。两组患者胸椎侧凸顶椎区T_(6~9)椎体前方高度、脊椎前后高度比值以及高度横径比值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胸椎形态学特点显着,与正常胸椎相比更加瘦长,胸椎顶椎区呈现出脊柱生长模式异常,MRI测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杨旭,徐园,王阳阳,李高洋,张莉[8](2019)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父母存在焦虑、不确定感等负性情绪,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会对父母和患儿均产生消极影响,需要得到有效的评估和管理。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次住院并拟行手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评估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收集患儿父母的一般资料,分析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父或母140例,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为(66.6±9.4)分。以60分为标准,>60分为高水平组,≤60分为低水平组,低水平组37人(26.4%),高水平组103人(73.6%)。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主要来源于不明确性和不可预测性。学历水平是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学历水平越高,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低。结论:医疗人员应该关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并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措施,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蔡思逸,陈峰,王树杰,马璐璐,袁望舒[9](2019)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后路矫形手术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如何促进患者加速康复,一直是脊柱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诊疗效果。为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脊柱外科不同术式中的应用,在《脊柱外科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的特点,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其ERAS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供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尹子文,赵科洪,胡博文,杨倩沣,罗睿玲[10](2019)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念的围手术期康复方案应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y,ICF)理念的康复干预模式应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1月,对主弯Cobb角80°以下的AIS患者通过区组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围手术期,试验组实行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包含功能、活动等维度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患者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中途退出2例。术后第4天,试验组改良Barthel指数总评分[(50.55±8.87)vs.(18.99±5.63)分,t=13.264,P<0.001]、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总分[(3.68±0.13)vs.(3.27±0.11)分,t=10.355,P<0.001],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SRS-22评分中的功能[(2.79±0.29)vs.(1.90±0.48)分,t=6.884,P<0.001]、自我印象[(3.91±0.27)vs.(3.38±0.32)分,t=5.539,P<0.001]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选取的下肢叁对关键肌,在术后两次评定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CF理念的康复治疗方案能在安全可接受的前提下,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通过激发自主性、提高独立性、促进社交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整体状态。(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青少年脊柱侧凸在所有脊柱侧凸类型中约占90%。轻度脊柱侧凸会影响人体的形态美学,若不加以干预,会逐渐加重形成重度脊柱侧凸,脊柱变形以及胸廓畸形,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具体的运动干预方案,尚未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运动处方。为此,本研究拟选取国内外研究者关于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分析。定量分析不同的干预强度,干预时间,以及干预方法对于AIS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旨在通过合并多项研究的运动干预方案,形成更加科学可靠运动干预方案。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运动干预;外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Adolescent;idiopathic scoliosis;exercise intervention;kinesiotherapy。通过文献检索,六个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3030篇。通过导入NoteExpress进行文献去重,剩余文献1188篇。由两名研究员通过阅读题目排除,剩余文献101篇;阅读摘要,去掉综述类,手术矫正类,现状调查类文章,剩余文献数量为17篇。最后通过阅读全文,保留符合本研究的文献共8篇。收集原始文献中运动干预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Cochrane公司提供的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以及森林图和偏倚图的绘制。研究结果:共纳入了8个随机对照实验,共计611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显示,各项研究存在中度以下偏倚风险;同时对纳入研究做传统漏斗图分析显示,其图形较为对称,可认为该研究发表偏倚较小,可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各研究之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6%)。针对异质性可能来源的叁个方面(干预方法,干预时间和干预周期)进行亚组分层分析。以干预强度为亚组分层依据,结果显示:干预强度在30-45min/次(WMD=﹣4.51,95%CI:﹣6.04-﹣2.98,P=0.00001,I2=0%)时,其异质性较小,合并效应量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30-45min/次的运动强度对脊柱最大Cobb角的减小具有较好的效果;干预强度在60min以上/次(WMD=﹣5.58,95%CI:﹣11.28-0.11,P=0.05,I2=99%)时,其异质性较大,可认为大于60min/次的运动干预强度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最大Cobb角的矫正效果不佳。以干预周期为亚组分层依据,结果显示:干预周期为3个月(WMD=﹣4.84,95%CI:﹣6.45-﹣3.23,P=0.00001,I2=0%)其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该亚组合并统计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叁个月的干预周期能显着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最大Cobb角。不同干预方案间都存在较大异质性,但合并效应量后(WMD=﹣4.77,95%CI:﹣8.79-﹣0.74,P=0.02<0.05,I2=98%),其合并后结果显示各干预方案均有明显效果。追踪质量评价最佳的原始文献得出最优运动处方:干预部位及训练由脊柱两侧肌肉的肌力训练,康复体操,呼吸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四种训练组成,运动强度为患者次日不感觉疲劳为主,干预周期为3个月,每周2-3次,每次30-45min左右。研究结论: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干预效果依据干预方式各要素(干预方法,干预强度,干预周期)以及患者的最大Cobb角不同而有所不同。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干预方案,其运动处方如下:干预由脊柱两侧肌肉的肌力训练,康复体操,呼吸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四种训练组成,运动强度为患者次日不感觉疲劳为主,干预周期为3个月,每周2-3次,每次30-45min左右。同时安排康复治疗师进行干预监督与指导,能较好的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最大Cobb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静,付玲玲,隋丽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学校-家庭-医院”叁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
[2].张滨,宋淑华,李剑.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meta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向亮,谢秋芳,张勤,龚泽辉,王义亮.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2019
[4].丁一,海涌,刘畅,张黎明,许春阳.后路脊柱叁维矫形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
[5].卢昌怀,刘志军,晏峻峰,张宏波.Lenke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置棒顺序矫形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6].薛冰川,王煜文,吴志冲,戴志成,冯振华.易感基因CELSR2与汉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
[7].崔学锋,梁文杰,刘德斌,郑立广,胡凡刚.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形态学MRI临床价值[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8].杨旭,徐园,王阳阳,李高洋,张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9].蔡思逸,陈峰,王树杰,马璐璐,袁望舒.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10].尹子文,赵科洪,胡博文,杨倩沣,罗睿玲.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念的围手术期康复方案应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019
标签: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健康教育; 学校-家庭-医院; 叁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