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角突臂尾轮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轮虫,品系,种群,食物,浓度,胚胎,地理。
角突臂尾轮虫论文文献综述
彭彬,曹宏源,潘玲,席贻龙[1](2016)在《镜湖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采自芜湖市镜湖水体中的11个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克隆为对象,在(25±1)℃,0.5×10~6、1.0×10~6和2.0×10~6个细胞/m L的斜生栅藻(Scenedemus obliquus)密度下,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多样性.结果表明,轮虫的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密度、种群中的平均混交率和平均受精率与食物密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克隆多样性,食物密度、克隆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密度、平均混交率和平均受精率均有极显着性影响(P<0.01).研究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在所有的食物密度和克隆组合中,克隆2在2.0×10~6个细胞/m L食物密度下的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均最高,克隆3在1.0×10~6个细胞/m L食物密度下平均混交率最高,克隆3和9在2.0×10~6个细胞/m L食物密度下的平均受精率最高.因此,在开展角突臂尾轮虫的规模化培养时,拟首选克隆2和2.0×10~6个细胞/m L的斜生栅藻密度;而欲开展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批量生产,则拟选择克隆3和1.0×10~6个细胞/m L的斜生栅藻密度.(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许丹丹,席贻龙,马杰,葛雅丽[2](2011)在《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25±1)℃下Cd2+对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的24 hLC50值,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25±1)℃下、以密度为1.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为轮虫食物时不同浓度(7.0、12.0、20.4、34.6、58.8、100.0μg/L)的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幼体的24 hLC50值分别为95.5μg/L和231.9μg/L。Cd2+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对曲腿龟甲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μg/L的Cd2+显着降低了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34.6μg/L和58.8μg/L的Cd2+显着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世代时间,34.6和100.0μg/L的Cd2+显着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生命期望,34.6μg/L的Cd2+显着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角突臂尾轮虫对Cd2+污染的敏感性较曲腿龟甲轮虫强,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对污染物的敏感性因轮虫种类的不同而异。(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17期)
陶李祥,席贻龙,胡存兵[3](2008)在《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臂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以浓度为3.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在18℃、23℃、28℃和33℃的温度梯度下比较了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18℃和23℃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殖期和平均寿命均显着长于镰形臂尾轮虫,产卵量也显着大于镰形臂尾轮虫;28℃下,2种轮虫的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着差异;33℃下,镰形臂尾轮虫的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历时以及平均寿命均显着长于尾突臂尾轮虫,产卵量显着大于尾突臂尾轮虫.18℃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显着大于镰形臂尾轮虫;23℃和28℃下,尾突臂尾轮虫的生命期望显着长于镰形臂尾轮虫,而其他种群增长参数间均无显着差异;33℃下,镰形臂尾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极显着大于尾突臂尾轮虫.2种轮虫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产卵量、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尾突臂尾轮虫更能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而镰形臂尾轮虫则相反.(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项贤领,席贻龙,胡好远[4](2006)在《不同地理居群角突臂尾轮虫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轮虫(Rotifera)是各类水体中广泛分布的一类浮游动物。单巢目轮虫所产的休眠卵具有随风力和鸟兽的迁徙而传播的特征,这是轮虫大多数种类广泛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中的轮虫由于经历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往往在形态和生态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胡好远,席贻龙[5](2005)在《不同食物浓度下叁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的早期发育阶段历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5℃下,以浓度为0.4、0.8、1.6、3.2和6.4×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为食物,研究了采自广州、芜湖和青岛的角突臂尾轮虫胚胎发育时间和幼体阶段历时.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叁品系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均无显着的影响.食物浓度对广州和青岛品系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时有显着影响,广州品系轮虫在食物浓度为6.4×106cells/mL时的幼体阶段历时显着长于在食物浓度为0.4×106cells/mL时,而青岛品系轮虫在食物浓度为6.4×106cells/mL和3.2×106cells/mL的幼体阶段历时显着长于食物浓度为0.4×106cells/mL和0.8×106cells/mL时.同一食物浓度下轮虫品系间的幼体阶段历时和胚胎发育时间均存在着显着差异.当食物浓度为0.4×106cells/mL时,青岛品系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时显着长于广州品系,而芜湖品系与这两品系间无显着的差异;其他食物浓度下,青岛品系轮虫幼体阶段历时均最长;而另两品系间差异不显着;芜湖品系在各食物浓度下均有最长的胚胎发育时间,而青岛品系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最短.(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胡好远,席贻龙[6](2004)在《种群增长阶段和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个体大小对策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斜生栅藻为食物,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2.4、4.0、5.6和7.2×106cells/ml)对不同种群增长阶段的角突臂尾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种群增长阶段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个体体积和卵体积有极显着影响.在两种群增长阶段中,指数增长期轮虫有较大的个体体积和卵体积,两阶段轮虫的个体体积差异达55.97%;而相对卵体积则在饱和期有较大的值.随食物浓度的升高,两阶段轮虫的个体体积均具有增大趋势,但相对卵体积则随食物浓度的上升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胡好远,席贻龙,耿红[7](2004)在《温度对叁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以浓度为 6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为食物 ,研究了温度(2 0℃、2 5℃和 30℃ )对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Gosse)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等均有显着影响。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30℃和 2 5℃ ,芜湖品系轮虫则在 30℃下不能生存。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均与温度呈曲线相关 ,回归方程分别为 :Y =0 .0 0 0 9X2 - 0 .0 0 6 1X +0 .4 0 90和Y =- 0 .0 14 4X2 +0 .74 12X - 8.375 1。各品系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本研究的温度范围内 ,广州、青岛和芜湖各品系轮虫个体变异分别达 4 2 .90 %、14 .4 3%和 6 .2 3% ;2 0℃和 2 5℃下芜湖品系分别高出青岛品系达 74 .91%和87.98%。在温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品系对轮虫个体体积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胡好远[8](2003)在《不同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活史策略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是淡水常见轮虫种类之一,在自然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监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温度、食物的种类和浓度等对不同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个体大小对策、生殖对策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1. 运用群体累积培养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20℃、25℃和30℃)、食物种类(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以及两者以1:1的湿重比所组成的混合藻)和食物浓度(0.4, 0.8, 1.6, 3.2和6.4×106cells · ml -1斜生栅藻)对采集于广州、芜湖和青岛(分别称为广州品系、芜湖品系和青岛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各品系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同时也比较研究了叁品系轮虫的生长以及不同携卵量下叁品系轮虫的生殖对策:温度对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等均有显着影响。青岛和广州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25℃,芜湖品系轮虫则在30℃下不能生存。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均与温度呈曲线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 0.0009X2 - 0.0061X + 0.4090和Y= - 0.0144X2 + 0.7412X - 8.3751。各品系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本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广州、青岛和芜湖各品系轮虫个体变异分别达42.90%、14.43%和6.23%;20℃和25℃下芜湖品系分别高出青岛品系达74.91%和87.98%。在温度和品系两因素中,品系对轮虫个体体积有较大的影响。藻类食物的种类和品系对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个体体积、卵体积和相对卵大小均有显着的影响。各品系轮虫均在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时有最小的种群增长率和卵体积;轮虫个体在以斜生栅藻和混合藻为食物时较大,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时较小。以同种藻类食物培养时,芜湖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率均最小,而另外两品系间差异不显着;但芜湖品系有最大的轮虫个体和卵体积。与藻类食物种类的影响相比,品系对角突臂尾轮虫的个体体积影响更大。食物浓度、地理品系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卵大小以及幼体大小均有显着影响。各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均呈曲线相关,广州、芜湖和青岛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之间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 - 0.0268X2 + 0.1718X + 0.6242;Y= -<WP=4>0.0238X2 + 0.2489X + 0.1997;Y= - 0.0506X2 + 0.4571X + 0.0737。种群增长率达最大值时所需的食物浓度在各品系间存在着差异,广州、青岛和芜湖品系所需的食物浓度依次为3.2052、4.5168和5.2290×106cells · ml -1,相应的种群增长率分别为0.8995d-1、1.1060d-1和0.8504d-1。各品系中,芜湖品系角突臂尾轮虫个体和卵体积以及幼体体积均最大,但该品系轮虫的相对卵大小却最小。在品系和食物浓度两因素中,品系对轮虫的个体以及卵大小有较大的影响。对各品系轮虫的生长研究发现,同一年龄段各品系间的轮虫幼体体积均有显着差异,且均以芜湖品系为最大。叁品系轮虫幼体体积与其年龄间均成曲线相关;各品系轮虫幼体体积均随龄长的增大而曲线增大,它们间的关系分别为:青岛品系:Y= - 0.0025X2 + 0.1262X + 0.7739;广州品系:Y= - 0.0020X2 + 0.1450X + 0.8742;芜湖品系:Y= 0.0075X2 + 0.0723X + 1.3665。刚孵化出的幼体体积与其成体间差异在芜湖品系达244.24%,青岛和广州品系分别为182.89%和156.28%。以浓度为3.6×106cells · 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在25℃下,对青岛、广州和芜湖叁品系角突臂尾轮虫在不同携卵量下的个体和卵的大小及形态、相对卵体积等进行的研究表明,携卵量对青岛和广州两品系轮虫个体体积以及卵体积均具有显着影响,相同携卵量下品系对轮虫的个体体积和卵体积也有显着影响。广州和芜湖品系轮虫的个体体积和卵体积均具有随携卵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叁品系中,芜湖品系轮虫的体宽与体长之比最小。携卵量为2时,卵的短轴与长轴之比较大;而携卵量低于或高于2时则呈减小趋势。除芜湖品系外,随携卵量的增加青岛和广州两品系轮虫相对卵体积均趋于减小。2.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和生命表技术研究了上述叁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的早期发育阶段历时和不同食物种类下轮虫的种群统计学参数。主要结果包括:以浓度为2.4×106cells · 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在25℃下,叁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生殖前期历时和最小世代时间等在品系间均存在显着差异。芜湖品系具有最长的胚胎发育时间,其次为广州品系和青岛品系,但后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青岛品系的生殖前期最长,广州品系最短;而最小世代时间以广州品系最短,青岛品系和芜湖品系次之,后两者之间差异也不显着。各品系轮虫胚胎发育时间具有随其相对卵体积的增大而缩短的趋势。对不同藻类食物下叁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种群统计学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系对轮虫种群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世代时间(T)、出生时生命期望(eo)以及平均寿命(L)等均有显着影响,但对净生殖率<WP=5>(R0)和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无显着影响。在叁品系中,芜湖品系轮虫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最长,青岛品系最?(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胡好远,席贻龙,耿红[9](2003)在《叁个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长和发育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浓度为 2 .4× 10 6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 ,在 2 5℃下 ,对采自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的胚胎发育、生殖前期和最小世代时间等个体发育阶段历时以及幼体和成体的个体大小、卵体积和相对卵体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生殖前期历时和最小世代时间等在品系间均存在显着差异 .芜湖品系具有最长的胚胎发育时间 ,其次为广州品系和青岛品系 ;青岛品系的生殖前期最长 ,广州品系最短 ;而最小世代时间以广州品系最小 ,青岛品系和芜湖品系次之 ,后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 .各品系轮虫胚胎发育时间具有随其相对卵体积的增大而缩短的趋势 .同一年龄段各品系间的轮虫幼体体积均有显着差异 ,且均以芜湖品系为最大 .叁品系轮虫个体幼体体积与其年龄间均呈曲线相关 ;刚孵化出的幼体体积与其成体间差异在芜湖品系达 2 44 .2 4% ,青岛和广州品系分别为 182 .89%和 15 6 .2 8% .轮虫成体的个体大小、卵大小和相对卵大小在品系间也存在显着差异 .(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胡好远,席贻龙,耿红[10](2002)在《食物浓度对叁个地理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体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浓度分别为 3 0× 10 6、 6 0× 10 6、 9 0× 10 6和 12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 dosa)为食物 ,在温度为 (2 5± 1)℃下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的 3个地理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种群的增长、个体和卵的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地理品系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和卵的体积均有显着影响。同一食物浓度下 ,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芜湖品系的个体和卵体积最大 ;同一品系中 ,当食物浓度为 9 0× 10 6cells/mL时轮虫有较大的种群增长率。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均呈曲线相关 ,但种群增长率达最大时所需的食物浓度在各品系间存在着差异。在食物浓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品系对轮虫个体体积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02年05期)
角突臂尾轮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25±1)℃下Cd2+对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的24 hLC50值,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25±1)℃下、以密度为1.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为轮虫食物时不同浓度(7.0、12.0、20.4、34.6、58.8、100.0μg/L)的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幼体的24 hLC50值分别为95.5μg/L和231.9μg/L。Cd2+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对曲腿龟甲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μg/L的Cd2+显着降低了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34.6μg/L和58.8μg/L的Cd2+显着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世代时间,34.6和100.0μg/L的Cd2+显着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生命期望,34.6μg/L的Cd2+显着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角突臂尾轮虫对Cd2+污染的敏感性较曲腿龟甲轮虫强,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对污染物的敏感性因轮虫种类的不同而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突臂尾轮虫论文参考文献
[1].彭彬,曹宏源,潘玲,席贻龙.镜湖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多样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许丹丹,席贻龙,马杰,葛雅丽.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
[3].陶李祥,席贻龙,胡存兵.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臂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8
[4].项贤领,席贻龙,胡好远.不同地理居群角突臂尾轮虫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6
[5].胡好远,席贻龙.不同食物浓度下叁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的早期发育阶段历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6].胡好远,席贻龙.种群增长阶段和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个体大小对策等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7].胡好远,席贻龙,耿红.温度对叁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4
[8].胡好远.不同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活史策略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
[9].胡好远,席贻龙,耿红.叁个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长和发育的比较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
[10].胡好远,席贻龙,耿红.食物浓度对叁个地理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体积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