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靶标效应论文-王燕

非靶标效应论文-王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靶标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靶标效应,寄主专一性检测,环境因子,生态学寄主范围

非靶标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1](2018)在《空心莲子草昆虫天敌莲草直胸跳甲对本地植物莲子草的非靶标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生物防治是通过从入侵生物的原产地引进其自然天敌(如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病原菌等)来达到防治的目的,是一种经济且高效的防治入侵生物的方法。然而一些引种后的植食性昆虫不但取食靶标植物,还会对本地的其他生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引起非靶标效应,威胁本地的生态安全。如何筛选安全高效的防治生物,有效的进行防治生物的风险评估,是目前生物防治工作者所面临的极大的挑战。昆虫对寄主的选择与利用会受到多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气候、土壤营养、水分、寄主植物的质量与可获得性、天敌环境等。然而人们对生防昆虫寄主范围及寄主偏好性的检测通常是在实验室或温室中进行的,因此无法准确的预测生防昆虫在自然环境下对寄主的选择与利用,即昆虫的生态学寄主范围。本文以空心莲子草的生防昆虫莲草直胸跳甲和本地植物莲子草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控制实验、田间实验等方法分析莲子草作为非靶标生物是否能够支持跳甲个体及种群的发育与增长,探索气候因素、环境因素、植物因素、天敌因素是否会影响跳甲对非靶标植物的利用。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自然环境中,跳甲可以在莲子草群落中完成从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各个发育阶段。跳甲的种群大小与莲子草直径、株高和植物的生物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直径和株高是影响跳甲种群大小的最重要的因子。跳甲的种群大小与环境水分的含量、总氮含量、pH和经纬度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水分含量和经度是影响跳甲种群大小的最主要的因子。(2)通过控制实验检验土壤养分、水分和植物的密度对跳甲个体的影响,发现环境因子既能够影响植物的性状,也可以影响跳甲的生长发育与生存。土壤养分的大小是决定跳甲存活的关键因素,而土壤的养分、水分和植物的密度能够共同影响跳甲的生长发育。从沙土处理到土壤处理,跳甲的化蛹数和羽化成虫数增加,发育时间缩短。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跳甲的发育时间缩短。(3)跳甲能够在莲草上维持种群,但仅有在桂林实验地中的跳甲可以在莲子草上成功的越冬,武汉和开封的跳甲在冬季全部死亡。不同的气候区域可以通过直接的(影响跳甲越冬)或间接的(影响植物的物候)的作用,影响跳甲的发育及种群的维持。(4)蛀茎化蛹是跳甲非靶标寄主利用的关键因素,莲子草的直径越大,跳甲的蛀茎蛹数和蛀茎羽化成虫数越高,幼虫的死亡率最低,个体最大。在实验室环境中,跳甲是可以在莲子草茎秆外完成化蛹发育的,然而茎外发育的跳甲随环境水分含量的降低,羽化成虫数降低,发育时间延长,体重下降。另外,在茎外化蛹的跳甲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更容易被天敌取食,同样能够证明跳甲的发育需要植物的茎秆提供保护。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了本土植物莲子草是跳甲的生态学寄主。本文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检验多种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因子对生防昆虫非靶标寄主利用的影响。本文的工作对于今后的生物防治非靶标效应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未来人们对生防昆虫的风险性进行评估时,充分的理解各类生物及非生物因素对生防昆虫寄主选择与利用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期刊2018-11-01)

刘刚[2](2014)在《我国发现气候变暖下生物防治入侵植物的非靶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和外来生物入侵是威胁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的种群、分布、物候期等均受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可影响外来入侵生物和本土生物及其互作关系,从而影响入侵生物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生物防治,即通过引进、释放原产地专一性天敌控制入侵生物,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理入侵生物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生防天敌也可能对引入地本土生物造成危害,产生非靶标效应。因此,探讨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入侵生物-本土非靶标生物-(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4年29期)

高佳[3](2012)在《利用EPG和生命表技术研究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对Q型烟粉虱、棉蚜的靶标和非靶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虫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和推广,其对不同昆虫的靶标和非靶标效应日益受到关注,而相应的评价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本论文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等技术测定和和比较了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棉蚜(Aphisgossypii Glover)取食行为的影响;利用Y形管测定技术分析和比较了Q型烟粉虱对不同品系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的寄主选择差异;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系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对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分析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和Q型烟粉虱的靶标和非靶标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EPG技术对棉蚜在不同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和其对应亲本棉上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系上取食6h内,选取的EPG各参数在转基因棉SGK321和其受体亲本棉石远321间均无显着差异,但棉蚜在转基因棉中棉41上取食时E1波和E波出现的时间所占处理时间的百分比显着少于其受体亲本棉中棉23。说明转基因棉石远321没有对棉蚜造成非靶标影响,而转基因棉中棉41对棉蚜产生了非靶标影响。(2)利用EPG技术对棉蚜和Q型烟粉虱在不同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和其对应亲本棉上取食行为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3个不同品系的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对棉蚜和Q型烟粉虱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性,靶标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试虫在转基因棉品系上出现了较多的刺探次数、较长时间的刺探和较短时间的韧皮部取食,尤其是反映试虫在韧皮部被动取食的E2波和E(E1+E2)波在不同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上出现时间所占百分比都显着低于其受体亲本棉,说明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的抗性因子主要存在于韧皮部汁液,并筛选出E2波和E波出现时间所占百分比可以作为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抗性鉴定和效果评价的指标参数。此外,棉蚜和Q型烟粉虱在不同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上的EPG参数表现不尽一致,这可能主要与试虫种类、棉花品种和导入基因类型不同有关。(3)测定和比较了Q型烟粉虱对不同品系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棉的寄主选择行为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棉花对Q型烟粉虱有很强的引诱作用,而Q型烟粉虱对不同转基因棉和其受体亲本棉的选择性无显着差异,表明基因的导入可能并未影响或显着影响到棉花挥发物组分或含量的改变。但产卵量表明Q型烟粉虱对转基因棉A1、B1和其受体亲本棉A2、B2的适应性则出现了显着差异,表现为Q型烟粉虱在转基因品系棉上产卵量的显着减少,而Q型烟粉虱对转基因棉C1和其受体亲本棉C2的适应性则无显着差异。(4)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Q型烟粉虱在3个不同品系的抗刺吸式口器害虫转基因棉花与其亲本棉花品种上的体型差异、发育历期、成活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和生命参数,以分析不同抗刺吸式转基因棉花品系对Q型烟粉虱的靶标效应,即抗虫效果。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的体型、发育历期、存活率以及成虫寿命等多个生长发育参数在转基因棉花品系与对应亲本间无显着差异;但Q型烟粉虱在转基因棉品系上的产卵量和种群净增值率(R0)明显低于其对应亲本棉,种群加倍时间(t)高于其亲本棉,表明检测的3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系都对Q型烟粉虱有抗性,即对Q型烟粉虱产生了靶标效应。(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高佳,汤清波,闫凤鸣[4](2011)在《转基因作物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靶标和非靶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恶劣气候以及病虫草害等不利因素总是成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进作物品质的瓶颈,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处在飞速发展中的中国,人口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消费进一步提高,耕地面积却在逐渐减少。农药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尽管可以有效抑制病虫草害,但同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转基因作物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基因作物便应运而生。1996年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0.017亿hm~2增长至1.25亿hm~2,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6个增加到25个。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转基因作物以其优质、高产、抗病虫害及抗逆等方面的特点,为人类缓解粮食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为我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引起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巨大争议和广泛讨论。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生物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许多内容,靶标和非靶标效应的研究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刺吸式口器昆虫(棉蚜、烟粉虱、盲蝽等)是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类别,由于从韧皮部或木质部吸食汁液、传播植物病毒、繁殖快、对许多农药产生抗性等因素,其防治和研发转基因抗虫品种都非常困难。但抗刺吸式昆虫的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应用是不久将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转基因作物对剌吸式口器昆虫的靶标和非靶标效应研究,不仅对深入开展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研究,充分发挥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作物效果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和技术储备。因此,我们利用转基因棉和不同抗性水平的常规棉花品种,探索转基因作物对刺吸式昆虫的靶标和非靶标效果评价的各种适用技术和方法,建立评价标准。我们建立的评价技术体系包括:刺吸电位技术(EPG)、生命表、蜜露法、人工饲料等。(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第七卷)》期刊2011-11-12)

薛堃,张文国[5](2008)在《转基因植物的非靶标效应——以转Bt基因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转Bt基因棉的非靶标效应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基因植物非靶标效应研究的研究特点和不足,并对这类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S1期)

非靶标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球气候变化和外来生物入侵是威胁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的种群、分布、物候期等均受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可影响外来入侵生物和本土生物及其互作关系,从而影响入侵生物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生物防治,即通过引进、释放原产地专一性天敌控制入侵生物,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理入侵生物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生防天敌也可能对引入地本土生物造成危害,产生非靶标效应。因此,探讨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入侵生物-本土非靶标生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靶标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燕.空心莲子草昆虫天敌莲草直胸跳甲对本地植物莲子草的非靶标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8

[2].刘刚.我国发现气候变暖下生物防治入侵植物的非靶标效应[J].农药市场信息.2014

[3].高佳.利用EPG和生命表技术研究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对Q型烟粉虱、棉蚜的靶标和非靶标效应[D].河南农业大学.2012

[4].高佳,汤清波,闫凤鸣.转基因作物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靶标和非靶标效应[C].华中昆虫研究(第七卷).2011

[5].薛堃,张文国.转基因植物的非靶标效应——以转Bt基因棉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  

非靶标效应论文-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