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木聚糖酶论文_季静思,丁彦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热木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糖,耐热性,耐热,热稳定性,网络,相互作用,子囊。

耐热木聚糖酶论文文献综述

季静思,丁彦蕊[1](2019)在《残基相互作用网络特征与木聚糖酶耐热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残基相互作用网络是体现蛋白质中残基与残基之间协同和制约关系的重要形式。残基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性质以及社团结构与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在构建一系列耐热木聚糖酶和常温木聚糖酶的残基相互作用网络后,通过计算网络的度、聚类系数、连接强度、特征路径长度、接近中心性、介数中心性等拓扑参数来确定网络拓扑结构与木聚糖酶耐热性的关系。识别残基相互作用网络的hub点,分析hub点的亲疏水性、带电性以及各种氨基酸在hub点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使用GA-Net算法对网络进行社团划分,并计算社团的规模、直径和密度。网络的高平均度、高连接强度、以及更短的最短路径等表明耐热木聚糖酶残基相互作用网络的结构更加紧密;耐热木聚糖酶网络中的hub节点比常温木聚糖酶网络hub节点具有更多的疏水性残基,hub点中Phe、Ile、Val的占比更高。社团检测后发现,耐热木聚糖酶网络拥有更大的社团规模、较小的社团直径和较大的社团密度。社团规模越大表明耐热木聚糖酶的氨基酸残基更倾向于形成大的社团,而较小的社团直径和较大的社团密度则表明社团内部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比常温木聚糖酶更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秋华,李秀婷,孙宝国,滕超,杨然[2](2019)在《二硫键对来源于Talaromyces thermophiles F1208的木聚糖酶耐热性和水解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二硫键对酶的特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热稳定性方面,而对酶水解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木聚糖酶T-Xyn为研究对象,探索二硫键对其水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叁个突变体T-XynC (122) C(166)、T-XynT(38) S(50)和T-XynT(38) S(50) C(122) C(166)。木聚糖酶T-Xyn去掉自身含有的二硫键C122-C166后获得突变体T-XynC(122)C(166),而突变体T-XynT(38)S(50)和T-XynT(38)S(50)C(122)C(166)分别是在木聚糖酶T-Xyn和突变体T-XynC (122) C (166)上添加新的二硫键C38-C50。研究结果表明,T-XynT (38) S(50)和T-XynT(38)S(50)C(122)C(166)的最适pH相比T-Xyn和T-XynC(122)C(166)低,并且前两者的耐酸性也比后两者强;然而,二硫键的引入反而降低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稳定性。虽然二硫键的引入对底物特异性影响不大,但却导致比酶活降低,其中突变体T-XynT(38)S(50)C(122)C(166)的比酶活力最低,这也许是由于二硫键的引入会导致底物与酶的亲和力以及酶反应速率发生改变。二硫键的引入对木聚糖酶水解特性有极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其水解产物组成成分,而且还会影响其产物各成分的比例。以榉木木聚糖为底物时,T-XynT(38) S(50)产生的木糖含量最多,而T-Xyn产木二糖含量最多,T-XynT(38)S(50)C(122)C(166)产木叁糖含量最多;以桦木木聚糖为底物时,二硫键的引入增加了木糖含量,而降低了木叁糖和聚合度≥5的低聚木糖含量;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时,二硫键引入后对木聚糖酶水解产物更加复杂,同时提高了其降解木叁糖的速率。综上可见,二硫键的引入、引入的位置和数量都会影响木聚糖酶T-Xyn的水解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饶榕,丁彦蕊[3](2019)在《基于残基-水作用网络的木聚糖酶耐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在蛋白质折迭、相互作用、分子识别、动力学及耐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Voronoi算法识别出与耐热和常温木聚糖酶存在相互作用的水。以氨基酸残基和水为节点,残基-残基及残基-水相互作用为边,构建残基-水相互作用网络。计算网络中节点的度、聚类系数、接近中心性和节点中心性,发现水的这些参数均与木聚糖酶耐热性成正相关关系。耐热木聚糖酶中度为2的hub水数量要比常温酶多,可见水在耐热木聚糖酶中参与了更多的相互作用。以度为2的水为聚类中心,以氨基酸残基节点的度18为阈值进行聚类。子网表明hub水多与hub残基聚为一类,即网络存在"富人俱乐部"现象。这表明,水不仅参与了耐热木聚糖酶的残基-水相互作用,还加强了残基-残基相互作用,更有利于酶形成稳定的结构来抵御高温。(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马瑜,韩楠玉,慕悦林,唐湘华,李俊俊[4](2019)在《基于B因子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提高真菌GH11木聚糖酶的耐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聚糖酶具有水解自然界丰富的木聚糖的能力,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被用作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优良性能,特别是热稳定性好的木聚糖酶在工业上有很高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B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具有显着灵活性的87-QNSS-90残基,并通过多重序列比对了GH11木聚糖酶中高度保守的87-RGHT-90残基,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直接将87-90残基替换为4个单突变体。结果显示,4个单突变体的耐热性都有很好的提高。4个单突变体在最适温度60℃耐受1h后均保持高于50%的活性,而XyncDBFV在相同条件下的保留活性仅为20.94%。N88G在65℃耐受1h后残留活性大于60%,XyncDBFV的残留活性迅速下降,45分钟后全部丧失活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构分析,我们探讨了突变体的耐热机制:Cα波动减少,β-片形成倾向增加,发现了新的氢键相互作用,并解释了突变体热稳定性提高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证实,结合B因子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是获得耐热酶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臧嘉,李闯,王瑞,吴芹,邬敏辰[5](2019)在《木聚糖酶EvXyn11~(TS)N端区域对其耐热性贡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分析了11家族木聚糖酶EvXyn11~(TS)N端区域对其耐热性的影响。在GenBank数据库中借助BLAST服务器搜寻与EvXyn11~(TS)序列同源性大于55%且温度特性已知的30种木聚糖酶;运用ClustalW2程序和MEGA 5.1软件对31种木聚糖酶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从中选择了包含EvXyn11~(TS)在内的8种代表性耐热和中温酶;采用生物学程序软件分析了所选酶在N端的异同点。分析结果表明,EvXyn11~(TS)N端的耐热有利氨基酸含量、β-折迭股A1和氨基酸相互作用等对其耐热性有一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琦,蒋雯怡,孙雨薇,吴涛,赵林果[6](2019)在《Aspergillus niger NL-1来源的木聚糖酶的耐热性能改造及其在水解木聚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来源于Aspergillus niger NL-1的木聚糖酶MxynB的热稳定性,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在木聚糖酶MxynB的相应位置引入二硫键(Cys116-Cys135),获得突变酶MynxB-116-135;通过基因融合技术在木聚糖酶MxynB的N端融合了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来源于嗜热菌Thermotoga thermarum DSM5069的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D),获得突变酶CBD-MxynB和CBD-MxynB-116-135。分别将原酶及突变酶在E.coli BL21 (DE3)中表达,经纯化后对比其酶学性质。结果显示,突变酶MxynB-116-135的最适温度为50℃,较原酶MxynB提高了5℃;突变酶CBDMxynB和CBD-MxynB-116-135的温度稳定性明显提高,其中CBD-MxynB-116-135尤为突出,在70℃下保温2h仍能保持50%以上的酶活力,而原酶基本失活。研究表明,二硫键的引入和CBD的融合对提高MxynB的热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了突变酶CBD-MxynB-116-135水解玉米芯木聚糖的产物,结果显示玉米芯木聚糖质量浓度为2.5mg/mL,酶用量为40U/g,在50℃、pH 5.0条件下水解10h后,水解得率为39.6%,水解产物XOS2-3含量占87.9%。结果表明,利用该突变木聚糖酶酶解碱提玉米芯木聚糖可产生以木二糖及木叁糖为主要成分的低聚木糖。(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杨然,张笑雨,刘朋肖,范光森,李秀婷[7](2019)在《耐热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山东淄博酒曲中筛选得到1株产耐热木聚糖酶菌株FSD0302,经鉴定为疏绵状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对该菌进行单因素优化产酶条件考察,结果显示:当玉米芯木聚糖粒度20~40目、质量浓度4 g/100 mL、初始培养基pH 6.0、发酵温度50℃、转速200 r/min时,T. lanuginosus FSD0302所产木聚糖酶活力高达5 357.1 U/mL,比活力为10 493.72 U/mg,较初筛时产酶量提高了2.9倍;该菌可产2种木聚糖酶,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0 kDa和60 kDa,酶学性质考察结果表明,该菌所产木聚糖酶粗酶的最适温度为75℃,最适p H值分别为5.5及7.5且在pH 3.5~9.0范围内可保留50%以上酶活力。综上所述,来源于T. lanuginosus FSD0302的耐热木聚糖酶可在低聚木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管国强,方华,王美娟,毕芳,崔凤杰[8](2018)在《Thermoascus aurantiacus产耐热木聚糖酶水解活性的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了催化水解玉米芯的综合水解能力指数(XCHI);然后以XCHI为自变量,水解玉米芯的还原糖得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模型证明了综合水解能力XCHI与糖得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以XCHI为响应值,正交实验优化得到T.aurantiacus CGMCC11334产Xyn水解玉米芯能力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6 g/l、微晶纤维素7 g/l、牛肉浸膏4 g/l、玉米浆3 g/l、小麦蛋白胨4 g/l、KH_2PO_4 1.0 g/l、MgSO_4 2.0 g/l、CuSO_4 0.00 g/l、Fe-SO_4 0.05 g/l、VB1 0.15 g/l;在此条件下,Xyn、CMC和FPA的活性分别为135.12、1.95 U/ml和1.68 U/ml,XCHI为1 649.44。(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8年14期)

郝荣华,张晓元,王羽,刘飞,陈勉[9](2018)在《耐热耐碱木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分泌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木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BL2l中的高效分泌表达并对其产木聚糖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方法全基因合成枯草芽孢杆菌木聚糖酶基因序列并进行密码子优化,经大肠杆菌BL2l表达后获得基因工程菌株,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硫酸铵分级沉淀和AKTA系统分离纯化,分析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结果重组木聚糖酶为胞外分泌性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3×103;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65℃,最适p H为10.0,最适条件下酶活最高可达1201.5 IU/ml。结论成功获得高效分泌表达重组木聚糖酶的基因工程菌株,该木聚糖酶具较好的耐热性和耐碱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8年03期)

王晶[10](2018)在《易错PCR突变极端耐热木聚糖酶1VBR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聚糖是半纤维素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含量在自然界中仅低于纤维素,因此木聚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工业上主要用于生产低聚木糖等。木聚糖酶(β-1,4-xylanase)能专一地水解木聚糖的β-1,4糖苷键,并将木聚糖分解成为木寡糖和少量木单糖。木聚糖酶在自然界中分布较为广泛,是木聚糖降解酶系中最关键的一类酶。其中,耐热木聚糖酶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糖苷水解酶,在包括纸浆漂白、食品、生物降解以及生物燃料生产在内的许多领域中使用。因此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来源于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 MSB8),但进行过密码子优化的木聚糖酶基因,即1VBR基因作为野生型研究对象。优化过密码子的基因在GenBank中基因登录号为KR078269。本研究首先通过碱提法成功从玉米芯和胡杨树皮这两种材料中提取得到自提木聚糖。经过实验验证提取物中含有足量木聚糖,几乎不含有单糖,证明该自提木聚糖能作为木聚糖底物应用于木聚糖酶酶活测定实验中。本研究将优化过的耐热木聚糖酶基因1VBR通过易错PCR技术处理,得到一系列突变体。易错PCR是在普通PCR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将DNA聚合酶换成高不保真的rTaq酶,并改变了PCR体系中的Mg~(2+)和Mn~(2+)浓度,保证PCR能扩增目的片段的同时尽可能产生足够多的突变。通过6批易错PCR,总共获得了121个突变子,从中筛选出了12株突变菌株,并测定了其相关酶学性质。12株突变株中,大部分突变子的最适温度仍然是90°C–100°C。2-6的最适温度变化很大,降低至70°C,55°C至85°C之间有超过50%的相对酶活力,40°C与90°C之间仍有超过20%的相对酶活力。随着温度降低,2-5的相对酶活力降低明显较其他突变子和野生型都缓慢。2-5的最适反应温度为90°C,即此温度下相对酶活力为100%,而其在50°C时相对酶活力仍有约50%,说明2-5是一株耐温范围更广的突变子。最适pH值变化不大,仍在pH 5.5–6.0之间。pH值降至4.5时相对酶活力都低于20%,同样,pH值超过8.0时,除了2-6还有约30%相对酶活力,其他突变子和野生型的相对酶活力已经低于20%。在热稳定性方面,1-12以及2-6在各自最适温度条件下的热稳定性明显相较野生型更好,而2-5在最适温度下的热稳定性相较野生型相似。6-3、6-4以及3-5是热稳定性最差的叁个突变子,说明这几株突变子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突变位点破坏掉了热稳定性,其他突变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热稳定性降低现象出现。最后是pH稳定性,3-5、6-2与野生型相似,两者在pH 7.0–10.0的范围更稳定,2-5在中性范围内比较不稳定,6-4在碱性范围比较不稳定。总体来说pH稳定性方面没有很大变化,不论是野生型还是突变子都对pH有良好的耐受。此外,对12个突变体都进行了测序,通过Vetcor NTI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对,以确定碱基及氨基酸突变位点。然后使用PDB软件对酶的性质和突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分析,但具体位点出于需要已保密。最后选择3株变化明显的突变株,即1-12、2-5与2-6,浓缩发酵液,利用载体上的组氨酸标签,使用Ni柱对木聚糖酶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证明纯化后样品几乎除去了所有杂蛋白后,测定了Km值和比酶活。1-12与野生型的Km值相类似,比酶活略低,但鉴于1-12的热稳定性更好,可以做进一步比较研究。而2-5的Km值升高很多,可能是由于突变位点破坏了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比酶活也降低了很多。而2-6的Km值也升高了,但并未像2-5那样升高非常多,但其比酶活降低非常多。这些剧烈的变化与突变位点之间的关系值得进步一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3-14)

耐热木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关二硫键对酶的特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热稳定性方面,而对酶水解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木聚糖酶T-Xyn为研究对象,探索二硫键对其水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叁个突变体T-XynC (122) C(166)、T-XynT(38) S(50)和T-XynT(38) S(50) C(122) C(166)。木聚糖酶T-Xyn去掉自身含有的二硫键C122-C166后获得突变体T-XynC(122)C(166),而突变体T-XynT(38)S(50)和T-XynT(38)S(50)C(122)C(166)分别是在木聚糖酶T-Xyn和突变体T-XynC (122) C (166)上添加新的二硫键C38-C50。研究结果表明,T-XynT (38) S(50)和T-XynT(38)S(50)C(122)C(166)的最适pH相比T-Xyn和T-XynC(122)C(166)低,并且前两者的耐酸性也比后两者强;然而,二硫键的引入反而降低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稳定性。虽然二硫键的引入对底物特异性影响不大,但却导致比酶活降低,其中突变体T-XynT(38)S(50)C(122)C(166)的比酶活力最低,这也许是由于二硫键的引入会导致底物与酶的亲和力以及酶反应速率发生改变。二硫键的引入对木聚糖酶水解特性有极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其水解产物组成成分,而且还会影响其产物各成分的比例。以榉木木聚糖为底物时,T-XynT(38) S(50)产生的木糖含量最多,而T-Xyn产木二糖含量最多,T-XynT(38)S(50)C(122)C(166)产木叁糖含量最多;以桦木木聚糖为底物时,二硫键的引入增加了木糖含量,而降低了木叁糖和聚合度≥5的低聚木糖含量;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时,二硫键引入后对木聚糖酶水解产物更加复杂,同时提高了其降解木叁糖的速率。综上可见,二硫键的引入、引入的位置和数量都会影响木聚糖酶T-Xyn的水解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热木聚糖酶论文参考文献

[1].季静思,丁彦蕊.残基相互作用网络特征与木聚糖酶耐热性的关系[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2].吴秋华,李秀婷,孙宝国,滕超,杨然.二硫键对来源于TalaromycesthermophilesF1208的木聚糖酶耐热性和水解特性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饶榕,丁彦蕊.基于残基-水作用网络的木聚糖酶耐热性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4].马瑜,韩楠玉,慕悦林,唐湘华,李俊俊.基于B因子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提高真菌GH11木聚糖酶的耐热性[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臧嘉,李闯,王瑞,吴芹,邬敏辰.木聚糖酶EvXyn11~(TS)N端区域对其耐热性贡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6].李琦,蒋雯怡,孙雨薇,吴涛,赵林果.AspergillusnigerNL-1来源的木聚糖酶的耐热性能改造及其在水解木聚糖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9

[7].杨然,张笑雨,刘朋肖,范光森,李秀婷.耐热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分析[J].食品科学.2019

[8].管国强,方华,王美娟,毕芳,崔凤杰.Thermoascusaurantiacus产耐热木聚糖酶水解活性的培养条件优化[J].饲料工业.2018

[9].郝荣华,张晓元,王羽,刘飞,陈勉.耐热耐碱木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分泌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8

[10].王晶.易错PCR突变极端耐热木聚糖酶1VBR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耐热木聚糖酶对面包老化的影响耐热木聚糖酶对面包老化的影响耐热木聚糖酶对面包硬度的影响耐热木聚糖酶对面包体积的影响...耐热木聚糖酶对面包含水量的影...小麦阿拉伯木聚糖为底物的水解产物的...

标签:;  ;  ;  ;  ;  ;  ;  

耐热木聚糖酶论文_季静思,丁彦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