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刷试验论文_张延河,李志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冲刷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局部,圆柱,波流,沉井,形态,荆条,泰州。

冲刷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延河,李志成[1](2019)在《浅覆盖层钢围堰区域泥面冲刷模型试验及防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沌口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3号墩处上部覆盖层多为易冲刷的细沙,有效覆盖层浅,加之钢围堰尺寸巨大,围堰区域泥面存在局部冲刷问题。采用系列模型延伸法,在40 m(长)×5.0 m(宽)水槽中进行冲刷模型试验,发现钢围堰沉放到位后,遇到较大水流时在围堰周围会产生明显的局部冲刷(前冲后淤形态)。提出了堆码4圈沙袋的冲刷防护方案,通过冲刷防护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施工期水深、地质等不确定因素,现场采取在围堰四周抛填厚70~80 cm的碎石层,在碎石层上堆码4圈沙袋进行冲刷防护,同时设置支撑桩防止围堰超沉。(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9年06期)

许琳娟,李军华,赵万杰,王远见,江恩慧[2](2019)在《黄河下游粘性土冲刷速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下游河岸土体组成不同,导致河岸冲刷后退速率不同。通过对黄河下游粘性土进行起动冲刷试验,计算了粘性土的冲刷速率,建立了冲刷速率与土体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级配粘性土在不同淤积历时条件下,冲刷速率随水流切应力的变化趋势不同。当淤积历时较短时,冲刷速率随切应力的增大明显增大;当淤积历时较长时,冲刷速率仍随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有所减缓,冲刷速率随切应力增长近似成指数关系。相同流量下,粘性土冲刷速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同一级配粘性土在相同的水流切应力条件下,冲刷速率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切应力较小时,干密度与冲刷速率的指数关系不明显;随着切应力增大,干密度与冲刷速率呈现出明显的指数关系。本研究能较好地反映粘性土自身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粘性土抗冲特性以及黄河下游不同河岸的冲刷后退速率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1)

程永舟,吕行,王文森,黄筱云,夏波[3](2019)在《波流作用下大直径淹没圆柱局部冲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大直径淹没圆柱在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冲刷特性与非淹没情况有较大差别。在波流水槽中开展局部冲刷试验,将大直径淹没圆柱模型安装在中值粒径0.22 mm的平底沙床内,改变波浪波高和周期、水流流速和方向、圆柱淹没率,测量圆柱周围流速变化,记录柱周冲深发展历时,运用激光地形仪测量冲刷坑的地形形态,分析了淹没率S_r和相对高度h_c/D对准平衡冲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入射波流条件下,随相对柱高h_c/D降低,冲刷发展速率、冲坑半径和深度都随之减小。当相对柱高h_c/D>1时,冲深随柱高增长速率较快直至达到临界值。准平衡冲刷坑呈"倒勺状",沿圆柱左右两边呈对称分布,柱前呈半环状;圆柱正后方淤积成"马鞍状"沙丘。(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张磊,林烁,薛艳,刘欣昊[4](2019)在《海上风电单桩局部冲刷及防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电桩基周围底床的稳定是风电桩基结构安全的保障。通过风电单桩局部动床冲刷试验及局部冲刷防护模型试验,研究海上风电单桩结构海域泥沙冲刷及其防护问题。局部冲刷试验结果表明,单桩整个冲刷形状似"勺",单桩背水面的中轴线附近为淤积区。冲刷最深处一般在单桩结构迎流面及桩两侧,紧贴桩基。极端低水位条件下,冲刷深度-2.00 m以上范围最远在单桩中心约5.50 m半径周围。横向约10.00 m,纵向约7.00 m。极端高水位冲刷深度-1.00 m最远约为12.50 m。防护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单桩防冲方案能有效防护基桩冲刷。(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10-11)

孔燕,杨程生,高正荣,蒋波,高祥宇[5](2019)在《长江输沙率减小对下游桥墩冲刷影响试验研究——以泰州大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上游叁峡大坝以及水库群建成和运行以来,长江大通站输沙总量呈减少趋势。跨江大桥桥墩基础冲刷对桥梁的安全运行是关键因素之一,上游输沙率减少后对大桥水中基础局部冲刷,对桥梁的维护和安全运行都有直接影响。研究长江上游输沙减少后对下游跨江大桥桥墩基础局部冲刷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判断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因素和基础冲刷防护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泰州大桥主桥位沉井基础为例,采用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输沙率变化对水中沉井基础局部冲刷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中基础局部冲刷已经发生时,输沙率变化对水中基础桥墩局部冲刷深度基本无影响,当水中基础局部冲刷未发生时,输沙率越大,水中基础局部冲刷深度越小,但与清水冲刷结果相比,最大影响幅度在4%左右。(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郭军权,王文龙[6](2019)在《坡度对浅沟侵蚀产沙的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坡度对坡面浅沟侵蚀产沙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为研究对象,选取野外实地坡面14.0°,18.5°,26.0°,29.0°坡度和5,10,15,20,25L/min放水流量进行典型野外坡面浅沟径流小区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坡度对浅沟径流率、产沙率、含沙量、总径流量、总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10,15,20,25L/min不同放水流量下,坡度与径流率、总径流量成正相关,既随着坡度增大径流率、总径流量增大;5,10,15,20,25L/min不同放水流量和14.0°,18.5°,26.0°,29.0°坡度下产沙率、含沙量和总产沙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致,表现为试验时间内,均出现先增大—到达最大—波动减小—稳定趋势;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与坡度的关系表现为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26.0°,26.0°的产沙率、含沙量和总产沙量分别为14.0°的1.06~2.87,1.31~2.21,1.08~2.77倍,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均存在临界坡度,临界坡度范围为18.5°~29.0°。(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龚维亮,姜松,唐雯,葛彦斌,程永舟[7](2019)在《孤立波作用下水下淹没圆柱桩周围冲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波浪水槽试验,开展孤立波作用下水下淹没圆柱桩周围局部冲刷特性研究,对淹没式圆柱桩周围冲刷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入射波高、相对桩高及相对淹没深度对局部冲刷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前最大冲刷深度受相对桩高影响较小,而桩后最大冲刷深度随相对桩高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丁玲,王佳美,唐振朝,陈海刚,贾晓平[8](2019)在《水流作用下粉砂海床上人工鱼礁局部冲刷的模型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底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加剧人工鱼礁的局部冲刷甚至产生掏空,导致人工鱼礁倾覆或掩埋,最终影响人工鱼礁的生态修复功能。为更好地了解人工鱼礁的冲刷特性,明确冲刷地形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放置在粉砂底质上的人工鱼礁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局部冲刷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原型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讨论分析了水流及礁体结构特征对局部冲刷形态的影响机制。模型试验结果显示,0.11 m/s流速对试验选取的模型沙的影响不显着,礁体模型背面冲刷坑的深度仅为0.5 mm,两侧无明显冲刷坑,当流速增加到0.22和0.27 m/s时,沙床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沙鳞,背面冲刷坑深度分别达到1.0和1.5 mm,两侧冲刷坑的最大深度为4.5 mm,宽度分别为4.0和7.5 cm;流场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显示,原型条件下流场、沙床剪切力和涡量的高值区和模型试验中冲刷强区存在对应关系,礁体的开孔和多柱支撑设计增大了局部冲刷强度。该研究表明,在粉砂底质条件下人工鱼礁的局部冲刷程度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强,但总体冲刷不严重,未出现掏空或掩埋现象;礁体结构对局部冲刷有较大影响,因此,礁体设计与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流场效应、稳定性和冲刷形态等因素。(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吕刚,马君蕙,王磊,董亮,杜昕鹏[9](2019)在《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密度荆条实地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植被密度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的方法,以荒草地为对照,对不同密度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的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荆条对土壤的改良作用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2)各样地地表径流量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呈波浪式增长的趋势,其中低密度荆条样地土壤抗冲系数在23.46~26.07(L·min)/g之间,中等密度荆条样地土壤抗冲系数在26.87~29.84(L·min)/g之间,而高密度荆条样地和荒草地在设计流量为4 L/min时,土壤抗冲系数大于8(L·min)/g和12(L·min)/g;3)各样地土壤抗冲系数随着冲刷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在上方来水量较小时荒草地的土壤抗冲系数最大,荆条的土壤抗冲系数在26.07~46.55(L·min)/g之间,在上方来水量逐渐增大时荆条的土壤抗冲性强于荒草地,在23.46~36.75(L·min)/g之间,且随荆条株密度的增大呈增大趋势。【结论】植被密度是影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关键因子,该研究可以为辽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顾磊,倪雁,黄佳丽,倪福生[10](2019)在《平面淹没射流垂直冲刷泥沙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流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冲沙手段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冲刷过程的射流冲坑特性与泥沙悬浮特性均是衡量冲刷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变射流速度、喷射靶距、泥沙粒径,进行了平面射流冲刷沙床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冲坑与泥沙的悬浮尺寸随时间均呈现快速增长期、缓慢发展期和动态稳定期3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泥沙悬浮尺寸会出现峰值,最终在某一数值上下波动;总体上冲坑深度与泥沙悬浮尺寸随射流速度和喷射靶距的增大而基本呈线性增大,短时间(1 s)内靶距的增加对冲坑深度的影响较小;冲坑深度与泥沙悬浮尺寸随粒径的增大有所减小;冲刷参数可以用来综合衡量射流的冲刷能力,随着射流冲刷参数的增大,无量纲化的冲坑深度、悬沙高度和悬沙宽度均呈线性增长趋势。(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6期)

冲刷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河下游河岸土体组成不同,导致河岸冲刷后退速率不同。通过对黄河下游粘性土进行起动冲刷试验,计算了粘性土的冲刷速率,建立了冲刷速率与土体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级配粘性土在不同淤积历时条件下,冲刷速率随水流切应力的变化趋势不同。当淤积历时较短时,冲刷速率随切应力的增大明显增大;当淤积历时较长时,冲刷速率仍随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有所减缓,冲刷速率随切应力增长近似成指数关系。相同流量下,粘性土冲刷速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同一级配粘性土在相同的水流切应力条件下,冲刷速率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切应力较小时,干密度与冲刷速率的指数关系不明显;随着切应力增大,干密度与冲刷速率呈现出明显的指数关系。本研究能较好地反映粘性土自身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粘性土抗冲特性以及黄河下游不同河岸的冲刷后退速率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刷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延河,李志成.浅覆盖层钢围堰区域泥面冲刷模型试验及防护措施[J].世界桥梁.2019

[2].许琳娟,李军华,赵万杰,王远见,江恩慧.黄河下游粘性土冲刷速率试验研究[C].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程永舟,吕行,王文森,黄筱云,夏波.波流作用下大直径淹没圆柱局部冲刷试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9

[4].张磊,林烁,薛艳,刘欣昊.海上风电单桩局部冲刷及防护试验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19

[5].孔燕,杨程生,高正荣,蒋波,高祥宇.长江输沙率减小对下游桥墩冲刷影响试验研究——以泰州大桥为例[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6].郭军权,王文龙.坡度对浅沟侵蚀产沙的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7].龚维亮,姜松,唐雯,葛彦斌,程永舟.孤立波作用下水下淹没圆柱桩周围冲刷试验研究[J].港工技术.2019

[8].丁玲,王佳美,唐振朝,陈海刚,贾晓平.水流作用下粉砂海床上人工鱼礁局部冲刷的模型试验与分析[J].水产学报.2019

[9].吕刚,马君蕙,王磊,董亮,杜昕鹏.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密度荆条实地放水冲刷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10].顾磊,倪雁,黄佳丽,倪福生.平面淹没射流垂直冲刷泥沙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9

论文知识图

泥石流堆积结果图(a)冲刷前期;(b)冲刷大于120分钟...沥青路面材料动水压力冲刷试验...直方图分布及拟合基层动态冲刷照片和示意图泥石流堆积厚度结果对比图

标签:;  ;  ;  ;  ;  ;  ;  

冲刷试验论文_张延河,李志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