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叉解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交叉解耦,比例积分控制,动态响应性能
交叉解耦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涛[1](2017)在《永磁同步电机交叉解耦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是一类定子具有异步电动机交流绕组结构和特性,而转子采用永磁体实现励磁的电机。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中,气隙磁通的生成是通过转子表面或内部配置的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相比传统的异步电动机,这种结构可以使永磁同步电机达到更高的效率。此外,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许多关键特性,如:高可靠性、低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高瞬态响应性能,可实现无速度传感器控制,低转矩脉动、高转速平稳性,可实现高性能位置控制。目前,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最流行的控制策略为磁场定向控制算法,其通过坐标变换理论,将叁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机瞬态数学模型,变换到转子dq轴旋转坐标系下,大幅简化了电机模型的复杂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比例积分控制器(Proportional Integral Controller,PI Controller),对转子磁链和电磁转矩进行分别的控制,从而保证电机转矩跟随给定值变化。传统磁场定向控制算法采用dq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微分方程和磁链微分方程作为数学模型,同时采用PI控制器进行控制,整个控制策略具有控制结构简单,稳态运行下精度较高的优点。但是,由于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中固有的耦合关系,同时PI控制器无法对数学模型进行解耦,因此传统控制算法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参数调节繁琐等缺点。本文在传统基于PI控制器的磁场定向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在控制结构中加入了交叉解耦算法,分析和研究了交叉解耦算法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对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算法,采用交叉解耦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具有更快的电流动态响应速度,同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而且,在负载突变情况下,电磁转矩和转速的动态调整时间也明显缩短。(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费骏韬,罗珊珊[2](2016)在《MMC-UPFC交叉解耦控制策略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模块化多电平-统一潮流控制器(MMC-UPFC)的基本结构,从3个方面归纳了MMC-UPFC交叉解耦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传统的MMC-UPFC交叉解耦控制策略、结合了智能算法的交叉解耦控制策略以及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策略最后,并比较了这3种控制策略的特点以及优劣,总结了交叉解耦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电机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苏博文,陈志彬,马燕[3](2015)在《STATCOM非线性交叉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进行动态补偿时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非线性、强耦合问题,建立了d-q坐标下STATCOM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非线性交叉解耦控制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静止同步补偿器在解耦控制下,有良好的无功电流跟踪特性,能有效改善电网质量。(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马燕[4](2015)在《UPFC控制策略研究及交叉解耦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FACTS技术作为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综合控制的重要措施,利用FACTS装置的快速性和可控性,可以解决传统交流输电系统中的有关潮流控制和稳定性问题。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是极为灵活且功能强大的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装置,通过对电压、相角和阻抗的调整,可实现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准确调节,还可提供多种补偿功能,提高线路的输送能力。此外,UPFC还能够有效地抑制功角振荡,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UPFC在输电线路上的潮流调节主要由串联侧变换器实现,因此,本文对在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UPFC串联变换器注入传输线路电压的d、q轴分量对传输线路上有功和无功潮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表现为一个多变量、强耦合、多干扰的非线性系统。针对UPFC系统的强耦合问题,本文采用了能够提高UPFC稳定性及动态性能的非线性交叉解耦控制策略,并在d-q坐标下建立了非线性交叉解耦控制系统。对d、q轴分别按所得电流指令进行电流解耦控制,进而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控制以及串、并联侧间的协调控制,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维持UPFC并联侧接入点电压稳定。考虑到UPFC的潮流控制功能主要是串联侧变流器的控制作用,本文针对串联变流器,分析了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潮流控制方法,尝试将其应用到UPFC控制系统中,以缩短潮流调节的时间,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为了验证解耦控制的性能,在MATLAB仿真平台下,对建立的UPFC交叉解耦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给出了仿真波形图。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快速、准确地响应电力系统的需求,有效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5-03-11)
刘峰,王德明,欧阳慧珉,张广明,袁宇浩[5](2014)在《基于交叉解耦的滑模控制在磁轴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轴承转子在运行中存在的不平衡扰动和陀螺耦合问题,提出了将传统的交叉反馈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方案,建立了主动磁轴承径向4自由度数学模型,应用基于分散控制策略的交叉反馈控制方法对系统进行解耦并针对解耦后的整体系统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选取切换函数的参数矩阵,对存在不平衡干扰的转子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对期望值的跟踪特性良好,对水平轴的径向不平衡扰动的鲁棒性较强。(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4年11期)
林荣川,林河通,林清矫[6](2012)在《采用交叉补偿解耦的乌龙茶自动烘焙机温湿度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香型乌龙茶烘焙机温湿度控制存在严重交叉耦合及大滞后特性,其模型参数不确定,难以获取精确的温湿度控制精度。利用模糊推理合成规则,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交叉解耦手段,获取较精确的温湿度控制结果,较好解决了控制对象的交叉耦合和滞后问题。MATLAB(matrix laboratory)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超调量小,无需建立精确的系统模型,能够满足茶叶烘焙机温湿度精密控制的要求。实际运行表明,温湿度误差可控制在理想的精度范围,温度控制误差不大于1℃,相对湿度误差不大于2.5%。(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20期)
王艾萌,石文娟[7](2010)在《基于磁路交叉饱和及电感参数补偿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磁路交叉饱和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调速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磁路交叉饱和并对其电感参数进行补偿的控制算法。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建立了具有饱和特性的IPMSM模型,及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方法的考虑饱和补偿的前馈解耦调速控制系统模型,实现了恒转矩和恒功率运行范围的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调速系统的跟随性、鲁棒性和精确度。(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0年12期)
王晓玲[8](2008)在《UPFC的交叉解耦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基本结构,及交叉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在一般的交叉解耦控制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异于一般交叉解耦控制的方案,这种方案除了在并联侧引入以节点电压为基准的Park变换外,在串联侧也引入以系统电流为基准的Park变换,省去了原来控制结构中的一个交叉解耦控制环节,使得控制结构更简单直接、容易实现,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最后利用Matlab中的仿真软件包,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08年02期)
蔡松,段善旭,蔡礼[9](2007)在《基于交叉耦合与交叉解耦的UPFC控制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耦合与交叉解耦控制是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2种主要控制策略,两者内环相同而外环有显着差异。交叉耦合以线路潮流为控制对象,控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属于直接控制方式;交叉解耦的外环控制由电流反馈环与比例积分(PI)控制相结合,以线路电流为控制对象,具有快速调节潮流的能力,属于间接控制方式。交叉耦合不依赖于电流反馈,通过外环PI调节器对线路潮流进行独立调节,因此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交叉解耦通过电流环解耦,具有解耦完全的特点。单相接地短路实验体现出交叉解耦控制在叁相不平衡状态下迅速限制潮流冲击分量的特点。通过实验波形和仿真分析,对交叉耦合与交叉解耦的控制性能特点予以了证实,并针对交叉解耦控制鲁棒性较差的缺陷,提出了PI控制器的智能化和线路参数在线辨识2条改进途径。(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07年05期)
蔡松,段善旭,陈坚,刘黎明,朱鹏程[10](2006)在《阻抗跟踪对UPFC交叉解耦控制策略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交叉解耦控制具有潮流调节迅速、稳定性好的优点,但是其功率环反馈系数按固定参数设定,因而鲁棒性较差。文中以阻抗跟踪法改善交叉解耦控制的鲁棒性。该方法将功率环的反馈系数由固定参数改变为线路阻抗的跟踪值,在保证交叉解耦控制原有良好潮流调节性能的同时能够对不同的线路阻抗实现潮流调节。同时,阻抗跟踪法没有引入新的采样信号,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6年13期)
交叉解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模块化多电平-统一潮流控制器(MMC-UPFC)的基本结构,从3个方面归纳了MMC-UPFC交叉解耦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传统的MMC-UPFC交叉解耦控制策略、结合了智能算法的交叉解耦控制策略以及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策略最后,并比较了这3种控制策略的特点以及优劣,总结了交叉解耦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叉解耦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涛.永磁同步电机交叉解耦控制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7
[2].费骏韬,罗珊珊.MMC-UPFC交叉解耦控制策略研究综述[J].江苏电机工程.2016
[3].苏博文,陈志彬,马燕.STATCOM非线性交叉解耦控制研究"[J].信息技术.2015
[4].马燕.UPFC控制策略研究及交叉解耦控制器设计[D].辽宁科技大学.2015
[5].刘峰,王德明,欧阳慧珉,张广明,袁宇浩.基于交叉解耦的滑模控制在磁轴承中的应用[J].轴承.2014
[6].林荣川,林河通,林清矫.采用交叉补偿解耦的乌龙茶自动烘焙机温湿度模糊控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2
[7].王艾萌,石文娟.基于磁路交叉饱和及电感参数补偿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0
[8].王晓玲.UPFC的交叉解耦控制的研究[J].机电工程.2008
[9].蔡松,段善旭,蔡礼.基于交叉耦合与交叉解耦的UPFC控制性能对比[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
[10].蔡松,段善旭,陈坚,刘黎明,朱鹏程.阻抗跟踪对UPFC交叉解耦控制策略的改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