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天气论文-吴鹏

对流天气论文-吴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流天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对流天气,龙卷风,数值预报模式,螺旋度,中尺度气象学,天气现象,不负有心人,上夜班,驱魔人,飑线

对流天气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1](2019)在《盛杰 爱上强对流天气》一文中研究指出家住安徽巢湖岸边的盛杰,从小就听老人们说湖面上会有神奇的“龙吸水”现象,好像一条长长的象鼻在喝水一样,他向往着有一天能亲眼目睹。带着对这些天气现象强烈的好奇心,盛杰报考大学时选择了大气科学专业。读研究生时,尽管知道在强对流领域发表文章并不容易,但他还是毅(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9-12-23)

陈从夷[2](2019)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资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019年4月9日发生在宁波机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探讨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重点分析了这次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偏振特性。主要结论有:1)强冷空气南下配合高空槽东移过境,形成了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2)垂直风切变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有很好的指示意义;3)双偏振参量在雷达定量测量降水、降水粒子的相态识别、杂波抑制等方面应用更具优势,粒子相态识别产品有助于快速定位和预警区域灾害性天气。(本文来源于《浙江气象》期刊2019年04期)

王勤[3](2019)在《成都春夏之交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4月26日18:00至27日00:00,成都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位于西部的都江堰市区出现降雹灾害性天气,对此次强对流天气形势、温江站探空数据和S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东部至甘肃西部的大槽东移并迭加高原分裂的短波槽是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冰雹发生前反映大气不稳定能量的各项热力和动力参数发生显着变化,其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及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状的对流单体的合并区域是冰雹的主要落区,强中心回波可达70 dBZ,回波的"穹窿"结构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跃增可作为冰雹降落时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4期)

姬菲菲,刘沛,李金霞,魏月娥[4](2019)在《吴忠市2次强对流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吴忠市冰雹天气的预报预警及服务能力,本文对2016年7月3日夜间及2018年6月21日2次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等雷达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冰雹天气在吴忠市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上的一些指标:回波强度在55 dBZ及以上,最大达到65.5 dBZ,且强回波中心伸展高度较高;在雷达回波速度场可分析有逆风区的存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48.0~57.5 kg/m~2,其数值出现持续增大或者突然增大的现象,可以作为冰雹预警的指标之一;冰雹指数产品对冰雹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季鹏,翟国庆,洪夏杰[5](2019)在《宁波西南地形对强对流天气影响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宁波西南山区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先通过30年统计资料分析出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的整体趋势;再对台风系统和非台风系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情况下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接着从月尺度、日尺度、时尺度继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宁波西南在月均降水量、连续降水过程总量、极端降雨量、极端降雨频次等方面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终得出,正是宁波西南的这种山区地形造成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和易发。(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丽杰,路亚奇,张可心[6](2019)在《基于溃变理论的v-3θ图在陇东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v-3θ图在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灾情月报及上游平凉站的探空资料,对庆阳市2012—2018年172个强对流天气样本的v-3θ图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箱线图确定了湿度阈值,并对比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前v-3θ图与T-lnP图特征。[结果]v-3θ图对于陇东地区的对流性天气的指示意义较好;超低温、θ曲线有拐点及θ_(sed)和θ~*与T轴成钝角可作为强对流天气的起报条件;就滚流效应而言,冰雹天气过程最明显,对流性暴雨、阵性大风、干雷暴依次减弱;对流性暴雨及阵性大风发生前低层湿度条件好,但前者湿层伸展高度高;当起报条件满足时,首先利用低层θ~*-θ_(sed)判断对流天气类型:其数值≥10℃时,若滚流效应较为显着,则预报冰雹,否则为干雷暴;其数值≤3℃时,则需进一步分析湿层伸展的高度,位于700 hPa以下则预报阵性大风,否则为对流性暴雨;对流强度越弱时,v-3θ图相较于T-lnP图优势越突出。[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该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田成娟,马元仓,刘雪梅,郭晓宁,马琼[7](2019)在《基于加密站资料的青藏高原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西宁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NCAR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6年8月18日清晨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青海省东北部交汇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成因;雷达回波表现为弓形回波,伴有持久的中气旋,最强回波可达65 dBz以上,顶高17 km以上,VIL在30~40 kg/m2,是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均出现了不连续线,强降水发生时出现气压上升、相对湿度突升,温度突降特征,气压与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温度的变化位相相反,强降水发生在辐合线的附近。(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武麦凤,李萍云,吉庆[8](2019)在《一次槽前干对流天气过程动力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5年8月23日发生在陕西关中的一次槽前干对流天气进行了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虽然发生在槽前,但垂直环境配置为中层相对干冷,低层相对暖湿,属于槽前干对流。850 hPa的切变线后反气旋环流中存在的中小尺度切变,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初始扰动并诱发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中层干侵入和强的垂直风切变增强了大气垂直不稳定程度;关中东部强对流天气落区主要出现在散度通量大值区的中心附近、水汽波作用密度垂直积分大值中心及其后部梯度最大的区域内。(本文来源于《陕西气象》期刊2019年06期)

刘海娟[9](2019)在《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对流天气所包含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大风、雷电、冰雹等,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天气预报预测中的重要内容。文章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气候背景、配料法的应用、天气学分型操作、雷达和卫星等资料结合四方面,论述了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21期)

冯瑞艮,杜旭,李自鑫[10](2019)在《2018年7月16日至17日首都机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首都机场报文、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北京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逐6h)等,对2018年7月16~17日首都机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主客观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对流过程可分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副高边缘对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充足,急流辐合及高层辐散抽吸作用为对流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第二阶段为高空槽配合低涡切变线引发的对流,低空急流的加强和中层冷平流入侵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而高层辐散场的填塞,则是对流过程减弱趋向结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31期)

对流天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2019年4月9日发生在宁波机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探讨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重点分析了这次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偏振特性。主要结论有:1)强冷空气南下配合高空槽东移过境,形成了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2)垂直风切变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有很好的指示意义;3)双偏振参量在雷达定量测量降水、降水粒子的相态识别、杂波抑制等方面应用更具优势,粒子相态识别产品有助于快速定位和预警区域灾害性天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流天气论文参考文献

[1].吴鹏.盛杰爱上强对流天气[N].中国气象报.2019

[2].陈从夷.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资料分析[J].浙江气象.2019

[3].王勤.成都春夏之交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

[4].姬菲菲,刘沛,李金霞,魏月娥.吴忠市2次强对流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

[5].季鹏,翟国庆,洪夏杰.宁波西南地形对强对流天气影响的统计分析[J].科技通报.2019

[6].杨丽杰,路亚奇,张可心.基于溃变理论的v-3θ图在陇东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

[7].田成娟,马元仓,刘雪梅,郭晓宁,马琼.基于加密站资料的青藏高原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8].武麦凤,李萍云,吉庆.一次槽前干对流天气过程动力诊断分析[J].陕西气象.2019

[9].刘海娟.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问题[J].智能城市.2019

[10].冯瑞艮,杜旭,李自鑫.2018年7月16日至17日首都机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科技资讯.2019

标签:;  ;  ;  ;  ;  ;  ;  ;  ;  ;  

对流天气论文-吴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