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星载组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件,可靠性,载荷,双工器,寿命,信号,功率放大器。
星载组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1](2019)在《星载T/R组件的可靠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SAR中T/R组件使用数量多,地面累计试验时间长,本文提出了综合运用Bayes方法和CMSR方法评估T/R组件可靠性。该方法先评估T/R组件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再评估整个T/R组件的可靠性,不需要单独做可靠性验证试验。经应用,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吕清刚[2](2019)在《一种星载K频段TR组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相控阵天线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具备波束切换时间短、波束可快速赋形、能同时实现多波束、天线可用带宽较宽、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各领域均得到了快速的应用与发展。但由于波长较短,毫米波相控阵天线通道间距一般较小,这就要求毫米波相控阵天线特别是其T/R组件得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在国内,虽然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及其T/R组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星载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及其T/R组件技术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针对星载相控阵天线的应用,采用了传统的陶瓷基板及LTCC基板,设计了一款基于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多功能T/R芯片、矢量调制器(VM)芯片以及具备抗辐照能力的多通道DAC芯片的高集成度的星载K频段T/R组件,该组件采用了真空共晶焊接、金丝键合、激光缝焊等工艺,并进行了可靠性设计,以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由于卫星资源的限制,星载平台对T/R组件的体积、重量、功耗的要求较高,于是在设计中通过LTCC基板的高集成度大大压缩T/R组件的体积,并对组件内部的无源过渡进行了详细设计分析,采用了金带裹带过渡以及GSG(Ground-Signal-Ground)过渡等方式,优化了信号的传输性能,从而确保了组件的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为了保证T/R组件的高可靠性,在装配上,未选用导电银浆粘接这种易于组装及返修的连接工艺,而是采用了真空共晶焊接这种高可靠性的连接方式,并使用激光缝焊工艺进行了气密封焊,使产品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了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最后,在项目的牵引下进行了实物产品验证,并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该T/R组件实现了发射P_(-1)输出功率达到18.3dBm,噪声系数优于3.9dB,发射增益大于29dB,接收增益大于24dB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30)
刘炜,王仁军,陈梁,洪希依,庄绪德[3](2018)在《星载微波固态大功率组件预防微放电效应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微波信号输出端转换结构,可以达到在300 W以下功率工作时不发生微放电效应,并且工作频率在X波段时微波信号传输损耗低于0.4dB。讨论了密封工艺、拼板结构、表面处理工艺等工艺方法。这些工艺方法通过降低局部电场强度及材料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以预防微放电效应。将这些工艺方法应用在一款输出功率120W的X波段星载微波固态大功率组件中,经试验结果表明,该组件在热真空条件下未发生微放电效应。(本文来源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洪津,王征云,胡亚东,张元贞,孙晓兵[4](2018)在《星载红外探测器组件寿命试验研究及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测器是航天有效载荷中完成光电转换的核心部件,且一旦发射升空,几乎不可能对其进行维护、修理和更换。采用经过筛选的无寿命数据的商业红外探测器存在风险,热电制冷器(TEC)的使用寿命是探测器组件寿命的薄弱环节,其可靠性对探测器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红外探测器组件的寿命试验研究至关重要。首先分析了某航天载荷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模式及TEC的失效机理,制定了恒定应力结合定数截尾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案降低时间成本;然后,从硬件和软件的两个部分详细地阐述了红外探测器寿命试验系统的搭建,并展示了设备实物图和红外探测器温度循环效果图;最后,运行寿命试验系统,试验时间累积约170d,红外探测器温度循环累积约30 000次。试验结果指出:两种型号星载红外探测器经过寿命试验后G12180相对光谱响应率最大变化1.45%,G12183相对光谱响应率最大变化4.44%,G12180组件热电制冷器制冷驱动电流最大增加了4.30%,G12183组件热电制冷器制冷驱动电流最大增加了7.50%,探测器组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变化满足航天载荷需求。(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王跃宇,周志成,王畅[5](2018)在《星载复杂组件随机振动试验载荷设计方法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复杂组件随机振动试验载荷设计方法在某些加载方向常给出远大于实际数值的载荷预示,而难以满足组件研制单位的载荷裁剪需求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载荷设计方法,将随机激励功率谱密度描述为关于组件质量的系数含待定参数的分式函数,并利用总均方根加速度实测值确定待定参数。对比了改进方法与两种现有方法对典型组件随机振动载荷的预示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可以显着降低预示误差,从而为星载复杂组件结构与机构优化设计提供合理的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张先明,刘秉策[6](2016)在《基于星载平台的收发前端组件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应用于星载平台的DBF收发前端需求,提出了一种收发前端组件设计思路、实现方法、环境可靠性设计,仿真优化了组件性能参数,实测结果与仿真设计基本吻合。实测结果表明设计的收发前端组件具有收发高隔离度、高增益、低噪声系数等特性,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18期)
李伍一,赵如琳,郝春雨,张振明,陈雅容[7](2016)在《星载高速差分数据总线电缆组件的装配及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卫星遥感领域的迅速发展,高速LVDS(低压差分信号)器件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LVDS电缆替代同轴电缆传输LVDS信号可有效减轻电缆重量和生产成本。在1Gb/s以上速率信号使用LVDS传输时,电缆组件选型、信号传输波形的最佳化是关键。详细介绍了星载高速差分数据总线电缆组件中电缆和连接器的选型、组件装联质量的控制、电缆组件的信号完整性的测试分析。该星载高速差分数据总线电缆组件在星载高速数据总线系统如获得大量应用,则必将推动我国星载高速数据总线系统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周斌,汪敏,刘德志,赵海洋,王晓[8](2016)在《星载SAR T/R组件的可靠性增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国产星载SAR T/R组件在可靠性与寿命方面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之间的差距,论述了T/R组件进行可靠性增长的必要性。介绍了进行可靠性增长研究的工作流程,实施可靠性增长研究的几个重要试验,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最后给出了可靠性增长研究的结果。星载SAR T/R组件的设计寿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T/R组件在设定的寿命末期,其可靠度比原寿命末期的更好,T/R组件的研制周期和经费也将大幅减少。(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军事微波、太赫兹、电磁兼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8-17)
杨鹏,毛睿杰,杨立,梁平[9](2016)在《星载T/R组件加速寿命试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T/R组件作为相控阵天线的核心部件,结构复杂、体积小、集成度高,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整机寿命.国内星载毫米波T/R组件尚无长期在轨工作经历,缺乏有效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为支撑星载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可靠性设计及寿命评估,需开展T/R组件加速寿命试验方法研究.本文研究T/R组件原理及失效机理,结合国内外加速寿命试验研究现状,提出T/R组件加速寿命试验流程,分析比较激活能预估验证法、可靠性预计验证法和多应力评估试验法叁种不同试验方法的试验流程、试验方法选取原则及试验参数确定等内容,为开展星载毫米波相控阵天线T/R组件加速寿命试验提供指南.(本文来源于《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3期)
江帆[10](2016)在《星载一体化快响型空间相机及星敏感器组件的热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一体化和姿态快速调整是目前国内外卫星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光学载荷而言,星载一体化的设计使得载荷的边界接口增多,而姿态快速调整使得外热流的变化加剧,这两种趋势都给光学载荷的热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星载一体化快响型空间相机是国内首次应用卫星与载荷一体化集成设计的空间相机,而且具备质量小,热控功耗小,成像快速等特点。在空间相机的主体框架上集成了星敏感器、太阳敏感器、GPS天线、数传天线和太阳帆板等设备,而这些设备的温度与光学系统的温度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如何减小设备与相机间的相互影响成为热控的重要任务。受能源较小的限制,空间相机在轨期间主要处于太阳帆板对日定向的姿态,仅在对地成像时短时间对地定向。如何减小两种姿态下入光口外热流的大幅变化造成的入光口附近光机结构的温度波动是热控必须解决的问题。星敏感器在航天器上普遍应用,其自身精度、变姿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等均能满足使用需求,但普遍忽视的是星敏感器支架的热变形对定姿精度产生的影响。随着光学载荷的分辨率不断提高,星敏感器支架热变形在定姿误差的计算中越来越重要,对部分光学遥感卫星而言,对星敏感器组件的温度稳定性要求甚至超过对光学载荷的要求。基于CCD模式的星敏感器在轨工作时,要保证其温度稳定性,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星敏感器头部电子学及制冷机工作时的大热耗的散热,二是减小星敏感器入光口受太阳斜照时的大热流及阴影区在冷黑空间时的小热流交替变化对光机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一台星载一体化快响型空间相机和一套星敏感器组件两个研究对象自身特性的分析,讨论了热控面临的难点,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和热平衡试验,最终选用了适应各自任务需求的热设计方案,保证了温度水平和温度稳定性。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星载一体化快响型空间相机的热控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论述、分析、设计,在边界隔热、遮光罩的表面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技术创新;2.通过对星敏感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热联合分析和设计,有效地保证了星敏感器的在轨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6-05-01)
星载组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星载相控阵天线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具备波束切换时间短、波束可快速赋形、能同时实现多波束、天线可用带宽较宽、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各领域均得到了快速的应用与发展。但由于波长较短,毫米波相控阵天线通道间距一般较小,这就要求毫米波相控阵天线特别是其T/R组件得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在国内,虽然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及其T/R组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星载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及其T/R组件技术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针对星载相控阵天线的应用,采用了传统的陶瓷基板及LTCC基板,设计了一款基于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多功能T/R芯片、矢量调制器(VM)芯片以及具备抗辐照能力的多通道DAC芯片的高集成度的星载K频段T/R组件,该组件采用了真空共晶焊接、金丝键合、激光缝焊等工艺,并进行了可靠性设计,以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由于卫星资源的限制,星载平台对T/R组件的体积、重量、功耗的要求较高,于是在设计中通过LTCC基板的高集成度大大压缩T/R组件的体积,并对组件内部的无源过渡进行了详细设计分析,采用了金带裹带过渡以及GSG(Ground-Signal-Ground)过渡等方式,优化了信号的传输性能,从而确保了组件的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为了保证T/R组件的高可靠性,在装配上,未选用导电银浆粘接这种易于组装及返修的连接工艺,而是采用了真空共晶焊接这种高可靠性的连接方式,并使用激光缝焊工艺进行了气密封焊,使产品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了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最后,在项目的牵引下进行了实物产品验证,并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该T/R组件实现了发射P_(-1)输出功率达到18.3dBm,噪声系数优于3.9dB,发射增益大于29dB,接收增益大于24dB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星载组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星载T/R组件的可靠性评估[J].环境技术.2019
[2].吕清刚.一种星载K频段TR组件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刘炜,王仁军,陈梁,洪希依,庄绪德.星载微波固态大功率组件预防微放电效应工艺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8
[4].洪津,王征云,胡亚东,张元贞,孙晓兵.星载红外探测器组件寿命试验研究及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8
[5].王跃宇,周志成,王畅.星载复杂组件随机振动试验载荷设计方法改进[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8
[6].张先明,刘秉策.基于星载平台的收发前端组件研制[J].电子世界.2016
[7].李伍一,赵如琳,郝春雨,张振明,陈雅容.星载高速差分数据总线电缆组件的装配及测试[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6
[8].周斌,汪敏,刘德志,赵海洋,王晓.星载SART/R组件的可靠性增长研究[C].2016年全国军事微波、太赫兹、电磁兼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9].杨鹏,毛睿杰,杨立,梁平.星载T/R组件加速寿命试验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6
[10].江帆.星载一体化快响型空间相机及星敏感器组件的热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