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言情小说论文_周蔚华,李津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言情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言情小说,社会,抗战时期,因缘,满洲,通俗,秋海棠。

社会言情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周蔚华,李津铭[1](2018)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言情小说的出版及其社会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经出现了言情小说出版热,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主要从出版史的角度,将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版的言情小说图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整理和分析其出版信息,将其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分析言情小说出版热兴起的原因、出版历程及特点,研讨言情小说出版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陈乐[2](2018)在《张爱玲小说对民初社会言情小说的继承与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俗小说因其通晓世俗人性,描写悲欢离合、男女之情而受到读者欢迎,其主题永恒而富有生命力,张爱玲深受通俗小说影响,其故事结构和小说人物有很深的通俗小说痕迹,但张爱玲的小说又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她对人物的行为和人性的思考超越了通俗小说,对作品的人物也不进行单一的道德批判,她惯于打破传统言情模式的窠臼,使故事给予读者深思。(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姚建华[3](2017)在《通俗小说的雅俗魅力——兼论张恨水、张爱玲和苏青的社会言情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小说都是中国的通俗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被大家称作是"闲书"。它的功能趋于"寓教于乐"的效应,因此广大市民层成为通俗小说的主要读者群,通俗小说被他们视为雅俗共赏的精神消费品。其中,在抗战时期通俗小说有了较雄厚的作者队伍,有着一定影响的代表作家如张恨水、张爱玲、苏青等。他们的作品已表现出雅俗互融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本文来源于《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康鑫[4](2016)在《畅销书是如何炼成的?——民国叁次“言情小说热”的社会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说:"阅读是作者的豪情与读者的豪情缔结的一项协定;每一方都信任另一方,每一方都把自己托付给另一方,在同等程度上要求对方和要求自己。因为这种信任本身就是豪情,谁也不能迫使作者相信他的读者将会运用自己的自由;谁也不能迫使读者相信作者已经运用了自己的自由。这是他们双方做出的自由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6年02期)

张艳丽[5](2016)在《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正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以下简称社会言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以下简称鸳蝴小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致使其被误解为鸳蝴小说的一部分,并被冠之以"旧派小说"。目前,现代文学研究界对社会言情小说尚无科学的概念界定,甚至出现概念淡化及混乱状态,导致现代通俗文学史梳理难度的增加。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社会言情小说与鸳蝴小说的关系,考察社会言情小说的内(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6年11期)

戴婕[6](2016)在《论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社会功能及传播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社会功能有两大类:一类是显性功能,一类是隐性功能。显性功能包括娱乐功能和文化功能,它的娱乐功能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学功能论,使其不再从属于政治,更强调"娱己娱人"的功能。就文化功能而言,都市言情小说是和现实紧密相连的,无论它如何弱化现实的残酷性,都会透露出真实的社会文化和人性的善恶,表达着自己和某些群体的是非善恶标准,在这些群体的社会成员中共有同一种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从中折射出时代的精神状况和文化状况。同时,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不同于一些主流文学那样具有极强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似乎不能赋以"载道"的重任,而其隐性功能却又恰恰显现出它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文本中所表现出的对社会、人性、情感的认知正是我们平时教育的短板,如何从中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又能"寓教于乐",需要从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在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形成良性的渠道,并提升作者与读者的群体素质,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赵寰宇,林海燕[7](2016)在《论李逊梅在《满洲报》上的社会言情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逊梅是清末民初东北重要的通俗小说家,其小说创作丰富,立意正大,文笔活泼。然李逊梅及其小说为学界鲜有提及,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本身就有填补空白的意义。1927—1928年李逊梅在《满洲报》先后发表了《劫鸾恨史》《磨难姻缘》《桃花窟》《桃花梦》《毁人炉》《炉灰》等社会言情小说,李逊梅以东北社会文化为背景,用活泼连贯的笔法描述了旧社会藏污纳垢,道德沦亡的照影,表达了"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的担忧,自比金钟玉铎,表明了"欲用之教正社会、感化人心"的创作目的,更因小说《欲海》获得了"别开小说界之蹊径,聊作新青年之木铎"的极高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6年08期)

戴婕[8](2016)在《从浪漫到现实: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商业化发展及社会文化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言情小说是将传统言情小说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小说形态,与传统言情小说相比,其种类繁多,与现实联系更密切,更多地映射出社会现实的复杂性。新的传播媒介改变了网络文学从创作到接受、作者身份与文学体制等诸多方式,庞大的网络文学用户群为网络文学甚至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商业价值超过了其文学价值。同时,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发展也显现了当代社会精英文化的失落、父权的失落及人们对爱情的不安全感与对美好爱情期盼的矛盾心理。(本文来源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倪坦[9](2015)在《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中的社会性——以《粉墨筝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云若是民国时期天津的通俗小说大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降至40年代末,创作了一系列以沽上风情为题材的社会言情小说,最终成为与张恨水齐名的民国北派社会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但在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张恨水归入言情小说的社会派,而将刘云若归入言情小说的艺术派。实际上刘云若的《粉墨筝琶》等小说在具有出众的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广泛地摹写了天津沦陷后的市井民情;他的写法看似通俗,但也蕴含了"抗日反汉奸"的时代主题,是这一命题在当时不同于延安文学书写的另一种尝试。此外,《粉墨筝琶》还有作者对天津地区风物的准确把握。细读小说,甚至还会发现一个存在主义母题。因此,刘云若的小说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其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陈幼华[10](2015)在《旧派小说之八:社会言情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社会言情小说"已蔚为大观,在与新文学、武侠、侦探、历史等类小说的竞争中,已牢牢树立了自己的地位。这表明,先前的"社会小说"历经十余年的跋涉,终于从清末谴责小说和黑幕小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同时标志着这派"言情小说"业已摆脱"哀情小说"的纠缠。社会小说和言情小说的合流以张恨水那部轰动一时的《啼笑因缘》为标志,它空前未有的成功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书市上最引人瞩目的一(本文来源于《现代出版》期刊2015年03期)

社会言情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俗小说因其通晓世俗人性,描写悲欢离合、男女之情而受到读者欢迎,其主题永恒而富有生命力,张爱玲深受通俗小说影响,其故事结构和小说人物有很深的通俗小说痕迹,但张爱玲的小说又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她对人物的行为和人性的思考超越了通俗小说,对作品的人物也不进行单一的道德批判,她惯于打破传统言情模式的窠臼,使故事给予读者深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言情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周蔚华,李津铭.20世纪80年代我国言情小说的出版及其社会影响[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8

[2].陈乐.张爱玲小说对民初社会言情小说的继承与突破[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姚建华.通俗小说的雅俗魅力——兼论张恨水、张爱玲和苏青的社会言情小说[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4].康鑫.畅销书是如何炼成的?——民国叁次“言情小说热”的社会文化解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6

[5].张艳丽.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正名问题研究[J].文艺争鸣.2016

[6].戴婕.论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社会功能及传播导向[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

[7].赵寰宇,林海燕.论李逊梅在《满洲报》上的社会言情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

[8].戴婕.从浪漫到现实: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商业化发展及社会文化心理[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

[9].倪坦.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中的社会性——以《粉墨筝琶》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10].陈幼华.旧派小说之八:社会言情小说[J].现代出版.2015

论文知识图

刘云若--图1刘云若--图2年轻女性读者阅读爱好排列是年轻女性读者阅读爱好分布图,其差别...年轻男性读者阅读爱好排列管理员登录界面

标签:;  ;  ;  ;  ;  ;  ;  

社会言情小说论文_周蔚华,李津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