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牧绵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绵羊,轨迹,荒漠,驱虫剂,达孜县,昭苏,烷烃。
放牧绵羊论文文献综述
陈乙实,车昭碧,曹佳敏,郭亚亚,鲁为华[1](2019)在《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绵羊放牧行为的研究可为放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石河子市东湾镇一大滩和紫泥泉种羊场的绢蒿(Seriphidium)荒漠草地与放牧绵羊为研究对象,使用GPS对放牧绵羊的实时轨迹数据进行获取,通过ArcGIS对GPS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究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放牧季节,绵羊行走的速度随着季节的移动呈先增加再趋于平缓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一日的变化中,绵羊行走速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行走速度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在坡度为43°时,速度最大。放牧绵羊的采食路径、行走速度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差异明显,主要与草地植被生长、地形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陈乙实,孙海荣,李娜娜,靳省飞,车昭碧[2](2019)在《绵羊放牧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天山北坡放牧条件下的绢蒿草地进行野外调查,以探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绵羊放牧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放牧强度梯度,草地利用率适中。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放牧区内的植物群落划分为8个类型,各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显着差异,且群落间存在异质性;2)采用除趋势对应典范分析法(DCCA)中的前项选择,对所获取的9个环境因子进行筛选,最终土壤有机质含量、粪便量、放牧强度、凋落物生物量、海拔、坡向等6个环境因子成为决定物种分布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导因素。DCCA排序结果反映出了实际的生态意义,有机质、放牧强度、粪便量在第一排序轴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而坡向和凋落物则在第2轴上呈现出明显梯度变化,物种和群落也沿着上述环境要素的梯度变化而依次分布,很好地解释了放牧条件下绢蒿荒漠草地物种、群落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卢福山,都占林,苏忠超,刘文英[3](2019)在《放牧条件下染氟绵羊10项血液生理指标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血液自动分析仪对放牧条件下染氟绵羊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健康绵羊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健康绵羊RBC(6.18×10~(12)/L)、WBC(11.22×10~9/L)、HCT(31.85±5.31L/L)、Hb(126.65±16.73g/L)显着高于染氟轻微绵羊的RBC(5.69×10~(12)/L)、WBC(9.15×10~9/L)、HCT(29.08±3.45L/L)、Hb(117.28±10.57g/L)(P<0.05),也高于染氟严重绵羊的RBC(5.35×10~(12)/L)、WBC(7.45×10~9/L)、HCT(27.34±3.15L/L)、Hb(109.03±13.98 g/L)(P<0.05)。其余指标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氟对血液中的RBC、WBC、HCT以及Hb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19年11期)
王鹏龙,罗晓平,敖登高娃,刘阳,方变变[4](2019)在《伊维菌素与丙硫咪唑对内蒙古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驱杀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内蒙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情况,选取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地区和包头萨拉齐地区自然状态下,感染胃肠道线虫的放牧绵羊各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其中2个试验组分别采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进行驱虫,对照组则不做处理,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方法,对其驱虫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和林格尔地区绵羊胃肠道线虫使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处理72 h后,粪便虫卵减少率分别是28%和77%;萨拉齐地区绵羊粪便虫卵减少率分别是40%和100%。研究发现: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对伊维菌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和林格尔地区绵羊对丙硫咪唑耐药性程度较轻;在萨拉齐地区,丙硫咪唑驱虫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冬,钱宇珊,汪传建,江红红[5](2019)在《基于放牧时空轨迹数据的绵羊采食行走速度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绵羊的采食行走速度,可为草原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将新疆低山丘陵区的主要牲畜军垦细毛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GPS项圈获取了研究区2016年5月至9月的羊群放牧时空轨迹数据。利用ArcGIS模型构建器对轨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绵羊采食行走速度。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4软件,得到绵羊每月放牧全天时段、上下午时段和9时前、9时后、19时前、19时后时段的采食行走速度范围。采用均值、标准差、极差和众数研究绵羊在这些时段的采食行走速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绵羊5~9月所有时段的采食行走速度大部分在0.27~0.30km/h之间;(2)全天时段,速度随着放牧月份的推进,羊群采食行走速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离散度同样表现为增大后减小的规律;(3)上下午时段,6~9月上午速度均值大于下午速度均值;(4)在四个时段,5~8月09时后时段速度均值大于其他叁个时段速度均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剑,李春花,蔡进忠,雷萌桐,孙建[6](2019)在《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药物防治技术试验与示范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伊维菌素注射剂的驱虫效果与对放牧绵羊线虫病及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1.5岁感染线虫和部分外寄生虫的绵羊150只,设伊维菌素注射剂0.1,0.2和0.3mg/kg体重剂量组和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组,进行驱虫效果评价;在冬季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对放牧绵羊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检查防治效果和考核防治效益。结果:药效试验中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3.3%,99.3%,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1%;0.3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及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0%;0.1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76.7%,88.6%,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66.7%和86.1%。防治示范群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3.3%,虫卵减少率为96.8%;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2%。同期检查未防治对照组虫卵EPG和幼虫数略有增加。技术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只成年羊平均多增重5.47kg、幼年羊成活率平均提高2.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对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立,普布次仁,扎西,平措班旦,旦增曲珍[7](2019)在《西藏达孜县枯草期放牧绵羊采食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测定西藏达孜县枯草期放牧绵羊的采食量,为该县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借助饱和烷烃法,选用10只3~4岁放牧母绵羊为试验动物,利用饱和链烷烃作为内外源指示剂,测定了西藏达孜县枯草期放牧母绵羊采食量。结果表明,西藏达孜县枯草期放牧绵羊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为0. 89 kg/d,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 23%。由此可得,利用饱和烷烃法测定放牧动物的采食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通过本研究结果,结合草地产草量可知"最大载畜量",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西藏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陈乙实[8](2019)在《基于绵羊放牧轨迹的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绢蒿荒漠草地是新疆地区重要的春秋牧场,在放牧过程中,由于动物的自由采食和游走,在空间上形成了大尺度的位移,可以大大增加空间尺度上的景观多样性。通过对绵羊的放牧移动轨迹实时数据进行获取,将动物放牧过程中的实际移动路径、移动距离、停留时间的时空轨迹,以及在放牧轨迹上的排粪规律等方面的实测数据,通过轨迹算法来明确放牧区域绵羊放牧轨迹的规律性,并从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两个层次上探讨放牧过程对绢蒿荒漠草地状态的影响。目的:旨在通过对基于绵羊放牧轨迹的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特征的研究,丰富植物动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内容,揭示草食动物放牧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可为该类草地的放牧管理和退化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ArcGIS对GPS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绵羊放牧轨迹,利用野外调查和DCA、DCCA方法解释在绵羊放牧状态下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再用Mapinfo刻画出景观格局特征。结果:1)放牧绵羊的行走速度、移动轨迹特征随放牧时间、放牧季节、草地状况产生变化:放牧季节绵羊行走的速度随着季节的移动,放牧行走速度呈先增加再趋于平缓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一日的变化中,绵羊行走速度呈抛物线型分布,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速度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在坡度为43°时,速度取得最大值。2)绵羊在放牧过程中形成明显的放牧梯度,将研究区内草地群落划分成8个群落类型,每个群落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界线,并且各个群落之间无明显的相似性,筛选出6个影响物种分布和群落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放牧强度、粪便量、凋落物、海拔和坡向,DCCA排序结果反映了各个环境因子实际生态意义,对放牧绢蒿荒漠草地物种、群落特征做了很好的环境解释。3)放牧绵羊春秋两季采食路径有明显差异,通过DCA分析,将研究区草地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各个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差距较大;草食动物采食行为能有效的长距离传播植物种子,经消化道传播后其种子仍具有不同水平的萌发率。因放牧形成的“廊道”对该试验区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重新划分。结论:在绢蒿荒漠草地,因绵羊放牧行为产生的放牧轨迹,对该类草地植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均产生直接影响;不同放牧尺度将草地景观格局划分成不同类型,利用轨迹缓冲区建立“廊道”,阐明了景观格局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邵长一,王展鹏,孙国君[9](2019)在《新疆昭苏牧区放牧绵羊硒元素营养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新疆昭苏牧区牧草中硒含量以及放牧绵羊硒的营养状况,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选择3块地势平坦、具代表性样地,采用模拟采食法留茬3 cm采集羊只所食牧草,同时选取成年母羊和育成母羊各10只,测定羊毛、血清、肝脏、心肌、肾脏、脾脏和肌肉及牧草中硒含量。结果:四季牧草中硒含量分别为2.23、3.51、3.05和2.04μg/kg,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成年母羊羊毛、血清、肝脏、心肌、肾脏、脾脏和肌肉中硒含量四季平均值分别为1.738μg/kg、0.039 mg/L、0.453 mg/kg、0.024 mg/kg、0.367 mg/kg、0.050 mg/kg和0.017 mg/kg;育成母羊分别为1.888μg/kg、0.034 mg/L、0.260 mg/kg、0.028 mg/kg、0.318 mg/kg、0.029 mg/kg和0.020 mg/kg。分析结果表明,昭苏牧区放牧成年母羊与放牧育成母羊处于缺硒状态,放牧过程中需要补饲硒。(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罗培,敖敦格日乐,P.Myagmartseren,Ts.Bazarkhand,E.Altanbold[10](2018)在《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场放牧压力的影响研究——以绵羊群日活动轨迹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蒙边境内蒙古那仁宝拉格苏木和蒙古国纳兰苏木牧户的绵羊群为例,通过aLocoh和Kernel Den-sity Estimator法,结合实地植物采样,对不同放牧方式下绵羊群日运动轨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草场的采食压力较大,不利于草场的自我修复,草场生产力下降几率高于游牧方式;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活动草场的踩踏压力值高,草原生态退化的风险几率高于游牧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可能导致草原生产力的降低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3期)
放牧绵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天山北坡放牧条件下的绢蒿草地进行野外调查,以探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绵羊放牧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放牧强度梯度,草地利用率适中。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放牧区内的植物群落划分为8个类型,各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显着差异,且群落间存在异质性;2)采用除趋势对应典范分析法(DCCA)中的前项选择,对所获取的9个环境因子进行筛选,最终土壤有机质含量、粪便量、放牧强度、凋落物生物量、海拔、坡向等6个环境因子成为决定物种分布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导因素。DCCA排序结果反映出了实际的生态意义,有机质、放牧强度、粪便量在第一排序轴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而坡向和凋落物则在第2轴上呈现出明显梯度变化,物种和群落也沿着上述环境要素的梯度变化而依次分布,很好地解释了放牧条件下绢蒿荒漠草地物种、群落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牧绵羊论文参考文献
[1].陈乙实,车昭碧,曹佳敏,郭亚亚,鲁为华.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特征[J].草业科学.2019
[2].陈乙实,孙海荣,李娜娜,靳省飞,车昭碧.绵羊放牧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J].草业学报.2019
[3].卢福山,都占林,苏忠超,刘文英.放牧条件下染氟绵羊10项血液生理指标测定[J].畜禽业.2019
[4].王鹏龙,罗晓平,敖登高娃,刘阳,方变变.伊维菌素与丙硫咪唑对内蒙古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驱杀效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5].李冬,钱宇珊,汪传建,江红红.基于放牧时空轨迹数据的绵羊采食行走速度测算[J].中国草地学报.2019
[6].李剑,李春花,蔡进忠,雷萌桐,孙建.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药物防治技术试验与示范效果观察[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9
[7].张立,普布次仁,扎西,平措班旦,旦增曲珍.西藏达孜县枯草期放牧绵羊采食量的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19
[8].陈乙实.基于绵羊放牧轨迹的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特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9].邵长一,王展鹏,孙国君.新疆昭苏牧区放牧绵羊硒元素营养状况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9
[10].罗培,敖敦格日乐,P.Myagmartseren,Ts.Bazarkhand,E.Altanbold.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场放牧压力的影响研究——以绵羊群日活动轨迹为视角[J].安徽农学通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