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羟基丁酸乙酯论文_夏波,吴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羟基丁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丁酸,羟基,乙酯,手性,乙酸乙酯,杆菌,中间体。

氯羟基丁酸乙酯论文文献综述

夏波,吴起[1](2018)在《脂肪酶催化合成聚R-3-羟基丁酸乙酯寡聚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R-3-羟基丁酸酯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聚合物,其合成方法一直是手性聚合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充分考察底物构型、溶剂等因素对酶促动力学拆分/聚合反应影响的基础上,结合过渡金属配合物对醇的原位外消旋化作用与酶促聚合反应,建立了一种绿色、高效的酶促动态动力学拆分/聚合一锅合成聚R-3-羟基丁酸酯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达到2.0×103 Da.通过改变聚合单体的光学纯度还可实现对聚合物分子量的调控,在不同光学纯度聚合单体的聚合反应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较为均匀地分布在0.3×103~1.3×103 Da内.该方法具有高效、无毒等优点,对进一步研究手性聚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一平[2](2017)在《来源于雷氏乳杆菌的醇脱氢酶基因的挖掘及其在不对称合成(R)-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砌块,被广泛运用于手性药物、农药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当中。与传统化学方法制备手性醇相比,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法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高和转化率高,因此成为合成手性醇的有效途径。(R)-4-氯-3-羟基丁酸乙酯[(R)-CHBE]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手性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L-肉毒碱、阿法替尼和大环内酯A等手性药物的合成当中。因此,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从课题组筛选到的Lactobacilluscurieae S1L19(雷氏乳杆菌)中挖掘新型的醇脱氢酶基因,并将其应用于(R)-CHBE的不对称合成中,最终成功建立了(R)-CHBE的高效酶法制备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从Lactobacilluscurieae S1L19中挖掘得到了五种假定醇脱氢酶基因(LCRI、LCRⅡ、LCRⅢ、LCRⅣV和LCRV),并成功对其进行了克隆及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通过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LCRⅡ和LCRⅢ属于短链脱氢酶家族,LCRI,LCRⅣV和LCRV与奎宁氧化还原酶家族高度相似,属于中链脱氢酶家族。五种醇脱氢酶均对底物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显示出了催化活力,其中LCRⅢ显示出了最高的催化活力以及立体选择性(R构型,ee>99%)。因此选定醇脱氢酶LCRⅢ作进一步的研究。2.LCRⅢ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LCRⅢ的最适pH为6.0,于中性偏酸的环境中较稳定;最适温度为35℃,在30℃和40℃的时候较稳定;金属离子Li+对酶有较高的激活作用,在7 mM的Li+存在时相对酶活为218%;LCRⅢ具有广泛的底物谱,对αα-、β-酮酯类以及芳香酮类等均显示出了催化活性。其中LCRⅢ对丙酮酸甲酯的催化活性最高,为284.2 U/mg;动力学分析发现LCRⅢ对COBE有较高的亲和力以及催化活力,Km 值为 4.28mM,Vmax 为 10.8U/mg。3.辅酶再生循环共表达系统的构建。昂贵的辅酶价格是阻碍醇脱氢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为了降低反应成本,本研究将醇脱氢酶LCRⅢ与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葡萄糖脱氢酶(BsGDH)同时构建到质粒pET-28a(+)上,并实现了两种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共表达。通过分析发现,共表达菌株中两种酶均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力。LCRⅢ和BsGDH的干菌体活力分别为113.46 U/g和454.2 U/g。与双菌催化反应相比,共表达反应系统有更高的传质速率。4.不对称催化还原工艺的建立。为了建立一种经济可行、高效催化合成(R)-CHBE的方案,分别对反应参数:底物浓度(0.5-1.5M)、辅酶用量(0-0.5 mM)、催化剂用量(30-50 g/L)和金属离子用量(0-0.7 mM)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单水相体系中,最优反应条件(0 mM辅酶、0.7 mM Li+和40 g/L干菌)下,1.5 M(246.8 g/L)的COBE在6 h内能够完全转化,时空产率达到980 g/L/d。整个反应实现了无辅酶添加下的高浓度底物的完全转化,降低了反应成本,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业化应用潜质。(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1)

侯静,孙婧,何军邀,黄金,王普[3](2016)在《光学纯3-羟基丁酸乙酯制备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纯3-羟基丁酸乙酯(EHB)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手性中间体,目前有多种制备方法。主要综述了手性3-羟基丁酸乙酯的合成和拆分制备研究进展,概述相关的手性拆分,不对称合成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生物不对称合成法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沙凤,顾金海,许琳,严明[4](2015)在《交联醇脱氢酶聚集体的制备及其在(R)-4-氯-3-羟基丁酸乙酯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基因组序列数据库挖掘新酶的技术,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基因组中克隆了一条新型醇脱氢酶(CADH)基因,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中表达。为克服游离酶稳定性差、不能重复使用的缺点,探索并优化了交联醇脱氢酶聚集体(CLEAs-CA)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重组CADH对底物四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的比活力为1.8 U/mg,产物(R)-4-氯-3-羟基丁酸乙酯((R)-CHBE)的对映体过量值大于99%。CLEAsCA沉淀剂选择为60%饱和度的(NH_4)_2SO_4,交联剂为10 mmol/L戊二醛。在固定化操作前,加入50 mmol/L异丙醇和0.1 mmol/L NAD~+对CADH催化活性位点、辅酶结合位点进行保护,CLEAs-CA的活力回收率提高了48.3%。将CLEAs-CA用于不对称合成(R)-CHBE,经过19次的重复使用,CLEAs-CA的活性仍保留有50%。(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5年06期)

王爽,穆晓清,聂尧,张荣珍,徐岩[5](2015)在《融合蛋白CR2-GDH固定化及不对称还原制备(S)-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介孔分子筛材料SBA-15、MCM-41、海藻酸钙、改性二氧化硅4种载体固定化融合蛋白CR2-GDH其酶固载量和酶活回收率,选择SBA-15为固定化载体。研究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融合酶量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固定化酶在双相体系催化不对称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在p H值为5.5、酶浓度为1.4mg/m L、反应1h条件下,固定化酶量为27.7mg/g。加入25mmol/L的Ca2+,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由58.6%提高到78.1%。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显着提高,40℃条件下酶活回收率提高19.1%。固定化酶水相中反复使用7批次后,剩余活性仍超过30%,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更耐受烷烃类有机溶剂。在水/有机溶剂双相反应体系中,Ca2+/SBA-15固定化酶和游离酶催化相比,产物得率提高23.8%。(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5年11期)

谷耀华,薛屏,李鹏,夏维涛[6](2015)在《固定化假单胞菌脂肪酶催化(R,S)-3-羟基丁酸乙酯转酯化拆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制备出比表面积290.6 m2/g、平均孔径和孔体积16.5 nm和1.66 cm3的功能化介孔载体G-NH2-MCF,G-NH2-MCF共价结合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sp Lipase,PSL),获得了固定化酶PSL/G-NH2-MCF。在甲苯溶剂中,乙酸乙烯酯作酰化剂,固定化酶PSL/G-NH2-MCF催化(R,S)-3-羟基丁酸乙酯的转酯化拆分反应,转化率为15.6%,(S)-3-羟基丁酸乙酯的对映体过量值(eeS)为17.8%,(R)-3-乙酸基丁酸乙酯对映体过量值(eeP)为96.2%,对映选择性参数E为61;而在相同条件下,使用游离酶PSL催化拆分反应,转化率、eeS、eeP和E值分别为2.16%,1.95%,88.2%和16,PSL经G-NH2-MCF固定化后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研究了固定化酶PSL/GNH2-MCF催化(R,S)-3-羟基丁酸乙酯转酯拆分的反应条件对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5年09期)

周沙沙[7](2015)在《重组微生物酯酶制备(R)-4-氯-3-羟基丁酸乙酯和(S)-3-羟基-γ-丁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酯酶具有高底物专一性、区域选择性、对映选择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精细化工及环保等领域。本论文以实验室保藏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WZ009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得到其能够立体选择性水解外消旋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胞内酯酶。论文以B.megaterium WZ009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该酯酶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对其催化性质和拆分外消旋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Bacillus megaterium WZ009菌株出发,超声波破碎细胞离心获得粗酶液,经过DEAE离子交换层析、苯基疏水层析和羟基磷灰石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酯酶。利用活染实验验证为目标酶,纯化倍数为34.5倍,酶的催化活力为135.3 U/mg。利用SDS-PAGE进行相对迁移率的计算,测定纯化的酶的蛋白分子量为55 KDa。以B.megaterium WZ009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酯酶编码的基因片段,测序发现该基因片段全长1401 bp,编码466个氨基酸。将该基因通过TA克隆连接至pEASY-E1载体上,并在E.coli BL21(DE3)中实现重组异源表达。对该重组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酯酶的最适pH值9.0,酶催化最适温度是50℃。浓度为5 mM的Co~(2+)、Mn~(2+)、Na~+和Ca~(2+)对该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活力损失大于50%,而其他金属离子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Tween 20,Tween 80和Triton X-100等表面活性剂对重组酯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重组酯酶对酰基碳链长度在C_2-C_4范围的底物显示出较强的水解活力,当酰基碳链长度大于4时,酶的活性较低。因此推测该纯化得到的酶属于酯酶,而非脂肪酶。通过重组酯酶拆分外消旋CHBE动力学常数测定得出K_m值为0.3175 M,K_(cat)/K_m为80.0633 s~(-1)/M,表明该重组酯酶对底物CHBE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通过对重组菌催化不同结构底物催化性质研究,得出该酯酶对β位羟基具有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其中对3-羟基丁酸乙酯和4-氯-3-羟基丁酸乙酯具有极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当酯酶催化拆分R,S-4-氯-3-羟基丁酸乙酯反应体系中pH值为8.5和温度是25℃条件下,添加62 g/L活性炭,反应10 h,(R)-CHBE产量最终达到337 mM。(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郑建永,周沙沙,付显锋,汪钊[8](2014)在《Bacillus megaterium WZ009催化合成(R)-4-氯-3-羟基丁酸乙酯和(S)-3-羟基-γ-丁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外消旋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为唯一C源的富集培养筛选得到一株菌株WZ009,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egaterium WZ009静息细胞可以立体选择性催化(S)-4-氯-3-羟基丁酸乙酯水解和脱氯反应得到光学纯的(R)-4-氯-3-羟基丁酸乙酯(e.e.≥99%)和(S)-3-羟基-γ-丁内酯(e.e.≥95%)。笔者对B.megaterium WZ009不对称催化反应影响因素(温度、pH、中和剂、底物浓度、时间进程以及细胞重复利用)进行优化研究,确定了该反应体系最优条件:底物浓度200 mmol/L,中和剂氨水,pH 7.2,40℃反应12 h,转化率达到50.6%,底物对映体过量值为99.6%。该生物催化合成(R)-4-氯-3-羟基丁酸乙酯和(S)-3-羟基-γ-丁内酯过程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4年05期)

韦善怀,徐燕,韦志明,黄平,黄科润[9](2014)在《手性医药中间体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氯乙酰乙酸乙酯不对称催化还原手性4-氯-3-羟基丁酸乙酯反应体系中相关组分的含量。选择手性色谱柱及1,3-丁二醇内标物为色谱条件,在此条件下各种物质能很好地分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0.24~19.56 mg·L-1,相对标准偏差为0.42%~0.68%,加标回收率为97.7%~101.3%,其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常规分析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4年07期)

叶晶晶,董思川,柳志强,郑裕国[10](2014)在《酶法合成阿托伐他汀侧链中间体(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代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是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重磅降血脂药物,因其疗效显着而广受医生患者好评。阿托伐他汀主要通过疏水性母核及手性侧链进行合成,而手性侧链的制备是合成关键。目前,生物催化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而阿托伐他汀手性侧链中间体(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酶法合成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近年酶法合成在(S)-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4年03期)

氯羟基丁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性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砌块,被广泛运用于手性药物、农药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当中。与传统化学方法制备手性醇相比,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法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高和转化率高,因此成为合成手性醇的有效途径。(R)-4-氯-3-羟基丁酸乙酯[(R)-CHBE]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手性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L-肉毒碱、阿法替尼和大环内酯A等手性药物的合成当中。因此,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从课题组筛选到的Lactobacilluscurieae S1L19(雷氏乳杆菌)中挖掘新型的醇脱氢酶基因,并将其应用于(R)-CHBE的不对称合成中,最终成功建立了(R)-CHBE的高效酶法制备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从Lactobacilluscurieae S1L19中挖掘得到了五种假定醇脱氢酶基因(LCRI、LCRⅡ、LCRⅢ、LCRⅣV和LCRV),并成功对其进行了克隆及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通过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LCRⅡ和LCRⅢ属于短链脱氢酶家族,LCRI,LCRⅣV和LCRV与奎宁氧化还原酶家族高度相似,属于中链脱氢酶家族。五种醇脱氢酶均对底物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显示出了催化活力,其中LCRⅢ显示出了最高的催化活力以及立体选择性(R构型,ee>99%)。因此选定醇脱氢酶LCRⅢ作进一步的研究。2.LCRⅢ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LCRⅢ的最适pH为6.0,于中性偏酸的环境中较稳定;最适温度为35℃,在30℃和40℃的时候较稳定;金属离子Li+对酶有较高的激活作用,在7 mM的Li+存在时相对酶活为218%;LCRⅢ具有广泛的底物谱,对αα-、β-酮酯类以及芳香酮类等均显示出了催化活性。其中LCRⅢ对丙酮酸甲酯的催化活性最高,为284.2 U/mg;动力学分析发现LCRⅢ对COBE有较高的亲和力以及催化活力,Km 值为 4.28mM,Vmax 为 10.8U/mg。3.辅酶再生循环共表达系统的构建。昂贵的辅酶价格是阻碍醇脱氢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为了降低反应成本,本研究将醇脱氢酶LCRⅢ与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葡萄糖脱氢酶(BsGDH)同时构建到质粒pET-28a(+)上,并实现了两种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共表达。通过分析发现,共表达菌株中两种酶均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力。LCRⅢ和BsGDH的干菌体活力分别为113.46 U/g和454.2 U/g。与双菌催化反应相比,共表达反应系统有更高的传质速率。4.不对称催化还原工艺的建立。为了建立一种经济可行、高效催化合成(R)-CHBE的方案,分别对反应参数:底物浓度(0.5-1.5M)、辅酶用量(0-0.5 mM)、催化剂用量(30-50 g/L)和金属离子用量(0-0.7 mM)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单水相体系中,最优反应条件(0 mM辅酶、0.7 mM Li+和40 g/L干菌)下,1.5 M(246.8 g/L)的COBE在6 h内能够完全转化,时空产率达到980 g/L/d。整个反应实现了无辅酶添加下的高浓度底物的完全转化,降低了反应成本,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业化应用潜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羟基丁酸乙酯论文参考文献

[1].夏波,吴起.脂肪酶催化合成聚R-3-羟基丁酸乙酯寡聚物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2].张一平.来源于雷氏乳杆菌的醇脱氢酶基因的挖掘及其在不对称合成(R)-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3].侯静,孙婧,何军邀,黄金,王普.光学纯3-羟基丁酸乙酯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6

[4].沙凤,顾金海,许琳,严明.交联醇脱氢酶聚集体的制备及其在(R)-4-氯-3-羟基丁酸乙酯合成中的应用[J].生物加工过程.2015

[5].王爽,穆晓清,聂尧,张荣珍,徐岩.融合蛋白CR2-GDH固定化及不对称还原制备(S)-4-氯-3-羟基丁酸乙酯[J].化工进展.2015

[6].谷耀华,薛屏,李鹏,夏维涛.固定化假单胞菌脂肪酶催化(R,S)-3-羟基丁酸乙酯转酯化拆分[J].应用化工.2015

[7].周沙沙.重组微生物酯酶制备(R)-4-氯-3-羟基丁酸乙酯和(S)-3-羟基-γ-丁内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8].郑建永,周沙沙,付显锋,汪钊.BacillusmegateriumWZ009催化合成(R)-4-氯-3-羟基丁酸乙酯和(S)-3-羟基-γ-丁内酯[J].生物加工过程.2014

[9].韦善怀,徐燕,韦志明,黄平,黄科润.手性医药中间体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4

[10].叶晶晶,董思川,柳志强,郑裕国.酶法合成阿托伐他汀侧链中间体(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研究进展[J].发酵科技通讯.2014

论文知识图

2 重组荧光假单胞菌短链脱氢酶的 SDS-P...化学-酶法组合催化制备(R)-3-羟基-4-...在甲苯-缓冲液两相体系中利用不同的特制...样品手性拆分气相色谱图阿托伐他汀及其手性侧链(3R,5S/R)-双...1-7羰基还原过程中的Prelog规则...

标签:;  ;  ;  ;  ;  ;  ;  

氯羟基丁酸乙酯论文_夏波,吴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