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体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体,强度,涂层,混凝土,覆层,在线,界面。
基体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明,沈剑标,陈彦,张程,陈川辉[1](2019)在《粘接试验方法测定激光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激光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检测还没有相关标准,为给激光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检测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采用粘接试验的方法,将激光熔覆层视为复材,对304不锈钢棒材和20钢棒材激光熔覆钴基合金STL粉末后的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试样制备和试验操作简单易行,对试验设备的要求不高,测定的激光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数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9年11期)
俞能跃,陆静[2](2019)在《溶胶-凝胶抛光膜中磨料-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粒径分别为40,3μm的金刚石磨料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通过测量拉伸强度,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表面处理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粒径为40μm的金刚石表面镀钛并氧化处理后,界面结合强度提升20%;在粒径为3μm的金刚石表面涂覆FeOOH,界面结合强度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罗斐化[3](2019)在《动荷载下间距及基体强度对双丝拉拔性能影响的细观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混凝土作为一种高性能多相复合材料,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纤维混凝土结构除承受变化缓慢的准静态荷载外,还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地震、爆炸、外部冲击等动态荷载作用。由于纤维增强混凝土结构成分复杂,造成其力学性能降低的影响因素众多。界面作为纤维增强混凝土极为重要的微结构,是纤维与混凝土基体间应力传递的桥梁,同时也是材料构件首先产生破坏的区域,界面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材料的整体宏观性能和损伤机理。所以研究动荷载下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及界面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纤维混凝土的静力力学性能本身就很复杂,而考虑动态荷载作用时,其应力场分布、应变变形及破裂过程更为复杂,同时由于界面尺寸极其微小,对界面结构及其力学性质表征存在极大难度,导致目前探讨动荷载下纤维混凝土界面力学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文针对纤维混凝土动态破坏的复杂性问题,采用RFPA~(2D)-Dynamic(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动态分析软件,考虑混凝土材料的细观非均匀性,同时考虑了拉拔过程中纤维间存在强耦合效应,建立了由水泥砂浆、骨料、钢纤维以及界面组成的混凝土双丝拉拔细观动态数值模型,模拟了动荷载下混凝土双丝拉拔试件由微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直至试件失稳破坏的全过程。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混凝土双丝拉拔试件的动态破坏机制、界面力学行为、声发射行为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为变量,建立了界面控制下的双丝拉拔混凝土动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加载峰值和加载速率变化对混凝土双丝拉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土双丝拉拔试件动态破坏模式具有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相关性。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对拉拔试件界面裂纹扩展和界面剪应力传递影响较大,随着加载峰值及加载速率的越大,界面裂纹扩展速率越快,界面剪应力传递速率增加。加载峰值和加载速率对拉拔试件产生的声发射峰值大小有所区别。(2)以纤维间距为变量,建立了界面控制下的双丝拉拔混凝土动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间距变化对混凝土双丝拉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双丝间距变化对拉拔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显着。峰值荷载及相对韧度随双丝间距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间距较小或较大时,峰值荷载及韧性相对减小,试件呈现更明显的脆性破坏。(3)以基体强度为变量,分别建立了界面控制下的混凝土与水泥砂浆双丝拉拔动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基体强度变化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双丝拉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体强度对双丝拉拔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大,随着基体强度的增大,拉拔试件破坏模式由双丝与双丝间的基体共同拔出破坏转变为双丝各自拔出破坏。骨料对应力波的传播及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显着,水泥砂浆基体(不含骨料)出现的裂纹较多,试件损伤程度大于混凝土基体(含骨料)。(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曹沛禹[4](2019)在《动载荷下硬质涂层/基体强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作为一种硬质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导电性,且易于制备。将ITO沉积于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形成的柔性硬质涂层材料(ITO/PET)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设备,如可卷曲显示器、太阳能电池以及触摸屏等。ITO为脆性材料,因此,ITO/PET可视为一种硬质涂层材料。ITO/PET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冲击、循环拉伸和循环弯曲等动态载荷作用,材料的涂层/基体界面以及ITO涂层将出现损伤,导致材料失效。如何能在动态载荷下保持涂层材料性能的稳定,是涂层材料能否广泛推广和使用的基础。明确涂层/基体结合强度,是确定硬质涂层材料能否满足使用要求的重要研究。本文将以ITO/PET薄膜材料为例,对动载荷下硬质涂层/基体结合强度进行研究。首先,本文自行设计并搭建了准静态拉伸实时观测系统和循环疲劳实验系统。在设计阶段利用CATIA软件建立了循环疲劳实验台的叁维模型,并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模态分析,对循环疲劳实验台的结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准静态拉伸实验实时观测系统对ITO/PET薄膜材料进行了拉伸实验,主要探究了准静态条件下,涂层厚度和基体厚度对ITO/PET材料涂层/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计算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对不同厚度结构的ITO/PET薄膜材料进行评价;通过循环疲劳实验系统进行了循环拉伸实验、极限弯曲实验和循环弯曲实验,研究了ITO/PET材料在不同工作环境中,涂层厚度和基体厚度对涂层/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陈垚,丁兰,李红伟,林基辉,鲍明东[5](2019)在《铜基体上类石墨膜结合强度评价及其与干摩擦性能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在铜合金上制备了不同Ti含量的类石墨碳膜,用维氏压入、洛氏压入、划痕等方法测试薄膜的附着性能,用高速线性往复磨损实验机检测薄膜的干磨性能,并用光学显微镜、白光干涉仪观察磨痕。结果表明:压痕法更适合评价软基体上硬膜的结合强度,且维氏压入法因加载载荷较小,基体塑性变形小,评定的结合强度与干摩擦磨损时膜基体系的耐磨性具有对应关系。当靶电流为0.2 A时,铜合金上的类石墨膜与对磨球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达最小值,分别为0.14和2.89×10~(-16)m~3/(N·m)。划痕法不适合用来快速评定和预测软基硬膜体系的结合强度。载荷较小的维氏压入法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鉴别区分度。(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6期)
杨斌,杨康,轩福贞[6](2018)在《MWCNT改性多功能纤维/基体界面:强度提升、状态感知与原位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结构—功能一体化纤维/基体复合材料界面对保障复合材料服役安全、实现多任务并行及拓展复合材料应用范围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一种多功能界面传感器,用以提升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的同时在线监测与修复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界面损伤及其扩展行为。通过在纤维/基体结合的界面处填入多壁碳纳米管(MWCNT),热塑性EVA树脂与玻璃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可以提高48.9%。通过纤维拔出过程中MWCNT的电阻变化,可以在线监测拔出载荷-位移曲线。通过在界面相中的MWCNT两端施加电压,可以利用产生的热量修复界面相中的损伤。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既可以提升复合材料中界面结合强度,又可以原位的监测和修复界面中的损伤,且有较高的修复效率。(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江启军,李颖,何海明[7](2018)在《涂层对硬质合金基体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切削中发现涂层刀具的耐冲击性能与硬质合金基体的设计预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粒度涂层和非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强度变化规律,发现在500℃-1100℃的涂层温度下,硬质合金基体的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涂层刀具基体材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聂明明,徐志锋,王振军,余欢,蔡长春[8](2018)在《基体合金对连续Al_2O_(3f)/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抗拉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Nextel610型Al_2O_3纤维作为增强体,采用真空气压浸渗法制备了纤维体积分数为40%、基体合金分别为1A99、ZL210A、ZL301及7075合金的单向连续Al_2O_(3f)/Al复合材料,并用NaOH溶液萃取出Al_2O_3纤维,研究了基体合金对连续Al_2O_(3f)/Al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纤维损伤及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合金对连续Al_2O_(3f)/Al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微观组织有明显影响,其中连续Al_2O_(3f)/ZL301复合材料致密度最高为99.2%,组织缺陷最少;连续Al_2O_(3f)/1A99复合材料致密度最低,为96.8%,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基体与纤维之间的润湿性不同导致的。不同基体与纤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最后表现为对纤维的损伤程度不同。连续Al_2O_(3f)/1A99、Al_2O_(3f)/ZL210A、Al_2O_(3f)/ZL301及Al_2O_(3f)/70754种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65、479、680和389 MPa,缺陷、纤维损伤和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连续Al_2O_(3f)/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王春华,安达,曲辉,韩冲,何兴华[9](2018)在《压力对煤在典型基体材料上冻粘强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压力对煤在典型基体材料上冻粘强度的影响规律与原因,对不同压力下煤样在亲水性Q235基体材料和疏水性UHMWPE基体材料上的冻粘强度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在两基体上煤样冻粘强度均随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Q235基体材料上冻粘强度大小约为UHMWPE基体冻粘强度的10倍;在Q235材料上,当煤样压力从0MPa增至0.75MPa时,冻粘界面处的煤泥冰大量增多,使其自身强度迅速增加,同时界面直接接触部位变得紧密,导致冻粘强度迅速增加,当压力从0.75MPa增至5MPa时,煤泥冰自身强度缓慢增加,导致冻粘强度缓慢增加;在UHMWPE材料上,当煤样压力从0MPa增至1.5MPa时,煤泥冰增多使其与材料表面接触面积迅速增加,直接接触部位也变得紧密,导致冻粘强度迅速增加;当压力从1.5MPa增至5MPa时,冻粘界面水分与材料表面接触更加充分,导致冻粘强度缓慢增加。实际使用中为减少冻粘时矿车或皮带输送机滚筒损伤,应尽量避免在冻粘强度随压力迅速增加阶段提高运煤量或运输功率。(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商冉[10](2018)在《钢纤维体积率及基体强度等级对SFRL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潮流,建筑材料混凝土正朝着高强轻质、节能环保等多功能方向发展。钢纤维陶粒混凝土(SFRLC)应运而生,减少了能源的过渡消耗,满足了我国对经济高速增长和建筑行业的需求,其集中了轻骨料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优点,不仅轻质、环保,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基体强度等级(LC20,LC30,LC40,LC50,LC60,LC70)、钢纤维体积率(0%,1%,1.5%,2%)为试验变化参数,研究其对SFRLC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今后的工程实践和规范修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基体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粒径分别为40,3μm的金刚石磨料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通过测量拉伸强度,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表面处理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粒径为40μm的金刚石表面镀钛并氧化处理后,界面结合强度提升20%;在粒径为3μm的金刚石表面涂覆FeOOH,界面结合强度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体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明,沈剑标,陈彦,张程,陈川辉.粘接试验方法测定激光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9
[2].俞能跃,陆静.溶胶-凝胶抛光膜中磨料-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罗斐化.动荷载下间距及基体强度对双丝拉拔性能影响的细观数值研究[D].广州大学.2019
[4].曹沛禹.动载荷下硬质涂层/基体强度评价[D].长春理工大学.2019
[5].陈垚,丁兰,李红伟,林基辉,鲍明东.铜基体上类石墨膜结合强度评价及其与干摩擦性能关系[J].热加工工艺.2019
[6].杨斌,杨康,轩福贞.MWCNT改性多功能纤维/基体界面:强度提升、状态感知与原位修复[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7].江启军,李颖,何海明.涂层对硬质合金基体强度的影响[J].工具技术.2018
[8].聂明明,徐志锋,王振军,余欢,蔡长春.基体合金对连续Al_2O_(3f)/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抗拉强度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9].王春华,安达,曲辉,韩冲,何兴华.压力对煤在典型基体材料上冻粘强度的影响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8
[10].商冉.钢纤维体积率及基体强度等级对SFRL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建筑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