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诱导论文-于洪春,孙苓芙,席贤举,裴海英,庄宝龙

光周期诱导论文-于洪春,孙苓芙,席贤举,裴海英,庄宝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周期诱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猿叶虫,地理种群,杂交F_1代,滞育诱导

光周期诱导论文文献综述

于洪春,孙苓芙,席贤举,裴海英,庄宝龙[1](2019)在《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滞育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3个不同地理种群及其杂交F_1代滞育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种群无明显温度和光周期反应,滞育率91.8%~100%;山东泰安种群和江西龙南种群光周期反应明显,给定温度和光周期下其滞育率分别为10.7%~100%和1.1%~100%。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哈尔滨种群与泰安、龙南种群杂交F_1代诱导反应与亲本哈尔滨种群显着不同,具有明显温度和光周期反应,与亲本泰安种群和龙南种群温度和光周期反应相似,短光照抑制滞育,长光照诱导滞育,温度与光周期可协同诱导滞育发生,低温和长日照诱导大猿叶虫滞育,而高温和短日照则不利于滞育发生。两地理种群雌雄虫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F1代滞育率差异均不显着,但均显着低于亲本哈尔滨种群,大多数温度和光周期下滞育率显着高于亲本泰安和龙南种群。研究结果预示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现象复杂,对光周期和温度反应存在种内变异,滞育发生受雌雄基因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俏,韦炳鑫,刘文,王佳璐,周兴苗[2](2019)在《异色瓢虫滞育和生殖诱导光周期下内生殖系统发育、取食及营养积累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色瓢虫原产于亚种,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20世纪初作为天敌引入欧洲、美洲等地,由于其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天敌的缺乏而迅速泛滥成为重要的入侵生物。异色瓢虫的生殖滞育特性是其重要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其在原产地越冬和成功入侵过程中躲避不利环境、维持种群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异色瓢虫的生殖滞育特性对于揭示其入侵机制和开发基于生殖调控的人工扩繁和储存技术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环境条件对异色瓢虫滞育和生殖的诱导已有大量报道,然而其在滞育和生殖诱导条件下的内生殖系统发育和生理状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20℃配合滞育诱导光周期(10L:14D)(DIP)和生殖诱导光周期(14L:10D)(RIP)下异色瓢虫内生殖系统发育状态、取食量、营养积累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RIP个体相比,异色瓢虫DIP个体内生殖系统发育受到明显抑制。RIP个体卵巢持续发育直至卵粒成熟,DIP个体卵巢发育从初羽化开始持续维持在未发育状态,DIP个体内生殖系统中的输精管、射精管、第一附腺、第二附腺发育程度均显着低于RIP个体;雌雄虫RIP和DIP个体内生殖系统的差异分别在羽化后第4天和第6天开始出现。异色瓢虫雌雄虫DIP个体取食量相较于RIP个体分别在羽化后第15天和第13天开始锐减,随后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暗示着DIP个体已进入滞育。异色瓢虫DIP个体在滞育前大量积累营养物质,雌虫主要积累碳水化合物和脂类,雄虫仅积累碳水化合物。本研究结果明确了异色瓢虫雌雄虫滞育和生殖前的发育和生理状态,为进一步利用异色瓢虫的滞育特性促进异色瓢虫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刘晨[3](2018)在《茉莉酸参与光周期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系法杂交水稻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而探明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机理则是该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基础。本研究从光敏感核不育材料育性转换的转录组差异结果中获得了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信息,对长光不育型水稻农垦58S、短光不育型水稻D52S进行光周期育性诱导,在穗发育的Ⅴ、Ⅵ、Ⅶ期对叶片JA总含量及JA合成途径关键酶LOX、AOS、AOC和OPR的酶活性进行测定,并且利用qPCR技术测定这4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试图分析茉莉酸与光周期诱导育性转换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周期处理能够有效地诱导农垦58S和D52S的育性发生变化,两个材料的花粉育性变化结果相反;农垦58S在自然长光(14h)时花粉为不育,而短光(10h)处理后的花粉可育;短光处理后D52S表现为不育,自然长光条件下D52S表现可育。2.获得两个材料在不育和可育光周期下的转录组数据。光周期处理会使两材料产生44个共有的差异基因,但两材料中得到的差异基因数目不同,且上下调的趋势也不一致:以显着性检验的p-value值<0.05和FC≥2为标准筛选差异基因,并以可育材料作为参照,D52S中共得到1036个差异基因,其中451个下调,585个上调;农垦58S中共得到140个差异基因,其中39个上调,101个下调。此外,从转录组数据和GO富集结果中也筛选到了JA合成途径的差异基因LOX、AOS、AOC和OPR。3.光周期处理后农垦58S短光可育叶片中的JA含量在减数分裂期(Ⅵ期)比长光不育叶片高;两材料中各时期JA含量均有显着差异,说明长、短光周期在水稻的生长发育时期会不断地对植物体内的JA合成代谢进行调节。喷施MEJA可以使农垦58S和D52S的花粉碘染率变为不育材料的39.24倍和118.6倍;农垦58S中可育材料的花粉碘染率是喷施SHAM的34.47倍,D52S喷施SHAM后则变为了完全不育;喷施MEJA后可以提高LOX、AOS、AOC和OPR的酶活性及JA含量,但SHAM处理没有降低这些酶的活性和JA含量,推测这一结果可能与取样时期较后有关,SHAM的抑制作用不明显。4.qPCR结果表明,光周期处理下,两材料叶片中的LOX、AOS、AOC和OPR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主要在Ⅴ期和Ⅵ期可育比不育材料表达量高;当喷施MEJA或SHAM后,分别使这四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一致升高或降低,即当这四个基因表达量升高时材料可育,表达量降低时材料不育,推测这两个处理主要通过调节JA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来实现对育性的调控。本研究获得了长、短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D52S在光周期处理下、外源喷施MEJA和SHAM后的JA含量、茉莉酸合成途径的相关酶活性、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变化,初步证实了茉莉酸参与了光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转换过程,但仍需要今后大量研究来明晰其内在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韩海斌,姜珊,王建梅,刘爱萍,黄海广[4](2018)在《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条件和低温贮藏》一文中研究指出伞裙追寄蝇是草地螟的优势寄生天敌,是对草地螟进行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天敌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温度和光周期的设定,研究了伞裙追寄蝇的外源滞育诱导条件和低温储藏。结果表明,17℃下光照时间小于12 h,伞裙追寄蝇滞育率为100%,随着温度的升高,滞育率逐渐下降,29℃时,伞裙追寄蝇不发生滞育;不同温度(4~25℃)储藏后伞裙追寄蝇羽化性比为1.38~1.63(P>0.05);16℃时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临界光周期为12.53 h,18℃时临界光周期为11.12 h;越冬虫茧低温储藏后羽化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果说明,温度对伞裙追寄蝇滞育起主导作用,在伞裙追寄蝇幼虫期施以低温处理,可以有效的诱导滞育,4℃低温贮藏最佳时间为50 d。(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杨峰,李晓梅,李跃建,雍晓平,冉科[5](2018)在《低温处理及光周期诱导不同抽薹性萝卜抽薹开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光温处理,对24份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进行人工春化。试验结果表明,根据供试材料平均现蕾天数长短,以19 d间隔为单位,将其分为易抽薹、抽薹居中、耐抽薹、极耐抽薹4组。易抽薹组萝卜抽薹开花,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受低温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大。耐抽薹萝卜的人工春化最佳条件,应至少达到4℃低温处理30 d,日光照时数16 h,长光照天数45 d。长期4℃处理不利于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8年04期)

周昱晨,何海敏,薛芳森[6](2018)在《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在实验室恒温和变温条件下,观察了该虫滞育诱导的光温反应。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表明,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的发生与光周期无关,主要取决于日平均温度。当温度20℃时,全部个体进入滞育;在温度25℃时,仅有极少数个体发育;在温度28℃时,发育的个体也没有达到40%。对温度的敏感虫态包括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在缺乏光信号的条件下,温度本身也能诱导滞育发生。在平均温度24℃、26℃下,温周期变化幅度对滞育的诱导有显着影响。在相同的温度下,有光参与的温周期的滞育率比全暗的温周期的滞育率明显低。结果表明,温度是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诱导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孙丹,朱莉,尹涵,刘文,王小平[7](2017)在《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探究大猿叶虫响应光周期滞育诱导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滞育是昆虫提前感受不利环境信号的暗示,进而调节自身进入一种生长、发育停滞的生理生态过程。光周期作为最稳定的环境信号,是诱导昆虫触发滞育程序最重要的环境信号。然而,昆虫如何感受光周期变化而被诱导进入滞育对于生物学家而言仍是一个谜。因此,本研究以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为对象,深入探究昆虫对光周期滞育诱导的分子应答机制。大猿叶虫是一种兼性滞育昆虫,在长日照条件下可被诱导进入生殖滞育,幼虫期是光周期诱导其进入滞育的关键阶段。本研究对滞育诱导(25℃,LD 16:8)和非滞育诱导(25℃,LD 12:12)条件下获得的大猿叶虫3、5、7日龄幼虫头部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建立了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DGEs)。研究结果表明,测序共得到平均长度为1 468 bp的78 899条Unigene序列信息,分别有43 525条(55.2%)、30 844条(39.1%)、13 011条(16.5%)转录本在NCBI、KEGG、GO数据库中获取注释信息。分析滞育诱导和非滞育诱导条件下相同日龄幼虫头部DGEs结果发现,3、5、7日龄的差异基因数目分别为19、116、98个,相较于非滞育诱导条件下的个体而言,滞育诱导条件下的3、5、7日龄个体中上调基因数目分别为8(42.1%)、114(98.3%)、97(99.0%)个,下调基因数目分别为11(57.9%)、2(1.7%)、1(1%)个,并且随着幼虫日龄增加,上调表达的基因数目及占差异基因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KEGG结果发现,多个与细胞通讯及信号传导相关的通路在滞育诱导个体中显着富集,如Calcium signaling、ECM-receptor interaction、Tight junction、Focal adhesion、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等信号通路,且相关基因均上调表达。在昆虫中,前两者与环境信号处理相关,后叁者则参与了信息传递、细胞运动及物质运输等多种生命活动。这些细胞通讯及信号传导相关通路的基因在光周期滞育诱导中显着上调表达,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大猿叶虫感受并传导光周期信号继而引发滞育这一生理过程,这为揭示昆虫感受环境信号进而引发滞育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贺婷婷,王智超,程勇,贺江涛,周亚飞[8](2016)在《艾比湖卤虫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和感知光照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卤虫具有滞育模式(卵生)和非滞育模式(卵胎生)两种繁殖模式,而光周期可能是影响其繁殖模式的重要的环境因子,因此明确其临界光周期和感知光照度对于有效地调控卤虫滞育、繁殖等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艾比湖卤虫的临界光周期和感知光照度,结果表明,在常规养殖盐度(80)和温度(25℃)条件下,艾比湖卤虫的光反应曲线与典型的长日照反应型滞育昆虫类似,在非极端光周期下,艾比湖卤虫的临界光暗时长为(8.38±0.37)h,相应的临界日长为15.62h;在极端光周期下,24h光暗时长,滞育率为(32.42±6.70)%,极显着低于邻近长光暗时长滞育率(P<0.01);0h光暗时长,滞育率为(19.01±5.98)%,较邻近短光暗时长滞育率略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感知光照度试验表明,艾比湖卤虫感知光照度可能处于10~50lx。本研究为卤虫的滞育诱导和繁殖模式的光控化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张金平[9](2016)在《西双版纳植物园揭示赤霉素与光周期途径协同调控开花诱导的信号转导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境反应。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赤霉素(GA)促进植物的开花诱导过程。目前研究表明,GA可与光周期信号协同调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的开花诱导,然而,GA和光周期信号在植物开花诱导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仍不清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组和植物环境适(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25期)

刘刚[10](2016)在《中科院揭示植物激素赤霉素与光周期途径协同调控开花诱导的信号转导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境反应。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赤霉素激素促进植物的开花诱导过程。目前研究表明,GA可与光周期信号协同调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的开花诱导。然而,GA和光周期信号在植物开花诱导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仍不清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组和植物环境适应性研究组联合研究发现,GA诱导成(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21期)

光周期诱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色瓢虫原产于亚种,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20世纪初作为天敌引入欧洲、美洲等地,由于其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天敌的缺乏而迅速泛滥成为重要的入侵生物。异色瓢虫的生殖滞育特性是其重要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其在原产地越冬和成功入侵过程中躲避不利环境、维持种群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异色瓢虫的生殖滞育特性对于揭示其入侵机制和开发基于生殖调控的人工扩繁和储存技术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环境条件对异色瓢虫滞育和生殖的诱导已有大量报道,然而其在滞育和生殖诱导条件下的内生殖系统发育和生理状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20℃配合滞育诱导光周期(10L:14D)(DIP)和生殖诱导光周期(14L:10D)(RIP)下异色瓢虫内生殖系统发育状态、取食量、营养积累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RIP个体相比,异色瓢虫DIP个体内生殖系统发育受到明显抑制。RIP个体卵巢持续发育直至卵粒成熟,DIP个体卵巢发育从初羽化开始持续维持在未发育状态,DIP个体内生殖系统中的输精管、射精管、第一附腺、第二附腺发育程度均显着低于RIP个体;雌雄虫RIP和DIP个体内生殖系统的差异分别在羽化后第4天和第6天开始出现。异色瓢虫雌雄虫DIP个体取食量相较于RIP个体分别在羽化后第15天和第13天开始锐减,随后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暗示着DIP个体已进入滞育。异色瓢虫DIP个体在滞育前大量积累营养物质,雌虫主要积累碳水化合物和脂类,雄虫仅积累碳水化合物。本研究结果明确了异色瓢虫雌雄虫滞育和生殖前的发育和生理状态,为进一步利用异色瓢虫的滞育特性促进异色瓢虫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周期诱导论文参考文献

[1].于洪春,孙苓芙,席贤举,裴海英,庄宝龙.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滞育诱导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高俏,韦炳鑫,刘文,王佳璐,周兴苗.异色瓢虫滞育和生殖诱导光周期下内生殖系统发育、取食及营养积累的比较研究[J].华中昆虫研究.2019

[3].刘晨.茉莉酸参与光周期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4].韩海斌,姜珊,王建梅,刘爱萍,黄海广.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条件和低温贮藏[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5].杨峰,李晓梅,李跃建,雍晓平,冉科.低温处理及光周期诱导不同抽薹性萝卜抽薹开花的研究[J].长江蔬菜.2018

[6].周昱晨,何海敏,薛芳森.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8

[7].孙丹,朱莉,尹涵,刘文,王小平.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探究大猿叶虫响应光周期滞育诱导的机制[J].华中昆虫研究.2017

[8].贺婷婷,王智超,程勇,贺江涛,周亚飞.艾比湖卤虫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和感知光照度的研究[J].水产科学.2016

[9].张金平.西双版纳植物园揭示赤霉素与光周期途径协同调控开花诱导的信号转导机理[J].农药市场信息.2016

[10].刘刚.中科院揭示植物激素赤霉素与光周期途径协同调控开花诱导的信号转导机理[J].农药市场信息.2016

标签:;  ;  ;  ;  

光周期诱导论文-于洪春,孙苓芙,席贤举,裴海英,庄宝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