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醇柴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醇,柴油,特性,生物,燃料,棕榈油,柴油机。
乙醇柴油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超,李法社,申逸骋,刘作文[1](2019)在《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正丁醇/乙醇混合燃料燃烧火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配比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设计了一套生物质液体燃料雾化蒸发燃烧系统,该系统可产生生物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层流预混火焰,结合OH-PLIF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定并分析燃烧火焰的高度和锋面面积以及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和OH-PLIF总信号强度等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或乙醇添加比例的增大,两种混合燃料燃烧火焰高度、火焰锋面面积呈下降趋势;火焰传播速度呈上升趋势.在混合燃料中,正丁醇的体积分数越大,燃烧火焰OH-PLIF总信号强度越大,而乙醇的体积分数越大,混合燃料燃烧火焰OH-PLIF总信号强度越小.(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左磊,张起,代圣超,ADU-MENSAH,Derick,梅德清[2](2019)在《应用热力学相平衡预测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低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低温性能,基于热力学相平衡模型,计算了该叁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同时对比了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探究了乙醇对该二元燃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析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叁元燃料PHC5E5、PHC10E10、PHC15E15、PHS5E5、PHS10E10和PHS15E15的析晶点分别降低了4.5、5.7、6.1、4.3、5.3、6.1 K,所对应叁元燃料在不同温度下析晶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初始析晶温度下,叁元燃料中的乙醇与生物柴油同时开始析晶,这说明乙醇以共晶方式与高熔点组分同时析出,改变了高熔点组分在晶核形成、生长过程中的结晶趋向和结晶形态,延滞了叁元燃料在低温过程中的析晶趋势;未结晶的乙醇大量分布在燃料液相以及网状和片状晶体间隙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已结晶组分在基液中的溶解度。这两者共同改善了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低温性能。该研究为优化加氢生物柴油的低温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董世军,杨灿,欧彪,卢宏广,徐浩成[3](2019)在《燃料分层对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循环波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台单缸柴油机,采用进气道喷射乙醇同时缸内直喷柴油的方式实现双燃料预混压缩着火(PCI)燃烧模式.固定发动机转速和负荷,通过调整预混乙醇比例以及柴油直喷策略,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混合气燃料分层,并测量了相应的发动机循环波动特性,试验中NOx排放和COVIMEP分别控制在0.4 g/(kW·h)和7%以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混合气燃料分层对双燃料发动机循环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料分层直接影响双燃料发动机循环波动.首先,着火正时在上止点附近时有助于降低双燃料发动机循环波动,乙醇预混当量比、柴油直喷中主喷油量以及主喷正时直接影响混合气初始着火区域燃料活性以及当量比,进而影响混合气着火正时.其次,混合气着火正时稳定性对于保证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稳定性较为关键.此外,燃烧相位以及缸内爆压不变,采用较高的乙醇预混比例结合推迟的主喷正时可以实现更加稳定的着火,进而降低双燃料发动机循环波动率.(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江旭丽,甘云华,江政纬,李华,闫云飞[4](2019)在《乙醇-生物柴油液滴的荷电与破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燃料液滴的荷电与破碎是雾化问题的关键。将乙醇与生物柴油掺混,制得体积比分别为1:9、2:8、3:7、4:6及5:5这5种掺混燃料,在静电雾化系统中进行对比实验。基于电场分布的理论计算,分析了各燃料的荷电性能,讨论了稳定锥射流模式下液滴的破碎特性。根据液滴破碎的力学机理,基于液滴气动力克服表面张力发生破碎的韦伯模型,考虑荷电后液滴表面张力的变化,得出了静电韦伯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喷嘴电压升高,燃料的荷质比增大。乙醇比例越高,燃料荷质比越大。计算结果表明:乙醇比例高的燃料液滴其静电韦伯数越大,越有可能发生破碎。基于静电韦伯数,推导出带电液滴破碎的判别条件,并实验验证了燃料液滴破碎时静电韦伯数的临界值为19。(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肖合林,李胜君,薛琪,鞠洪玲[5](2019)在《EGR率对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经过深度改装的四缸直喷水冷柴油机上,燃用乙醇与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研究了EGR率与燃料特性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EGR系统的介入以及乙醇的掺混均可减小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燃用同种掺混比的燃料,随着EGR率的增大,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当量燃油消耗率升高,有效热效率降低.EGR率不变时,燃用不同掺混比的混合燃料,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逐渐延长,当量燃油消耗率逐渐降低,有效热效率逐渐升高.NO_x的排放量在EGR引入后出现了显着下降,HC排放量升高.相同EGR率下,随着乙醇掺混比的提高NO_x排放量略微下降,HC排放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相比纯生物柴油,乙醇的掺混可以显着减少大粒径颗粒物的数量.EGR率的变化对核模态粒子的数量影响不明显,但聚集态粒子的数量会随着EGR率的提高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多.将乙醇、生物柴油和EGR系统叁者相耦合可改善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特性.(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起[6](2019)在《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特性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柴油因其来源广、十六烷值高和含氧等优势,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其氧化安定性较差,不利于长期贮存,限制了生物柴油的应用。生物柴油部分加氢是解决其氧化安定性问题的有效措施,但部分加氢产物在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同时,其挥发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能大幅度降低,同样也限制了其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乙醇常作为燃油添加剂用以提高燃料的挥发及低温流动性能,并且与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互溶性。可以预见,向加氢生物柴油混合燃料中加入乙醇,在改善混合燃料挥发及低温性能的同时,兼顾了较高的十六烷值和抗氧化性,从而优化生物柴油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本文利用转移加氢法对棉籽生物柴油(Cottonseed Methyl Ester,CME)和大豆生物柴油(Soybean Methyl Ester,SME)部分加氢,随后构建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并考察和研究叁元燃料的物化特性、挥发特性以及低温特性,同时探究和分析叁元燃料中各组分在挥发和低温结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最后基于全文试验结果,使用多目标函数法优化叁元燃料组分配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转移加氢法,以异丙醇作为供氢体,雷尼镍作为催化剂,在85°C的水环境下进行CME和SME部分转移加氢。其中生物柴油、异丙醇和水的投料比为7:32:100,通过不同反应时间下产物的碘值变化确定生物柴油加氢反应时间在100 min较为经济合适。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加氢前后生物柴油的组分。与相较CME和SME相比,部分加氢棉籽生物柴油(Partial Hydrogenated Cottonseed Methyl Ester,PHCME)和部分加氢大豆生物柴油(Partial Hydrogenated Soybean Methyl Ester,PHSME)中高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大幅降低,不饱和度分别降低了46.1%和42.7%;PHCME和PHSME的十六烷值显着提高,低热值也略有增加,但运动粘度略有升高。(2)将加氢生物柴油PHCME和PHSME、乙醇和柴油分别制备成二元混合燃料和叁元混合燃料。基于恒温热重法和动力学理论,计算得到PHCME-乙醇-柴油和PHSME-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蒸气压、蒸发焓和活化能。与PHCME-柴油和PHSME-柴油二元燃料相比,叁元燃料具有较低的运动粘度,同时挥发过程所需活化能也显着降低,但蒸气压和蒸发焓均高于对应的二元燃料。在热重条件下的燃料蒸发特性表明,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各馏程温度较二元燃料均明显提前,其中PHSME混合燃料的挥发性能略低于PHCME混合燃料。(3)基于热力学溶液模型,计算了多组分混合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发现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析晶点较其二元燃料有大幅降低,其中PHC5E5、PHC10E10和PHC15E15的析晶点较其二元燃料分别降低了4.5K、5.7K和6.1K,而PHSME叁元燃料析晶点分别降低了4.3K、5.3K和6.1K。在同一温度下,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析晶量明显低于二元燃料。此外,还发现乙醇抑制了高凝点组分的晶核形成和生长,使叁元燃料在相对低的析晶点开始析出,提高叁元燃料的低温性能。(4)根据燃油油品性能试验数据,得到着火性能、挥发性能、低温性能和流动性能对应的特征方程,利用多目标函数法,对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混合比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构建不同性能趋向的评价函数得到其合理的权重系数以及混合比例区间,最终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范围为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比例不大于10%,与此比例相对应的PHC5E5和PHS5E5的叁元燃料的各特性参数较柴油的损失率较小,同时其氧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燃料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黄晓冬,袁银男,邓海鹏,王宇鹏[7](2019)在《针阀升程对乙醇柴油的空化现象及近场喷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等比例放大透明喷嘴搭建可视化试验台,以乙醇柴油为流动介质,通过控制燃油喷射压力改变孔内燃油流动速度,对比研究了不同燃油流速下3种针阀升程(3mm、6mm和8mm)所对应的喷嘴孔内空化现象及近场喷雾形态。试验发现:喷嘴孔内空化现象随燃油流速升高依次历经无空化阶段、空化阶段(初生-发展-超空化)和柱塞流阶段;同等燃油流速下针阀升程越小,则喷嘴孔内越易发生空化,且空化现象更为强烈。喷孔流量系数随燃油流速升高呈先缓慢增大后急剧减小的变化趋势;同等燃油流速下针阀升程越大,则喷孔流量系数越大。近场喷雾锥角随燃油流速升高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柱塞流发生之前,同等燃油流速下针阀升程越小,则近场喷雾锥角越大,且喷雾锥角峰值对应的燃油流速越小。(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武奎[8](2019)在《乙醇/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配比对喷雾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乙醇/生物柴油/柴油为研究对象,对EBD燃油的理化特性、雾化品质进行试验研究,并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燃油的雾化品质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基于理化特性试验台,研究了掺混比对燃油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是性能优良的柴油醇助溶剂,掺入25%体积含量生物柴油,即可使含20%体积分数乙醇的掺混燃油拥有较好的稳定性能。掺混燃油的冷滤点、密度、运动学粘度、表面张力及闪点温度,随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而变大,随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热值随生物柴油、乙醇含量的增多而减小,其中受乙醇含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十六烷值随乙醇含量的增多而减少,但受生物柴油掺混量的影响较小;为满足车用0~#柴油的物性要求,应使EBD燃油内乙醇含量小于18%体积分数,生物柴油含量小于55%体积分数。搭建雾化品质评价试验台,基于常规喷射系统,研究了燃油掺混比对雾化品质的影响及各EBD燃油的雾化稳定性能;基于电控高压喷射系统,研究了喷射压力、喷油脉宽对雾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油时长受喷射压力、喷油脉宽的直接影响,并随二者的增加而明显变大,但几乎不受掺混比的影响。EBD燃油具有较好的雾化稳定性能,长期闭口放置后,各燃油的雾化品质基本没有变化。雾化品质受掺混比、喷射压力、喷油脉宽的共同影响,其中受喷射压力的影响尤为突出,但受喷油脉宽的影响较小;增大乙醇含量、减少生物柴油含量、提高喷射压力,均可使小粒径液滴占比变大,累积体积分布曲线向左上角偏移,平均直径及特征直径变小,喷雾锥角变大,雾化品质得到改善;喷射压力较大时,继续提高喷射压力或改变燃油掺混比,对燃油的微观喷雾特性影响较小,但宏观喷雾特性的差异仍有较为明显。构建雾化品质计算模型,基于Visual Fortran 6平台,利用Fortran语言,编译计算程序,对燃油的雾化品质进行理论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拟合、试验结果具有相同的PDF_N分布规律,同时,二者在小粒径处结果相近,较大粒径处差异较大,但整体而言,二者差异不大;文章选用的各计算子模型,可较好的完成对雾化品质的数值仿真。(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5)
赵汶彬[9](2019)在《柴油机燃用棕榈油—柴油—乙醇微乳化燃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在提供高的热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的NOx和烟度等导致环境污染的排放,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各种柴油替代燃料、革命性的缸内燃烧策略以及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被用来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然而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如成本过高、耐久性差、油耗高等问题,例如像柴油颗粒物过滤器(DPF)、柴油机稀燃NOx捕集技术(LNT)、选择性还原催化(SCR)系统等尾气排放后处理技术都会增加油耗;而缸内燃烧策略目前也只处于试验室阶段,还不能应用到实际中。对环境恶化的普遍关注、石油储量的枯竭、燃油供应的安全以及全球变暖促使人们研究和开发既可以使用可替代燃料又可以使用传统燃料的发动机。在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又能满足交通运输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可行办法就是使用可替代燃料。因此,柴油替代燃料引起了很大重视。由于植物油是一种可再生燃料,具有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其能量密度接近于柴油,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然而,植物油的使用没有被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油的一些理化性质不符合车用发动机的要求,如粘度高、挥发性低、低温流动性差等,这些缺陷会导致发动机冷启动困难、活塞环粘附等问题,而使用微乳化的方法是一种简单又经济的解决办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立足于使用微乳化方法,研究植物油基微乳化燃料的理化性质,燃烧和排放特性。植物油选择棕榈油,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配制棕榈油-柴油-乙醇微乳化燃料。文章首先对乳化剂进行优选,把油酸与正丁醇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配制叁种乳化剂,油酸与正丁醇的比例分别为6:4、7:3和8:2,用这叁种比例的乳化剂分别对PD30Exx和PD50Exx(P代表棕榈油,D代表柴油,E代表乙醇,30、50分别表示棕榈油在基础油中的比例,xx代表乙醇的比例)组的燃油进行乳化。试验发现使用油酸与正丁醇比例为8:2这组的乳化剂在满足乳化效果的情况下,使用量是最少的,因此乳化剂选用油酸与正丁醇比例为8:2。然后测试了柴油和微乳化燃料的密度、运动粘度、热值、凝点和冷滤点五项理化性质,其他理化性质如表面张力等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出。测试结果表明,纯柴油的密度、表面张力都比四种微乳化燃料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微乳化燃料的粘度远小于纯棕榈油的粘度,但接近柴油的粘度;微乳化燃料热值的大小与乙醇在微乳化燃料中的比例成负相关,热值随着乙醇占比的增大而减小;微乳化燃料中随着乙醇和棕榈油占比的增加,理论空燃比减小。之后在一台六缸CRDI柴油机上,在中、小负荷下采用两阶段喷射,大负荷下采用单次喷射的方法,测试了0#柴油、PD30E10、PD30E30和PD50E10、PD50E30燃油的负荷特性,分析了各燃油的经济性、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发现,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随负荷增加而减小、有效热效率(BTE)随负荷增加而增加。各微乳化燃料的滞燃期均大于柴油,且随着乙醇在微乳化燃料中占比的增加滞燃期变长;各微乳化燃料的缸压峰值都低于柴油;随转速和负荷的增加,各种测试燃料的缸内温度增加;在预喷射阶段,柴油的瞬时放热率(HRR)峰值比微乳化燃料大,但在主喷射阶段比微乳化燃料小;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增加后,CA50会后移;微乳化燃料中,乙醇和棕榈油占比越大,燃料的燃烧持续期就越短、CA50越靠前。各微乳化燃料的CO、NOx都比柴油高,但是颗粒物(PM)数目浓度比柴油小、碳烟排放则无明显区别;随负荷增大,CO和颗粒物数目浓度排放降低,NOx和碳烟排放升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08)
丁晓倩[10](2019)在《棕榈油—柴油—乙醇微乳化燃料喷雾特性及发动机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开发汽车清洁代用燃料迫在眉睫。植物油作为一种生物燃料,来源广泛,它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各地自产自用,不需要长途运输,生产技术好掌握,投资小。大多数产油科植物的生长周期较短,且易培植。因此植物油有是一种经济的柴油替代燃料。本文选择棕榈油作为研究对象,正丁醇/油酸为乳化剂。配置不同比例的乳化剂,试验并优选出乳化效果最好的乳化剂。测定棕榈油-柴油-乙醇微乳化燃料微乳化燃料的理化性质,优选出四组理化性质最接近柴油的微乳化燃料进一步研究其喷雾特性,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微乳化燃料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论如下:在喷雾特性中,微乳化燃料的喷雾锥角都比柴油小,且在不同压力下,喷雾锥角都随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当乙醇含量相同时,明显PD30组的喷雾锥角要大于PD50组。燃料的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存在紧密的关系,燃料喷雾锥角越大,其对应的贯穿距离就会越小。柴油的索特平均直径最小,PD50E10的索特平均直径最大。微乳化燃料的索特平均直径都随着乙醇的掺混量增加而减小,而当乙醇的掺混量不变时,随着基础油中棕榈油的掺混量增多,燃料的索特平均直径增大。在相同的喷油压力下,五种燃料的喷雾粒子尺寸数目分布在20μm以内的小直径粒子占总粒子数目的绝大部分,最大峰值基本上都是出现在10μm左右,这说明五种燃料的的雾化效果都很好。PD50E30的燃油消耗率最大,柴油的燃油消耗率最小,最接近柴油的是PD30E10。微乳化燃料的有效热效率都高于柴油。微乳化燃料在小负荷时CO的排放量明显高于柴油,中高负荷时CO排放量与柴油相差无几甚至低于柴油。在转速为1800 r/min时,微乳化燃料的NO_X排放都高于柴油,在转速为2200 r/min时,PD50组的微乳化燃料的NO_X排放高于柴油,PD30组的微乳化燃料的NO_X排放低于柴油。微乳化燃料的碳烟排放都低于柴油。微乳化燃料的超细颗粒物数目浓度都低于柴油,并且核模态颗粒占主要部分,而柴油是核模态和积聚模态都有。随着转速升高,柴油和微乳化燃料的超细颗粒物数目浓度都有所降低。随着负荷逐渐增大,超细颗粒物数目浓度曲线峰值不断提高,并且颗粒物峰值直径先增大后减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08)
乙醇柴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低温性能,基于热力学相平衡模型,计算了该叁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同时对比了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探究了乙醇对该二元燃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析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叁元燃料PHC5E5、PHC10E10、PHC15E15、PHS5E5、PHS10E10和PHS15E15的析晶点分别降低了4.5、5.7、6.1、4.3、5.3、6.1 K,所对应叁元燃料在不同温度下析晶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初始析晶温度下,叁元燃料中的乙醇与生物柴油同时开始析晶,这说明乙醇以共晶方式与高熔点组分同时析出,改变了高熔点组分在晶核形成、生长过程中的结晶趋向和结晶形态,延滞了叁元燃料在低温过程中的析晶趋势;未结晶的乙醇大量分布在燃料液相以及网状和片状晶体间隙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已结晶组分在基液中的溶解度。这两者共同改善了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的低温性能。该研究为优化加氢生物柴油的低温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醇柴油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超,李法社,申逸骋,刘作文.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正丁醇/乙醇混合燃料燃烧火焰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2].左磊,张起,代圣超,ADU-MENSAH,Derick,梅德清.应用热力学相平衡预测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低温性能[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3].董世军,杨灿,欧彪,卢宏广,徐浩成.燃料分层对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循环波动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9
[4].江旭丽,甘云华,江政纬,李华,闫云飞.乙醇-生物柴油液滴的荷电与破碎特性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9
[5].肖合林,李胜君,薛琪,鞠洪玲.EGR率对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6].张起.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叁元燃料特性及优化设计[D].江苏大学.2019
[7].黄晓冬,袁银男,邓海鹏,王宇鹏.针阀升程对乙醇柴油的空化现象及近场喷雾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19
[8].武奎.乙醇/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配比对喷雾特性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9
[9].赵汶彬.柴油机燃用棕榈油—柴油—乙醇微乳化燃料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9
[10].丁晓倩.棕榈油—柴油—乙醇微乳化燃料喷雾特性及发动机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