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张旭艳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中心校644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兴趣导入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兴趣导入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导入;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3-129-02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课的开始是否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心,对一节课的成败非常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独具匠心的课前几分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产生“课起趣生”的效果,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讲授法导入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也就是单刀直入、直切要点地向学生点出课程要点。讲授法可以追溯到轴心时代,孔子向其七十二门徒传授儒家经义时采用的就是讲授法。讲授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这种直接的方式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连贯的知识,便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一般被应用于一个单元的第一堂课,例如开始教授角的大小时,就可以直接使用讲授法导入:“同学们,早上好,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学校新的单元——比较角的大小”,讲授法导入如需取得效果,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否则容易使学生陷入消极被动等待的状态。

其次,讲授法导入适用于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等多种情景,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但是传统的讲授法导入,不利于创新教育,如何将讲授导入法与新课改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创新。

1.贴近生活

教师传达知识应不拘于具体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上课之前,教师应积极做好备课工作,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预备水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熟悉感,减轻学生对新课程的畏难情绪。

2.形式新颖多变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程开始的5分钟内最为集中。教师课堂导入的环节应尽量控制在5分钟之内,否则容易使学生注意力流散,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讲授导入虽然系统有效,但其乏味、单一的缺点也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使其饱受争议。要想避免满堂灌的现象出现,教师应精心设计,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讨论法、启发法导入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这样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新的问题,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三、故事激趣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新课伊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例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教师编了这样一段童话:一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6/8、/12),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4、6/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老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

四、巧设问题导入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提出各种启发式问题,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新课导人效果是很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在导人新知时应注意巧妙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在“问一答”的过程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中,从而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

例如,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体积”这两个概念,尤其对“体积”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首先拿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样高的,然后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放一块石头,问:“你看见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发现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师追问:“这是不是说明这个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学生马上否定。“那是为什么呢?”学生抢答:“老师,您放的石头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经进入状态。教师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进另一个杯子中,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第二个杯子的水平面超过了第一个杯子。教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大,它占的地方就大一些。”经过这样的导入后,教师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时学生已进入课堂学习中,对体积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借助多媒体等设备的导入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产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乌鸦喝水》的flash视频,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提出:乌鸦喝到水的原因是水增加了么?如果水没有增加,那水面上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并在其热情高涨的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体积与容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在声、色、形、动、静的变化过程中,将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具体并声形并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导入。

此外,巧设游戏导入、讲故事的导入方式都是很好的方法,其更加适应于小学生的特点。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兴趣导入的教学方式更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并促使学生更加长久的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总之,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充分发挥导入环节的魅力,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在追求导入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也应尽力避免过分追求表面的花哨和热闹,而忽视真正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堂丰富、有趣,教师们应充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种导入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标签:;  ;  ;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