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云南文山州西畴县663500
摘要:测绘是获取、处理、提供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信息的产业,能够准确反应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整体地形、地貌特征、交通条件、水文特点以及当地资源种类及其分布等等地理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测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利用测绘信息,不仅可以更好更科学的对城市进行规划,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测绘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作用;机遇和挑战。
一、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
基础性城市规划测绘及其重要,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前期和基础性工作,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主要核心内容是收集、整理并维护城市的基础信息,然后从城市中心地理位置向四周扩散,进而形成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屏障,以满足数字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城市测绘、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是城市建设中具有交叉的三大块。测绘内容包括城市现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城市平面、高程控制网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建筑用地界线拨地、建筑物施工放样、竣工测量、城市规划道路测量,大型建筑物沉降测量等。
二、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一)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时,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依法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的行政管理行为。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两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专业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测绘工作直接影响城市总体规划所制定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除了需要掌握城市的经济、历史、气象、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外,还需要掌握城市的现状地形图,再加上必要的实地调差、掌握各种必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并根据城市及其周边的发展规模和方向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进而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
2、测绘工作对城市详细规划的影响。城市详细规划主要是确定规划范围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土地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的建筑类型,规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及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测绘工作在详细规划中,对拆迁量、工程量、用地界址,各类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起测算和划定的重要使命,规划设计得根据地形图和现状标高合理编制用地的总平面规划,因地制宜布置各种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绿地、河流等,同事也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测绘工作在建设项目“一书两证”的管理和核发中的作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
1、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是规划行政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城市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建设项目的选址,应考虑土地的相容性,建设项目与交通能源、用地现状条件的衔接,以及对城市可能造成的污染或破坏。因此在项目选址时必须在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可行性研究、核实土地使用性质和容积率等指标。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时,必须附送拟选址处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标定拟选址用地位置和用地面积。
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是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继续,它是规划行政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确定建设用地面积和范围,提出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行政管理工作。建设单位在申请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必须提供测绘部门测绘的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设计总平面布置图,经规划部门实地勘察,对总平面规划审查后,在地形图上划出用地范围和控制线及地界址坐标等。
3、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是规划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组织、控制、引导和协调,使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管理。通常,建设单位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需要提供测绘部门测绘的大比例地形图,规划部门根据地形图确定密度、高度、间距等指标,并在地形图上划出设计范围和拟建工程地基。
(三)测绘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1、建设用地拨地测量。拨地测量是根据规划要求在实地确定建筑用地边界,即宗地权属界桩的测设过程。拨地测量内容分为土地产权、土地范围、土地类别划分。是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将国有土地划拨给使用者,由城市规划测量单位根据城市规划、设计者的要求将建筑用地范围和界线测设到实地,作为建设、施工以及土地权属等管理的法律依据。
2、规划道路定线测量。道路定线测量是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确定城市道路中线、红线等空间位置的过程。它为城市详细规划、各种市政工程的定线和拨地测量提供依据,在城市建设中起控制和保障作用。一方面,保证了道路两边的建筑物用地与规划红线平齐,道路及道路上的管线设施、沿路建筑物等根据红线位置在空间上相互协调地进行建设且各种建筑物不得侵入道路红线。另一方面,确定了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和主要控制点标高,确定了广场和交叉口的总体布置。
3、建筑物定位放线和验线。建筑物定位放线,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管道规划、建筑设计图纸等多项内容进行定位与放线的过程,是每项建筑工程施工开始的起始环节,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它尽量避免对动土区内已经存在的光缆、管道等造成损坏。确实需要修改光缆等管线时,工作人员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避免给未来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建筑物验线,是依据经批准的建筑设计方案,在实地放线定位以后的复核工作。验线时,主要检查建筑物界桩点位位置是否正确,检查建筑物的形状是否与批准的建筑设计图相符,检查建筑物外沿边线退让线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由于定位放线错误导致的建筑物错位、不能满足功能设施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建筑物定位放线和验线工作对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4、竣工测量。当城市规划的建筑施工完成后,规划管理部门必须对这个工程进行竣工测量,目的是检测这个工程是否符合审批设计图纸的施工要求,并且将工程竣工后的图像上传到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库。测绘工作的结果让城市规划部门及时的了解规划实施的成果,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地形现状,并对下一步的建筑工作做出科学的决策规划。
(四)测绘工作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1、测绘工作是土地管理执法的基础。城市测绘成果能够确保城市规范执法,对违法占地建设的执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例如房屋建筑扩建、违建的问题,可以经过测绘部门测量,确定好建筑的实际数据,在与报建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确定房屋建筑的建设有无违法行为,提升了执法的效率。
2、测绘工作为市政工程管理提供了依据。市政工程的建设和人们日常需要的线路、管道建设都要有清晰的地形图。城市的管理部门根据地形图在图纸上对管道、线路进行规划,科学的设置布局区域,由专业测绘部门测量。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城市开挖和施工的频率,保护城市的形象和人们出行安全。
3、测绘工作为城市应急保障提供服务。测绘应急保障的目标是为突发性的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突发性事件提供有效精确的地图。依据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进行卫星监测、导航定位等技术保障服务。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相关测绘部门借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快速整合了汶川地区的地貌信息,及时制作整理好抗震救灾手册,给灾害评估、监测提供了可靠的帮助,为灾区的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测绘工作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测绘工作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水平发展的不断进步,测绘工作有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全面优化的结构,可以从单一为城市管理服务转变为向全社会服务。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给测绘工作提供了优秀的发展环境,并且得到了很高的效益。测绘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成为发展测绘事业和提高测绘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测绘事业发展要以测绘科技的信息化、现代化为基础,坚持科技带动测绘的方略。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潮流引领测绘事业的发展走向现代化。
(二)测绘工作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现代化的测绘技术是依据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获取到自然与人文的信息数据。如何把这些技术应用到测绘工作中,使其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测绘工作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面对这样的挑战,测绘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跟上现代化的进程:一是要逐渐完善城市测量的控制网络,应用到城市规划中;二是展开城市地下工程建筑的测绘、检视工作,强化竣工测量的制度,及时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三是要重点抓好“三旧”改变土地使用数据图像,促进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数字化建设,推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协调好土地管理和规划部门的测绘工作,强化各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测绘效率和水平;四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测绘应急保障队伍,完善应急保障设施;攻克应急保障的技术难关;五是推进“3S”及其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把建设数字城市作为首要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测绘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相关基础信息,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所以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测绘工作,全方面提高和创新,为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鉴泓等,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出版社,1998。
[2]刘金凤.论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江西测绘.2007年S1期。
[3]斯琴巴图,左东青.论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地理,2016,(6):15。
[4]郭俊延.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3,(9):209-210。
[5]杨海丽,王瑜,李博等.浅析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6]徐加祥,李旭.测绘工作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