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原子论文_张永灏,俞辉,林晓晓,盖艳波,张为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原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子,原理,速率,大气,函数,门捷列夫,气溶胶。

氯原子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灏,俞辉,林晓晓,盖艳波,张为俊[1](2019)在《相对速率法测量氯原子与几种酮类物质的反应速率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98±2) K和一个大气压条件下,采用相对速率法研究了一系列酮类物质与氯原子的反应动力学.使用丙醛和乙苯作为参比物,光解叁氯乙酰氯作为氯原子产生源,测得2-己酮与氯原子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80±0.42)×10~(-10) cm~3·molecule~(-1)·s~(-1),与已有文献报道值非常符合,验证了实验方法和所选参比物的可靠性.首次测得了(298±2) K和一个大气压条件下2-庚酮和2-辛酮与氯原子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54±0.62)×10~(-10)和(2.12±0.63)×10~(-10) cm~3·molecule~(-1)·s~(-1).与其母体烷烃的反应速率对比发现,酮类物质中羰基的存在使得其反应速率都比其母体烷烃变慢.利用所测的速率常数和氯原子的浓度信息估算这些酮类物质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结果显示,在海洋边界层或沿海地区等氯原子浓度较高的地区,这些物质与氯原子反应的大气化学寿命都在小时量级,完全可以与OH自由基的反应相竞争,是这些物质在大气中的重要降解途径.另外,在内陆污染地区或工业聚集区,氯原子的反应及其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贡献同样不能忽视.(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宇,宋新祥,汪洁生,李春,元光[2](2017)在《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吸附钠和氯原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羟基修饰的石墨烯纳米带(OH-AGNRs)吸附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吸附能、几何结构、电荷密度以及体系的态密度,并与边缘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H-AGNRs)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出现明显的起伏,边缘的起伏角度超过22°;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可以稳定吸附钠原子和氯原子,但是吸附能稍小于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无论边缘是羟基修饰还是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与中间区域的吸附特性相似,反映了石墨烯表面大π键的独特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S1期)

白凤杨,叶近婷,刘春宇,吕爽,马瑗[3](2017)在《理论研究叁甲基乙酸甲酯在羟基和氯原子存在下的大气降解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氧挥发有机化合物的大气降解反应对气候和空气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1-2]。此文中,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典型的含氧化合物叁甲基乙酸甲酯与羟基和氯原子的反应机理、动力学内容、以及在O_2和NO存在下的后续反应。使用变分过渡态理论考虑小曲率隧道效应计算的速率常数与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理论预测的大气寿命和全球变暖潜势(GWP)的结果表明,叁甲基乙酸甲酯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然而,在O_2和NO存在下有机硝酸盐为主要的产物,有机硝酸盐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3]。此外,我们拟合了200-2000K温度下的叁参数阿仑尼乌斯公式:kOH=3.62×10~(-23)T~(3.80)exp(522.66/T),k_(Cl)=1.76×10~(-15)T~(1.79)exp(-55.89/T)cm~3 molecule~(-1)s~(-1).(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期刊2017-06-08)

王芳[4](2015)在《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分析氯代烯烃中氯原子对其分子描述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在研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中氯原子数量与毒性的关系方面有一定进展,然而,能够反映DBPs毒理性的分子描述符和氯原子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却从未被系统地和定量的研究。分子描述符的计算是QSAR研究的基础,其中分子轨道能,如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是应用最广的量化参数之一。基于QSAR方法建模筛选氯代烯烃同系物的相关量子化学参数,检验最高占据轨道能级(EHOMO)、碳原子数(NC)、氯原子数(NCl)对ELUMO的贡献作用。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模型开发和内外交叉法验证发现,NCl和NC是预测氯代烯烃分子特性较重要的两个化学参数,即较稳健的模型为ELUMO=-0.0205NCl+0.0059NC+0.1641(n=11,R2=0.9956,F=102.8569,RMSE=0.0019)。此外,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使用蒙特卡罗法对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来进一步评估这些参数的误差源传输到ELUMO计算时,对ELUMO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赵思佳[5](2014)在《氯原子在γ-TiAl9(100)表面以及α_2-Ti_3Al(000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高温抗氧化能力不足是限制其进入实际应用的因素之一,因此,其表面氧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氯原子在γ-TiAl(100)表面和a2-Ti3Al(0001)表面的吸附,从理论上探讨氯原子吸附对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表面氧化的影响。首先,我们研究氯原子在v-TiAl(100)表面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最稳定的吸附位置为四原子组成的心位HFb,且平均每个氯原子的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增大而升高,即氯原子的吸附有很快达到饱和的趋势。氯原子同表面金属原子之间形成较强的离子键,且相对于Al原子,氯原子更易与Ti原子作用。我们还计算了氯原子与氧原子共同吸附时氧原子的吸附能,结果表明氯原子使氧原子的吸附能升高,同时由于氯原子占据了氧原子的稳定吸附位置,二者形成吸附竞争,于是在氯原子预吸附的γ-TiAl(100)表面氧原子的覆盖度降低,从而减弱γ-TiAl表面的氧化。另外,我们还计算了氯原子在γ-TiAl(100)亚表面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在γ-TiAl(100)亚表面氯原子很难形成稳定的结构,即Cl原子很难由表面进入y-TiAl内部。然后,我们研究了氯原子在a2-Ti3Al(0001)表面的吸附。得到了与γ-TiAl(100)表面类似的结果。对比氯原子在γ-TiAl(100)表面和a2-Ti3Al(0001)表面的吸附,我们发现氯原子在a2-Ti3Al(0001)表面的吸附更稳定,且氯处理对提高a2-Ti3Al(0001)表面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更明显。总之,氯原子吸附提高了γ-TiAl(100)和a2-Ti3Al(0001)表面氧原子的吸附能,并降低氧原子覆盖度,这也许是氯处理提高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姚女,刘萍,晏乃强,瞿赞,贾金平[6](2013)在《典型沿海城市氯原子大气化学反应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基于大气化学机理CACM开发了CACM_CL机理来反映含氯物质,并基于CB05CL和CACM_CL机理建立了箱式模型,模拟典型沿海城市含氯物质的化学特征,分析气象因子和其他污染物对含氯物质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l2受气象因子和大气中其他物质的影响较小。Cl浓度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市区的Cl浓度低于郊区,从而导致市区的ClO、HOCl和HCl的浓度均低于郊区。2个机理对市区Cl的模拟趋势基本一致,CACM_CL模拟的郊区Cl浓度较高,与其机理中活跃的OH有关。温度对Cl、ClO、HOCl和HCl有影响,而气压的影响较小,相对湿度对Cl影响较小,ClO和HClO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他污染物如O3和NO也会影响含氯物质的浓度,尤其是CACM_CL机理中的Cl浓度。高温、高湿与高NO、O3浓度的复合影响作用明显,会造成HClO和ClO浓度的升高,也会影响CACM_CL模拟的Cl浓度。(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10期)

汪晓敏,晁瑞青[7](2012)在《氟、氯原子与甲烷反应的从头算直接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MP2方法对F、Cl原子与CH4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几何优化和振动分析在MP2/6-311+G(d,p)水平下进行,反应路径的势能分析在CCSD(T)/6-311+G(3df,2p)水平上对MP2/6-311+G(d,p)优化的几何结构进行单点能校正.用传统过渡态理论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并考虑小曲率隧道效应计算了正向反应的速率常数.(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席小丽[8](2012)在《氯原子找工作——分子、原子、离子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氯原子在国外某名牌大学博士毕业后,踌躇满志、自信满满的回到国内。它能文能武,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学成归来很想发挥自身所长,为祖国出一份力,于是独自踏上了求职之路。首先,它来到全球最大的跨国集(本文来源于《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期刊2012年04期)

任玲[9](2011)在《氧化铟001表面的氯原子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氯原子在氧化铟半导体表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氯原子吸附后的氧化铟表面功函数随着氯原子覆盖度的增大而线性地增大.电子局域态密度及电荷转移分析发现,氯原子吸附能够饱和氧化铟表面悬挂键,使得表面铟原子的电荷转移到氯原子上,在氧化铟表面形成一层电偶极子.表面电偶极子的形成导致氯吸附的氧化铟表面势能被抬高,从而提高了其表面功函数.(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任玲[10](2011)在《氯原子吸附对氧化铟锡001表面功函数的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氯原子吸附对氧化铟锡半导体表面功函数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经过氯原子吸附后的氧化铟锡表面功函数随着氯原子覆盖度的增大而线性地增大。氯原子吸附导致氧化铟锡表面形成电偶极层,这一电偶极层提升了其表面真空势能从而导致功函数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氯原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羟基修饰的石墨烯纳米带(OH-AGNRs)吸附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吸附能、几何结构、电荷密度以及体系的态密度,并与边缘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H-AGNRs)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出现明显的起伏,边缘的起伏角度超过22°;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可以稳定吸附钠原子和氯原子,但是吸附能稍小于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无论边缘是羟基修饰还是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与中间区域的吸附特性相似,反映了石墨烯表面大π键的独特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原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永灏,俞辉,林晓晓,盖艳波,张为俊.相对速率法测量氯原子与几种酮类物质的反应速率常数[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孙宇,宋新祥,汪洁生,李春,元光.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吸附钠和氯原子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白凤杨,叶近婷,刘春宇,吕爽,马瑗.理论研究叁甲基乙酸甲酯在羟基和氯原子存在下的大气降解反应[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2017

[4].王芳.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分析氯代烯烃中氯原子对其分子描述符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5

[5].赵思佳.氯原子在γ-TiAl9(100)表面以及α_2-Ti_3Al(000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6].姚女,刘萍,晏乃强,瞿赞,贾金平.典型沿海城市氯原子大气化学反应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

[7].汪晓敏,晁瑞青.氟、氯原子与甲烷反应的从头算直接动力学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

[8].席小丽.氯原子找工作——分子、原子、离子的故事[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2

[9].任玲.氧化铟001表面的氯原子吸附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1

[10].任玲.氯原子吸附对氧化铟锡001表面功函数的调制[J].文山学院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配合物19:(a)两种znll离子的配位环境...和DM与BSA配合物的单晶结构(BuP5A用...配合物的单晶结构(OctP...二维层状铜(I)-卤素簇[96-98]叁维铜(I)-卤素簇的结构图

标签:;  ;  ;  ;  ;  ;  ;  

氯原子论文_张永灏,俞辉,林晓晓,盖艳波,张为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