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融合论文_康林芝,熊荣园,金磊,唐惠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生质体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体,小球藻,根瘤菌,菌核,灭活,银汉,植株。

原生质体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康林芝,熊荣园,金磊,唐惠妍[1](2019)在《金针菇与平菇远缘亲本原生质体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菌龄5 d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1.5%溶壁酶和1.5%蜗牛酶酶液,酶解3 h,酶解温度为30℃,0.6 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制备得到金针菇和平菇原生质体。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后,25℃静置培养2 d随后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以34℃菌丝培养温度作为标记筛选出融合子,融合的细胞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中实现再生,通过菌丝形态、细胞学观察、拮抗性试验、出菇试验验证再生出的为融合子,最终从18个再生菌株中选择出1株耐34℃高温菌株可进行出菇试验,且融合菌株子实体粗壮、原基形成较多、菇形好的金针菇新品种,命名为F1P8。(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9期)

潘旭耀,魏韬,谭柱豪,林龙镇,郭丽琼[2](2019)在《芽孢杆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选育高产Surfactin新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获得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种间融合高产Surfactin的新菌株。以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为亲本菌株,通过制备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采用PEG介导的双亲灭活标记法融合原生质体,拟融合子通过PCR鉴定、CPC-BTB法高通量筛选、HPLC复筛以及融合菌株的稳定性验证获得高产Surfactin的新菌株。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酶解浓度分别为0.25 mg/mL和0.2 mg/mL,最佳酶解时间分别为25 min和20 min,其原生质体得率分别为83.1%和84.3%。两者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为:纳豆芽孢杆菌紫外灭活80 min,暹罗芽孢杆菌85℃热灭活40 min,融合体系为50%的PEG6000在38℃下融合时间15 min。获得了遗传稳定的融合菌株F8,该菌株Surfactin产量相对于纳豆芽杆菌提高了33.3%,暹罗芽孢杆菌提高了60%。(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波[3](2019)在《金针菇种内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针菇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年生产量247.92万吨,金针菇新品种的选育对促进我国金针菇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色金针菇菌株3W4和白色金针菇菌株FMY1203为亲本,利用双核体制备原生质体,将双亲原生质体分别进行热灭活(60℃,3min)和化学灭活(2%EMS)处理后,双亲原生质体等量混合离心后,加入融合剂(40%PEG,0.05mol/L CaCl2)进行融合处理,然后将融合子涂布在再生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取单菌落转接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获得再生菌株84个,经菌丝形态观察,融合子菌丝无锁状联合,为单核体;拮抗试验表明融合子与亲本具有拮抗;I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融合子与亲本双核体和单核原生质体间存在明显差异;经栽培出菇试验,融合子均能出菇,形成的子实体分为黄色和白色两类,对其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组织分离培养的菌株菌丝具有锁状联合,为双核体;通过系统筛选试验,筛选出1个高产优质黄色金针菇品种—川金54,该品种适宜工厂化袋栽,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王珂[4](2019)在《羊肚菌菌核发育形态、IMV检测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肚菌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子囊菌门,为世界着名的食药兼用用菌,风味独特,并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免疫刺激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2012年以来,羊肚菌大田栽培首次在我国四川成功实施,并快速向全国辐射。然而,与羊肚菌人工栽培快速发展形势不相称的是,羊肚菌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落后,限制了羊肚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譬如,羊肚菌菌核发育机制、菌种质量评价、育种新技术应用等研究,将促进羊肚菌生产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研究了羊肚菌菌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发现羊肚菌菌核发育涉及了自噬、凋亡和坏死等事件,羊肚菌菌核的能量储存物质为脂肪;建立了羊肚菌栽培菌株身份(identity)、交配型(mating type)和活力(vitality)的IMV检测技术,可用于羊肚菌人工栽培菌株在大生产中的适应性检验;优化了羊肚菌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技术,建立了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种间双灭活融合技术,获得了一批融合菌株,对推动羊肚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梯棱羊肚菌1号菌株,菌丝重复分枝和末端菌丝或亚末端菌丝分枝的扩大形成菌核原基,其菌核发育兼具末端型和侧生型特性,为复合型;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发现羊肚菌菌核发育涉及了自噬、凋亡和坏死事件;活细胞共聚焦激光成像研究揭示了菌核中的能量储存物质为脂质性质。脂肪的定性测定表明,菌核中积累的脂肪多于营养菌丝细胞。(2)分别采用ITS-1/ITS-4、RPB1B-F/RPB1B-R、RPB2B-F/RPB2B-R引物对实验室保存的6种羊肚菌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测定了其ITS、RPB1B、RPB2B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菌株4号和XuChang为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201、13号、SZL-3号为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CuBing与Morchella kaibabensis同源相似性为98.9%,可信度为100%。设计和筛选了羊肚菌交配型基因测定的特异性引物,发现引物对Mat1-1/Mat1-1-1可特异性鉴定六妹羊肚菌的交配型,引物对Mat1-1-1/Mat1-2-1能够鉴定梯棱羊肚菌的交配型。采用筛选的引物对分别对测定的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发现每对引物均能扩增出1条清晰的条带,并且混合引物均能扩增出两个条带。这些结果表明,筛选的引物对可用于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菌株的交配型分析,测试的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菌株均未发生交配型缺失,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均属于典型的异宗结合真菌。测定了六个羊肚菌菌株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评价菌株的衰老情况。结果发现,菌株SZL-3和CuBing老化程度最高,菌株201、13号活力最强,菌株4号、XuChang老化程度介于二者之间。(3)对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原生质体释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梯棱羊肚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条件为:稳渗剂为0.6 M甘露醇,酶液体系为2%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菌龄为3 d。在该优化条件下,梯棱羊肚菌原生质体产量为1×10~6个/mL,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1.8%。六妹羊肚菌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稳渗剂为0.6 M甘露醇,酶液体系为2%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菌龄为3 d。在该优化条件下,六妹羊肚菌原生质体产量为6.5×10~5个/mL,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1.5%。(4)优化了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种间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结果表明,2种羊肚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优条件为:原生质体融合温度25℃,溶液pH 8.0,CaCl_2终浓度50 mmol/L,融合剂PEG浓度25%。在优化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可达0.8%。(5)筛选了鉴定2种羊肚菌的特异性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测定了2亲本及融合子的RAPD标记,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双亲本与融合子可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亲本梯棱羊肚菌(P1),第二类群包括所有融合子,第叁类群包括亲本六妹羊肚菌(P2)。16个融合子可以分为3组,其中1、5、6、8、9、10、11、12、13、14、15、16为一组,4、7为一组,2、3为一组。这些结果表明,采用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种间双灭活融合技术获得的羊肚菌原生质体融合子为真正的融合子。(6)分别选取融合子1号(R1)、融合子2号(R2)、融合子4号(R4)、和双亲本进行培养,比较每种融合子和双亲本菌株的菌落形态差异,发现梯棱羊肚菌(P1)、六妹羊肚菌(P2)、R1、R2、R4均产菌核且产量多,菌核形态均为点状;按照菌丝生长速度,各菌株的排列顺序为:R4>P1>P2>R2>R1,但5菌株生长速度相差不大;不同菌株的菌块恢复时间不同,其中P2恢复时间最长,P1恢复时间最短,1号、2号和4号融合子介于二者之间;P1、R1、R2、R4的菌丝紧密、P2稀疏;所有菌株菌落边缘均整齐。这些结果表明,2种羊肚菌的融合子为真正的融合菌株。(7)人工栽培发现,融合子R1和R4子囊果形态上接近2号亲本(P2,为六妹羊肚菌),R5和R8形态接近于1号亲本(P1,为梯棱羊肚菌),而R2和R3介于两亲本之间。(8)人工栽培表明,2亲本与6个融合子8个菌株产量之间均差异显着,没有任何融合子菌株产量超过P1亲本菌株,而R2融合子产量低于P2亲本,暗示在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很重要(P2亲本已经退化和老化);也同时说明,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高产菌株的局限性很大;但该技术在综合亲本其他优良性状的融合菌株选育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孙仁旺[5](2019)在《两株微藻的原生质体融合及诱变育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石家庄市和河北省有关微藻处理废水研究项目过程中所筛选得到的两株微藻,一株为栅藻(HT-1),具有产油脂的性能;另一株为小球藻(HC-2),对废水中总氮、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众所周知,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诱变技术可以选育出优良性状的藻种。因此本论文对微藻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了方法的摸索,将产油微藻与处理废水微藻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以期获得一株在处理废水能力较强的同时也可进行产油脂产率也较高的微藻;此外,对小球藻进行紫外诱变的初步研究,以获得处理废水性能优良或产油脂性能优良的藻株,为微藻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本论文先对小球藻与栅藻进行酶解条件的选择,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的条件:小球藻加4%半纤维素酶和2%崩溃酶各500μL,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4h,150r/min摇动孵育;栅藻加1%纤维素酶、1%半纤维素酶和1%离析酶各400μL,酶解温度25℃,酶解时间4h,150r/min摇动孵育;以PEG6000为介导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小球藻和栅藻原生质体制备率分别为44.44%和61.11%,再生率分别为49.85%和40.17%;其次通过伊文斯兰法确定了原生质体的活性;再次选择以普通BG-11培养基添加0.2mol/L的KCl和0.1%的CaCl_2作为原生质体的再生培养基;接着成功筛选到一株融合子,并对融合子进行油脂含量测定和对废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测定,油脂含量达13.89%,对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3.54%和60.24%。最后进行了小球藻的紫外诱变,诱变条件为38W紫外光源,距离光源36-40cm,照射时间25min。共筛选出叁株微藻,其中UHC-2、UHC-7油脂含量分别为10.41%和10.77%,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UHC-5对废水中总氮、总磷、COD有较好的去除性,去除率分别达51.28%、58.77%和45.19%。(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期刊2019-03-01)

王雨琪,林涵,陈羽,巩庚,徐威[6](2019)在《不对称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川丁特罗高效转化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紫外线和加热灭活方法处理短刺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blakesleana)AS 3.970原生质体,并将2种方法灭活的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6000的作用下进行融合,从融合再生菌株中筛选川丁特罗高效转化菌株。结果显示,通过不对称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1株川丁特罗高效转化菌株C. blakesleana AS 3.970 F-6,对川丁特罗的微生物转化率为(28.3±3.1)%,比原生质体融合前转化率[(8.2±2.6)%]提高了2.45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徐晓莹,史文凯,袁冠华,张文蕾,张维[7](2019)在《雨生红球藻和小球藻间的原生质体融合与糖异养融合子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雨生红球藻的异养生长能力,提高规模化培养效率,本研究基于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雨生红球藻SCCAP K-0084和小球藻SAG211.11a间开展了细胞融合以及糖异养融合子筛选研究,筛选中通过限制性糖异养条件和添加潮霉素分别抑制野生型的雨生红球藻和小球藻的生长,提高筛选效率。结果表明,小球藻SAG211.11a具有极强的异养生长能力,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乙酸钠、甘油、苹果酸以及琥珀酸进行异养生长,而雨生红球藻则仅能够利用乙酸盐进行异养生长,此外雨生红球藻SCCAP K-0084还具有极强的潮霉素耐受能力,可以被应用于融合子筛选中。研究中,雨生红球藻和小球藻的原生质体制备效率分别达到72.11%±3.94%和42.07%±3.73%,满足细胞融合需要,融合过程中观察到雨生红球藻和小球藻间的典型融合现象,并且在限制性糖异养筛选下获得了雨生红球藻形态的融合子克隆,融合子的生长速率相比于野生型雨生红球藻有明显的增强,叁个融合子在10 d培养后细胞密度分别达到6.7×10~4、8.7×10~4、6.5×10~4个/mL,明显高于野生型的2.45×10~4个/mL,但是相比于小球藻10 d后1.4×10~6个/mL的细胞密度而言,异养生长能力仍然有限,而且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融合子经常会出现表型分化的现象。这一研究证明,通过细胞融合杂交的方式能够使雨生红球藻获得糖异养的生长能力,但是异源基因组间重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王金生,王君,吴俊江,刘庆莉,王树林[8](2018)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固氮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的功能菌株,促进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的竞争结瘤能力强的大豆根瘤菌菌株YA-1和耐酸性菌株BQ-2为材料,按照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针对融合子采用全氮比色法测定其固氮能力,利用BOX-PCR生物学技术评价其竞争结瘤能力,以GGE双标图的数学模型绘制出融合子和p H环境图标,进行融合子耐酸性状和稳定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供试菌株原生质体易于融合,连续传代10次后,共获得稳定融合子5株。固氮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融合子YB-3生物固氮量最高,较出发菌株YA-1和BQ-2有显着的提高;融合子在竞争结瘤能力方面对两出发菌株进行了平衡,接种融合子YB-3菌株图谱与结瘤菌株图谱一致性较高,其占瘤率最高为95%,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强于土着根瘤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耐酸性顺序为YB-2> YB-3> BQ-2> YB-4> YA-1> YB-5> YB-1,稳定性顺序为YB-5> YB-3> YB-1> YA-1> YB-2> YB-4> BQ-2,耐酸性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融合子菌株为YB-3。综合比较而言,获得了一株表现出双亲优良性状的集高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的新型固氮菌YB-3。(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郭欢欢,陈钰辉,张映,刘富中,连勇[9](2018)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创制茄子砧木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嫁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茄子保护地生产中,通过嫁接不仅能提高蔬菜作物的抗病性、抗旱、耐盐及耐重金属能力,也能够增强营养吸收,提高产量及果实品质。因此,选育适合的砧木,尤其是选育抗两种以上土传病害砧木是新的重要目标。砧木的创制选育主要通过有性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其中体细胞杂交能够克服有性杂交中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获得具备双亲部分遗传特性,尤其是抗性的材料。本研究中以抗性较好、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野生茄子材料水茄(Solanum torvum)和蒜芥茄(S. sisymbrifoliu)为试验材料,通过电融合获得原生质体融合后代材料,构建野生茄子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体系,为利用野生茄子资源创制选育新的茄子砧木材料提供技术及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水茄(S. torvum)和蒜芥茄(S. sisymbrifoliu)分别在在0.3%纤维素酶+0.1%离析酶+2%PVP+3 mmol·L~(-1) MES中酶解14~16 h和11~13 h获得较高产量的原生质体;电融合过程中主要参数为交变电场(AC)90 V·cm~(-1)、AC作用时间9 s、直流脉冲电压为(DC)1 330 V·cm~(-1)、DC脉冲时间为45μs、脉冲次数1次融合效率最佳;融合后原生质体通过液体浅层培养法在KM液体培养基培养,一般约5~6周后可见绿色愈伤组织颗粒,获得1 480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颗粒转入再生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获得580株再生植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7)

孙海宏,王芳,叶广继[10](2018)在《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mumgn与栽培种下寨65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较佳的原生质体融合培养体系,以野生种马铃薯Solanumpinnatisectmum和栽培种下寨65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融合培养研究,对2个融合亲本的无菌苗叶片进行原生质体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结果表明,采用电融合方式,融合参数为交变电压80 V/cm,成串时间10 s,直流脉冲1 000 V/cm,作用时间60μs,脉冲l次,原生质融合效率最高,达到45. 72%。融合细胞在液体浅层培养中形成0. 1 mm的愈伤组织后,转入到增殖培养基(0. 4 mg/L 6-BA+1 mg/L IAA)中培养80 d以上,愈伤组织变为鲜绿色时,移入诱导分化培养基(0. 5 mg/L IAA+2. 5 mg/L Zeatin)中,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生长约60 d时,开始分化形成小芽,分化频率平均达16. 7%,显着好于其他分化处理。(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8期)

原生质体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旨在获得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种间融合高产Surfactin的新菌株。以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为亲本菌株,通过制备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采用PEG介导的双亲灭活标记法融合原生质体,拟融合子通过PCR鉴定、CPC-BTB法高通量筛选、HPLC复筛以及融合菌株的稳定性验证获得高产Surfactin的新菌株。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和暹罗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酶解浓度分别为0.25 mg/mL和0.2 mg/mL,最佳酶解时间分别为25 min和20 min,其原生质体得率分别为83.1%和84.3%。两者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为:纳豆芽孢杆菌紫外灭活80 min,暹罗芽孢杆菌85℃热灭活40 min,融合体系为50%的PEG6000在38℃下融合时间15 min。获得了遗传稳定的融合菌株F8,该菌株Surfactin产量相对于纳豆芽杆菌提高了33.3%,暹罗芽孢杆菌提高了6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康林芝,熊荣园,金磊,唐惠妍.金针菇与平菇远缘亲本原生质体融合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2].潘旭耀,魏韬,谭柱豪,林龙镇,郭丽琼.芽孢杆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选育高产Surfactin新菌株[J].生物技术通报.2019

[3].王波.金针菇种内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4].王珂.羊肚菌菌核发育形态、IMV检测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

[5].孙仁旺.两株微藻的原生质体融合及诱变育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

[6].王雨琪,林涵,陈羽,巩庚,徐威.不对称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川丁特罗高效转化菌株[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

[7].徐晓莹,史文凯,袁冠华,张文蕾,张维.雨生红球藻和小球藻间的原生质体融合与糖异养融合子筛选[J].食品工业科技.2019

[8].王金生,王君,吴俊江,刘庆莉,王树林.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固氮菌[J].大豆科学.2018

[9].郭欢欢,陈钰辉,张映,刘富中,连勇.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创制茄子砧木材料[C].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10].孙海宏,王芳,叶广继.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pinnatisectmumgn与栽培种下寨65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亚细胞定位(A)35S:GFP转化烟...不同时间对以“菌丝球”制备原生质体...种间两两融合过程中的一些菌落形态中菌株转接示意图叁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的RAPD条带a:...原生质体融合步骤示意图

标签:;  ;  ;  ;  ;  ;  ;  

原生质体融合论文_康林芝,熊荣园,金磊,唐惠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