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常粘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膜,光谱,胃癌,口腔,胃粘膜,胃腺,基因。
正常粘膜论文文献综述
陈瑶[1](2014)在《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组织的共焦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我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我们已知胃癌的疗效和病期早晚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目前,胃癌的检测方法大都是在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后才可以发现,难以做出早期诊断。内镜下病理活检是金标准,但活检有损伤、出血、无法实时检测、活检部位依靠医师的主观选择等局限。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光子非弹性散射的振动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原位、不受水干扰、灵敏度高及可以在细胞分子水平进行检测的光谱学方法。组织的拉曼光谱是由其组分如核酸、蛋白质、脂质及其内部的C=C、N-H、C=O、苯环等化学键的振动组成。组织细胞在发生癌变后DNA、氨基酸、脂类等组分的结构、相对含量、所处电子环境及内部化学键等都可能发生变化,成为拉曼标志光谱。我们对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组织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分析其光谱差异的意义,研究其区分正常和胃癌的价值,并探索胃粘膜癌变相关的分子生化改变,为拉曼光谱应用于胃癌的基础机制研究和临床早期检测诊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外科手术切除和胃镜检查中活检的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组织标本,采用785nm激发光拉曼光谱仪进行拉曼光谱采集。计算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的平均光谱、特征峰平均位移、特征峰相对峰强比等,结合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胃正常和癌变粘膜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峰差异,研究其区分正常和癌变组织的价值。并参考文献总结拉曼谱带归属,通过特征峰表征意义分析,探索胃粘膜癌变相关的分子生化改变。结果: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的拉曼光谱存在明显差别,胃粘膜组织的拉曼特征峰丰富,主要分布于800-1800cm-1。和正常相比,胃癌组织的拉曼特征峰峰形、峰位、峰强、峰数等发生了改变:1)胃癌组织中部分特征峰向高波数、低波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位,部分相对峰强也存在明显差别,并增加或丢失了特定特征峰。提示癌变组织中核酸含量明显增加,结构趋于松散;类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蛋白质组成发生改变;胶原含量减少;组蛋白的结构趋向于更加稳定;可能有更多的色氨酸被隐蔽而处于疏水环境中等。2)正常和癌变组织中,相对峰强比I1088cm-1/I1207cm-1、I1585cm-1/I854(855)cm-1、 I1585cm-1、I1527cm-1等存在明显差别(p<0.05),其区别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组织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到66.7%-87.1%、66.7%-83.3%、66.7%-89.5%。结论:拉曼光谱是研究胃粘膜癌变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光谱分析准确区分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组织,而且可以探索癌变相关的组织细胞代谢和分子生化改变。拉曼光谱在胃癌的基础机制研究和临床检测诊断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并有望成为理想的“光学活检”。(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4-05-01)
陈瑶,代剑华,张华,周学谦,刘云杰[2](2014)在《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组织的共焦拉曼光谱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胃正常和癌变粘膜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为拉曼光谱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检测诊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胃镜检查中活检的19例正常和12例癌变胃粘膜组织标本,采用785 nm激发光拉曼光谱仪进行拉曼光谱采集。比较分析胃正常和癌变粘膜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差异并研究其区分正常和癌变组织的价值。结果:1)特征峰1 098 cm-1、1 444 cm-1、1 555 cm-1、1 660 cm-1等在胃癌组织中发生了移位,平均位移(2.57±1.28)cm-1,以红移为主;2)癌变组织中相对峰强比I1087 cm-1/I1207 cm-1≥1.87,其区别胃癌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83.3%、89.5%;3)癌组织中增加了表征蛋白质的特征峰1 262 cm-1、1 586 cm-1,但同时减少了表征蛋白质和脂质特征峰1 172 cm-1。结论:拉曼光谱不仅可以准确区分正常和癌变,而且可以探索癌变相关的分子生化改变。拉曼光谱在胃癌的跟踪发现和检测诊断中具有良好前景。(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王慧,刘昀,付笑迎,兰平,何晓生[3](2011)在《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记忆性IL-22~+T淋巴细胞频率及表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IL-22+T淋巴细胞的频率及其表型特征。方法分离人肠道正常粘膜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anti-CD3+anti-CD28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IL-22的产生及其与IFN-γ、IL-17的关系,分析IL-22+T淋巴细胞CD45RO,CD62L,CCR7,CCR6,CCR10,CCR4等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与anti-CD3+anti-CD28刺激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产生少量的IL-22(0.6%;0.57%)相比,肠道粘膜CD4+T细胞产生大约3.15%的IL-22,CD8+T淋巴细胞产生4%左右的IL-22。此外,肠道粘膜CD4+和CD8+T细胞中存在一群产生IL-22并独立于Th1、Th17,Tc1、Tc17的细胞亚群。肠道粘膜IL-22+T细胞表达较高比例的CD45RO,其中部分细胞表达CCR7,而较少表达CD62L。进一步研究表明,肠道粘膜CD4+IL-22+和CD8+IL-22+T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CCR10(55.3%;73.9%),部分细胞表达CCR6或CCR4。结论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中IL-22主要由效应型或中央型记忆T细胞产生,部分IL-22+T细胞独立于Th1、Th17,Tc1、Tc17细胞亚群。(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代剑华,彭贵勇,冉曾令[4](2011)在《胃粘膜正常、肠化和腺癌组织基因组DNA的拉曼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拉曼光谱技术来系统研究胃癌不同发生过程中的组织DNA空间结构变化。方法首先提取涉及胃癌发病过程中的胃粘膜正常上皮组织、肠化组织和腺癌组织的基因组DNA,分别对其进行拉曼光谱检测,根据拉曼谱图特征,详细分析了基因组DNA的结构变化。结果胃粘膜正常组织DNA中有稳定的磷酸骨架;肠化组织基因组DNA拉曼特征峰在1090cm~(-1)处谱峰强度低于1050cm~(-1)处谱峰强(本文来源于《2011全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第七届中日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期刊2011-09-01)
刘健峰,付莉,魏英耐,张建民,饶凤飞[5](2011)在《正常口腔粘膜和口腔鳞癌组织拉曼光谱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法对口腔粘膜和口腔鳞癌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正常口腔粘膜的1085cm-1、1134cm-1、1294cm-1、1417cm-1谱线,在癌变组织中向高波数频移4cm-1、2cm-1、2cm-1、2cm-1。可见口腔正常粘膜组织和鳞癌组织切片的拉曼谱图的这些变化,表明组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其构型、构象和数量上发生了变化;磷酸基团在癌变的变化过程中遭到破坏;C=C键的张力发生改变;核酸和蛋白质均发生了变化。口腔粘膜和口腔鳞癌组织切片的拉曼光谱相对强度在1085cm-1附近,1134cm-1附近、1294cm-1附近与内标1438cm-1,1459cm-1的比值相比,明显减弱,能否成为判别口腔鳞癌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张代军,甄时建,宋蜀伶,王丽,陈玥[6](2011)在《抗p21 ras单克隆抗体与胃腺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免疫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KGH-R1、KGH-R2、KGH-R3单克隆抗体(mAb)与胃腺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免疫反应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叁株广谱抗p21 ras mAb KGH-R1、KGH-R2、KGH-R3分别对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30例胃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各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组织学评分(HSCORE),比较各组免疫反应性的差异。结果 (1)mAb KGH-R1与83.33%(25/30)的胃腺癌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1.26%,HSCORE评分94.52分;与33.33%(10/30)的正常胃粘膜上皮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0.00%,HSCORE评分为10.00分。(2)KGH-R2与86.67%(26/30)的胃腺癌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86.04%,HSCORE评分155.29分;与23.33%(7/30)的正常胃粘膜上皮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7.86%,HSCORE评分为7.86分。(3)KGH-R3与70.00%(21/30)的胃腺癌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4.74%,HSCORE评分82.26分;与33.33%(10/30)的正常胃粘膜上皮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9.15%,HSCORE评分为9.15分。(4)mAb KGH-R2 HSCORE分值与胃腺癌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抗p21 rasmAb KGH-R1、KGH-R2、KGH-R3与胃腺癌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只与部分正常胃粘膜呈微弱阳性反应,可开发为治疗性抗体。(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1年06期)
高宁,王莉娟,李龙江,温玉明,韩波[7](2011)在《口腔鳞癌组织与口腔正常粘膜中微小RNA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口腔鳞癌及口腔正常粘膜微小RNA的差异表达情况,认识微小RNA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微小RNA芯片对3例口腔癌组织,3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进行微小RNA表达谱检测。结果:检测发现口腔癌组织/正常粘膜组织上调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19条,下调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63条。结论:微小RNA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口腔癌的发生发(本文来源于《第六次中国国际暨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6-17)
代剑华,彭贵勇,冉曾令,张衍亮,李楠[8](2011)在《胃粘膜正常和癌变细胞基因组DNA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试胃粘膜正常上皮细胞、高、中、低和未分化胃癌细胞基因组DNA的表面增强拉曼光潜,分析各自特征性谱峰。结果表明:正常和高分化细胞基因组DNA在1060cm~(-1)被抑制,只在1010cm~(-1)被激活,但后者的谱峰更强且出现"红移",其DNA链结构出现不稳定;中、低、未分化细胞基因组DNA中以上两种振动模式都被激活,说明它们的DNA链出现了断裂,且呈现渐强的趋势。同时也说明了脱氧核糖基在恶性程度越高的细胞基因组DNA中带正电趋势越强。1100-1670cm~(-1)谱带属于dC,dG,dA,dT的综合振动迭加,恶性程度越高的癌细胞中更多的模式被激活。可见,分化越低的胃癌细胞基因组DNA具有更多的振动模式被激活,与正常的差异更明显,并且DNA链整体带正电的趋势也可能越强,提示可能有更多的氧化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罗予,张燕[9](2011)在《正常小鼠肠粘膜通透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小鼠肠粘膜通透性。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含量。以乳果糖、甘露醇、叁氯蔗糖为探针,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尿液中乳果糖(L)、甘露醇(M)和叁氯蔗糖的分泌率及L/M的比值。结果正常小鼠血清DAO含量为2.08±0.05mg/ml。标准甘露醇、乳果糖、叁氯蔗糖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min、22min、24min,正常小鼠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峰面积比值为1.27。结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DAO及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尿液中叁糖的代谢,可以反映肠道通透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特种医学暨山东-河南-湖北叁省联合微生态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6-10)
陈丹[10](2011)在《DMBA诱导金黄地鼠口腔正常颊粘膜向癌前病变转变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口腔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其中90%为鳞状细胞癌。颊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口腔癌变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不同基因在癌症的不同发展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目前研究也证实:口腔粘膜癌变过程是由正常口腔粘膜上皮→粘膜上皮异常增生(癌前病变)→口腔鳞癌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因此,若能从分子水平通过有效的干预方法预防癌前病变的发生,这将对口腔癌的有效预防产生重大意义。目的本研究利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金黄地鼠口腔正常颊粘膜向癌前病变转变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用0.5%DMBA丙酮液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颊粘膜癌前病变模型,提取正常及癌前病变组织的总RNA,合成单标Cy3荧光标记的cRNA,与含有41000个基因/ESTs序列的Agilent大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以Ratio≥2和Ratio≤0.5为阈值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行功能分类(Gene Ontology, GO)和信号通路(Signaling Pathway, P﹤0.05)分析。结果金黄地鼠口腔正常颊粘膜向癌前病变转变共有1331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已知基因1278条,未知基因53条,上调基因747条,下调基因584条。对上调Atp6v0d2和下调Sfrp2基因行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GO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分为细胞生理过程调节和细胞结构等8组功能类。Pathway通路分析表明以上1278条已知差异基因共有14条有显着性意义的基因相互作用通路(P<0.05),在1278条差异基因中只有21条基因在以上14条通路中发生富集。结论金黄地鼠口腔颊粘膜癌前病变的发生是由众多基因改变并通过各自不同通路的作用所导致。其中Cyp2b13、Orc1L、casp8、CCL5、CXCL12、CCL20、Serping1、P518/Qrfp、F5、TFPI、Vcam1、Fn1、Angpt2,Lcp2、Cxadr、Lyn、Hck、Btk、RGD1564385/fes、Vav1、IL5rɑ基因是口腔颊粘膜癌前病变形成的重要候选基因。针对能有效调控这些基因或针对它们作用的通路的各种抑制剂可能为治疗和有效预防口腔癌癌前病变提供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正常粘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研究胃正常和癌变粘膜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为拉曼光谱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检测诊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胃镜检查中活检的19例正常和12例癌变胃粘膜组织标本,采用785 nm激发光拉曼光谱仪进行拉曼光谱采集。比较分析胃正常和癌变粘膜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差异并研究其区分正常和癌变组织的价值。结果:1)特征峰1 098 cm-1、1 444 cm-1、1 555 cm-1、1 660 cm-1等在胃癌组织中发生了移位,平均位移(2.57±1.28)cm-1,以红移为主;2)癌变组织中相对峰强比I1087 cm-1/I1207 cm-1≥1.87,其区别胃癌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83.3%、89.5%;3)癌组织中增加了表征蛋白质的特征峰1 262 cm-1、1 586 cm-1,但同时减少了表征蛋白质和脂质特征峰1 172 cm-1。结论:拉曼光谱不仅可以准确区分正常和癌变,而且可以探索癌变相关的分子生化改变。拉曼光谱在胃癌的跟踪发现和检测诊断中具有良好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常粘膜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瑶.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组织的共焦拉曼光谱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4
[2].陈瑶,代剑华,张华,周学谦,刘云杰.正常和癌变胃粘膜组织的共焦拉曼光谱初探[J].激光生物学报.2014
[3].王慧,刘昀,付笑迎,兰平,何晓生.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记忆性IL-22~+T淋巴细胞频率及表型的比较[J].免疫学杂志.2011
[4].代剑华,彭贵勇,冉曾令.胃粘膜正常、肠化和腺癌组织基因组DNA的拉曼光谱分析[C].2011全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第七届中日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2011
[5].刘健峰,付莉,魏英耐,张建民,饶凤飞.正常口腔粘膜和口腔鳞癌组织拉曼光谱的对比分析[J].激光杂志.2011
[6].张代军,甄时建,宋蜀伶,王丽,陈玥.抗p21ras单克隆抗体与胃腺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免疫反应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1
[7].高宁,王莉娟,李龙江,温玉明,韩波.口腔鳞癌组织与口腔正常粘膜中微小RNA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C].第六次中国国际暨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8].代剑华,彭贵勇,冉曾令,张衍亮,李楠.胃粘膜正常和癌变细胞基因组DNA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1
[9].罗予,张燕.正常小鼠肠粘膜通透性测定[C].第叁届特种医学暨山东-河南-湖北叁省联合微生态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10].陈丹.DMBA诱导金黄地鼠口腔正常颊粘膜向癌前病变转变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