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图形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形,互动,视觉,受众,时代,文化,创意。
图形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翟灿[1](2019)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图形传播特点与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图形的设计制作已经突破传统手工技术,制作便捷且成本低廉。广告图形传播不再仅限于报纸、杂志和户外媒介,也存在于网络空间,其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具有时效性和精准性。借助数字技术,广告图形也可以具备声音和动态效果,这强化了图形的瞬间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因此,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创意设计者需要认识和利用数字媒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传播策略,设计、制作符合新传播特性的广告图形。(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9年22期)
凯瑟琳·奥布莱恩[2](2012)在《对话施乐全球图形传播公司总裁》一文中研究指出施乐全球图形传播公司总裁Jeff Jacobson于今年2月加入施乐,他曾担任Presstek公司总裁、柯达公司图像传播集团行政总监、柯达保丽光图像公司行政总监。Jacobson主要负责施乐公司关于生产系统的产品系列和相关软件、工作流程在全球的战略、运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销售和支持。在Jacobson加入施乐的几个星期后,当选为公司8名高管中的一员,他也是施乐公司的副总裁。(本文来源于《数码印刷》期刊2012年06期)
季涛频[3](2011)在《突破心智——图形传播的文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文化是当今社会中一种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因素,它对图形传播的内涵及其表现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影响。站在时代前沿,以国际视野把握设计趋势,创作出启发人类未来文化形态的作品。(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1年02期)
韩荣,尹悦,王强[4](2009)在《图形传播与环境识别系统中的公共信息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形传播是环境识别系统中公共信息建设的重要工具,在图形语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及递进型作用力下产生了传播活动。图形传播中认知功能与导引功能的的逻辑化设计是确定人与环境关系的关键因素,而载体形态设计与受众感知度的关联分析同样也是识别系统中公共信息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09年12期)
其朵[5](2009)在《当代图形传播发展趋势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图形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其传播的特征满足了人类渴望方便、快捷的无障碍交流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图形的概念及其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的价值的阐释,提出当代传播特征并分析其对图形传播模式发展的影响,深入细致地探讨这一传播理念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理论)》期刊2009年19期)
刘铧[6](2007)在《图形传播在电视艺术中的运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形是通过可视的形态来传达一种概念或一种思想,其价值是通过大量复制的作品在面对相当数量的观众并在产生传播效应之后而得以体现。电视时代的图形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既是对传统传播的一种继承,又有许多新的特性。本文就图形传播在电视艺术中的运用策略做了相关探索。(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07年14期)
季涛频[7](2007)在《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与有效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传播在于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取决于图形传播的质量。图形传播的质量涉及到诸多方面,主要从视觉沟通、服务受众、信息编码、理解媒介、创意语言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与有效互动是为了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开展图形传播,以改善人类社会的交往和沟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07年04期)
季涛频[8](2007)在《数字化时代的图形传播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视觉文化社会:叙述范式转变之语境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上个世纪30年代就提出“世界图像时代”的着名表述,指出了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的预言。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波则郑重宣布“景象社会”的到来。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读图时代”里,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电影、电(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季涛频[9](2007)在《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的未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经济一体化、信息多元化、媒体多样化的时代,图形传播正以创意性的活动不断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模式是为了认识图形传播现象、规律及其有效传播的途径,也是为了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开展图形传播,以改善人类社会的交往和沟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07年02期)
季涛频[10](2006)在《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趋势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尼葛洛庞蒂1994年提出“数字化生存”概念,一场“数字化革命”席卷全球。在日新月异的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以视觉为中心的图形符号传播系统正逐渐替代传统的语言符号传播系统。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的转变和形成,标志着对人类既有审美经验的突破及审美视阈的拓展与人际关系的重新构建,也标志着一种新的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经过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图形传播已成为一门融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艺术等于一体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项巨大的创意产业。图形传播正以创意性的活动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对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发展趋势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旧的传播理论需要适应传播科技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旧的设计理论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新的传播实践和设计实践也需要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设计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 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趋势论的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现状和图形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研究;二是对未来图形传播的模式、有效传播的途径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描绘。 研究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趋势的目的是了解国际最新动态,更新传播观念和思维方式,加强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和探索性的设计与发展动向,拓宽国际视野;通过探讨和预测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新的发展趋势,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开展图形传播,以改善人类社会的交往和沟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方针,采用跨学科的协同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设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优势,寻找切入点,以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的特点、作用、受众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和预测数字化时代图形的有效传播模式、途径和发展趋势。 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成果:提出对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发展趋势的研究。1.构建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模式 2.研究受众 服务受众 3.强调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的有效互动 4.传播未来:突破心智—图形传播的文化策略 设计的不断进步为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图形创作的主体——图形设计师非常有必要重新定位,培养自己系统论思维方式,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创新;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创造性地设计出高水平的符合时代的视觉信息,使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找到信息传播的新使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6-04-01)
图形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施乐全球图形传播公司总裁Jeff Jacobson于今年2月加入施乐,他曾担任Presstek公司总裁、柯达公司图像传播集团行政总监、柯达保丽光图像公司行政总监。Jacobson主要负责施乐公司关于生产系统的产品系列和相关软件、工作流程在全球的战略、运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销售和支持。在Jacobson加入施乐的几个星期后,当选为公司8名高管中的一员,他也是施乐公司的副总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形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翟灿.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图形传播特点与策略研究[J].传媒.2019
[2].凯瑟琳·奥布莱恩.对话施乐全球图形传播公司总裁[J].数码印刷.2012
[3].季涛频.突破心智——图形传播的文化策略[J].美术大观.2011
[4].韩荣,尹悦,王强.图形传播与环境识别系统中的公共信息建设[J].包装工程.2009
[5].其朵.当代图形传播发展趋势的探讨[J].大众文艺(理论).2009
[6].刘铧.图形传播在电视艺术中的运用策略[J].作家.2007
[7].季涛频.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与有效互动[J].包装工程.2007
[8].季涛频.数字化时代的图形传播趋势[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
[9].季涛频.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的未来模式[J].装饰.2007
[10].季涛频.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趋势论[D].武汉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