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国家论文_陈姝含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发国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家,埃塞俄比亚,中国,中美,生态,象限,历史唯物主义。

后发国家论文文献综述

陈姝含[1](2019)在《要尊重和保护后发国家的发展和学习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6日—7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第六单元以“应对全球化利益分配失衡”为主题的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晓晶表示,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在于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分配不均。他认为,在全球化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9-09-09)

[2](2019)在《后发国家发展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发国家"(late developers)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5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下形成的,主要针对的是当时新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战后国际秩序中要面对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的任务。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依托于工业化带来的强大物质生产力塑造了以它们为主导的世界秩序。200多年后,所有的后发国家都必须在这一秩序下寻找出路,或者推进工业化,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或者放弃工业化,成为西方工业体系的附庸。今天,带着对一种新型的、开放共赢的世界秩序的构想,中国提出了"一(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9年03期)

霍涅晨[3](2019)在《日本对东盟后发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援助从较为单一的南北合作发展到南南合作格局,扩展了国际发展合作的形势和内涵。援助开始向贫困地区倾斜,东盟中后加入的四个新成员国成为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热点区域,中国近年来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加之地理位置毗邻,这四个国家不仅是日本援助的热地,更是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两国的援助在这四个国家不免会有对比和竞争,日本作为对外援助大国,在时间长度、援助数量以及近年来注重的援助质量都对于我国有很多借鉴意义。文章根据相关数据以及政府机构文件资料对日本投向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四个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从援助规模、主要援助方式、具体援助项目主要流向领域等层面展开比较分析。日本对CLMV国家的援助于20世纪90年代陆续恢复,进入2010年以来援助规模发生阶梯式增长。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和农业部门历来是日本对CLMV援助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有向CLMV经济基础设施领域转移的趋势。通过东盟国家累计援助投向各领域分布图,发现其他东盟高收入国家获得的日本援助中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援助远超过CLMV国家。通过援助主要领域变化趋势对比发现,随着CLMV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从2010年开始其经济基础设施获得援助开始大规模增长。经济基础领域对社会基础领域的比重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本文运用实证分析对其相关性进行进一步验证发现:东盟国家收入水平与日本偏向于提供经济性还是社会性援助存在一定相关性。即收入水平越高,日本更倾向于对东盟国家提供经济性援助,对于低收入国家则倾向于提供更多社会性援助。最后对CLMV国家的援助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日本对CLMV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对其国家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日本对其他东盟高收入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并未体现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相较于其他东盟高收入国家,目前日本对CLMV的政府开发援助重点倾向于社会性援助,并且对其经济增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我国应该加大对东盟后发国家的援助力度,根据其基本国情制定与其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援助计划。通过社会性援助加强与东盟后发国家的友好关系,根据其经济发展进度逐渐由社会性援助向经济性援助转移,提高对其援助有效性以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以及进一步加强我国与CLMV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宇,李进兵,罗加蓉[4](2019)在《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中制度创新的规律与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发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支持,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一个热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新兴产业发展实践表明,政府和市场双方共同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制度供给,促进了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二者在制度创新方面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对于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言,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条件和基础,探索产业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完善企业成为产业内科研重要力量的激励机制,并形成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保护与开放政策协同。(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19年01期)

王雨辰[5](2019)在《论后发国家生态危机的实质与生态文明理论应有的价值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发国家生态危机的根源并不是如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所说的是人口增长过快和追求经济发展,而是由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分工所造成的。这就意味着资本要为后发国家生态危机担负责任。但是,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的生态文明理论却仅仅拘泥于生态价值观的视角谈论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出路,由此导致了以追求环境正义为主要价值诉求的穷人的环保运动的产生。后发国家生态危机的实质不仅要求我们把如何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分配和正义的问题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主要问题,而且也要求后发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应该成为一种维护民族国家发展权和环境权的发展观而存在;也应该作为一种维护全球人类共同利益的境界论而存在。(本文来源于《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达卿[6](2018)在《后发国家如何构建商业自主》一文中研究指出“要想富,先修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充分印证了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如今,中国高铁总里程逾2万公里居全球首位,高速公路总里程13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全球十大港口中有七个是中国港口。正因这些现代化交通物流设施保障,后发的中国才在内贸和外贸两方面都进入发展(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8-12-24)

张艺,陈凯华,朱桂龙[7](2018)在《产学研合作与后发国家创新主体能力演变——以中国高铁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高铁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为研究案例,试图探究学研机构与企业在参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双方创新能力的演变过程,以揭示后发国家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演进机理。本文发现学研机构与企业在巴斯德象限(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双方共赢。其中,产学研合作推动了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演变(技术消化吸收→技术改进优化→技术原始创新),同时也推动了学研机构学术能力的不断发展(前沿技术科学原理的追踪研究→突破性研究→引领性研究)。本文研究对后发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尤其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陈红兵[8](2018)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熟之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雨辰教授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耕耘多年,继出版博士论文《生态批评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之后,近年来又陆续出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等着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一书在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阐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叶长茂[9](2018)在《构建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风险视角下后发国家政体选择的反思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发国家在政体选择方面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大多数国家在威权与民主之间多次反复,人民备尝政体崩溃或治理失败的痛苦。无论在威权时期还是民主时期,后发国家建立的都是只包含单一政体元素的简单政体。简单政体是不稳定的,简单的威权政体或者民主政体都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后发国家要有效防控政治发展风险,需要超越威权政体与民主政体这种简单二分法,建立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现代混合政体兼容权威与民主两种政体元素,这使其既能够保持稳定而强大的政府,保护主权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消除政治极端化的隐患,避免政治转型付出巨大代价,为公共治理、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秩序,防止国家治理陷入困境;又能够使政府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促使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民权,开展选举训练,提高治理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红兵[10](2018)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升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雨辰教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一书,在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阐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的基础上,研究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该着是作者在之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系统研究基础上,结合后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成熟之作,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升华。该着首先论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如奥康纳在历史唯物主(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后发国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后发国家"(late developers)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5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下形成的,主要针对的是当时新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战后国际秩序中要面对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的任务。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依托于工业化带来的强大物质生产力塑造了以它们为主导的世界秩序。200多年后,所有的后发国家都必须在这一秩序下寻找出路,或者推进工业化,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或者放弃工业化,成为西方工业体系的附庸。今天,带着对一种新型的、开放共赢的世界秩序的构想,中国提出了"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发国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姝含.要尊重和保护后发国家的发展和学习权利[N].中国经济时报.2019

[2]..后发国家发展道路[J].文化纵横.2019

[3].霍涅晨.日本对东盟后发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张宇,李进兵,罗加蓉.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中制度创新的规律与经验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

[5].王雨辰.论后发国家生态危机的实质与生态文明理论应有的价值立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9

[6].杨达卿.后发国家如何构建商业自主[N].环球时报.2018

[7].张艺,陈凯华,朱桂龙.产学研合作与后发国家创新主体能力演变——以中国高铁产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8

[8].陈红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熟之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J].鄱阳湖学刊.2018

[9].叶长茂.构建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风险视角下后发国家政体选择的反思与超越[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

[10].陈红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升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评介[J].伦理学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产业创新“A-U”模型年我国东、中、西叁大区域科研支...国际网络空间权力格局“扁平化”发展...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技术追赶轨...技术后发国家与技术早发国家博弈...后发国家产业演进模型次创新阶...

标签:;  ;  ;  ;  ;  ;  ;  

后发国家论文_陈姝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