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往哲学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范式,马斯,哲学,理性,意识,现代性,人类学。
交往哲学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左月双[1](2017)在《消除穷竭症候的路径——意识哲学范式向交往范式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史上讨论的问题,20世纪,许多哲学家对主体性哲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路径。哈贝马斯认为,他们对主体性理性的批判并没有真正的走出意识哲学的范式。都是在主体性的原则下进行批判。哈贝马斯认为要想摆脱主体性哲学所面临的困境,就必须换一种思考方式,从主体性的意识哲学中走出来,用交往理性来取代意识哲学的范式,这样传统理性所面临的危机才可以终结。笔者主要从意识哲学的发展背景、面临的困境及其消除困境的路径来诉诸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步蓬勃,韩秋红[2](2014)在《现代性的救赎——谈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范式转换的哲学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哈贝马斯并未因现代性使科学、道德、艺术与生活世界相分离并按照各自逻辑发展的特点而全盘否定现代性。他认为,工具理性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功能产生了破坏,科学的发展虽然在控制自然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影响并破坏了以语言交往为主要功能的社会整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交往理性的权威地位,将工具理性容纳在交往理性当中,克服启蒙理性所产生的生活世界问题,启蒙谋划仍是项未完成的工作。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现代性救赎,实际上是对启蒙思想所强调的"理性"的重新理解,是种由"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的哲学范式的转换。(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于林龙[3](2011)在《超越合作原则的交往理性——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范式转换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在阐释意义理解问题上与哈贝马斯定位于后形而上学思维模式中的交往理性概念不无相似之处,但后者无论是就其范式转换的意义,还是就其反思的范围而言,都堪称是超越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哈氏的后形而上学交往理性概念作为诠释意义理论的重要原则,是经验语用学视域中的合作原则所无法企及的。透过交往理性深入阐发哈贝马斯的形式语用学与以往的经验语用学的关系问题,可谓是进一步反思哈氏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一条有效路径。交往理性的超越性也恰好体现了其意义理论研究中的新范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胡雪萍[4](2007)在《从意识哲学范式转向交往范式的努力——谈哈贝马斯式的现代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未完成的事业,它关涉主体的自我确证以及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但是在哲学史上,有关现代性的哲学话语都是以意识哲学即主体哲学的范式进行分析和解决现代性所面临的困境的,因此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范式来改变现代性哲学话语的现状,但是他陷入了另外的困境。(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7年08期)
杨淑静[5](2007)在《走出意识哲学范式的另一条路径:交往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客体关系是哲学史上纠缠不清的一个古老的问题。从笛卡尔哲学到康德哲学是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哲学范式,但意识哲学范式本身存在着困境,探寻走出这个困境的哲学路径很多,在众多的哲学家中,哈贝马斯找到了另一条路径:交往范式。(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07年04期)
王南湜[6](2000)在《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之二 交往理论(笔谈) 交往概念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主体性在哲学研究领域的突显 ,交往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期将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之“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专栏中发表王南、任平、尹树广、王国有、王晓东、隽鸿飞的笔谈文章 ,对交往理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讨。(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00年03期)
交往哲学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哈贝马斯并未因现代性使科学、道德、艺术与生活世界相分离并按照各自逻辑发展的特点而全盘否定现代性。他认为,工具理性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功能产生了破坏,科学的发展虽然在控制自然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影响并破坏了以语言交往为主要功能的社会整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交往理性的权威地位,将工具理性容纳在交往理性当中,克服启蒙理性所产生的生活世界问题,启蒙谋划仍是项未完成的工作。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现代性救赎,实际上是对启蒙思想所强调的"理性"的重新理解,是种由"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的哲学范式的转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往哲学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左月双.消除穷竭症候的路径——意识哲学范式向交往范式的转换[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2].步蓬勃,韩秋红.现代性的救赎——谈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范式转换的哲学逻辑[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于林龙.超越合作原则的交往理性——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范式转换之思[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4].胡雪萍.从意识哲学范式转向交往范式的努力——谈哈贝马斯式的现代性设计[J].兰州学刊.2007
[5].杨淑静.走出意识哲学范式的另一条路径:交往范式[J].理论界.2007
[6].王南湜.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之二交往理论(笔谈)交往概念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J].求是学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