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真爱育桃李

巧施真爱育桃李

黄友亮(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使教育对象真正得到教育,是很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在现代素质教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对师爱教育进行了些许思考。这篇文章主要从师之真爱需要有哪些外在表现行为以及如何让这些行为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教育更加有效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待广大教师共同研究,扩大教育有效面,提升教育内涵。

【关键词】教育;师爱;高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的家长都非常关注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迫切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高效。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从长期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倾注自己的真爱,它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不可估量。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因此,一名真正的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就要关心、热爱学生,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也就是笔者今天要谈的师爱。

师爱,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爱;比起人类最本能的一种爱——母爱,师爱则体现为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高级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那就是真正的师爱了。

1.要有一颗宽容学生之心

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品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世上没有坏孩子。”所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一种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训斥、责怪。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更不能用冷漠的情感,消极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崇高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对学生宽容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爱”是转化的情感基础,对于学生,要有热情,有耐心,“爱”能够融化学生心里的坚冰,温暖学生的心田。要“有情,有理,有法,有趣,有行”,让学生消除对立和疑虑情绪,确信教师的真心实意。“有情”是指爱生之情;“有理”是让学生懂得做人之理;“有法”是教育得法;“有趣”是符合学生特点,形式生动活泼;“有行”是引导学生变认识为行动,言行一致。这样往往是事半功倍,使学生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温暖。

我班有一个学生,一段时间经常迟到。他第一次迟到时,我耐心教育了他。第二次,我再次耐心引导,晓之以理,帮其认识错误。第三次上课还不见人,我正要发问,隐约听到教室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我灵机一动,说:“请同学们先预习两分种,我去拿粉笔。”说完我就大步走出教室后门,这时他便从前门迅速窜进了教室。我顿时松了一口气。回教室后,我假装不知他迟到,平静如常地上课。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扬他今天没迟到,他这时红着脸说还是迟到了,因为这一段时间他父亲出差,母亲刚好生病,今天还是跑步到校的。我听后吃了一惊,意识到自己对他的情况不够了解。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他的诚实与进步,检讨了自己的主观片面。他从此再没迟到过。

宽容是给学生一个机会,也是给老师一个了解情况的时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过分严格的要求,极易激化矛盾,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学生未经历社会的风雨,犹如一棵幼树,需要及时地慢慢浇灌,而不能劈头浇上一阵滚烫水。所以,班主任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份斥责。教师宽容学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交给学生,而学生得到信任和责任,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过错,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要有一颗尊重学生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强者;学生是主体,属于弱势群体。正因为如此,教师应首先注意保护或者是维护学生的权益。譬如,尊重学生的基本人权,这也是法治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教师首先意识到学生的基本人权不可侵犯,进而才能构筑一种平等对话的教育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他们好”这是我们常听到的理由。但说这话的人若反躬自问:你愿接受这样“好”的对待吗?答案不言自明。好的教育是为孩子们预备,创造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而自尊心,自信心则是必备的通行证。而在以不同面目出现的种种教育暴力下,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丧失其本有的尊严感和自主性。一个不懂得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如何懂得维护他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才能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每个人都应铭记:“无论是对你自己还是对别人,在任何情况下,始终把人作为目的而非手段。”把人作为目的,这是人类尊严的基础。没有尊严的人生是屈辱的人生,一个具有尊严感的人才能有责任感。其实,真正有尊严的教师,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

3.要有一颗赏识学生之心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另一方面,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激发与相互激励乃至相互教育的过程,用原创者的话说,就是感动与被感动。因此,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受教育的过程,是共同成长的过程。当然,在实施这一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是要有相当的要求的,不仅教育者自身要有相当的素养,还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入口处,善于随时捕捉甚至是创造这样的教育情境,在赏识中,教育便潜移默化地开始发挥其功效了。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师爱在学生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它可以创造积极向上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力,促使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但是,师爱只有在被学生真切感受到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那么如何做才能发挥师爱的最好效果呢?

3.1对所有学生充满信心。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全力调动教师独特的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如果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就能调动起教师的全部热情,效果自然会好。

3.2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理解,接受自己的爱。真正发挥师爱的效应,就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爱的需求,接受爱的方式了然于胸。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内心世界,对爱的需求和接受爱的方式各不相同。如同样对一件事的赞扬,对于“吃软不吃硬”,自尊心强而且倔强的学生可能生效;对于“吃硬不吃软”,顽皮而习惯于畏服的学生不一定起作用;而对于怀有成见而戒心重的学生,甚至被看作为讽刺,反而引起更大的反感或反抗。这样,就难免出现教师施爱而学生不领情的尴尬局面。因此,要教育好学生,还得因人施爱。

3.3要把师爱分给每一个学生,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学生是需要爱的,爱心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更是要倾注特殊的爱,给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力量。某位同学在周记里这样写道:“我可以算得上是个人人恨之的大反派,虽说是女孩子,可我坏得很,每天上课,总有三节缺课,就算上课,总喜欢搞气氛,玩弄同学,我不懂事,把班上搞的一团糟。直到遇见某老师。她像母亲般的关怀我,很多时候把我叫到办公室,讲她小时候与我相似的经历,讲她后来的变化,让我看到前方的曙光。她还经常到我家,了解我,关心我,渐渐的我被软化了,在她的教育关怀下,我不断发掘自己读书的潜力,结果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均跃居前列。”这位老师正是付出了自己的爱,才换来了学生的爱。一个真正爱学生的老师是不会歧视任何一个学生的,正如一句话所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只有对每个学生都付出真诚的情感和尊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育对象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智去开启学生的心智,巧施真爱育桃李,发挥师生间情感的积极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爱,让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学会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高效。这才是我们最成功的教育。

收稿日期:2009-08-11

标签:;  ;  ;  

巧施真爱育桃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