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欺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校,归属感,初中生,岳西县,校园,宣城市,弹性。
学校欺负论文文献综述
朱雅勤[1](2018)在《寄宿初中学校欺负问题的调查和班级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上海市一所寄宿初中学校全体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该校欺负问题发生率不高,但仍有一定普遍性,多发生于教室内、同班同学之间,主要表现为言语嘲笑或者人际孤立,多数学生缺乏有效应对。研究以班主任角色开展了六次融入反欺负主题的班级人际氛围优化团体辅导,发现班级干预能够预防、降低欺负问题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8年28期)
[2](2018)在《如果你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甚至被打,你会反抗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湖南吉首一初中女生在厕所被欺凌;转学至靖江的初一女生因肤色较黑被同学嘲笑;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女生小敏因睡觉打呼噜被八名同学群殴……这些现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本文来源于《作文通讯》期刊2018年17期)
王继凯[3](2018)在《中学生欺负受害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验中学生校园欺负受害、校园氛围以及归属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校园氛围的多层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来检验校园氛围在学生欺负受害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次研究的对象包括初一到高叁六个年级,二十所学校总计3746名学生。结果:在控制了中学生及学校的人口学变量因素后,研究证明:1)欺负受害负向预测学校归属感,校园氛围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2)校园氛围对欺负受害的不利影响有跨层调节作用;3)当学校整体的校园氛围水平较高时,欺负受害对其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明显。结论:1)提高校园氛围是增加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有效途径;2)处于高水平校园氛围下的学生,欺负受害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从娟[4](2017)在《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教授修订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和徐坤英编制的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对云南省昌宁县叁所农村初级中学5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欺负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较强,存在显着的年级、性别差异,在学习成绩、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民族、班干部、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上不存在显着差异。(2)农村初中校园欺负行为十分的严重,欺负者占10.7%,受欺负者占26.3%,欺负/受欺负者占21.8%。农村初中生的欺负行为发生率在性别、班干部和学习成绩上存在显着差异,与同学不同关系的农村初中生在受欺负发生率上有显着差异,与老师关系则在欺负发生率上有显着差异。(3)直接言语受欺负/欺负是农村初中生最主要的欺负行为类型。除间接受欺负外,其余欺负行为类型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间接受欺负和直接身体受欺负存在显着年级差异,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在直接言语欺负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同学关系的农村初中生在受欺负类型上存在显着差异,除了直接身体受欺负,其余欺负行为类型在与老师的不同关系上存在显着差异。(4)农村初中生欺负态度较为积极,在性别、学习成绩、与老师的关系上有显着差异。(5)除教师行为外,学校归属感及维度与受欺负发生率显着相关,且与同伴关系相关程度最高。学校环境、学校投入、学校融入和学校归属感与欺负发生率显着相关,与学校融入相关程度最高。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对受欺负发生率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学校融入还对欺负发生率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6)除教师行为与直接身体受欺负无关外,学校归属感及维度与受欺负类型显着相关,学校环境、学校融入和学校归属感与直接言语欺负显着相关,除了同伴关系外,学校归属感及维度与间接欺负和直接身体欺负显着相关。同伴关系、学校融入对直接言语受欺负、间接受欺负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对直接身体受欺负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学校融入对直接言语欺负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学校归属感对间接欺负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学校归属感、学校融入对直接身体欺负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7)学校归属感及维度与欺负态度存在显着相关,其中,学校归属感与欺负态度相关度最高。对于欺负态度,学校归属感、学校融入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学校归属感对欺负态度的预测作用最显着。(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12-06)
刘龙琳[5](2017)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对其自立人格、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艾滋病的深入了解使人们对艾滋病不再抱有偏见和误解,关注重点也开始从如何防治艾滋病转向如何给予艾滋群体更多的身心关怀。但受艾滋病影响群体的弱势地位仍然存在着,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更是这一弱势群体中尤为弱势的亚群。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的频繁发生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受欺负者的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延续至其成年,并对其人格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校园受欺负问卷、自立人格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和学校适应问卷对河南省某县乡镇14所中学共计49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合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自立人格、心理弹性以及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立人格、心理弹性在校园受欺负对学校适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普通儿童校园受欺负差异显着,且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程度要高于普通儿童;第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普通儿童校园受欺负在性别上有显着差异,男生受欺负程度高于女生;在年级上有显着差异,低年级受欺负程度高于高年级;第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与自立人格、心理弹性、学校适应呈显着负相关;自立人格与心理弹性、学校适应呈显着正相关;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呈显着正相关;第四,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对其自立人格、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显着;自立人格和心理弹性对学校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显着;第五,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立人格在受欺负和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受欺负和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赵诗捷[6](2017)在《受欺负初中生学校适应性的弹性发展及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当前在校初中生的受欺负情况,了解受欺负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性现状,探讨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受欺负初中生学校适应性弹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自尊团体心理辅导对受欺负初中生学校适应性及自尊水平的作用。对象:调查研究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某市四所初中、32个班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干预研究从调查研究的受欺负初中生学校适应性非弹性组中随机抽取8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方法:(1)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一般情况调查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Olweu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受欺负分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作为本调查研究的工具。研究内容包括:初中生受欺负行为的基本特点、受欺负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性及相关因素的特点、受欺负初中生学校适应性的弹性发展研究。(2)干预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符合受欺负初中生心理需求的自尊团体辅导方案,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两个月共8次的自尊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每周一次,每次约90分钟。对照组学生不参加该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结果:1、调查研究结果:(1)所调查的学生群体中受欺负的有832人,占所调查的学生比例为50.03%。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受欺负情况存在显着差异(性别:χ~2=66.875,p<0.001;年级:χ~2=21.748,p<0.001)。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受欺负类型存在显着差异(p<0.05)。(2)受欺负初中生的常规适应在性别上有显着差异(p<0.05);除同伴关系维度外,学校适应总分及其他维度在年级上有显着差异(p<0.05);除师生关系和常规适应外,学校适应总分及其他维度在家庭经济情况上有差异(p<0.05)。(3)非受欺负初中生在学校适应性总量表及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着高于受欺负初中生(p<0.01);除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以外,受欺负初中生与非受欺负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着差异(p<0.001);非受欺负初中生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受欺负初中生(t=4.987,p<0.001)。(4)除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以外,弹性发展组与非弹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着差异(p<0.05);弹性发展组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显着高于非弹性发展组(t=-7.994,p<0.001)。(5)自尊在父亲拒绝、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母亲过度保护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干预研究结果:(1)自尊的组内比较,干预组前后测存在显着差异(t=-7.185,p<0.001),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自尊量表上得分的增值显着高于对照组(t=4.335,p<0.001)。(2)学校适应性的组内比较,干预组学校适应总量表(t=-3.516,p<0.01)、学校态度与情感(t=-2.494,p<0.05)和同伴关系(t=-4.221,p<0.001)各维度前后测存在显着差异,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学校适应总量表(t=2.895,p<0.01)及学校态度与情感(t=2.203,p<0.05)和同伴关系(t=3.585,p<0.01)各维度上得分的增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他维度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1)初中生受欺负状况具有普遍性,受欺负发生率和受欺负类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和自尊是影响受欺负初中生学校适应弹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且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学校适应弹性水平叁者之间存在显着相关。(3)自尊在父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母亲过度保护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4)本研究设计的自尊团体辅导可以显着改善受欺负初中生的自尊水平,并通过自尊水平的改善提高其学校适应,但该团体辅导对提高学业适应、师生关系和常规适应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5-23)
[7](2017)在《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一文中研究指出宣城市叁年级学生王彬:我有一个特别霸道的同桌,总是抢我的东西或者使唤我帮他做事情,我就和他争辩,并威胁他我要告诉老师,他害怕了,才不敢再欺负我。岳西县小学生家长:我总是教导孩子,不能主动欺负人,但人家欺负到你头上来了,当然要反抗。每个家庭的教育都不一样,总是有些孩子被娇惯得蛮横无比。遇上这种孩子,与其每次被欺负,不如让他得到教训,他以后自然不敢再欺负你。(本文来源于《小学生导读》期刊2017年05期)
花揪太太[8](2017)在《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一文中研究指出把对手变成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他帮你一个忙。周末的一天,我载着儿子去苏州,打算逛一逛"中国最美书店"。那天高速畅通,天空的云美如画,儿子一路没太说话,快到目的地时他忽然嗓音压抑地说:"妈妈,学校里有人欺负我。"世上所有的妈妈听到这句话时的反应大概都差不多——眼前一黑,心跳加速,从后背到脑袋都有点发烫发蒙。我稳了稳情绪,细问孩子原因。(本文来源于《恋爱婚姻家庭.青春》期刊2017年04期)
花揪太太[9](2017)在《妈妈,学校有人欺负我》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末的一天,我载着儿子去苏州,打算逛一逛"中国最美书店"。那天高速畅通,天空的云美如画,儿子一路没太说话,快到目的地时他忽然嗓音压抑地说:"妈妈,学校里有人欺负我。"(本文来源于《37°女人》期刊2017年02期)
刘雨[10](2016)在《学校欺负相关研究的回顾与社会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学校欺负相关研究的回顾发现,当前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学校欺负核心概念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理论研究处于"松散状态";现状研究对核心问题尚未探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单一;干预策略本土化研究尚少。透过社会学视角,未来学校欺负研究应转向欺负行为背后,探讨谁在欺负与受欺负;明确学校欺负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建立学术共同体提升理论研究与现状研究,尤其是对个案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会支持系统下的学校欺负干预实验,提升本土化研究水平。(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学校欺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湖南吉首一初中女生在厕所被欺凌;转学至靖江的初一女生因肤色较黑被同学嘲笑;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女生小敏因睡觉打呼噜被八名同学群殴……这些现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欺负论文参考文献
[1].朱雅勤.寄宿初中学校欺负问题的调查和班级干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
[2]..如果你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甚至被打,你会反抗吗?[J].作文通讯.2018
[3].王继凯.中学生欺负受害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张从娟.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5].刘龙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对其自立人格、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7
[6].赵诗捷.受欺负初中生学校适应性的弹性发展及干预[D].山西医科大学.2017
[7]..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J].小学生导读.2017
[8].花揪太太.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7
[9].花揪太太.妈妈,学校有人欺负我[J].37°女人.2017
[10].刘雨.学校欺负相关研究的回顾与社会学反思[J].当代青年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