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硝化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微生物,污泥,污水,群落,絮凝,城市。
硝化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葛文杰[1](2019)在《铁盐强化活性污泥硝化作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向活性污泥系统投加氢氧化铁并保持连续运行,形成铁盐强化活性污泥系统。从硝化反应过程和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角度出发,研究铁盐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于莉芳,滑思思,莫鹏程,李韧,彭党聪[2](2019)在《原生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活性污泥模型及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都假设城市污水中微生物数量相对于活性污泥系统内的微生物数量可以忽略。而近期国内外研究表明,城市污水中微生物尤其是慢增长型微生物(如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具有影响。主要介绍城市污水中硝化菌(原生硝化菌)的群落结构与硝化活性,重点论述了原生硝化菌对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性能及群落构建的影响,并对其在活性污泥模型开发及污水处理厂设计改进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Tatoba,R,Waghmode,张新媛,董文旭,张闯,胡春胜[3](2019)在《氮肥施加条件下增温对硝化菌活性和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在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是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和微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硝化过程的第1个步骤由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催化,然而,不同施氮量下,增温对硝化菌活性和丰度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2008年10月起设立于太行山山前平原的长期增温试验平台(高于地表2m的红外加热器使土壤温度升高1.5℃),于2018年5月对不施氮(N0)和施氮[N1,240kg(N)·hm-2·a-1]下增温分别对0~10 cm和10~20 cm土壤硝化潜势(PNR)、AOA和AOB丰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应用缓冲液培养法测定土壤PNR,提取土壤DNA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功能基因AOA和AOB的丰度。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显着增加N1条件下PNR和NO3--N含量(P<0.05),降低了N0条件下PNR和NO3--N含量,但差异不显着。N1条件下,增温土壤AOB丰度显着提高(P<0.05); N0条件下,增温土壤AOA丰度显着降低(P<0.05)。与N0相比, N1条件下的AOA/AOB比值明显降低,表明增温加氮肥处理对AOB的生长刺激更强烈。在增温加施氮条件下,细菌(AOB)表现显着的正反应,在增温不施氮条件下,古菌(AOA)和AOB表现显着的负反应。本研究结果可为全球增温背景下进一步了解硝化活性和氨氧化微生物对增温和氮有效性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杨曦,李亚峰,武利,杨继刚,李倩倩[4](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的培养、特性及活性恢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通过调整运行条件诱导培养反硝化聚磷菌(DPB)颗粒污泥,实现反硝化过程和聚磷过程的有效结合。经过3个阶段的培养,DPB颗粒污泥对COD、TP、氨氮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系统具备缺氧条件下同步反硝化聚磷的能力。获得的DPB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0~2.0mm,平均沉速为50~70m/h,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沉降性能,有利于减小污泥处理负荷,提高脱氮除磷效率。DPB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明显提高,其中多糖和蛋白质分别为从原接种污泥的21.58、11.22mg/g提高到56.32、34.15mg/g;搁置30d后的DPB颗粒污泥,可在SBR重启30d内恢复原有活性及反硝化聚磷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7期)
赵昕燕[5](2019)在《包埋活性污泥实现短程硝化微生物结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包埋固定化过程对微生物种群的影响,以接种污泥和各个阶段包埋硝化污泥为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技术对比分析上述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短程硝化逐渐稳定的过程会增加包埋颗粒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影响污泥稳定性的细菌被淘汰,而脱氮菌、聚磷菌、溶藻菌和硫自养反硝化菌等污水处理功能微生物都在反应过程中得到保留。短程硝化过程实现了对AOB一定程度的富集,与接种污泥相比,驯化中的短程包埋硝化污泥和稳定短程包埋硝化污泥中AOB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均有提高。接种污泥和各个阶段短程硝化污泥中的优势菌群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未培养菌(unculturedbacterium)。其中AOB均属于β-Proteobacteria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6期)
刘亥扬[6](2019)在《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硝化活性及N_2O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氮(N)素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元素循环过程之一,也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产生的主要来源,对全球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水稻土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占耕地面积的20%。其中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常见的农田管理措施以及水稻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等都会源源不断地向土壤中输入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为土壤提供N素,影响土壤N素循环和N_2O释放。但是目前关于外源有机物是如何影响稻田土壤硝化活性和N_2O释放及其相关微生物机理的认知还不系统。因此本研究首先选取我国南方地区四处长期定位试验站调查有机肥对硝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的影响;然后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易分解有机物对硝化活性和活性硝化微生物的影响机制;接着将一种有机物料拓展为叁种不同C/N 比的有机物料,将一种水稻土壤拓展为两种pH值不同的水稻土壤深入探究在不同C/N 比的有机物料和不同性质的土壤条件下的硝化活性和活性硝化微生物;最后研究易分解有机碳源对不同pH土壤N_2O释放路径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施用有机肥显着增加长沙和南昌两地氨氧化古菌(AOA)的丰度,在嘉兴和鹰潭两地长期施用有机肥则显着刺激氨氧化细菌(AOB)的生长,两地amoA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4.8倍和12.8倍。在嘉兴水稻季和油菜季AOA与AOB的比值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AOB 比AOA对不同浓度的有机肥响应更敏感。Miseq测序结果表明四处定位实验站,尤其是南昌和鹰潭两地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受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影响,有机肥显着改变AOA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群落结构说明相对于AOB而言,AOA和NOB对有机肥较敏感。在嘉兴地区水稻季和油菜季,属于group1.1b的AOA的丰度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分区分析(VPA)发现在四处长期定位试验站及嘉兴水稻季和油菜季中,由长期施肥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2)易分解有机物并不能促进水稻土的异养硝化过程,反而是自养硝化是主要的硝化过程。~(15)N标记愈伤组织和C_2H_2抑制结果显示愈伤组织中的有机N矿化的NH_3是硝化过程的底物并且促进自养硝化过程的发生。愈伤组织显着增加土壤的硝化活性并且改变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AOA是愈伤组织降解过程中的活性氨氧化微生物并且属于group 1.1b的29i4是主要的活性氨氧化古菌。(3)通过结合~(15)N标记和C_2H_2抑制发现谷氨酰胺和低C/N 比的水稻秸秆促进pH为强酸性和中性水稻土自养硝化过程的发生。但是高C/N比的秸秆由于对NH_4~+的固定土壤中没有发生硝化作用,同时也抑制硝化微生物的活性。对谷氨酰胺和低C/N比降解过程中的活性氨氧化微生物研究发现,在pH为酸性的潴育水稻土中,无论外源是否添加有机物料(谷氨酰胺和水稻秸秆),AOA和AOB共同催化完成硝化过程,但是Nitrosospira sp.L1 15种的AOB被~(13)C-CO_2标记程度更深说明该种AOB起更重要作用。在没有有机物添加的偏中性脱潜水稻土中,AOA和AOB共同催化硝化过程,但是AOB是谷氨酰胺处理中的活性硝化微生物,而AOA是秸秆处理中活性硝化微生物。两种水稻土经过培养后均增加了活性Nitrososphaera viennensis的比例,是主要的活性氨氧化古菌。(4)pH为强酸性和中性的两种水稻土在70%的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条件下,N_2O主要来自土壤的反硝化过程。与pH为中性的水稻土相比,低pH的土壤会抑制硝化速率和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葡萄糖显着降低土壤硝化速率,但是对N_2O有直接的正效应。葡萄糖主要通过影响反硝化nirS和nirK基因的表达来促进N_2O的释放。此外,葡萄糖显着增加培养前7天反硝化过程对N_2O的相对贡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揭示了有机物料可以促进土壤硝化作用的发生,并且有机氮矿化的NH_3是硝化过程的底物,自养硝化过程占主导。同时葡萄糖通过刺激反硝化过程显着增加土壤N_2O的释放。因此本研究为深刻理解有机物料存在的条件下土壤硝化过程及N_2O释放的微生物调控机理,调控有机肥利用率、减轻生态环境危害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福春[7](2019)在《沧州市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的促进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博言,刘缨,刘志培[8](2019)在《短程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羟胺代谢对短程硝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法随着技术的成熟,已应用在高氨氮污水/废水处理中,通过不断发展衍生出的很多新型工艺也成为研究热点,短程硝化反应作为代表已逐渐体现出优越性。短程硝化能达到高效净化污水的目的,其反应中的代谢产物羟胺也和微生物类群及反应产物之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密切相关,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能帮助生物强化、优化参数,提高脱氮效率。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短程硝化/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及其与反应器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羟胺代谢对短程硝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加深了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污水处理工艺之间的认识,但充分发掘生物信息、提高工艺效能之路仍然充满挑战,还需利用氮平衡方法、Real-time PCR法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对短程硝化进行全方位研究,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兰河,赵倩男,张海丰,贾艳萍,李正[9](2019)在《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Ca~(2+)是微生物重要的生长因子,影响污泥的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为了研究Ca~(2+)在活性污泥体系中的作用,采用比耗氧速率(SOURAOB和SOURNOB)分析硝化菌和亚硝化菌活性的变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叁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D-EEM)分析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分和结构的变化,考察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浓度由0. 45 mmol·L-1逐渐提高至3 mmol·L-1时,SOURAOB和SOURNOB分别由6. 3 mg·(g·h)-1和2. 3 mg·(g·h)-1升高至10. 4 mg·(g·h)-1和3. 7 mg·(g·h)-1,EPS总量由68 mg·g-1增加至93 mg·g-1,污泥重絮凝能力(FA)增强.当Ca~(2+)> 3mmol·L-1时,SOURAOB和SOURNOB均下降,FA维持在30%左右,污泥粒径持续增大.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由FTIR分析可知,LB-EPS和TB-EPS的主要组成基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以氨基、酰胺Ⅰ和羧基为主;由EEM分析可知,LB-EPS组成未发生变化,在低硝化速率下,TB-EPS中存在腐殖酸类物质.低浓度的Ca~(2+)促进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性,高浓度的Ca~(2+)导致污泥硝化活性降低.(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杨宏,苏姗[10](2019)在《硝化生物活性填料对市政污水的直接硝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更多的硝化填料应用形式,并为填料的实际应用提供参数借鉴,用人工配水条件下活性恢复的硝化生物活性填料直接处理市政污水,研究了填料填充方式、填充比例以及DO浓度等因素对填料氨氧化速率与装置中COD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填料分散的填充方式,在填充率为12%、DO浓度为4~5 mg·L~(-1)条件下,填料的最大氨氧化速率为30.2 mg·(L·h)~(-1),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填充率与氨氧化速率整体上呈正相关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提高填充率进一步提高填料氨氧化速率。通过填料冲洗,可阻止装置中异养菌生长,利于市政污水中COD的存留。利用硝化填料对市政污水进行直接硝化的填料应用形式,可实现在保持较优氨氧化速率的前提下为后续反硝化存留碳源,减少水处理流程中的污泥产量,具有一定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硝化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往活性污泥模型及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都假设城市污水中微生物数量相对于活性污泥系统内的微生物数量可以忽略。而近期国内外研究表明,城市污水中微生物尤其是慢增长型微生物(如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具有影响。主要介绍城市污水中硝化菌(原生硝化菌)的群落结构与硝化活性,重点论述了原生硝化菌对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性能及群落构建的影响,并对其在活性污泥模型开发及污水处理厂设计改进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化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葛文杰.铁盐强化活性污泥硝化作用效果研究[J].山西建筑.2019
[2].于莉芳,滑思思,莫鹏程,李韧,彭党聪.原生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9
[3].Tatoba,R,Waghmode,张新媛,董文旭,张闯,胡春胜.氮肥施加条件下增温对硝化菌活性和丰度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4].杨曦,李亚峰,武利,杨继刚,李倩倩.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的培养、特性及活性恢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5].赵昕燕.包埋活性污泥实现短程硝化微生物结构特点[J].节能与环保.2019
[6].刘亥扬.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硝化活性及N_2O排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
[7].刘福春.沧州市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的促进作用研究[J].科技通报.2019
[8].马博言,刘缨,刘志培.短程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羟胺代谢对短程硝化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9
[9].张兰河,赵倩男,张海丰,贾艳萍,李正.Ca~(2+)对污泥硝化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10].杨宏,苏姗.硝化生物活性填料对市政污水的直接硝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