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疟疾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疟疾,疟原虫,疫苗,佐剂,间日,免疫,孢子。
疟疾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辛雨[1](2019)在《首支疟疾疫苗,有总比没有强》一文中研究指出几十年来,虽然疟疾病例及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不断下降,但人类抗击疟疾的斗争却止步不前。对最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产生耐药性的寄生虫正在传播,而疟蚊对杀虫剂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疟原虫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疫苗靶标。它的生命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05)
李娜,胡光春,刘岚铮,杨月莲[2](2019)在《疟疾疫苗主要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疟疾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蚊媒寄生虫病,随着多重耐药疟原虫以及抗杀虫剂蚊媒的产生,疫区的防治形势也变得非常严峻,因此,研制价格低廉并且安全有效的疟疾疫苗已经迫在眉睫。由于疟原虫在不同发育时期其所表达的特异性抗原也不同,因而疟疾疫苗研发的关键是寻找其有效的特异性候选抗原。近年来,随着恶性疟与间日疟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多,对其候选抗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此文选择疟原虫叁个疫苗阶段有代表性的候选抗原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6期)
赵熙熙[3](2019)在《最有效疟疾疫苗将大规模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一种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的疟疾疫苗将首次在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从而研究其在真实条件下的有效性。这项试验将于2020年初在赤道几内亚海岸外的比奥科岛实施,将有2100名年龄在2至50岁之间的受试者参与该试验。领导这项研究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4-19)
尤放,王美莲[4](2019)在《疟疾疫苗研究进展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疟疾肆虐,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疫苗作为一个关键性的预防策略,为消除疟疾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学家们针对疟疾疫苗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其中红细胞前期疟疾疫苗、红细胞内期疟疾疫苗、传播阻断疫苗以及多抗原、多表位重组疟疾疫苗和多阶段融合蛋白疟疾疫苗等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疟疾疫苗获得上市许可,未来作为可以拯救生命的优质、高效的抗疟疫苗或将成为根除疟疾不可替代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杨丽雪,邓唯唯,高宇辉,王恒[5](2017)在《恶性疟疾疫苗M.RCAg-1与候选佐剂纳米乳配伍的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纳米乳作为佐剂对恶性疟疾人工重组蛋白疫苗M.RCAg-1免疫原性的影响,将纳米乳佐剂与M.RCAg-1相配伍,于第0、14、28 d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抗原量为20μg/只。第3次免疫后10 d,眼球取血并取脾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及其对抗原单表位的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反应(IFA)检测抗体对恶性疟原虫天然蛋白的识别,用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疫苗佐剂组小鼠血清中抗M.RCAg-1的抗体水平可达1∶108;疫苗佐剂组产生的特异性Ig G抗体以Ig G1为主;疫苗佐剂组抗体对抗原单表位和天然虫体的识别效果显着。各表位和蛋白诱发免疫小鼠分泌IFN-γ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数高于分泌IL-4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数。结果提示纳米乳作为恶性疟疾疫苗M.RCAg-1的佐剂,能够显着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爱秀,Nunes,J,K[6](2017)在《传播阻断性恶性疟疾疫苗研发:进展、挑战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疟疾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需要对疟疾采取新的治疗手段,同时应加快消除疟疾和最终消灭疟疾的步伐。为实现消灭疟疾这个目标,旨在打破寄生虫传播循环、防止疟疾复发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因此,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被视作重要的疟疾治疗手段,包括阻断人蚊传播的传播阻断型疟疾疫苗(VIMT),该疫苗针对的是寄生虫的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阶段,或者说是蚊子体内阶段(SSM-VIMT)。在过去的几年中,当疟疾研究领域开始着手于(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7年03期)
杨丽雪[7](2017)在《纳米乳佐剂与恶性疟疾疫苗M.RCAg-1相配伍后的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疟疾是一种虫媒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与艾滋病、结核病并称为世界叁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WHO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共发生2.12亿疟疾病例,约有42.9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多数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五岁以下儿童。药浸蚊帐和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是减少疟疾发病率的重要策略。但是,随着蚊媒对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的耐药性以及疟原虫耐药虫株的出现,使得疟疾的预防和控制手段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疟原虫抗原具有阶段特异性、株间变异性、序列多态性等特点,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疫苗多种候选抗原单独或简单的联合使用时,其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对恶性疟原虫抗原多样性所构建多表位重组蛋白疫苗具有一定的优势。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利用“表位重组”技术构建了多表位基因库,并筛选出免疫原性最佳、稳定性最好的疟原虫随机重组抗原-1(malaria random constructed antigen-1,M.RCAg-1)。该疟疾疫苗已在小鼠、新西兰兔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证实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可在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并可使M.RCAg-1应用于临床的免疫佐剂。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用了具有较好研究前景的纳米乳佐剂,选取叁种不同的剂量(剂量A为纳米乳:抗原=7:3;剂量B为纳米乳:抗原=5:5;剂量C为纳米乳:抗原=3:7),将其与M.RCAg-1相配伍,在Balb/C小鼠和新西兰兔体内评价其免疫效果,筛选出最佳纳米乳佐剂剂量组,为M.RCAg-1的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目前主要取得的进展:1.将叁种不同剂量的纳米乳佐剂与M.RCAg-1相配伍免疫小鼠,均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反应。2.纳米乳剂量A佐剂与M.RCAg-1相配伍免疫新西兰兔,获得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率最高32.6%,纳米乳剂量B佐剂与M.RCAg-1相配伍免疫新西兰兔,获得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率最高32.7%。3.证实纳米乳单独作为重组蛋白疫苗的佐剂效应弱,提示需要添加其它免疫增强剂。(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5-01)
聂翠蓉[8](2017)在《新疟疾疫苗:奇迹还是泡影?》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烧、寒战、呕吐、头痛甚至意识模糊,这些都是疟疾每年带给两亿新增患者的痛苦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仅2015年全世界就有2.14亿人感染疟疾,其中43.8万人因此丧命。虽然疟疾疫苗研究已经持续一个世纪,但大多数只含有病原虫单个分子,不能提供足够免疫力,(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02-23)
马燕妮,Collaborators,Lancet[9](2016)在《RTS,S/AS01疟疾疫苗有无加强剂情况下在非洲婴儿和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前已发布了RTS,S/AS01疟疾候选疫苗接种18个月期间的安全性及其效力。这里,作者对此试验包括疫苗加强剂效力的最终结果进行报告。从2009年5月27日到2011年1月31日,非洲亚撒哈拉地区7个国家共11个中心将5~17月(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6年06期)
马燕妮[10](2016)在《RTS,S/AS01疟疾疫苗有无加强剂情况下在非洲婴儿和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09年5月27日到2011年1月31日,非洲亚撒哈拉地区7个国家共11个中心将5~17月龄的儿童及6~12周龄的婴儿列入实验名单。第一次接种时,各中心将受试者以最小化区组随机法进行分配(1∶1∶1),其中,R3R组于0、1、2月初种叁剂RTS,S/AS01,并在20月接种一剂加强剂;R3C组接种叁剂RTS,S/AS01并在20月接种一剂比较(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6年05期)
疟疾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疟疾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蚊媒寄生虫病,随着多重耐药疟原虫以及抗杀虫剂蚊媒的产生,疫区的防治形势也变得非常严峻,因此,研制价格低廉并且安全有效的疟疾疫苗已经迫在眉睫。由于疟原虫在不同发育时期其所表达的特异性抗原也不同,因而疟疾疫苗研发的关键是寻找其有效的特异性候选抗原。近年来,随着恶性疟与间日疟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多,对其候选抗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此文选择疟原虫叁个疫苗阶段有代表性的候选抗原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疟疾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辛雨.首支疟疾疫苗,有总比没有强[N].中国科学报.2019
[2].李娜,胡光春,刘岚铮,杨月莲.疟疾疫苗主要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2019
[3].赵熙熙.最有效疟疾疫苗将大规模测试[N].中国科学报.2019
[4].尤放,王美莲.疟疾疫苗研究进展及前景[J].微生物学杂志.2019
[5].杨丽雪,邓唯唯,高宇辉,王恒.恶性疟疾疫苗M.RCAg-1与候选佐剂纳米乳配伍的免疫原性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7
[6].王爱秀,Nunes,J,K.传播阻断性恶性疟疾疫苗研发:进展、挑战及前景[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7
[7].杨丽雪.纳米乳佐剂与恶性疟疾疫苗M.RCAg-1相配伍后的免疫原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8].聂翠蓉.新疟疾疫苗:奇迹还是泡影?[N].科技日报.2017
[9].马燕妮,Collaborators,Lancet.RTS,S/AS01疟疾疫苗有无加强剂情况下在非洲婴儿和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
[10].马燕妮.RTS,S/AS01疟疾疫苗有无加强剂情况下在非洲婴儿和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