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提呈细胞论文_赖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原提呈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细胞,特异性,牙周炎,硬化症,复合物,免疫性。

抗原提呈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赖楠[1](2019)在《在人肺癌细胞中过表达IL-15协同放疗增高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增强抗原提呈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肺癌目前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因其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已是终末期,并伴随着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的转移,所以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而目前对于肺癌的治疗方法较为局限,通常包括传统的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最新发现的PD-1单抗治疗。但各方面数据提示,目前对于肺癌的治疗手段有效率不高,肺癌平均五年生存率仍然低于其他类癌种,如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所以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免疫治疗仍为目前研究热点。但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逃逸普遍存在。肿瘤抗原通常能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并且肿瘤细胞可以表达出一些负性免疫分子,如PD-L1的存在可以使得效应免疫细胞无效能。在肿瘤免疫的起始阶段,首先需要经过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的处理,摄取肿瘤抗原,然后再抗原递呈细胞内进行加工处理后,转运至细胞表面,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功能。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未成熟的DC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但抗原递呈能力较弱,若在肿瘤微环境内促进成熟DC细胞的比例,那么可以特异性的激活较多的T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发挥抗肿瘤的作用。IL-15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现已有研究表明,它在刺激NK细胞活化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多项关于IL-15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IL-15受体为叁聚体,是由IL-15Rα,IL-2Rβ/IL-15Rβ 和IL-2y c/IL-15γ三个亚基组成的,因IL-15与IL-2共用β(CD122)和γc(CD132)两个亚基,所以认为其功能与IL-2功能相似。但是根据文献报道,IL-15通常能比IL-12发挥更强大的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它们的受体分配不同有关。IL-2α与IL-15α分配在不同的细胞,IL-2α主要表达于活化的B细胞和T细胞,而IL-15α主要表达于活化的DC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它们在趋化细胞的迁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趋化因子能与抗原递呈细胞相互作用。肺癌是一类对于放射治疗表现出中度敏感性的癌种,放疗在治疗肺癌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放疗治疗肺癌上目前还存在较多不足。此次研究,我们将放疗与细胞因子IL-15相结合,建立放射治疗协同免疫治疗的研究模型,增强放疗治疗肺癌的作用。研究目的1、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肺癌病人及正常人进行IL-15的表达水平,并对于不同分期肺癌的IL-15表达水平进行进一步分析,在GEO数据库中分析癌组织及癌旁组织IL-15表达水平。2、在肺癌细胞中过表达IL-15,并对于是否成功构建过表达IL-15阳性组及阴性组进行检测,分别标记为并探讨腺病毒转染是否会对肿瘤细胞的性质造成影响。3、探讨在肺癌细胞中过表达IL-15是否能增高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DC细胞的成熟。4、探讨肺癌细胞中过表达IL-15是否能协同放疗增高趋化因子的表达。研究方法与内容1、TCGA数据库分析: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数据,将表达数据和生存数据整合,使用R语言自带的函数做差异分析,使用survival R包做生存分析;GEO数据库分析:在GEO中下载不同的数据集,对于肺癌病人中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IL-15表达进行分析。2、IL-15过表达肺癌细胞株建立:分别用IL-15过表达腺病毒及阴性对照腺病毒感染将肺癌细胞株H460及A549进行腺病毒转染,48h后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率,再提取RNA,用qRT-PCR检测IL-15RNA表达水平。收集细胞上清及细胞裂解液,用ELISA检测蛋白表达水平。3、腺病毒感染后细胞性质检测:用EDU、平板克隆实验对阳性病毒组、阴性病毒组、未转染病毒组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检测,并探讨腺病毒转染后是否影响肿瘤细胞性质。4、趋化因子表达检测:用qRT-PCR检测IL-15是否能促进趋化因子的表达,以及检测IL-15是否能协同放疗进一步增高趋化因子的表达。5、肿瘤细胞与DC细胞共培养:抽取正常供者外周血20ml,利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对外周血细胞进行分离,离心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并用配制含有IL-4和GM-CSF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第六天,收取DC,将转染阳性病毒、阴性病毒及未转染病毒的肿瘤细胞与未成熟DC进行共培养。24小时后,收取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过的DC,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成熟比例。研究结果1、IL-15在肺癌患者中低表达。使用R语言自带的函数对下载的TCGA数据进行分析,在正常人和肺癌患者之间存在明显表达差异(p<0.0001),即正常人中IL-15表达比肺癌患者高。再将数据根据肺癌分期进行分类,可以看到分期越晚,IL-15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对GEO数据库进行的分析显示,在数据集GSE2514、GSE19804、GSE10072均可看到差异表达,癌组织中IL-15比癌旁组织表达低(p<0.001,P<0.01,P<0.05)。2、成功构建过表达IL-15的肺癌细胞株。肺癌细胞进行腺病毒转染后,48小时后放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蓝色光束的激发下,可见到细胞内带绿色荧光,与白片对比带绿色荧光细胞数较多,说明病毒转染效率高。qRT-PCR及ELISA结果证实腺病毒转染后IL-15在RNA水平表达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3、腺病毒转染未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在转染阳性病毒、阴性病毒和未转病毒细胞中,EDU阳性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单细胞克隆形成率也无统计学差异。4、IL-15促进趋化因子的表达,并协同放疗照射促进趋化因子表达。在过表达IL-15的肺癌细胞中,可以检测到趋化因子CCL2、CCL5、CXCL9、CXCL10的表达上调。放疗照射后1-5天,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也发生变化,但放疗照射过表达IL-15的肺癌细胞后,结果提示趋化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增高,比单独放疗照射升高趋势更明显,并能持续时间更久。5、过表达IL-15的肿瘤细胞与DC细胞共培养后,促进DC成熟。将转染阳性病毒肺癌细胞、转染阴性病毒组肺癌细胞,未转染病毒组肺癌细胞,单纯培养基组与DC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收取DC细胞,流式检测DC成熟比例,结果提示IL-15过表达组DC细胞成熟最多。6、过表达IL-15的肺癌细胞接受放疗照射后促进更多的DC细胞成熟将单纯培养基,未处理组肺癌细胞,过表达IL-15的肺癌细胞,转染了IL-15的肺癌细胞并且接受放疗照射后的细胞,与DC细胞进行共培养,流式检测DC成熟比例,结果提示转染了 IL-15并且接受放疗照射的肺癌细胞能促进更多的DC细胞成熟。研究结论1、正常人体内IL-15表达水平比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高,并随着肺癌临床分期越晚,IL-15表达越低。2、IL-15转染腺病毒后未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3、IL-15能增加趋化因子CCL2、CCL5、CXCL9、CXCL10的表达。4、IL-15能促进DC细胞成熟。5、IL-15能进一步上调放疗促进的趋化因子的表达。6、IL-15能协同放疗进一步增加DC细胞成熟。(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5)

苏寒[2](2019)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机体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DCs高效地摄取抗原、将其加工成多肽并与MHCⅡ类分子一同表达于细胞表面。DCs在迁移过程中成熟,从外周非淋巴组织通过淋巴管和(或)血循环进入次级淋巴器官,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和增殖,因此,DCs被认为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启动者和调节者,能够促进先天性免疫和启动获得性免疫,是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指出,牙周组织炎症是病原体感染宿主后的免疫反应,宿主免疫系统在牙周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树突状细胞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深入了解DCs在牙周病理环境中的功能变化,尤其是牙周病理环境对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对于进一步阐明DCs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将全面系统地探讨P.gingivalis-LPS促进DCs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作用机制,旨在研究DCs在牙周病理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及其在牙周致病机制中的细胞免疫切入点,为研究DCs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为调节DCs免疫功能以达到改善或治疗牙周病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第一部分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牙龈、颌下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目的 通过丝线结扎+涂布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对其牙龈及颌下淋巴结进行DCs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y,IHC)检测评估。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空白对照组、B:丝线结扎组和C:丝线结扎+P.gingivalis涂布组。在B、C两组每只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第二、第叁磨牙牙颈部结扎4-0外科手术丝线,C组另于丝线周围涂布P.gingivalis。4周后处死动物,确定实验动物牙周炎模型的建立。以抗Langerin和抗CDllc单克隆抗体对牙周炎SD大鼠牙龈行IHC鉴定;以抗CDllc和抗CD80单克隆抗体对其颌下淋巴结行IHC鉴定,以确定DCs在牙周炎SD大鼠牙龈和颌下淋巴结中的状态。结果 丝线结扎+P.gingivalis涂布4周SD大鼠出现牙周炎,成功建立了 SD大鼠牙周炎模型。牙周炎SD大鼠牙龈可见CD11c+和Langerin+细胞,颌下淋巴结可见CD11c+和CD80+细胞。结论 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可靠,可作为牙周炎发生、发展的研究模型。牙周炎SD大鼠牙龈和颌下淋巴结可见DCs的存在。第二部分 大鼠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扩增方法的建立及其特性检测目的:建立获得大量DCs的稳定培养方法,为研究其特性和功能提供足够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rat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rGM-CSF)(10 ng/ml)和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rat interleukin-4,rrIL-4)(1 ng/ml)诱导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未成熟DCs。第6天加入大肠杆菌脂多糖(Escherichia coli lipopolysaccharide,E.coli-LPS)(100ng/ml)刺激细胞成为成熟DCs。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细胞器形态,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鉴定细胞表型CD11c、MHCⅡ、CD80、CD86、CD4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FN-γ、IL-10和IL-13的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诱导出的成熟DCs刺激同种异体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经rrGM-CSF和rrIL-4诱导的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90%以上表面表达CD11c。不成熟DCs低表达CD40、CD80、CD86和MHCⅡ,分泌较少的IL-12、IFN-y、IL-10和IL-13,T细胞激活能力较弱;成熟DCs高表达CD40、CD80、CD86和MHCⅡ,分泌较多的IL-12、IFN-γ、IL-10和IL-13,T细胞激活能力较强。结论:采用该种培养、诱导方法,能够培养出大量具有典型的形态、表征和功能的骨髓源性DCs。第叁部分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ingivalis-LPS)对DCs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①采用P.gingivalis-LPS刺激SD大鼠骨髓来源DCs,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②FCM检测P.gingivalis-LPS刺激下DCs表面 CD11c、MHCⅡ、CD80、CD86、CD40 表达;ELISA 法检测 IL-12、IFN-γ、IL-10、IL-13分泌水平。③CCK8法检测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促进CD4+T细胞增殆的能力;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IL-2、IFN-γ、IL-10、IL-13的能力。④在P.gingivalis-LPS和E.coli-LPS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TLR4抑制剂(polymyxin B)和TLR2/TLR4抑制剂(OxPAPC),观察其对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E.coli-LPS刺激相似,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树突较多、细长,呈成熟状态。②FCM结果显示,P.gingivalis-LPS 刺激 DCs 成熟的能力与 E.coli-LPS 相似。P.gingivalis-LPS组DCs分泌IL-12和IFN-γ的量低于E.coli-LPS组;分泌IL-10和IL-13的量高于 E.coli-LPS 组。③P.gingivalis-LPS 和 E.coli-LPS 刺激下的 DCs 均能促进 CD4+T细胞增殖,P.gingivalis-LPS组DCs刺激T细胞分泌IL-2和IFN-γ的量明显低于E.coli-LPS组,而T细胞分泌IL-10的量则高于E.coli-LPS组,IL-13的量二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④在E.coli-LPS培养体系中加入TLR4抑制剂,可明显抑制DCs的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在P.gingivalis-LPS培养体系中加入TLR4抑制剂,未能抑制DCs的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加入TLR2/TLR4抑制剂,可明显抑制DCs的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结论:①P.gingivalis-LPS能促进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②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具有较强的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的能力;E.coli-LPS刺激下的DCs具有较强的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能力。③P.gingivalis-LPS通过TLR2信号通路激活DCs;E.coli-LPS通过TLR4信号通路激活DCs。第四部分 NOD2受体激动剂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协同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 NOD2 受体激动剂(muramyl dipeptide,MDP)与 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对DCs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为研究DCs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采用不同浓度MDP和P.gingivalis-LPS,单独或协同刺激SD大鼠骨髓来源DCs。②FCM检测各组DCs表面 CD11c、MHCⅡ、CD80、CD86、CD40 表达;实时定量 PCR(real-time RT-PCR)检测各组DCs TLR2、TLR4、NOD2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DCs分泌IL-12、IFN-γ、IL-10、IL-13的水平。③CCK8法检测各组DCs促进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IL-2、IFN-γ、IL-10、IL-13的能力。结果:①FCM结果显示,MDP促进DCs成熟的能力较弱,但MDP与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可明显促进DCs成熟。PCR结果显示,P.gingivalis-LPS作用于DCs,可提高DCs TLR2 mRNA的表达,未能提高DCs TLR4 mRNA的表达;MDP 与 P.gingivalis-LPS 协同作用,可提高 DCs TLR2 mRNA 的表达。ELISA 结果显示,MDP与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可提高DCs分泌IL-10和IL-13的量。②MLR结果显示,MDP与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能促进CD4+T细胞增殖,并促进T细胞分泌IL-10和IL-13。结论:①P.gingivalis-LPS通过TLR2信号通路激活DCs。②MDP促进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能力较弱。③MDP和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能提升P.gingivalis-LPS促进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能力。④MDP和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相较于单独使用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具有更强的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汪礼敏,钱姝桐,蔡玉星,马丽,万昕[3](2019)在《人工抗原提呈细胞联合香菇多糖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生物材料为载体的多功能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s)与香菇多糖联合应用在小鼠抗肿瘤中的协同效应。方法:用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作载体,表面负载H-2K~b/TRP2二聚体以及CD28单抗,内部包裹IL-2以及CTLA-4封闭性抗体,制备表面提呈与旁分泌功能相结合的aAPCs。对黑色素皮下瘤鼠进行3次aAPCs与中药免疫调节剂香菇多糖的联合给药,观察肿瘤生长和免疫反应。结果:该aAPCs与香菇多糖的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载瘤鼠的中位生存期,并使外周血、脾脏和肿瘤组织局部的T细胞和TRP2_(180-188)表位特异性CTL细胞大量扩增,同时明显增强了治疗鼠体内NK细胞的杀瘤活性,并降低了Treg细胞的频率。与香菇多糖和aAPCs单独给药组相比,aAPCs与香菇多糖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即中药的非特异性免疫辅助作用能协助和增强aAPCs的特异性主动免疫反应。结论:本研究首次提示了aAPCs与香菇多糖联合应用在抗肿瘤中的潜在价值,为肿瘤提供了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志红,华冰,谭燕,田佳颖,周翔鱼[4](2018)在《醋酸格拉默别构抑制抗原提呈细胞活化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MOG35-55肽段诱导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的研究,探讨醋酸格拉默对别构抑制抗原提呈细胞活化而起到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肽段诱导SD大鼠制作慢性非缓解型EAE模型成功后,随机抽取部分发病模型大鼠,利用醋酸格拉默别构抑制抗原提呈细胞(APC)活化,观察临床体征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同时检测APC重要的免疫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2(IL-1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Ⅱ)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并加以分析评估。结果醋酸格拉默可以抑制EAE大鼠脑内APC活化,下调提呈功能相关的MHC-Ⅰ、MHC-Ⅱ类分子及细胞因子IL-12的表达水平(P <0. 05)。通过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经醋酸格拉默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变化,较发病高峰期和慢性维持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泼尼龙组血-脑屏障通透性有所降低,较与EA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醋酸格拉默对大鼠慢性EAE的治疗作用与通过别构抑制APC抗原提呈功能而缓解慢性大鼠EAE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有关。(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张雷,Khawar,Ali,Shahzad,张立平,刘健刚,荣令[5](2018)在《携载avasimibe的PLGA微粒式人工抗原提呈细胞抗肿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粒为载体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可包裹缓释第叁信号分子,有效活化和扩增抗原特异性T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疗法的有效策略。Avasimibe是胆固醇酯化酶ACAT1的小分子抑制剂,能够有效增强CD8+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目的 :以PLGA微粒为载体,制备可缓释avasimibe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avasimibe),探讨其在体外扩增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方法 :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内部包裹avasimibe的PLGA微粒,EDC/NHS法使其表面功能化后联合共价吸附H-2Kb/TRP2180-188二聚体及共刺激分子anti-CD28,制备aAPCavasimibe;在体外,与C57BL/6鼠脾细胞共培养,流式检测TRP2抗原特异性CTL细胞比例及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能力;尾静脉注射aAPCavasimibe至黑色素皮下载瘤鼠和肺转移鼠体内,流式检测模型鼠外周血、脾脏和肿瘤组织中抗原特异性CTL的频率变化,观察皮下瘤生长进度,计数肺转移病灶。结果:PLGA微粒对avasimibe的包封率在80%以上,且可缓慢释放,28天累积释放率大于85%。在体外,aAPCavasimibe与C57BL/6鼠脾细胞共培养7天,TRP2特异性CTL的比例可提高至66%,扩增后脾细胞特异性杀瘤细胞能力较传统两信号aAPC对照组提高359.6%;在体内,MaAPC输注可有效提升载瘤鼠外周血和脾脏中TRP2抗原特异性CTL的频率,显着提高肿瘤组织中抗原特异性CTL的浸润程度,并明显抑制皮下瘤的生长速度,减少肺转移鼠的转移病灶数量。结论 :可缓释avasimibe的aAPCavasimibe能更有效的促进肿瘤抗原特异性CTL扩增,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壁报交流集》期刊2018-11-07)

吴凌娟,张磊,蔺广义,沈磊[6](2018)在《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促进NK细胞增殖和抗肿瘤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双表达CD86和4-1BBL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建立在体外大量的扩增具有较高杀伤活性的人NK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表达CD86和4-1BBL的慢病毒感染K562细胞,制备成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 APC),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使NK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结果在培养d15天时,细胞数量达到2. 7×1010个,CD3-CD56+细胞纯度达到99. 4%,细胞体外杀伤活性为96. 27±1. 27%;在小鼠肺癌模型中,治疗组比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成功制备了有效扩增NK细胞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 APC),建立了在体外高效扩增具有较高杀伤活性的NK细胞的有效方法,为肿瘤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8年10期)

宋晨成,王宇峰,唐国瑶[7](2018)在《干扰素α体外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表达抗原提呈相关分子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干扰素α(interferon alpha,IFN-α)对人永生化口腔角质形成细胞(HOK)的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HOK细胞至形成单细胞层,分为两组,即PBS空白对照组和IFN-α组。实验组分别加入重组人IFN-α,对照组加入等剂量的PBS,分别培养24、48、72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HOK细胞表面的HLA-I/II类分子、CD40、CD80、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IL-2、IL-4、IL-6、IL-10、IL-12p70、IFN-γ、TNF-α、IL-17A的浓度变化。结果:24小时及之后,实验组CD40的平均荧光强度(155.6±11.2,p<0.001)相比于PBS组(107.38±7.2)明显提高;实验组HLA-I类分子的平均荧光强度(3842.4±378.4, p<0.001)相比于PBS组(2949.4±141.7)明显提高。48小时及之后,实验组CD80的平均荧光强度(258.6±18.7, p<0.01)相比于PBS组(233.4±8.8)明显提高。72小时,实验组HLA-II类分子的平均荧光强度(288±15.9, p<0.01)相对于PBS组(237.6±11.4)明显调高。培养上清中,实验组的IL-6浓度(17.9±1.2 pg/ml)较PBS组(15.4±0.5pg/ml,p<0.05)明显提高;实验组的TNF-α浓度(0.258±0.0192pg/ml,p<0.05)较PBS组(0.2175±0.006)明显提高。结论:IFN-α可快速诱导HOK提高HLAI类分子和CD40的表达,缓慢地诱导HOK提高CD80与HLA-II类分子的表达。IFN-α可刺激HOK分泌IL-6和TNF-α。(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大会暨第八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9)

万昕[8](2018)在《致耐受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靶向清除和调节髓鞘蛋白自身反应性T细胞治疗EAE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利用仿生微纳米颗粒为载体构建免疫制剂调节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免疫疗法的基本策略是利用仿生微纳米载体装载髓鞘蛋白、自身抗原多肽、毒素或多种调节性细胞因子,通过被抗原提呈细胞的摄取、提呈,经选择性活化途径诱导致耐受性抗原提呈细胞形成,再由后者来诱导调节性T细胞,或抑制致炎性细胞亚群,并间接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分化而产生耐受效应。这类“间接”特异性疗法受到体内多种因素影响而容易使致耐受性抗原提呈细胞的诱导不稳定,从而影响疗效。目前,靶向性清除、抑制或调节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直接”特异性疗法极少,尤其在EAE治疗中几乎没有相关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发展一种可以直接靶向调节髓鞘蛋白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致耐受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tolerogenic artificial antigen-presening cell,TaAPC),治疗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肽段MOG_(35-55)诱导的小鼠EAE模型,通过特异性杀伤或抑制MOG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达到缓解EAE病情的目的。研究方法:首先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microparticles,PLGA)为原料,制备细胞大小的微米球载体(PLGA-MPs),在其中包裹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后在其活化表面共价偶联靶向分子(MOG_(40-54)/H-2D~b-Ig二聚体,MOG_(35-55)/I-A~b多聚体),调节分子(anti-Fas和PD-L1-Fc)以及可抗吞噬的“自我标记”分子CD47-Fc,构建MOG抗原表位特异性的TaAPCs。通过尾静脉输注到EAE小鼠体内,然后对其临床疗效、体内运行规律、体内外免疫细胞接触作用、负载各分子的作用机制以及是否产生副作用等都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研究结果:(1)细胞大小(直径5.0μm左右)的TaAPCs被成功制备,具有正确表型,5种表面免疫分子均被证实充分偶联于微球表面,而内部包裹的TGF-β1可以长期缓释;(2)TaAPCs在发病后早期的四次尾静脉注射可以显着并持久地降低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至100天,缓解CNS组织中的炎性浸润和髓鞘脱失现象,同时减少局部浸润T细胞的数量;(3)TaAPCs输注后可以通过脉管循环系统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和各种器官,且由于大小限制并不能进入脑部。同时它可以在体内滞留超过36h,且与CD4~+T细胞和CD8~+T细胞存在较多的直接接触,而与其他免疫细胞共定位较少。由于CD47分子的存在,其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现象大幅减少;(4)TaAPCs的两次尾静脉注射治疗可导致外周血、脾脏以及脑脊髓组织中65-79%的MOG_(35-55)特异性CD4~+T细胞以及46-62%的MOG_(40-54)特异性CD8~+T细胞发生凋亡;同时,显着抑制MOG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显着减少MOG特异性Th1、Th17和Tc17细胞的数量,并诱导脾脏中Treg频率升高。此外,TaAPCs还可以显着抑制脾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17A的分泌,而上调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但不能改变脑组织中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5)TaAPCs治疗并未明显抑制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包括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对无关髓鞘蛋白多肽抗原和第叁方移植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等。结论:装载6种免疫分子的TaAPCs可以通过多种配体表面呈递和细胞因子旁分泌释放的共同作用在体内直接清除和调节自身反应性T细胞,从而持续缓解EAE病情。本研究为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和免疫制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8-23)

张梅青,沈继录,胡典明,李志鹏[9](2018)在《白假丝酵母激活的巨噬细胞自噬促进MHCⅡ抗原提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激活的Raw264.7细胞自噬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HCⅡ)抗原提呈以及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C.albicans刺激Dectin-1单克隆抗体封闭或白皮杉醇阻断的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表达量,RT-PCR检测CD80与CD86的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观察有无3-MA预处理的GFP-LC3-Raw264.7细胞与C.albicans共孵育后MHCⅡ与LC3在胞浆的分布,ELISA法检测有无封闭Dectin-1或3-MA预处理的Raw264.7细胞与C.albicans共孵育不同时间段后IL-6的分泌。结果阻断Dectin-1或Sky后C.albicans诱导的LC3Ⅱ表达降低。LC3、MHCⅡ与胞内C.albicans存在显着的共定位关系,阻断自噬后C.albicans与MHCⅡ的共定位明显减弱。C.albicans引发Raw264.7细胞表达CD80与CD86mRNA,封闭Dectin-1或阻断自噬后二者转录水平降低。C.albicans通过Dectin-1引发Raw264.7细胞分泌IL-6,阻断自噬对IL-6分泌无显着影响。结论 C.albicans通过Dectin-1/Sky通路激活巨噬细胞自噬,自噬体的构建促进MHCⅡ招募至胞内C.albicans,并促进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朱漫漫,余玉明,张华,朱平,刘艳君[10](2018)在《ECDI偶联的人抗原提呈细胞诱导供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耐受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体外模拟异基因移植环境下,碳二亚胺(ECDI)偶联的供者抗原提呈细胞(ECDI-APCs)诱导受者T细胞针对供者抗原特异性耐受的效果。方法:每组以HLA-A、-B、-DR完全错配的3名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模拟异基因移植环境。在-6 d将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供者ECDI-APCs共培养,第0天再次加入新鲜分离的原供者APCs或无关供者APCs模拟移植,第8天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者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ECDI偶联浓度为150 mg/ml,供、受者细胞共培养比例为0.1∶1时,ECDI-APCs可诱导出受者T细胞对原供者抗原刺激的耐受状态(P<0.05),其中受者CD8+T细胞的耐受具有供者抗原特异性(P<0.05),而CD4+T细胞的耐受无抗原特异性(P>0.05)。结论:ECDI-APCs能诱导CD8+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刺激的耐受状态,并且具有供者抗原特异性,可为临床器官移植术后供者抗原特异性耐受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抗原提呈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机体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DCs高效地摄取抗原、将其加工成多肽并与MHCⅡ类分子一同表达于细胞表面。DCs在迁移过程中成熟,从外周非淋巴组织通过淋巴管和(或)血循环进入次级淋巴器官,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和增殖,因此,DCs被认为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启动者和调节者,能够促进先天性免疫和启动获得性免疫,是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指出,牙周组织炎症是病原体感染宿主后的免疫反应,宿主免疫系统在牙周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树突状细胞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深入了解DCs在牙周病理环境中的功能变化,尤其是牙周病理环境对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对于进一步阐明DCs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将全面系统地探讨P.gingivalis-LPS促进DCs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作用机制,旨在研究DCs在牙周病理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及其在牙周致病机制中的细胞免疫切入点,为研究DCs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为调节DCs免疫功能以达到改善或治疗牙周病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第一部分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牙龈、颌下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目的 通过丝线结扎+涂布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对其牙龈及颌下淋巴结进行DCs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y,IHC)检测评估。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空白对照组、B:丝线结扎组和C:丝线结扎+P.gingivalis涂布组。在B、C两组每只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第二、第叁磨牙牙颈部结扎4-0外科手术丝线,C组另于丝线周围涂布P.gingivalis。4周后处死动物,确定实验动物牙周炎模型的建立。以抗Langerin和抗CDllc单克隆抗体对牙周炎SD大鼠牙龈行IHC鉴定;以抗CDllc和抗CD80单克隆抗体对其颌下淋巴结行IHC鉴定,以确定DCs在牙周炎SD大鼠牙龈和颌下淋巴结中的状态。结果 丝线结扎+P.gingivalis涂布4周SD大鼠出现牙周炎,成功建立了 SD大鼠牙周炎模型。牙周炎SD大鼠牙龈可见CD11c+和Langerin+细胞,颌下淋巴结可见CD11c+和CD80+细胞。结论 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可靠,可作为牙周炎发生、发展的研究模型。牙周炎SD大鼠牙龈和颌下淋巴结可见DCs的存在。第二部分 大鼠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扩增方法的建立及其特性检测目的:建立获得大量DCs的稳定培养方法,为研究其特性和功能提供足够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rat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rGM-CSF)(10 ng/ml)和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rat interleukin-4,rrIL-4)(1 ng/ml)诱导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未成熟DCs。第6天加入大肠杆菌脂多糖(Escherichia coli lipopolysaccharide,E.coli-LPS)(100ng/ml)刺激细胞成为成熟DCs。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细胞器形态,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鉴定细胞表型CD11c、MHCⅡ、CD80、CD86、CD4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FN-γ、IL-10和IL-13的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诱导出的成熟DCs刺激同种异体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经rrGM-CSF和rrIL-4诱导的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90%以上表面表达CD11c。不成熟DCs低表达CD40、CD80、CD86和MHCⅡ,分泌较少的IL-12、IFN-y、IL-10和IL-13,T细胞激活能力较弱;成熟DCs高表达CD40、CD80、CD86和MHCⅡ,分泌较多的IL-12、IFN-γ、IL-10和IL-13,T细胞激活能力较强。结论:采用该种培养、诱导方法,能够培养出大量具有典型的形态、表征和功能的骨髓源性DCs。第叁部分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ingivalis-LPS)对DCs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①采用P.gingivalis-LPS刺激SD大鼠骨髓来源DCs,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②FCM检测P.gingivalis-LPS刺激下DCs表面 CD11c、MHCⅡ、CD80、CD86、CD40 表达;ELISA 法检测 IL-12、IFN-γ、IL-10、IL-13分泌水平。③CCK8法检测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促进CD4+T细胞增殆的能力;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IL-2、IFN-γ、IL-10、IL-13的能力。④在P.gingivalis-LPS和E.coli-LPS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TLR4抑制剂(polymyxin B)和TLR2/TLR4抑制剂(OxPAPC),观察其对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E.coli-LPS刺激相似,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树突较多、细长,呈成熟状态。②FCM结果显示,P.gingivalis-LPS 刺激 DCs 成熟的能力与 E.coli-LPS 相似。P.gingivalis-LPS组DCs分泌IL-12和IFN-γ的量低于E.coli-LPS组;分泌IL-10和IL-13的量高于 E.coli-LPS 组。③P.gingivalis-LPS 和 E.coli-LPS 刺激下的 DCs 均能促进 CD4+T细胞增殖,P.gingivalis-LPS组DCs刺激T细胞分泌IL-2和IFN-γ的量明显低于E.coli-LPS组,而T细胞分泌IL-10的量则高于E.coli-LPS组,IL-13的量二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④在E.coli-LPS培养体系中加入TLR4抑制剂,可明显抑制DCs的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在P.gingivalis-LPS培养体系中加入TLR4抑制剂,未能抑制DCs的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加入TLR2/TLR4抑制剂,可明显抑制DCs的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结论:①P.gingivalis-LPS能促进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②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具有较强的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的能力;E.coli-LPS刺激下的DCs具有较强的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能力。③P.gingivalis-LPS通过TLR2信号通路激活DCs;E.coli-LPS通过TLR4信号通路激活DCs。第四部分 NOD2受体激动剂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协同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 NOD2 受体激动剂(muramyl dipeptide,MDP)与 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对DCs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为研究DCs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采用不同浓度MDP和P.gingivalis-LPS,单独或协同刺激SD大鼠骨髓来源DCs。②FCM检测各组DCs表面 CD11c、MHCⅡ、CD80、CD86、CD40 表达;实时定量 PCR(real-time RT-PCR)检测各组DCs TLR2、TLR4、NOD2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DCs分泌IL-12、IFN-γ、IL-10、IL-13的水平。③CCK8法检测各组DCs促进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IL-2、IFN-γ、IL-10、IL-13的能力。结果:①FCM结果显示,MDP促进DCs成熟的能力较弱,但MDP与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可明显促进DCs成熟。PCR结果显示,P.gingivalis-LPS作用于DCs,可提高DCs TLR2 mRNA的表达,未能提高DCs TLR4 mRNA的表达;MDP 与 P.gingivalis-LPS 协同作用,可提高 DCs TLR2 mRNA 的表达。ELISA 结果显示,MDP与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可提高DCs分泌IL-10和IL-13的量。②MLR结果显示,MDP与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能促进CD4+T细胞增殖,并促进T细胞分泌IL-10和IL-13。结论:①P.gingivalis-LPS通过TLR2信号通路激活DCs。②MDP促进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能力较弱。③MDP和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能提升P.gingivalis-LPS促进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能力。④MDP和P.gingivalis-LPS协同作用,相较于单独使用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具有更强的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原提呈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赖楠.在人肺癌细胞中过表达IL-15协同放疗增高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增强抗原提呈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2].苏寒.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及抗原提呈功能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9

[3].汪礼敏,钱姝桐,蔡玉星,马丽,万昕.人工抗原提呈细胞联合香菇多糖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张志红,华冰,谭燕,田佳颖,周翔鱼.醋酸格拉默别构抑制抗原提呈细胞活化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作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8

[5].张雷,Khawar,Ali,Shahzad,张立平,刘健刚,荣令.携载avasimibe的PLGA微粒式人工抗原提呈细胞抗肿瘤作用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壁报交流集.2018

[6].吴凌娟,张磊,蔺广义,沈磊.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促进NK细胞增殖和抗肿瘤效应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

[7].宋晨成,王宇峰,唐国瑶.干扰素α体外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表达抗原提呈相关分子的实验研究[C].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大会暨第八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论文集.2018

[8].万昕.致耐受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靶向清除和调节髓鞘蛋白自身反应性T细胞治疗EAE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9].张梅青,沈继录,胡典明,李志鹏.白假丝酵母激活的巨噬细胞自噬促进MHCⅡ抗原提呈[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

[10].朱漫漫,余玉明,张华,朱平,刘艳君.ECDI偶联的人抗原提呈细胞诱导供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耐受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对各种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一,人工A户C群体结构示意图地塞米松细胞筛选作用的剂量效力曲线特应性疾病发病机制模式简图4..rh-IFN-γ 在体外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耐...β3整合素的信号通路摘自www.appliedbi...

标签:;  ;  ;  ;  ;  ;  ;  

抗原提呈细胞论文_赖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