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四频差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零漂,温度敏感性,温度补偿
四频差动论文文献综述
赵洪常,汪之国[1](2019)在《热传递对异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温度漂移补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四频激光陀螺零漂的温度敏感性,对数学补偿模型和安装结构热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高低温实验研究了四频激光陀螺零漂与温度的关系。第一次采用普通铜支架将四频激光陀螺固定在屏蔽盒内,由于两放电支路的温度变化不对称,温度变化率是数学补偿模型的显着项。第二次设计了专用铜支架,使两放电支路的温度对称地变化,因而温度变化率在数学补偿模型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改进支架之后,补偿后的零漂残差从0.018 Hz降低到0.01 Hz,即便采用温度多项式补偿模型也能达到0.012 Hz。这些结果表明:在设计四频激光陀螺系统时,安装结构热设计能够提高数学模型补偿的效果,温度补偿是提高四频激光陀螺的精度的有效方法,在-40~60°C温度范围内补偿后的百秒标准差达到0.013/((°)·h)。(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锁高洁,邱复生,宋凯[2](2016)在《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法拉第片最佳入射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入射光偏振态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法拉第片最佳入射角的影响,建立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法拉第片叁光束干涉的琼斯矩阵,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在陀螺仪内的传播方程,并通过搜索不同入射角情况下-40℃~80℃温度范围内磁圆二向色性差分损耗的振幅最小值来选取最佳入射角。结果表明,圆偏振模式下和椭圆偏振模式下法拉第片的最佳入射角有一定差别,这种差别足以影响到激光陀螺仪的测量精度,因此在安装法拉第片时应考虑入射光偏振态对其最佳入射角的影响;此外,法拉第片的最佳入射角与入射光s分量(垂直于入射面)、p分量(平行于入射面)在反射镜上的反射相位差以及反射镜的反射系数均有关。(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臧强,高晶敏,杨鸿波,关新,陈守磊[3](2016)在《基于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星敏感器的卫星定姿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图像,就得获得比现阶段更高精度的卫星姿态,因此必须解决卫星高频抖动的测量与处理问题。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具有测量卫星高频抖动和低频抖动的全频带测量能力。结合星敏感器测量精度高的优点,提出了四频差动激光陀螺与星敏感器的联合定姿方案。推导了联合定姿方案中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和星敏感器测量的数据进行融合滤波。仿真结果表明,该联合定姿方案实现了宽频带的卫星微振动测量,从而能获得更高精度的卫星姿态。(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6年03期)
周崐,李佳佳[4](2015)在《水晶片线双折射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温度变化时水晶双折射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影响机制,根据谐振腔元件性质,建立了谐振腔的琼斯矩阵模型。通过求解谐振腔琼斯矩阵的本征值和本征矢量,可得谐振腔本征模的偏振性质。利用激光理论的经典理论公式,讨论了左、右旋模式差分损耗变化对四频激光陀螺零漂的影响。分析表明,左、右旋差分损耗可以通过稳频点变化和增益介质的色散效应给陀螺带来零漂。(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5年35期)
杨鸿波,臧强,高晶敏,关新,陈守磊[5](2015)在《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随机误差建模与滤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随机误差的特性,对实验采集的某型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静态输出数据,使用p阶自回归q阶滑动平均模型(ARMA(p,q))进行分析,并采用BIC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数。基于建立的ARMA(p,q)模型,使用卡尔曼滤波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静态输出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明显减小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随机误差。(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5年04期)
廖丹[6](2014)在《光强稳定技术在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稳增益控制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稳增益控制技术,建立陀螺增益的物理模型,并分析误差因素。设计通过稳光强来稳增益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稳光强模式和传统稳流模式相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开机零漂减小0.001 6°/h,长时间零漂减小0.002 9°/h。这对于陀螺性能改善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于文东,吕晚成,陈林峰,韩宗虎,李龙[7](2013)在《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左右旋模式光学解调分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精度,对其左右旋模式光学解调分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根据陀螺输出光偏振特性,分析了椭圆偏振误差对左、右旋模式光学解调分离的影响机理。定义了分离后左、右旋模式输出信噪比,对该影响进行了量化,信噪比越大对解调输出影响越小。基于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给出光学解调系统中偏振片安装角度与输出信噪比的关系,指出调节偏振片安装角度是一种工程上有效提高信噪比的方法,并提出一种新的偏振片角度选取的分离方法——剔除法。与该陀螺研制初期的提取法获得的信噪比进行了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剔除法优于提取法。(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樊烨,肖光宗,张斌[8](2013)在《四频差动激光陀螺中水晶片在应力作用下的光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水晶片弹光效应和旋光性交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并指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和步骤。首先,计算在应力作用下新旧主轴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以及在新主轴坐标系中水晶片的逆介电张量和旋光张量,然后计算实验室坐标系与新主轴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求出实验室坐标系下水晶片的逆介电张量和旋光张量,根据水晶片的简正模方程和物质方程就可以求出其应力作用下沿波矢方向的简正模和相应的折射率。通过数值实例计算了四频差动激光陀螺中波矢与主轴不同位置关系时水晶片在波矢方向简正模椭圆度和相应折射率随应力的变化,对分析四频差动陀螺温变零漂的产生机理和水晶片的安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杨建强,廖丹,刘亮,陈兴[9](2013)在《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第二类色散平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效应误差是四频陀螺的一项重要误差源,而第二类色散平衡能从根源上减小磁敏感度。从近独立双陀螺模型出发,分析了第二类色散平衡的原理,设计了标定方案和更新算法,并搭建了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稳光强技术有利于保证第二类色散平衡效果的稳定性。若结合200倍的磁屏蔽技术,第二类色散平衡标定后可使室温下四频陀螺的长期磁敏感度降低至0.0000975°/h/Gauss;温度从-40℃~60℃之间,磁敏感度变化约0.00645°/h/Gauss。实验验证了更新算法的可行性和所受的时间制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赵洪常,汪之国[10](2013)在《用摄动法分析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腔中的光场偏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腔中得到理想的圆偏振光,采用摄动法分析了偏振度随谐振腔参量的变化规律。对平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考虑了反射镜各向异性以及水晶片的旋光角和线双折射。对非平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考虑了反射镜各向异性和异面旋光角。以理想谐振腔的琼斯矩阵为0阶近似,推导了近似到1阶的微扰琼斯矩阵,采用矩阵本征问题的摄动法求出了本征矢量的1阶摄动解,从而可求出光场的偏振度。以旋光90°为例讨论了光场偏振度随反射镜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当偏振度小于0.05时,摄动法求出的解析式与严格数值解在较高的精度上一致。非平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腔内光场偏振度随各反射镜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不同于平面腔的情况。该结果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腔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3年02期)
四频差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入射光偏振态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法拉第片最佳入射角的影响,建立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法拉第片叁光束干涉的琼斯矩阵,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在陀螺仪内的传播方程,并通过搜索不同入射角情况下-40℃~80℃温度范围内磁圆二向色性差分损耗的振幅最小值来选取最佳入射角。结果表明,圆偏振模式下和椭圆偏振模式下法拉第片的最佳入射角有一定差别,这种差别足以影响到激光陀螺仪的测量精度,因此在安装法拉第片时应考虑入射光偏振态对其最佳入射角的影响;此外,法拉第片的最佳入射角与入射光s分量(垂直于入射面)、p分量(平行于入射面)在反射镜上的反射相位差以及反射镜的反射系数均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频差动论文参考文献
[1].赵洪常,汪之国.热传递对异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温度漂移补偿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锁高洁,邱复生,宋凯.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法拉第片最佳入射角的研究[J].激光技术.2016
[3].臧强,高晶敏,杨鸿波,关新,陈守磊.基于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星敏感器的卫星定姿算法[J].电光与控制.2016
[4].周崐,李佳佳.水晶片线双折射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5
[5].杨鸿波,臧强,高晶敏,关新,陈守磊.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随机误差建模与滤波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5
[6].廖丹.光强稳定技术在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稳增益控制中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7].于文东,吕晚成,陈林峰,韩宗虎,李龙.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左右旋模式光学解调分离方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3
[8].樊烨,肖光宗,张斌.四频差动激光陀螺中水晶片在应力作用下的光学性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
[9].杨建强,廖丹,刘亮,陈兴.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第二类色散平衡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
[10].赵洪常,汪之国.用摄动法分析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腔中的光场偏振特性[J].中国激光.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