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渗钛论文_石佳佳,付志强,岳文,王成彪,彭志坚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渗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辉光,离子,弧光,电弧,合金,性能,摩擦。

离子渗钛论文文献综述

石佳佳,付志强,岳文,王成彪,彭志坚[1](2016)在《电弧离子渗钛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阴极电弧离子渗钛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阴极电弧离子渗金属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的渗钛层峰值钛含量为66%(质量分数),渗钛层主要由Fe_2Ti和Ni Ti相组成,渗层与基体结合牢固;表面硬度由基体的2000 MPa提高到了4000 MPa,硬化层深度约为150μm;在干摩擦条件下,渗钛的不锈钢样品摩擦系数明显低于未渗钛样品,磨损率降低到未渗钛样品的1/7。未渗钛样品的磨损机制为磨料磨损、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渗钛样品的磨损主要是渗层局部剥落引起的。(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7期)

洪晓露,王馨,杨佼源,季诚昌,韦习成[2](2013)在《T10钢双辉离子渗钛层的组织及摩擦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10钢表面进行渗钛,研究了渗钛层的显微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利用超景深叁维显微系统、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能谱仪等分别对渗钛层的组织、相结构、硬度及元素的浓度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用MM-W1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10钢双辉渗钛后可在表面形成均匀、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的TiC层,渗钛层硬度达到1 100HV0.01以上,且呈平缓的梯度下降。与未处理的T10钢相比,渗钛层的磨损率明显降低,耐磨性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张跃飞,袁庆龙,陈飞,苏永安,徐重[3](2004)在《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在纯铜表面形成均匀的渗钛层 .对离子渗钛试样和纯铜试样在 4 0 0℃和70 0℃进行了高温氧化对比实验 ,分别给出了它们的氧化动力学曲线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氧化表面形貌 ,结果表明纯铜表面离子渗钛后提高了高温抗氧化的性能 ,降低了氧化速率 ,离子渗钛层的氧化膜致密 ,对继续氧化有阻碍作用 .(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袁庆龙,池承忠,苏永安,徐重[4](2004)在《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组织形成机理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纯铜进行了渗钛处理。用配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金层的显微组织形貌、钛含量分布、相组成及相结构类型进行了观察与测定,对合金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渗钛层由合金层和扩散层组成,合金层主要由TiCu+(Cu)固溶体+TiCu4构成,TiCu4为D1a型有序相,TiCu为B2型有序相,扩散层为(Cu)固溶体。渗钛处理后纯铜的表面得到显着强化。(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张跃飞,陈飞,苏永安,潘俊德,徐重[5](2002)在《纯铜加弧辉光离子渗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加弧辉光离子渗钛新技术 ,利用此技术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渗钛层 ,探讨了纯铜渗钛后渗层的组织特征、渗层合金成分分布、渗层的相组成及其显微硬度分布(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02年04期)

张跃飞[6](2002)在《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及渗铝工艺和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纯铜具有高导电、导热性和一定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工业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有色金属,但是纯铜又存在着强度低、硬度低、抗氧化性差等不足之处,使纯铜产品寿命短,不能满足某些工况条件下的需求。本文就是针对纯铜这些不足之处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铜表面进行离子渗钛;同时为了和纯铜渗铝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做对比,在纯铜表面进行了粉末渗铝。对纯铜表面双层辉光离子渗钛工艺过程、渗层的组织特征、渗层形成的机理等方面进行里详细的研究;对纯铜表面粉末渗铝的工艺,渗层组织特征,渗层形成的机理也进行了研究;对离子渗钛试样和纯铜、纯钛对比试样分别在0.5mol/LH_2SO_4、1mol/LH_2SO_4、1mol/LHCl、10%HNO_3和5%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研究;对离子渗钛试样和粉末渗铝试样以及纯铜试样在400℃和700℃高温循环氧化100小时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对离子渗钛试样和纯铜试样在300N、500N和750N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中渗层的成分分布、显微特征、结构形貌采用了先进的XRD、SEM、BSE,EDS等手段进行了检测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可以在纯铜表面形成厚度在20—90um之间变化,表面合金含量在30—90%(wt)之间变化的扩散层,是一种新型的梯度材料;用粉末法在纯铜表面也能形成含铝量不同的合金渗层。通过分析发现离子渗钛层中钛是以含钛的固溶体和铜钛金属间化合物Cu_4Ti等的形式存在,弥散分布的Cu_4Ti对铜基体起到强化作用,粉末渗铝的组织以α固溶体和共析体(α+γ_2)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组成。对离子渗钦试样和纯铜、纯钦对比试样分别在0.smo比HZSO4、lmol/LHZSo4、lmo比HCI、10%HNO3和so/6NaCI中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渗钦层在0.smol/L HZSO;的腐蚀速度几乎与纯钦的相当,仅是纯铜的0.01倍;在lmol/L HZSO;是纯铜的0.1倍,是纯钦的3.2倍;在lmol/L HCI中离子渗钦层的腐蚀速度相对较大,但后期发生了钝化,而纯铜和纯钦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孔蚀;在10%HNO3中离子渗钦层的腐蚀速度是纯铜的0.66倍,是纯钦的10倍;在5%NaCI中离子渗钦层的腐蚀速度是纯铜的2倍,但几乎与纯钦的相当:由于纯铜和纯钦均具有较好的耐蚀性,所以说明离子渗钦层在不同的介质中也均具有较高的耐蚀性。对离子渗钦试样和粉末渗铝试样以及纯铜试样在400℃和700OC高温循环氧化100小时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它们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并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纯铜离子渗钦后也可以大大提高纯铜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铜的氧化速率K。值在400‘C和700℃时均比离子渗钦和渗铝试样的几乎大一个数量级;在400℃时离子渗钦层生成的氧化膜致密,氧化速度慢,不容易剥落,比渗铝试样的抗氧化性能有绝对的优势;在700℃离子渗钦层在氧化80小时后才有剥落现象,而渗铝试样在氧化40小时就开始剥落,而且离子渗钦试样的速率常数K,值也比渗铝的小,说明在700℃离子渗钦试样的抗氧化性能要比渗铝的还要好。对离子渗钦试样和纯铜试样在300N、500N和75ON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渗钦后表面硬度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磨损次表面的塑性变形,阻止了磨损裂纹的形成与扩展,从而减小了磨损量,在300N纯铜试样的质量磨损量是离子渗钦试样的5倍多,在500N时约为11倍,在750N太原理工大学硕_1_沦文时不考虑时间因素是17倍。(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2-04-01)

贺琦,潘俊德,范本惠,郑维能,徐重[7](1996)在《加弧辉光离子渗钛及其扩散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新的表面合金化技术-加弧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以及其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列举了碳钢试样加弧辉光离子渗钛处理,并对其渗层显微组织、合金成分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数学处理方法计算了钛在γ-Fe中的扩散系数,讨论了扩散系数与合金元素浓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1996年05期)

潘俊德,贺琦,范本惠,郑维能,李成明[8](1994)在《加弧辉光离子渗钛层相组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加弧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实现了在不同含碳量普通碳钢表面的渗钛。对渗层合金元素的分布进行了测定;并应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测试方法,研究了渗钛层的相组成及相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碳钢(0.1wt.%C)试样表面形成的渗层为固溶了一定钛元素的合金铁素体α相,同时含有ξ-FeTi中间相及碳化物γ-TiC,当含碳量高时(0.6,1.2wt.%C),试样表面形成以碳化物γ-TiC为主的化合物渗层。(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范本惠,潘俊德,郑维能,李成明,贺琦[9](1993)在《加弧辉光离子渗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中,引入阴极电弧源,对普通碳钢(10、60)和T_(12)钢进行离子渗钛的结果。探讨了工艺参数与渗层厚度的关系,渗钛层组织特征,渗层钛浓度分布。并用X-射线衍射对渗层相组成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1993年03期)

徐重,范本惠,潘俊德,郑维能[10](1986)在《双层辉光离子渗钛》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双层辉光放电技术,使金属钛渗入钢材的表面,形成含钛合金层。渗层含钛量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有时可高达90%。渗钛层的表面硬度可超过HV2000。本文还讨论了不同碳钢表面渗钛层的显微组织特征等问题。(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1986年05期)

离子渗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10钢表面进行渗钛,研究了渗钛层的显微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利用超景深叁维显微系统、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能谱仪等分别对渗钛层的组织、相结构、硬度及元素的浓度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用MM-W1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10钢双辉渗钛后可在表面形成均匀、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的TiC层,渗钛层硬度达到1 100HV0.01以上,且呈平缓的梯度下降。与未处理的T10钢相比,渗钛层的磨损率明显降低,耐磨性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渗钛论文参考文献

[1].石佳佳,付志强,岳文,王成彪,彭志坚.电弧离子渗钛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2].洪晓露,王馨,杨佼源,季诚昌,韦习成.T10钢双辉离子渗钛层的组织及摩擦学性能[J].中国表面工程.2013

[3].张跃飞,袁庆龙,陈飞,苏永安,徐重.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

[4].袁庆龙,池承忠,苏永安,徐重.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组织形成机理及性能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4

[5].张跃飞,陈飞,苏永安,潘俊德,徐重.纯铜加弧辉光离子渗钛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2

[6].张跃飞.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及渗铝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

[7].贺琦,潘俊德,范本惠,郑维能,徐重.加弧辉光离子渗钛及其扩散动力学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1996

[8].潘俊德,贺琦,范本惠,郑维能,李成明.加弧辉光离子渗钛层相组成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4

[9].范本惠,潘俊德,郑维能,李成明,贺琦.加弧辉光离子渗钛的研究[J].兵工学报.1993

[10].徐重,范本惠,潘俊德,郑维能.双层辉光离子渗钛[J].金属热处理.1986

论文知识图

4-5离子渗钛温度与时间对渗钛层...加弧辉光离子渗钛装置示意图加弧辉光离子渗钛装置示意图加弧辉光离子渗钛装置示意图加弧辉光离子渗钛装置示意图磨损量与时间曲线

标签:;  ;  ;  ;  ;  ;  ;  

离子渗钛论文_石佳佳,付志强,岳文,王成彪,彭志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