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含子倒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友病,因子,凝血,基因,蛋白,质粒,原位。
内含子倒位论文文献综述
陈昆[1](2019)在《血友病A患者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及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长距离PCR(long-dista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D-PCR)及巢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NPCR)方法检测山西地区血友病(hemophilia A,HA)患者内含子22(intron 22 inversion,Inv22),使用双管多重PCR方法检测内含子1倒位(intron 1 inversion,Inv1),了解其发生率,并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在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登记的HA患者,使用LD-PCR方法对105例HA患者进行Inv22检测,RT-NPCR方法对39例HA患者进行Inv22检测;使用双管多重PCR方法对77例HA患者进行Inv1检测。结果:使用LD-PCR检测HA患者105例,其中30例(28.6%)扩增成功,Inv22阳性者16例(53.3%);使用RT-NPCR检测HA患者39例,其中30例扩增成功(76.9%),Inv22阳性者9例(30.0%),其中有7例同时使用LD-PCR及RT-PCR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使用双重多管PCR检测HA患者77例,全部扩增成功(100.0%),其中Inv1阳性者2例(2.5%)。以本课题组前期已确诊Inv22和Inv1阳性的患者做为阳性对照,以正常人作为阴性对照。结论:(1)山西地区HA患者Inv22及Inv1发生率基本与国内外研究报道符合;(2)目前LD-PCR为检测Inv22的标准方法之一,但扩增效率较低。RT-NPCR与LD-NPCR方法检测相同HA患者,结果一致,但RT-NPCR成功率更高,且耗时短,更经济,很有可能成为检测Inv22更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05)
陈昌明[2](2017)在《PROC Gly74Ser突变导致蛋白C缺陷症和异常内含子22倒位导致血友病A的分子发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和1例异常内含子22倒位所导致的血友病A分别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调查、表型检测、基因分析,并对新发现的蛋白C Gly74Ser突变进行了蛋白体外表达和酶动力学研究,探讨它们的分子发病机制。蛋白C(protein C)是一种Vit K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能被凝血酶(Thrombin,Th)-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复合物激活为活化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在辅因子蛋白S(protein S)的辅助下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V(FVa)和活化的凝血因子VIII(FVIIIa)。我们发现一例静脉血栓家系,先证者血浆PC抗原正常,但凝固法测定抗凝活性仅为正常血浆的34%;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均携带一个新的PROC基因突变(c.346G>A,p.Gly74Ser);采用先证者血浆进行凝血酶生成试验,结果显示APC抗凝活性明显减低。酶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PC-G74S突变体蛋白可以被Th-TM复合物正常激活;在不含PS的实验条件下,APC-G74S表现出正常的抗凝活性和酶催化位点活性。但在含PS的实验条件下,APC-G74S的抗凝功能明显受损;采用FVa-Leiden作为底物也获得了相同结果,证实G74S突变影响了APC对FVa-Arg306位点的裂解。这些结果提示G74位点是APC与PS结合的关键位点。血友病A(Haemophilia A,HA)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大约一半的重型HA患者由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引起(intron 22 inversion,Inv22)。Inv22由F8基因内含子22内的1个同源序列(intron 22 homolog,int22h)与F8基因外的2个int22h间发生非等位基因同源重组(nonallel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NAHR)产生,基本类型包括int22h相关的倒位(分为I型和II型)、int22h介导的缺失和int22h介导的大片段重复。异常Inv22模式指除了4种基本类型以外的由int22h介导的基因重组。大多数Inv22来源于父系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目前仅报道一例女性嵌合携带者。通过长距离PCR预扩增结合AccuCopy定量技术(AccuCopy quantification combined with pre-amplification of long-distance PCR,AQ-PLP),我们诊断出1例携带异常Inv22模式的家系,并采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先证者基因断裂点,阐明分子发病机制。先证者携带新的异常Inv22模式,可概括为一段位于int22h-2到TMLHE基因1号内含子之间的113.3kb大片段重复替代了F8基因内含子23号到int22h-1之间18.1kb大小的片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先证者母亲的胚胎发育早期,母亲表现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嵌合。重组机制可能为微小同源介导的断裂诱导的复制(microhomology-mediated break-induced replication,MMBIR)和断裂诱导的复制(break-induced replication,BIR)。(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黄吉娥,张婧,刘咏梅,杨芳,曾小菁[3](2016)在《75例血友病A患者内含子22及1基因倒位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血友病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和内含子1倒位情况。方法:取75例HA患者静脉血,采用长距离PCR扩增技术(LD-PCR)检测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情况,观察两种内含子倒位发生率,同时观察内含子22倒位在重型HA中的比例,比较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HA患者内含子22倒位发生率。结果:检出22号内含子倒位患者27例,检出率36%(27/75),全部为HA重型患者,占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57.4%(27/47);27例中有21例有家族史,有家族史患者内含子22号倒位的发生率高于无家族史患者(P<0.05);检出内含子1倒位1例,占1.3%(1/75)。结论: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患者患重型HA的几率较高,内含子22倒位检测在重型HA的基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吴涌,胡志青,王晓琳,庞佳伦,李卓[4](2014)在《人凝血因子Ⅷ基因22号内含子倒位型突变的原位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针对F8基因22号内含子倒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的基因原位修复策略。方法:(1)收集22号内含子倒位型HA患者细胞并将其诱导成iPSCs;(2)构建原位修复质粒,同时设计TALENs并验证切割活性;(3)使用原位修复质粒联合TALENs对iPSCs进行基因打靶;(4)获得确定打靶的克隆后,再将其消化成单个细胞并核转染(本文来源于《2014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全国第十叁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9)
游国岭,迟昆,陆晔玲,戴菁,王学锋[5](2014)在《F8基因新的异常内含子1倒位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对1例新发现的异常内含子1倒位的家系进行临床诊断,基因诊断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并阐释新的异常内含子1倒位的重组机制。方法:应用长距离PCR及序列特异PCR进行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多重荧光PCR法对6个STR位点(F8Int13,DXS15,DXS9901,IKBKG,DXS1073和DXS1108)多态性检测进行遗传连锁分析验证。AccuCopy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对患者F8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拷贝数变异(CNVs)分析。应(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报告集》期刊2014-04-24)
梁伟玲,韦红英,周峻荔[6](2014)在《长距离PCR与倒位PCR对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友病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缺乏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常见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男性患病率为1/5 000,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开展基因诊断、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发病率、阻断基因传递的最有效措施。目前研究发现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最为集中的一种突变类型,占重型血友(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秦秀玉,杨林花,刘秀娥,赵华,张睿娟[7](2012)在《血友病A患者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内含子1倒位的发生率,改进并完善血友病患者内含子22倒位、1倒位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与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经一期法检测FⅧ:C确诊的血友病A患者,采用Bethesda方法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采用双管多重PCR扩增技术进行内含子1倒位检测,采用长距离PCR技术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130例血友病A患者中发生1倒位2例(1.5%),2例均为重型血友病A患者,占91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2.2%。71例HA患者内含子22倒位阳性患者18例(23.9%),其中34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22倒位阳性16例,占重型血友病A的47.1%。结论:FⅧ基因内含子倒位检测方法简便、易操作,适合临床开展先证者筛查,对于HA患者倒位基因携带者及家系成员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秦秀玉[8](2012)在《血友病A内含子22及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检测血友病A(hemophiliaA,HA)患者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及内含子1倒位的发生率,改进并完善血友病内含子22倒位及内含子1倒位的实验室检测方法;(2)探讨其与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130例经一期法检测FⅧ:C确诊的HA患者,其中重型(FⅧ:C≤1)91例,中型(1<FⅧ:C≤5)13例,轻型(5<FⅧ:C≤25)26例,并采用Bethesda方法对130例HA患者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2)以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双管多重PCR扩增技术对130例HA患者进行内含子1倒位检测,对其中71例HA患者采用长距离PCR技术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1)130例HA患者中筛查到6例抑制物阳性HA患者,其抗体滴度分别为2.3、3.6、24.4、32、121.6和345.6BU /ml,阳性率为4.6%(6/130),6例均为重型HA患者,占重型HA患者的6.5%(6/91);(2)130例HA患者中发生1倒位的患者2例(1.5%),均为重型HA患者,占重型HA患者的2.2%;(3)71例HA患者内含子22倒位阳性患者18例(23.9%),其中34名重型HA患者中22倒位阳性16例,占重型HA的47.1%。结论:(1)本组HA患者凝血因子抑制物阳性率略低于国外相关文献报道;(2)HA患者内含子22倒位,内含子1倒位的发生率分别为25.4%和1.5%,内含子1倒位的发生率低于国外相关报道,内含子22倒位的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近。(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2-05-21)
陆晔玲,丁秋兰,戴菁,王鸿利,王学锋[9](2012)在《F8基因内含子1倒位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中的筛检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328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F8基因内含子1倒位(INV1)的检测,得出中国血友病A患者中INV1的检出率。方法 APTT、PT、FⅧ活性(FⅧ:C)测定进行HA的表型诊断并分型。用序列特异的两组PCR进行F8基因内含子1倒位检测。改良的Nijmegan法对FVⅢ抑制物进行检测。多重荧光PCR法检测F8基因内外的7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对328例HA患者表型检测显示,重、中、轻型分别为75%、17.68%、7.32%。9例重型HA患者(3例来自(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05-03)
李坦[10](2009)在《血友病A患者FⅧ基因内含子1及22倒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血友病A (hemophilia A,HA)是由于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 FⅧ)基因缺陷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性患病率约为1/5000~1/10000。FⅧ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Xq28,全长186 kb,由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组成。导致HA的基因突变种类繁多,呈高度异质性。其中重型HA多由大的DNA片段缺失、倒位或插入等引起。1993年发现约半数重型HA发生FⅧ因子内含子22倒位。近年来发现,FⅧ内含子1倒位是仅次于内含子22倒位导致重型HA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首次联合运用FⅧ基因内含子1和22倒位基因突变位点,对81例HA患者和6个血友病家系的11例可能携带者进行直接基因诊断。FⅧ抗体的产生是HA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FⅧ基因突变也是血友病A患者产生FⅧ抗体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就FⅧ基因内含子1和22倒位与抗体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目的对HA患者进行FⅧ抗体检测,同时对这些患者及其家系携带者进行FⅧ基因内含子1及22倒位分析,探讨FⅧ基因内含子1及22倒位两种基因突变在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与FⅧ抗体产生的相关性。对其中部分血友病患者家系的可能携带者进行直接基因诊断,以确定其对血友病家系进行遗传学控制具有的意义。方法运用血浆凝固法(一期法)及Nijmegen法对157例HA患者进行F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VIII activity ,FⅧ:C)及FⅧ抗体检测;采用双管多重PCR及长距离PCR (long-dista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LD-PCR)技术对其中81例HA患者进行FⅧ基因内含子1及22倒位分析;并对其中部分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结果157例HA患者中重型129例,中型20例,轻型8例,其中经FⅧ:C测定确诊的5例轻、中型HA患者,其内含子22倒位结果阳性,复查上述患者FⅧ:C均小于1%,故诊断为重型。进行倒位分析的81例HA患者中重型65例,中型13例,轻型3例。81例HA患者中3例为内含子1倒位,均为重型,占重型4.6%(3/65);内含子1倒位患者中1例为FⅧ抗体阳性(1/3)。用该基因信息对1个内含子1倒位患者家系的2名女性进行了检测,1例为携带者,1例为非携带者。81例HA患者中25例为内含子22倒位,均为重型,占重型38.5%(25/65),内含子22倒位患者中发现1例为FⅧ抗体阳性。用该基因信息对5个内含子22倒位患者家系的9名女性进行了检测,7例为携带者,2例为非携带者。结论内含子1倒位是继内含子22倒位外导致重型HA的另一重要分子发病机制。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和内含子22倒位可能是抗体产生的高危因素之一。FⅧ基因内含子倒位检测不仅可用于血友病直接基因诊断、家系调查;同时内含子22倒位检测还可纠正表型诊断引起的临床分型偏差。与Southern印迹杂交法比较,LD-PCR方法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系直接基因检测,具有简便、省时、灵敏、准确,不需操作放射性同位素,便于临床常规应用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内含子倒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对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和1例异常内含子22倒位所导致的血友病A分别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调查、表型检测、基因分析,并对新发现的蛋白C Gly74Ser突变进行了蛋白体外表达和酶动力学研究,探讨它们的分子发病机制。蛋白C(protein C)是一种Vit K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能被凝血酶(Thrombin,Th)-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复合物激活为活化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在辅因子蛋白S(protein S)的辅助下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V(FVa)和活化的凝血因子VIII(FVIIIa)。我们发现一例静脉血栓家系,先证者血浆PC抗原正常,但凝固法测定抗凝活性仅为正常血浆的34%;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均携带一个新的PROC基因突变(c.346G>A,p.Gly74Ser);采用先证者血浆进行凝血酶生成试验,结果显示APC抗凝活性明显减低。酶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PC-G74S突变体蛋白可以被Th-TM复合物正常激活;在不含PS的实验条件下,APC-G74S表现出正常的抗凝活性和酶催化位点活性。但在含PS的实验条件下,APC-G74S的抗凝功能明显受损;采用FVa-Leiden作为底物也获得了相同结果,证实G74S突变影响了APC对FVa-Arg306位点的裂解。这些结果提示G74位点是APC与PS结合的关键位点。血友病A(Haemophilia A,HA)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大约一半的重型HA患者由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引起(intron 22 inversion,Inv22)。Inv22由F8基因内含子22内的1个同源序列(intron 22 homolog,int22h)与F8基因外的2个int22h间发生非等位基因同源重组(nonallel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NAHR)产生,基本类型包括int22h相关的倒位(分为I型和II型)、int22h介导的缺失和int22h介导的大片段重复。异常Inv22模式指除了4种基本类型以外的由int22h介导的基因重组。大多数Inv22来源于父系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目前仅报道一例女性嵌合携带者。通过长距离PCR预扩增结合AccuCopy定量技术(AccuCopy quantification combined with pre-amplification of long-distance PCR,AQ-PLP),我们诊断出1例携带异常Inv22模式的家系,并采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先证者基因断裂点,阐明分子发病机制。先证者携带新的异常Inv22模式,可概括为一段位于int22h-2到TMLHE基因1号内含子之间的113.3kb大片段重复替代了F8基因内含子23号到int22h-1之间18.1kb大小的片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先证者母亲的胚胎发育早期,母亲表现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嵌合。重组机制可能为微小同源介导的断裂诱导的复制(microhomology-mediated break-induced replication,MMBIR)和断裂诱导的复制(break-induced replication,BI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含子倒位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昆.血友病A患者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及方法对比[D].山西医科大学.2019
[2].陈昌明.PROCGly74Ser突变导致蛋白C缺陷症和异常内含子22倒位导致血友病A的分子发病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3].黄吉娥,张婧,刘咏梅,杨芳,曾小菁.75例血友病A患者内含子22及1基因倒位情况分析[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
[4].吴涌,胡志青,王晓琳,庞佳伦,李卓.人凝血因子Ⅷ基因22号内含子倒位型突变的原位修复研究[C].2014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全国第十叁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5].游国岭,迟昆,陆晔玲,戴菁,王学锋.F8基因新的异常内含子1倒位的分子机制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报告集.2014
[6].梁伟玲,韦红英,周峻荔.长距离PCR与倒位PCR对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的比较[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
[7].秦秀玉,杨林花,刘秀娥,赵华,张睿娟.血友病A患者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及其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
[8].秦秀玉.血友病A内含子22及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2
[9].陆晔玲,丁秋兰,戴菁,王鸿利,王学锋.F8基因内含子1倒位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中的筛检及应用[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10].李坦.血友病A患者FⅧ基因内含子1及22倒位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