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腐解秸秆覆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秸秆,水稻,蕹菜,土壤,豆瓣,氮素,产量。
半腐解秸秆覆盖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曦,孙佳[1](2019)在《探究秸秆腐解物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绿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在园林绿化中,通过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对改善我国园林土壤起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深入分析秸秆覆盖对园林土壤产生的影响,以期改善我国园林土壤起到指导和促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8期)
李换平[2](2018)在《设施内土表覆盖截段小麦秸秆的腐解效应及水生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盐渍化及连作障碍问题日益明显,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设施内淹水种植水生蔬菜或土表充分湿润种植水生蔬菜均能很好的缓解土壤盐渍化。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以及大量可被利用的营养元素,因此秸秆的利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秸秆焚烧以及田间无序堆放显然违背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秸秆直接还田是最简便最有效的利用途径。本试验于设施内种植水生蔬菜土表覆盖截段的小麦秸秆,利用设施高温、高湿加有氧发酵的条件加快秸秆的腐解,并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当季蔬菜产量和品质,探究不同还田量及不同长度的小麦秸秆腐解效应,可望为小麦秸秆的高效利用和设施蔬菜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11月-2016年4月,低温季节越冬茬口按照500 kg/亩的还田量,将小麦秸秆截段成10 cm的小段,土表覆盖后种植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土表水层电导率最大值为1180.7 μS.cm-1,土表水层氧化还原电位最低值为-80mv;经140天腐解后,小麦秸秆腐解率为66.67%;处理第1次采收的豆瓣菜产量低于对照,第2、3次均高于对照,处理组的产量呈上升趋势;豆瓣菜磷、钾含量上升且高于对照;豆瓣菜VC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黄酮、总酚等养分含量优于对照;相比对照而言,处理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全磷含量的降幅低于对照。说明小麦秸秆截段后土表覆盖还田能够提高腐解率,并能够提高豆瓣菜产量和品质,培肥土壤。2、2016年4月-10月,鉴于低温越冬茬口试验小麦秸秆已有较高的腐解率,所以本季试验增加小麦秸秆还田量,按照1000kg/亩进行还田并种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土表水层电导率最大值为1806 μS.cm-1,土表水层氧化还原电位最低值为-180.3 mv,163天后,腐解率达85.00%;水蕹菜总产量处理高于对照,VC、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优于对照;土壤有机质、全磷及全钾含量增加。说明高温高湿环境加有氧发酵更有助于小麦秸秆的腐解。3、2017年3月-7月,将小麦秸秆截成小段并种植水蕹菜,设置处理1为10 cm,处理2为15 cm,经129天的腐解,小麦秸秆腐解率分别为78.77%和77.57%;水蕹菜总产量处理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1高于处理2,VC及可溶性糖含量处理1高于处理2,均高于对照,N03-含量低于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理2高于处理1、N03-含量处理显着低于对照。说明小麦秸秆的长度越短,越有利于秸秆的腐解,对水蕹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越显着。在设施高温环境下,高温季节试验小麦秸秆的腐解率显着高于低温季节,高温季节对小麦秸秆进行加量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补充效果更好。10cm的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后腐解率高于长度为15 cm的小麦秸秆,不同还田量的小麦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等含量,小麦秸秆截段还田还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李静静[3](2018)在《地膜覆盖和施肥条件下新添加秸秆碳腐解及在土壤团聚体中残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秸秆碳等外源碳在土壤中固定的主要场所。秸秆碳在土壤中的周转固定主要依赖于土壤微生物作用。目前,有关秸秆碳在农田土壤团聚体中的固定转移研究较多,然而,关于地膜覆盖(以下简称“覆膜”)和施肥条件下秸秆碳的腐解、微生物对秸秆碳的利用和秸秆碳在土壤团聚体中残留尚不太清楚。本研究基于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通过向土壤添加~(13)C标记的玉米秸秆,测定土壤中来源于秸秆碳的含量及其团聚体中秸秆碳的含量,分析微生物对秸秆碳的利用,探讨覆膜和不同施肥条件下秸秆碳在土壤中的腐解及其在土壤团聚体中的残留。本研究选择裸地(不覆膜)和覆膜条件下四种不同施肥处理,即不施肥(CK)、单施中量氮肥(N2)、单施中量有机肥(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M1N1)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覆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低于裸地条件下对应施肥处理,说明覆膜能够加速SOC分解。秸秆加入土壤180 d后,覆膜下CK、N2、M2和M1N1处理土壤中~(13)C-SOC含量分别为0.32 g kg~(-1)、0.29 g kg~(-1)、0.30 g kg~(-1)和0.29 g kg~(-1);裸地下对应处理土壤中~(13)C-SOC含量分别为0.35 g kg~(-1)、033 g kg~(-1)、0.31 g kg~(-1)和0.30 g kg~(-1)。不同覆膜和施肥条件下,SOC中来源于秸秆碳(~(13)C-SOC)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培养期间,覆膜土壤秸秆残留率低于裸地土壤。秸秆碳在CK处理土壤中残留率最高,裸地和覆膜土壤中平均分别为53.25%和48.02%;M1N1处理中最低裸地和覆膜土壤中平均分别为33.99%和28.95%。(2)添加秸秆使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而MBC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M2和M1N1处理显着(P<0.05)增加了土壤MBC含量。同一施肥处理土壤MBC含量覆膜>裸地。覆膜M2处理土壤MBC中来源于秸秆碳的(~(13)C-MBC)含量最高,平均为71.09 mg kg~(-1);裸地M1N1处理土壤~(13)C-MBC含量最高,平均为57.60 mg kg~(-1)。覆膜和裸地条件下CK处理~(13)C-MBC含量均最低,为29.88~41.56 mg kg~(-1)。培养180 d后,M2和M1N1处理土壤~(13)C-MBC含量显(P<0.05)着高于N2和CK处理。(3)秸秆碳首先在0.25~1 mm团聚体中富集,分别占团聚体有机碳的3.64%~9.45%而>2 mm和1~2 mm团聚体中秸秆碳含量较低,占1.60%~3.03%。随培养时间延长0.25~1 mm和<0.25 mm团聚体残留秸秆碳含量降低,而>2 mm和1~2 mm团聚体中秸秆碳含量随时间延长增加,说明小团聚体利于外源碳分解。覆膜<0.25 mm团聚体残留秸秆碳含量在M2和M1N1处理中较高;0.25~1 mm团聚体残留秸秆碳含量在CK处理最高;1~2 mm团聚体残留秸秆碳含量在N2处理土壤中含量最高。裸地与覆膜相比,覆膜使土壤团聚体中秸秆碳含量降低。(4)覆膜和施肥使团聚体中秸秆碳储量随时间逐渐向大团聚体中转移。0.25~1 mm团聚体中秸秆碳储量最高,是储存秸秆碳的主要粒级,1~2 mm团聚体中秸秆碳储量最低。N2处理在覆膜条件下的0.25~1 mm团聚体中秸秆碳储量显着(P<0.05)低于对应裸地土壤。>2 mm团聚体中秸秆碳储量在M1N1处理土壤中最高;1~2 mm团聚体中秸秆碳储量在N2处理中最高,团聚体所占百分数最大;0.25~1 mm和<0.25 mm团聚体中秸秆碳储量在CK处理中均最高。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秸秆碳0.25~1 mm团聚体中含量较高,是团聚体残留秸秆碳储量最高的粒级,对秸秆碳的富集和保护能力强。覆膜和施肥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种类,促进秸秆碳在土壤中的腐解,减少土壤中秸秆碳残留量。因此,覆膜和施有机肥有利于秸秆碳的腐解,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严吴炜[4](2016)在《设施浅水土表覆盖水稻秸秆的腐解效应及对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设施蔬菜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设施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新模式能明显缓解土壤盐渍化、降低病虫害基数,对防控连作障碍具有明显效果。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本试验将设施水旱轮作新模式与作物秸秆还田新技术结合起来,在设施水生蔬菜土表覆盖水稻秸秆,既能利用设施水田高温高湿加速秸秆腐解、又能避免秸秆埋土产生还原性有害物质影响水生蔬菜生长,系统地研究了大棚蔬菜不同季节茬口下水稻秸秆腐解规律、主要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对当季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设施蔬菜生态栽培新模式及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探究大棚内不同季节水生蔬菜表土覆盖水稻秸秆的腐解规律及对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采用塑料箱栽培方式,春茬从2015年4月6日开始至2015年7月1日浅水种植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Fsk.);夏茬从2015年7月16日开始至2015年10月3日浅水种植蕹菜;秋冬茬从2015年11月14日开始至2016年3月23日种植豆瓣菜(Naasturtium of ficinaleR.Br.)。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大棚内水生蔬菜土表覆盖水稻秸秆后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缓的变化趋势,氧化还原电位均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缓的变化趋势。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最大值为夏茬>春茬>秋冬茬。氧化还原电位最小值为夏茬<秋冬茬<春茬。经过春季、夏季大棚栽培茬口 3个月的蕹菜种植,水稻秸秆腐解率分别为75.33%,89.11%;经秋冬季大棚栽培茬口 4个月的豆瓣菜种植,水稻秸秆腐解率为69.34%。腐解率为夏茬>春茬>秋冬茬。春季和夏季秸秆覆盖处理的蕹菜前期产量均较低而后期显着提高,总产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秋冬季秸秆覆盖处理的豆瓣菜产量第1茬与对照无差异,第二茬显着高于对照,总产量较对照增加6.00%。秸秆覆盖处理显着降低了蕹菜及豆瓣菜的粗纤维含量,显着提高了春茬蕹菜矿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Vc、可溶性糖、黄酮、总酚含量均有所上升。不同季节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上升,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着下降,土壤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与对照无差异;春茬覆盖水稻秸秆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着上升,土壤蔗糖酶活性略有上升;夏茬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显着上升,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着。秋冬茬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显着上升,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不同季节大棚内水生蔬菜土表覆盖水稻秸秆腐解率均较高,且可以显着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改良土壤性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11-01)
陈银建[5](2011)在《不同作物秸秆覆盖和腐解菌剂应用对土壤养分及烤烟产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适合云南省曲靖烟区烟叶生产中作物秸秆覆盖种类,本文通过地膜与不同作物秸秆覆盖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使用秸秆腐解菌剂腐解不同作物秸秆试验,研究了不同作物秸秆覆盖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品质及植烟土壤肥力的影响和不同作物秸秆在施用腐解菌剂后的养分释放效率。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降低植烟土壤PH值,提高土壤营养。烟株生长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性比秸秆覆盖稍好,但中后期不如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在短时间里迅速提升土壤的温度,但维持温度稳定性较差,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土壤在气温较高时缓慢提升土壤温度,在气温降低时土壤温度缓慢降低,能够有效维持土壤温度的稳定,而这对烟株生长发育有利。秸秆腐解处理能显着提高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目,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加快秸秆腐解。秸秆覆盖处理减少无机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养分,并在烟株生育期持续供养。2、施用秸秆腐解菌剂对秸秆中有机质总量的释放影响不大,但是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加速秸秆有机质的释放。施用秸秆腐解剂使得秸秆速效氮总量的释放略有所增加,并能加速秸秆速效氮的释放,与对照相比其效果明显。使用秸秆腐解剂同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加速秸秆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释放。3、秸秆覆盖处理显着增加了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和茎围,提高了烟株的农艺性状,增加了烟株的生理代谢。各处理的农艺性状整体表现为:油菜秸秆覆盖>水稻秸秆覆盖>玉米秸秆覆盖>揭膜>不揭膜>对照。秸秆覆盖处理显着提高烟叶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和烟叶均价,其中油菜秸秆覆盖最优,产量达2106.41kg/hm2,产值达28681.34元/hm2,均价达13.61元/kg,中上等烟比例达80.56%。各处理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表现为:油菜秸秆覆盖>水稻秸秆覆盖>玉米秸秆覆盖>揭膜>不揭膜>对照。秸秆覆盖处理显着增加了烤后烟叶中上部烟叶叶长、叶宽、单叶重和平衡含水率,显着降低了中部烤后烟叶单叶厚、叶面密度和含梗率。4、秸秆覆盖处理显着增加烤后烟叶钾的含量,降低了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秸秆覆盖处理显着提高了中部烟叶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提高烟叶的品质。秸秆覆盖处理显着提高了中上部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其中柠檬酸、草酸、苹果酸、油酸和草酸均达到显着水平,调节烟叶酸碱度,改进了吃味,使烟气变得醇和。不同作物秸秆覆盖对烤烟多酚和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表现均是:油菜秸秆覆盖>水稻秸秆覆盖>玉米秸秆覆盖>揭膜>不揭膜>对照。(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1-06-15)
时连辉,韩国华,张志国,刘登民,王清萍[6](2010)在《秸秆腐解物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作物秸秆腐解物的覆盖在园林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玉米、小麦、棉花秸秆的腐解物为覆盖材料,覆盖3、6、9cm,研究了不同秸秆腐解物及不同厚度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显着降低表层(0~10cm)土壤体积质量,提高土壤渗透性,具有显着的保水作用,如覆盖1a,各材料覆盖6cm效果理想,如覆盖2a,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覆盖最佳覆盖厚度为9cm,棉花秸秆最佳覆盖厚度为6cm;3种秸秆覆盖6cm时,杂草减少96%以上,覆盖9cm时,杂草抑制率达100%;覆盖1a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显着增加;覆盖后地面径流浑浊度减少90%以上;覆盖还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农业废弃物园林覆盖省水、省肥、省工,符合节约型园林的要求,生态效益显着,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石英,沈其荣,冉炜[7](2002)在《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对~(15)N的吸收和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模拟田间条件下的水泥池 (微区 )内 ,用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水稻 ,两个水平的1 5N标记尿素分别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 ,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的 1 5N在水稻各部位的分配、1 5N的利用率和土壤 -植株系统的氮素平衡。结果表明植株氮素含量中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 (Ndff% )、水稻对 1 5N的吸收和利用率以及 1 5N的土壤残留率因标记肥料的施用时期和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分蘖肥的1 5N在水稻各部位中的 Ndff%最高 ,而作为基肥施入的1 5N在水稻体内的 Ndff%最低。植株对氮肥利用率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 5 .5 8%和 5 1.5 3% ,氮肥的土壤残留率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 13.81%和 2 9.87%。(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02年03期)
石英[8](2001)在《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氮素营养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旱作水稻不同覆盖和水作条件下水稻的生物效应和植株吸氮特征,研究了半腐解秸秆覆盖条件下和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效应和植株吸氮特征;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半腐解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时期施用的~(15)在水稻体内的分配和氮肥利用率、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无机氮之间的变化以及残留~(15)的后效;采用根际培养箱方法研究了半腐解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的根际土壤速效氮的时空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旱作水稻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N表现为前期较高,而后逐渐下降。在旱作条件下土壤速效氮以硝态氮为主,旱作条件下水稻各部位的含氮量均大于水作;旱作水稻的氮素吸收、累积主要在拔节期以后,而水作水稻从移栽后就大量吸收氮素,灌浆期后很少吸收氮素;半腐解覆盖为最佳覆盖物,其产量为84kghm~(-2),旱作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水作的12倍以上。 半腐解秸秆覆盖和不同施氮条件下,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与土壤无机氮最小指标呈显着正相关,水稻的产量、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以210kgN/hm~2处理最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对土壤氮的依存率逐渐降低。 半腐解秸秆覆盖条件下,氮素含量中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Ndff%)、水稻对~(15)的吸收和利用率以及~(15)的土壤残留率因标记肥料的施用时期和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分蘖时期施用的~(15)N在水稻各部位中的Ndff%最高,而作为基肥施入的~(15)N在水稻体内的Ndff%最低。植株对氮肥利用率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5.58%和51.53%,氮肥的土壤残留率最低和最高值为13.81%和29.87%。 基施~(15)N15天后,土壤微生物对基施~(15)N的固持率和~(15)(NO~-)_3-N占基施~(15)N百分比均较高,而其它时期施用的~(15)N进入土壤微生物和(NO~-)_3-N均很低。齐穗期土壤微生物对~(15)N的固持与水稻的吸收相关系数为0.739。,~(15)(NO~-)_3-N占施氮量的百分比与土壤微生物对~(15)N的固持率的相关系数为0.939。 小麦对残留~(15)N的利用率为基肥>穗肥>分蘖肥(在水稻季节施用的肥料),且施氮高的后效>低氮处理。个麦在水稻’侗基肥处理的土壤中对残留’呐的利用率占两季迭加利用率的29%。 不同施氮处理在水稻移栽ID内根际NH厂N和NO-厂N含量基本接近,NH二N在根区和近根区亏缺,NO厂N在近根区13mm内富集一一月后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各施氮处理土体中NH乙-N都低于5 mg/Kg,而NO”广N均在15m岁他以上,并随施氮量的不同而在0jmm处有不同程度的富集:根系的吸收可以影响到 15nun的区域的NO”;N变化。七壤的硝化活性随根区的距离增加而降低.水稻植株根部NO。N含量大于叶部而NR的活性却相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1-05-01)
半腐解秸秆覆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盐渍化及连作障碍问题日益明显,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设施内淹水种植水生蔬菜或土表充分湿润种植水生蔬菜均能很好的缓解土壤盐渍化。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以及大量可被利用的营养元素,因此秸秆的利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秸秆焚烧以及田间无序堆放显然违背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秸秆直接还田是最简便最有效的利用途径。本试验于设施内种植水生蔬菜土表覆盖截段的小麦秸秆,利用设施高温、高湿加有氧发酵的条件加快秸秆的腐解,并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当季蔬菜产量和品质,探究不同还田量及不同长度的小麦秸秆腐解效应,可望为小麦秸秆的高效利用和设施蔬菜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11月-2016年4月,低温季节越冬茬口按照500 kg/亩的还田量,将小麦秸秆截段成10 cm的小段,土表覆盖后种植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土表水层电导率最大值为1180.7 μS.cm-1,土表水层氧化还原电位最低值为-80mv;经140天腐解后,小麦秸秆腐解率为66.67%;处理第1次采收的豆瓣菜产量低于对照,第2、3次均高于对照,处理组的产量呈上升趋势;豆瓣菜磷、钾含量上升且高于对照;豆瓣菜VC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黄酮、总酚等养分含量优于对照;相比对照而言,处理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全磷含量的降幅低于对照。说明小麦秸秆截段后土表覆盖还田能够提高腐解率,并能够提高豆瓣菜产量和品质,培肥土壤。2、2016年4月-10月,鉴于低温越冬茬口试验小麦秸秆已有较高的腐解率,所以本季试验增加小麦秸秆还田量,按照1000kg/亩进行还田并种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土表水层电导率最大值为1806 μS.cm-1,土表水层氧化还原电位最低值为-180.3 mv,163天后,腐解率达85.00%;水蕹菜总产量处理高于对照,VC、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优于对照;土壤有机质、全磷及全钾含量增加。说明高温高湿环境加有氧发酵更有助于小麦秸秆的腐解。3、2017年3月-7月,将小麦秸秆截成小段并种植水蕹菜,设置处理1为10 cm,处理2为15 cm,经129天的腐解,小麦秸秆腐解率分别为78.77%和77.57%;水蕹菜总产量处理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1高于处理2,VC及可溶性糖含量处理1高于处理2,均高于对照,N03-含量低于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理2高于处理1、N03-含量处理显着低于对照。说明小麦秸秆的长度越短,越有利于秸秆的腐解,对水蕹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越显着。在设施高温环境下,高温季节试验小麦秸秆的腐解率显着高于低温季节,高温季节对小麦秸秆进行加量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补充效果更好。10cm的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后腐解率高于长度为15 cm的小麦秸秆,不同还田量的小麦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等含量,小麦秸秆截段还田还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腐解秸秆覆盖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曦,孙佳.探究秸秆腐解物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9
[2].李换平.设施内土表覆盖截段小麦秸秆的腐解效应及水生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8
[3].李静静.地膜覆盖和施肥条件下新添加秸秆碳腐解及在土壤团聚体中残留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4].严吴炜.设施浅水土表覆盖水稻秸秆的腐解效应及对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6
[5].陈银建.不同作物秸秆覆盖和腐解菌剂应用对土壤养分及烤烟产质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6].时连辉,韩国华,张志国,刘登民,王清萍.秸秆腐解物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
[7].石英,沈其荣,冉炜.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对~(15)N的吸收和分配[J].中国水稻科学.2002
[8].石英.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氮素营养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