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斌林延彬王瑞武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110027
摘要:本文主要陈述了有关水泵的修复方法,合理保护水泵及相关部件的手段,以及对水泵修复和保护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说明以上情况,文章通过案例,分别说明了通过对水泵及重要部件的合理研究,采用专业的抗腐蚀、气蚀及耐磨材料修复,利用新型高分子专用材料的自身抗腐蚀性,弥补金属被弱酸腐蚀的弱点,避免金属被腐蚀后磨损,以达到对水泵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水泵效能,节省用电费用;减少多余的修复资金,减少对备件的购买;另一面还能达到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省时省力的目的,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生产效益。最后从以上的分析和陈述中,强调了:专业的维修维护技术的概念不但是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维修维护技术资源,使企业用户在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实现技术进步和全面升级。
关键词:水泵;修复;保护;意义
水泵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受工作条件影响,经常出现腐蚀、气蚀、冲刷、磨损等现象,导致设备失效。企业只能投入大量的资金购入新的设备,而报费大量的部件,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采用专业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抗腐蚀、气蚀及耐磨材料修复,除材料自身所具备的优越性能外,与金属相比较,金属的耐磨靠的是硬度,是常量。而材料性能本身是变量,由于它的特殊分子结构赋予的高弹性,适应交替变形和温度的变化等性能,确保材料的吸震性、耐磨性的提高。其高密度的分子量及光滑表面,不但提高抗气蚀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泵效。而材料自身具有的抗腐蚀性,更好的弥补了金属被弱酸腐蚀的弱点,避免金属被腐蚀后磨损再腐蚀再磨损的恶性循环,从而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例(一):提高泵效
离心泵气蚀、磨损的修复保护。首先,泵效是可以提高的,是科学的。泵因磨损、气蚀等原因,造成叶轮、壳体受损,导致泵效下降直至设备失效。据初步估算,一台1200S56型水泵泵效降低10%,则每提一方水多耗电0.075度,按一年提水量2000万方计算,需多支付电费64800元。”
如果是把一个这样的叶轮用专用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产品进行修复保护,泵效至少提高30%以上,由此算来给用户带来的效益是惊人的。也就是讲,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修复的泵,可能在半年内,从电费中就可以将投入的资金节省回来了。
例(二):省钱
泵壳体腐蚀磨损的修复保护。
设备在生产运行中,受悬浊液、泥浆等的影响,导致泵体腐蚀、磨损,使用4-5月即磨穿报废,更换新的部件需花费8000.00多元。而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进行成型修复和防腐保护,不但解决了此类问题,达到正常的使用周期,且修复费用仅为1000.00元,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更换费用。产品同时具有的重复修复性能,其重复修复的费用通常为首次修复费用的一半,而将修复的泵体进行重复使用,又为企业节省了购买新部件的投入资金。
例(三):省时
离心泵泵体、泵盖内螺纹腐蚀磨损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腐蚀及震动影响造成螺栓松动,导致螺纹磨损,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而采用专用的金属材料修复,可在不拆卸的情况下,利用新螺栓的标准螺纹进行现场修复,大大节省停机时间,且效果优于新螺纹的使用周期。这是因为新型高分子材料自身具有金属不具备的退让性,将震动造成的应力减弱,且材料自身的非金属性质,使其涩性远远大于金属,杜绝了因松动而造成的磨损。其材料所具有的优越的抗腐蚀性,也避免了设备因腐蚀而导致的螺纹损伤。
例(四):省力
离心泵托架轴承室磨损
在不需机械加工的情况下实施修复,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停机时间,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为企业节省修复费用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生产效益。
由此看来,专业的修复和保养在企业生产中的设备是十分广泛的,它可以应用于化工(搪玻璃罐、换热器等)制造(电机)等行业设备的修复和保养。要想做到最有效的应用专业的修复和保养,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水平,而且需要好的观念来支持技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对于企业管理部门来言,习惯的认为更换设备是最好的选择,这种观念的由来是基于对科学的、先进的维修、维护手段的长期匮乏所导致的。更因为对新技术信息获取的条件受到极大的局限,从而导致从事此项工作的机构、人员不得不以牺牲企业的更大利益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长此以往将势必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高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也就愈加尖锐,为此,企业的管理者虽然对此类费用的支出进行了必要的约束和控制,但是迫于生产的需要往往又不能而为之,于是,企业有限的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和巨大浪费的现实也就不可避免了。
专业的维修维护技术的概念不但是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维修维护技术资源,使企业用户在设备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实现技术进步和全面升级。目前,国际上一些这方面的先进企业,没有将销售产品作为最终目标,而是凭借在全球多年的成功运行经验将产品、技术、服务统一成为一个三位一体的技术项目,通过与企业用户现有机构的全面结合,帮助企业解决现有维修维护系统中的不足与不能,使其成为企业用户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