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1]2015年在《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新疆图书出版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003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其中,图书出版业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并迅速在全国范围正式展开。十余年来,随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图书出版业快速发展,行业生态已经发生较大改变:集团化建设初具规模,出版社企业化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媒介技术发展推动传统图书出版转型升级,以数字出版为主体的图书出版新业态迅速发展,图书出版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状况相比,新疆图书出版业目前体制单一,机制不活,传播效益不高,生态活力不足,生存瓶颈凸显。面对行业快速发展态势和新疆社会发展要求,新疆图书出版业迫切需要正视危机,解决问题,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满足新疆各民族文字受众群体多样化需求,提高自我生存发展能力。本文以媒介生态学理论关照新疆图书出版业生存发展状况。将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社会条件作为外环境,解读外环境各要素以资源供给的方式对新疆图书出版种群生存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图书出版社的组织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经营战略作为内环境,探讨内环境各要素对新疆图书出版有机体和种群建构生态系统食物链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内、外两个环境的考察,厘清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的资源要素,按照媒介生态系统生存发展规律,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提出外环境资源供给优化策略、内环境生态位建构发展策略,以推动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为新疆图书出版业转型发展探索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分六个部分,导论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分五章,通过概述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外环境、内环境资源状况,分析存在的危机,提出发展对策。第一章回顾发展历程,总结种群生存特征。对应于我国图书出版业生态发展变化,与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相适应,本文将新疆图书出版业发展界定为1010-1077年组织建构阶段、1078-2000年内部机制改革阶段、200-年至今转型发展阶段共叁个阶段。总结新疆图书出版种群的生存特征表现为:传播符号多元化、小众化,种群分布“大杂居小聚集”,生存方式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种群内向化、汉文图书出版种群外向化。第二章厘清外环境资源状况。影响新疆图书出版业生存的关键资源存在于新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四个环境中,本论文通过探寻外环境在资金、受众、内容等关键资源供给方面与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所形成的密切关系,揭示新疆政治生态严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不均衡、技术生态落后的状况,以及这些外环境生态与新疆图书出版种群获取食物链资源之间的互动、共存关系。第叁章厘清内环境资源条件。从新疆图书出版社体制机制、人力资源、经营特点、战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新疆图书出版业内生态环境特点主要表现为:体制一元化,对政策资源依存度高,出版社内部资源配置从大众图书市场流向教材教辅和公益性采购项目两大主导性业务。第四章具体考察生态危机。由于关键资源中的政策因子激增,文化和科技等生态因子难以发挥效能,导致生态系统资源供给失衡,这种状况制约新疆图书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一元体制下食物链资源单一导致食物链闭环错位,民文图书出版受众生态位建构不足,汉文图书出版受众生态位被置换,公益性出版受众心理生态位建构失效,这些因素降低了新疆图书出版业自我生存能力和图书市场竞争能力。第五章提出内外环境优化策略。运用媒介生态学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外环境优化策略:建立动态平衡、“政事分开”的政策资源供给机制,对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实施实行监督考核;图书出版社分类实施转企改制,重构公益性和经营性出版种群结构;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培育民文出版产业集群。提出内环境优化策略:实施内容生态位差异化,建立新疆品牌;推动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以互联网思维搭建平台,精准化满足各民族受众需求,建构受众生态位,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媒介技术推动下,图书出版业生态充满活力,内容生产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市场边界逐步扩大,媒介竞争愈演愈烈。通过进入图书市场建构受众生态位,探索一条符合图书出版业发展规律、适应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状况的发展道路,才能使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在转型过程中,始终与社会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和谐的物质、能量转换关系,成为特色鲜明、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图书出版种群。
曾庆宾[2]2003年在《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发展历程。出版单位经历过企业、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由于出版业显着的意识形态特征,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党和政府机关的附属物,过分地强调其政治和教化功能,其发展历程和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一样,几经风雨,几经周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并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成长期的主导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如何发展、壮大我国出版产业,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研究方法以实证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方法,描述和揭示了我国出版业发展的轨迹;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数学工具对我国出版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剖分析;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的方法,明确了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路向和实际操作的策略选择。 本研究论文共分四篇:第一篇,说明本研究论文的研究目的,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第二篇,描述了出版的起源、出版物与出版产业、西方出版产业及我国澳港台地区出版产业的现状,为以后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的研究打下基础;第叁篇,分析了我国出版业目前的现状,我国出版业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着重分析了我国出版业存在的弊端,为研究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理清思路;第四篇,厘清了长期困扰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叁个概念性问题,探讨了如何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战略导向和制度安排,研究了影响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并归纳了研究的结论和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论文的创新方面:(1)通过实证和理论归纳、演绎的方法,证明了我国出版物是商品,出版社是企业,出版业是产业,从理论上还出版产业以本来面目八2)设置一套较完整的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和制度框架体系,提出了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整体设想及操作策略。诸如出版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制度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产业政策等等。这些将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陈朝华[3]2008年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国出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国出版发展研究》是在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战略重心和战略目标,总结、借鉴目前我国出版业发展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十年来一直从事出版工作的具体经验和深刻体会,在肯定目前我国出版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明确指出我国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分析我国出版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所在。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出版业该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希冀在出版领域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发一些有意义的探讨。论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一、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出版发展概况;二、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叁、当前中国出版业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促进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思考。要清楚为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出版的发展,首先必须了解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继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并对中国出版的发展历程有一清晰的认识。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从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理解、阐述和对中国出版发展史的梳理入手,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回顾了浩浩荡荡的中国出版史,展现了历史上中国出版的辉煌成就及目前中国出版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更明确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二部分首先从出版的本质属性和神圣职责出发,指出出版在人类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其本身具有的意识形态特性。然后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出版工作的首要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根据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建设明确提出的战略重心、建设和谐文化是形成高度文明的道德风尚的关键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出版工作必须树立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四个方面论证了出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从发展是出版工作的第一要务和出版必须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必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叁个方面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出版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出版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叁部分集中论述我国出版业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分别从产业结构、体制机制改革和版权贸易叁方面肯定了我国出版业目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接着指出目前中国出版存在的问题有四点,分别是:阅读新趋势挑战中国传统出版业、长期的版权贸易逆差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出版缺乏选题开创和产业整合的活力以及急需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针对上述问题,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旧有出版体制严重制约了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亟待以国际文化运营的战略思想建立成熟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第四部分指出科学发展观在出版工作中具体体现为“科学出版观”,详细阐释了科学出版观的具体内涵,并提出在出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出版观的具体思路。论文的一大特色是从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紧密结合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政策方略,紧扣十七大报告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以国际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新视点,开创性地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树立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四个方面论证了出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对当前我国出版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由科学发展观引申到科学出版观,指出科学出版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出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并从调整出版思路和出版结构、创新出版内容和出版形式、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区域发展带动全面发展、整合出版资源五个方面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出版观的具体思路,对启发出版行业内的思考和探讨,解决现实问题,走出当前困境,取得更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邹微微[4]2008年在《新形势下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出版公司迂回进入,给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政府部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版体制改革内容更广、更深入;信息技术为图书出版业发展造就新的技术环境等等。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组建出版集团,加快新技术应用步伐等等。然而,制约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本文第一章分析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并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图书出版业的内涵和特征及产业链,并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第叁章剖析了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图书出版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了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特点。第四、五、六章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工具,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叁方面对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展开分析,并从中提炼了存在于中国图书出版业中的主要问题。第七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快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饶德江, 莫梅锋[5]2004年在《上下求索中创新开拓——2003~2004中国媒体发展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媒体发展理论研究述评媒体发展宏观研究述评广播电视发展研究述评报刊业发展研究述评出版业发展研究述评网络发展研究述评广告经营与媒体发展研究述评2003~2004年中国的媒体发展态势凶猛。改版、合作、合并、交流、推广等媒体活动层出不穷。同样,在媒体发展研究上,各种媒介思想相互激荡,并产生火花,呈现出媒体发展研究更加深入、专门化和务实的特征。两年来,在研究过程中,媒体研究专家学者纷纷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媒体发展理论、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的视角,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结合我
覃莉[6]2008年在《中国出版产业促进的政策选择》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出版业正在步入一个风云际会的大出版时代。出版产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发展、壮大我国出版产业,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书作者结合国内外出版发展成果的历史和现状,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传播学研究和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出版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这使得本文成为聚焦出版产业深入研究见解独到的着作。本文以分析研究文献、收集大量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研究方法再现出版产业在发展中的特征和规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中国出版产业的概况及说明本研究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理论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考察洞悉出版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叁章将视野拓展到出版产业发达的西方欧美国家,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产业的考察,总结特征、分析特征产生的原因;第四章是发达国家出版产业发展经验的借鉴及比较。探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经验和体会;第五章聚焦中国出版产业促进的政策选择,分别就产业政策与产业促进的理论分析、增长方式转变、商业模式等进行深入阐述。最后,作为总结,提出促进中国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李镜镜[7]2014年在《日本电子书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数字出版革命的迅速推进,在电子书阅读器持续火爆和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电子书成为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命题。日本作为老牌出版强国其电子书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且伴随着日本数字内容产业的整体推进发展迅猛,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电子书市场发育最快的国家之一,是我们很好的参照和比较对象。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日本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和分析。立足于日本电子书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发展特征,本文先从发展规模、市场结构和发展阶段叁个方面梳理了日本电子书产业的发展概况,然后利用“钻石模型”从日本电子书发展的产业基础、电子书市场的消费需求、电子书企业的发展策略、电子书发展的政府干预和电子书产业的发展机遇五个方面概括分析了影响日本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因素和日本电子书产业发展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日本电子书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快速增长态势,经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现阶段日本电子书产业发展不管是在总量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与美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面向新型终端电子书已经取代面向手机终端电子书成为日本电子书市场份额最大的业务类型,电子书内容更加丰富但仍以数字漫画为主。(2)日本高度成熟和发达的传统出版为电子书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内容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为代表的电子书终端的发展和电子书产业相关的通信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则为日本电子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3)日本电子书的普及程度度相比美国、英国等电子书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在电子书时代日本消费者继续保持对于漫画等娱乐消遣性阅读的偏好;面向新型终端电子书消费开始起步,并涌现了一批电子书平台;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子书消费者选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作为电子书阅读终端。(4)日本电子书企业在面向手机终端电子书发展阶段形成了以运营商为主导的业务发展模式,而在面向新型阅读终端电子书发展阶段则采取了“合纵连横”的发展策略;电子书企业采取“利益同盟”和“市场制衡”的方式来与电子书平台争夺电子书定价权;电子书产业发展更多处于“跑马圈地”和“列强纷争”的状态。(5)与美国、英国等国不同的是,日本政府在日本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建立了一套完善且严格的电子书版权法律保护和行政保护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推动电子书发展的产业规划和战略政策;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日本政府通过行政协调、财政支持和财政补贴等手段为电子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秩序。(6)技术标准的发展、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全球市场的发展为日本电子书产业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
王菲[8]2013年在《中国出版传媒并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叁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成果,为文化传媒业实现从纯粹的“事业”属性中凸显“产业”属性奠定了深厚的政策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作为“企业身份”的中国出版传媒企业,在面临国内同业竞争加剧、国外传媒巨头吞并的双重压力下,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企业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但对于刚刚进入市场化阶段的中国出版传媒企业而言,并购还是一件新鲜的事情,绝大多数出版传媒企业尚未迈出并购发展的第一步。少数即使已经有过并购经历的出版传媒企业,囿于出版传媒业的特殊属性,在并购活动中呈现出行业自身的特点,同时亦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如并购策略不明晰、融资渠道有限、缺乏并购风险意识等。树立出版传媒企业的并购发展意识,建立出版传媒并购发展流程是摆在当前出版传媒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大课题。出版传媒企业需遵循出版传媒业自身特点,找到适合的并购发展框架。全文共六部分,以中国出版传媒并购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借助多学科理论进行探讨,提出适合中国出版传媒业发展的并购模式及优化并购流程,进而降低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推动中国出版传媒企业“走出去”并最终“实现国际化”。第一部分,主要陈述选题缘由、选题价值,综述国内外对传媒并购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介绍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二部分,考察国外出版传媒业百年并购发展轨迹,分析了国外传媒并购经历的五次并购浪潮,总结出国外传媒业的并购特点及发展模式,并以时代华纳进行了实例分析。第叁部分,结合中国出版传媒业并购发展现状,评述当前出版传媒并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得出我国出版传媒并购还处于初始阶段的结论。探讨建立符合出版传媒特殊属性的并购流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重点分析了中南传媒的并购发展策略及并购意义。第四部分,提出系统性的出版传媒并购流程框架,包括并购流程的建立和核心环节的优化。重点针对当前中国出版传媒并购流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为当前并购企业所忽略的核心环节,提出并购策略、并购对象估值、并购融资方式及并购整合环节的优化解决方案,建立适合出版传媒企业并购的完整、有效流程。第五部分,阐述了风险、企业并购风险、并购风险管理的性质及其相关性,总结出并购风险的特点,揭示了出版传媒并购存在的风险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出版传媒企业的一般风险控制对策及并购风险控制措施。第六部分,讨论出版传媒并购的国际化问题,明确提出海外并购是中国出版传媒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总结出版传媒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中国出版传媒企业海外并购趋势势提出可行建议。
饶德江, 莫梅锋, 熊蕾, 汪潇, 刘潆檑[9]2005年在《2005年中国媒体发展研究述评》文中认为在进行一项研究之前,我们必须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因此,研究述评必不可少。研究述评不应该只是某些专家学者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一个研究者必备之能力。如何建构一套科学的述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一个研究者来说都至关重要。研究述评的目的在于用最精简的语言呈现出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全貌。一般先科学地确定主题,再分别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研究成果进行"陈述"和"评论"。我们可采用叁种计量方法来确定主题:一是单纯的主题词统计、排序,得出研究的热点,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挖掘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二是共词聚类法(Co-word Cluster),共词聚类是对当前发表文献的直接统计,反映的是目前已有论文所集中关心的主题,它不仅寻求高频率出现的词,更注重这些词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反映主题之间的关系;叁是同被引(Co-citedCluster)聚类法,通过对以往发表的论文的引用情况表现人们目前关注的焦点。但是,我国媒体发展研究缺乏引文索引工具,此法也难以顺利实现。
曾元祥[10]2015年在《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造与运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增长迅猛,产业所显现出的发展前景与盈利空间,吸引了更多企业逐鹿数字出版市场,在产业主体渐成规模的过程中,相互间的分工也渐趋清晰,维系产业链有效运行的利益分配机制也日渐合理,数字出版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与廓清中。然而,数字出版产业链也存在着结构不完整、运行不顺畅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如何构建结构完整、协调运行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业已成为出版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产业链的分工协作,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阐述数字出版产业链形成与演化的基础上,对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基本构造、运行机制、运行效果开展深入研究,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在上述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强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管理的思路。本文研究发现,数字出版产业链是在产业融合的推动下,在技术、市场、政策的交织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并沿着“单一化—分化—融合化”的方向演进。数字出版产业链是由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技术开发商与平台提供商、产品与服务分销商基于数字出版价值增值活动构成的战略联盟关系链,其中,技术开发商与平台提供商,往往是以内容提供商的身份介入内容资源生产或以分销商的身份从事数字出版产品分销,由此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环节主要分为了“资源生产”与“市场分销”两大环节,围绕着资源生产与市场分销,产业链主体之间基于所拥有的内容、渠道、技术资源,进行着广泛的资源创造、交换、使用等价值活动。价值收益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数字出版产业链协调运行的主要机制保障,其中,从演化博弈均衡的角度看,只有内容提供商与分销商协调合作,才能保证双方价值收益的最优;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影响其利益分配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能够实现产业链各方利益分配的最优,并促进其分工协作与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产业链运行效果的良好与否,关系产业链的协调运行与产业的健康发展,从当前情况看,数字出版产业链联盟企业间的关联关系仍较弱、传统出版业与IT业的融合程度较低、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链价值增值仍有提升空间,数字出版产业链尚未实现协调运行。构建结构完整、协调运行的数字出版产业链,需要政府、行业及企业叁方的共同努力,致力于强化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管理。本文从政府、产业、企业叁个层面,提出了强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管理的思路,以期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与管理、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新疆图书出版业发展研究[D]. 孙敏. 武汉大学. 2015
[2].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D]. 曾庆宾. 暨南大学. 2003
[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国出版发展研究[D]. 陈朝华. 西南大学. 2008
[4]. 新形势下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研究[D]. 邹微微. 南昌大学. 2008
[5]. 上下求索中创新开拓——2003~2004中国媒体发展研究述评[J]. 饶德江, 莫梅锋.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4
[6]. 中国出版产业促进的政策选择[D]. 覃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7]. 日本电子书产业发展研究[D]. 李镜镜. 南京大学. 2014
[8]. 中国出版传媒并购发展研究[D]. 王菲.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9]. 2005年中国媒体发展研究述评[J]. 饶德江, 莫梅锋, 熊蕾, 汪潇, 刘潆檑.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5
[10].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造与运行研究[D]. 曾元祥. 武汉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