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论文_段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骶骨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骶骨,骨盆,神经,损伤,螺钉,马尾,脊柱。

骶骨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段超[1](2019)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16例,骨折分型DenisⅢ型,采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记录病人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神经功能Gibbons评分,参照Majeed功能评分评价综合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耗时(172.34±43.23)min,出血量(670.98±98.34)mL,住院时间(25.76±6.45)d,骨折愈合时间(4.21±0.43)个月。病人末次随访时Gibbon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Majeed评分明显升高(P<0.01);末次随访Majeed评分综合疗效优7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68.75%(11/16);术后切口感染2例,压疮1例,均无钢板、连接杆断裂、骨折再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能重建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骨盆环及脊柱稳定性,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及活动功能。(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静涛,刘国良,李兵,李小建,闫丽萍[2](2019)在《髂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骨盆前环钢板内固定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并骨盆前环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髂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骨盆前环钢板内固定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并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例采用髂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骨盆前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DenisⅡ型骶骨骨折并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骶神经功能Gibbons评分,骨盆损伤恢复情况Majeed评分,末次随访时骨盆X线片及CT资料上的骨折复位、内固定及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3.5~4.6 h,平均4.0 h;术中出血量550~960 mL,平均770 mL。术后Gibbons评分为(2.00±1.07)分,较术前的(3.00±0.75)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jeed评分系统量化评估盆骨损伤恢复情况,优9例,良4例,可1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骨盆X线片及CT示内固定在位,无断裂、松动,骶骨骨折及骨盆前环骨折完全骨性愈合。结论应用髂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骨盆前环钢板内固定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并骨盆前环骨折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罗永[3](2019)在《垂直与水平叁角固定治疗DenisⅠ型骶骨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观察垂直叁角固定与水平叁角固定在DenisⅠ型骶骨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异,为临床治疗DenisⅠ型骶骨骨折提供了生物力学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正常成年人1名,通过叁维CT扫描第叁腰椎层面到骨盆出口层面(坐骨结节下缘),影像资料以医学数字成像与交互(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保存。将获取的影像资料导入Mimics19.0软件进行叁维重建、模拟手术等处理,建立DenisⅠ型骶骨骨折的腰椎骨盆叁维模型。通过UG10.0软件制作骶髂螺钉(Iliosacral screw,ISS)、张力带钢板(Tension band plate,TBP)、髂腰固定钉棒等内固定模型,将其导入Mimics软件并与DenisⅠ型骶骨骨折模型组装。在Mimics和3-matic11.0中对组装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材料赋值等有限元前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模型导入ANSYS18.0软件中,模拟人体静息站立状态,约束两侧髋臼,在第5腰椎终板面施加500N和800N的载荷,分析DenisⅠ型骶骨骨折模型的应力、应变、位移分布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垂直叁角固定与水平叁角固定两种内固定方式的力学稳定性。结果:1、两组内固定物都能重建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传导路径,并且两组内固定物固定骨盆骨折时,骨盆的应力在骶骨翼周围较大,健侧骶骨翼的应力较患侧骶骨翼大。2、两组模型加载500N和800N载荷时,垂直叁角固定模型在6个测试点的应力值均小于水平叁角固定模型,并且水平叁角固定模型平均应力比垂直叁角固定模型分别高出27.5%和28.1%。水平叁角模型最大应力比垂直叁角模型分别高出67.9%和68.3%。3、两组模型加载500N和800N载荷时,水平叁角固定模型中内固定物与腰椎骨盆的最大应力差,比垂直叁角固定模型高58.4%和58.5%。4、两组模型加载500N和800N载荷时,两组模型中内固定物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在38.19~76.64Mpa之间。5、两组模型加载500N和800N载荷时,水平叁角固定模型最大垂直位移比垂直叁角固定模型分别高28.7%和28.4%。水平叁角固定模型最大位移比垂直叁角固定模型分别高32.7%和32.7%。6、两组模型加载500N和800N载荷时,水平叁角固定模型中内固定物最大应变值比垂直叁角固定模型分别高出82.8%和158.6%。结论:垂直叁角固定术和水平叁角固定术均能有效固定DenisⅠ型骶骨骨折。与水平叁角固定术相比,垂直叁角固定术对骨折固定的力学稳定性更好,尤其是限制骨折垂直位移,并且垂直叁角固定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朱峰峰,欧国峰,董博,李小群,袁普卫[4](2019)在《神经减压内固定及电针治疗骶骨骨折神经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辅以电针治疗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5月治疗的59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其中30例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在针灸康复科行电针治疗(电针组);余29例行单纯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根据ASIA评分标准对下肢进行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9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121.74±41.31) min,出血量(340.53±163.38) ml。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术后CT显示59例骶骨骨折愈合。术前16例鞍区感觉减退和有膀胱、肛门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完全恢复11例,部分恢复4例,无恢复1例。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换算感觉评分增量和运动评分增量,电针组感觉评分增量和运动评分增量均显着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应尽快行神经管扩大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术后及时给予电针治疗,能有效提高骶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韧,陈德纯,来津,谭俊铭,巫发凡[5](2019)在《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早期后路手术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早期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1—2017-11行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后Majeed评分、疼痛VAS评分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术后1年骶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骶椎管及骶孔减压彻底,后路内固定物在位、无松动;患者均可站立活动、生活自理,7例球海绵体反射明显改善,4例球海绵体反射稍改善,5例球海绵体反射改善效果不佳。18例均无特殊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评定采用Majeed功能评分:优5例,良3例,可7例,差3例。术后疼痛VAS评分(2.44±1.15)分,较术前的(8.56±0.7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4,P <0.05)。结论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在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普及性较高,早期坚强内固定可满足患者早期负重下床行走,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俊伟,彭烨,尉迟晨曦,都承斐[6](2019)在《U型骶骨骨折固定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法对叁种U型骶骨骨折后手术固定模型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之前建立并验证有效的完整腰椎—骨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叁种U型骶骨骨折手术固定模型:①S1S2贯穿螺钉(S1S2),②L4–L5椎弓根螺钉+髂骨翼螺钉(L4L5+IS),③L4–L5椎弓根螺钉+S1贯穿螺钉+髂骨翼螺钉(L4L5+S1+IS)。然后,通过对L4上表面施加400 N竖直向下的力以及7.5 N·m不同方向的扭矩(前屈、后伸、轴向旋转、轴向侧弯),对比叁种固定方式在坐姿和站姿下产生的骨折缝隙分离值和最大应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姿态下,不同手术组产生的骨缝隙分离值为:L4L5+S1+IS远小于L4L5+IS和S1S2。对于内植入物而言,上述叁种固定方式产生的最大应力值为L4L5+IS> L4L5+S1+IS> S1S2;对于椎间盘而言,上述叁种固定方式产生的最大应力值为S1S2远大于L4L5+S1+IS和L4L5+IS。综合考虑,对于U型骶骨骨折而言,可以优先考虑L4L5+S1+IS固定方式进行固定。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采用叁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固定U型骶骨骨折后的生物力学的差异,进而为临床手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韧[7](2019)在《不稳定性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不稳定性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探讨不稳定性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因不稳定性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收治我院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由同一治疗组对该18例患者行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选择出最适当的内固定手术方式,比较分析患者手术前后Majeed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Lindahl标准、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5,IIEF-5)等各项临床指标,评价患者手术对神经功能恢复以及骨折愈合的疗效。结果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方式较多,但本组患者主要选择腰椎-骨盆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18例患者在伤后2~14d内接受手术治疗,平均7.1d,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200ml~1400ml,平均660ml;术后12个月本组所有患者根据Lindahl影像学评分结果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18例患者术后Majeed评分:5例优、3例良、7例中等、3例较差,优良率为44.44%,未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病例。男性患者评价伤后术前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显示:1例轻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5例中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10例重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术后12个月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显示:7例轻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5例中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4例重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术后末次随访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平均从术前8.56±0.78分降至2.44±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不稳定性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主要适用于腰椎-骨盆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在无明显手术禁忌情况下,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术中应尽量修复马尾神经,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普及性较高,早期坚强内固定治疗可使患者早期负重下床行走,可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28)

费军,刘华渝[8](2019)在《骶骨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骶骨是人体负重线上的轴心,与周围腰椎髂骨构成复杂韧带骨结构复合体。高能量损伤多见,应力骨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也有报道,骶骨骨折的分型从最早的Denis分型,侧重神经损害的Roy-Camille分型,侧重腰椎骶骨稳定性的ISSLE分型,侧重骨盆环稳定性的AO分型以及较新的引入韧带评价的LSICS评分,反映了临床医生对骶骨及其周围损伤的认识不断深化。骶骨骨折治疗重点是重建骨盆环稳定、重建脊柱骨盆稳定以及神经损伤治疗,微创化及坚强固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同时本文也介绍了笔者单位对骶骨骨折的治疗情况。(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陈体[9](2019)在《CT与X线对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诊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与X线对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45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CT与X线对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螺旋CT确诊率明显高于X线片(P<0.05)。螺旋CT骨折分型正确率同样高于X线片(P<0.05)。结论螺旋CT扫描的结果同手术所见结果基本一致,可将其作为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检查手段,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彭茸,张海燕,何丽,刘鹏[10](2019)在《产后自发性骶骨骨折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病例报告患者29岁,孕1产1,妊娠41周,因"规律腹痛1 h伴阴道流血250 ml"考虑"(1)胎儿窘迫?(2)胎盘早剥?(3)妊娠41周临产"于2016年5月27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见:子宫足月孕大小,下段形成可,血性羊水约100 ml,吸尽羊水后顺娩一女婴,体重2 650 g,胎盘自然剥离,查看胎盘边缘见新鲜压挤,(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骶骨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髂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骨盆前环钢板内固定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并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例采用髂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骨盆前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DenisⅡ型骶骨骨折并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骶神经功能Gibbons评分,骨盆损伤恢复情况Majeed评分,末次随访时骨盆X线片及CT资料上的骨折复位、内固定及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3.5~4.6 h,平均4.0 h;术中出血量550~960 mL,平均770 mL。术后Gibbons评分为(2.00±1.07)分,较术前的(3.00±0.75)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jeed评分系统量化评估盆骨损伤恢复情况,优9例,良4例,可1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骨盆X线片及CT示内固定在位,无断裂、松动,骶骨骨折及骨盆前环骨折完全骨性愈合。结论应用髂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骨盆前环钢板内固定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并骨盆前环骨折疗效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骶骨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段超.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2].张静涛,刘国良,李兵,李小建,闫丽萍.髂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骨盆前环钢板内固定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并骨盆前环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9

[3].罗永.垂直与水平叁角固定治疗DenisⅠ型骶骨骨折的有限元对比研究[D].南华大学.2019

[4].朱峰峰,欧国峰,董博,李小群,袁普卫.神经减压内固定及电针治疗骶骨骨折神经损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5].李韧,陈德纯,来津,谭俊铭,巫发凡.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早期后路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6].李俊伟,彭烨,尉迟晨曦,都承斐.U型骶骨骨折固定的有限元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7].李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8].费军,刘华渝.骶骨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19

[9].陈体.CT与X线对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诊断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10].彭茸,张海燕,何丽,刘鹏.产后自发性骶骨骨折一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男,25岁,多发伤1a.右下肢骨钉牵引后...第一节 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图16-17 尾骨骨...Ⅱ区骶骨骨折示意图:a:人...术前CT平扫提示骶骨骨折合并左侧...术前叁维重建提示骶骨骨折合并左...Dines Ⅰ型,骨折通过骶骨翼

标签:;  ;  ;  ;  ;  ;  ;  

骶骨骨折论文_段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