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彦(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常言说得好: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称为一名在新课改下称职的中小学教师,除了教师的在职培训等途径外,教师的自我发展也越发显得极其重要,然而,纵观课改以来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其中存在目标不够明确、内容和顺序安排不很合理等问题。许多中小学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还不是很清楚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修养。因此,讨论基本修养的问题对中小学教师的自身发展,对于提高教师素养的的效率都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教师素养;新课改;知识观
1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1.1对教师素养的重新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革新,教育研究者认识到教师的素质应该是不断发展变化而且应该有所侧重强调的。例如在对于知识素养方面,德国教师教育专家安德烈斯(M.S.Andress)甚至认为:“教师在他们大学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是不合格的。他们所学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和过于脱离现实。他们在教学中缺乏的不是执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是教育学、教学论知识和行动的技巧。在他们接受的教师教育中,专业知识和教学论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发生任何联系。”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对教师的素养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素养是结构和过程的统一,动态性是其精髓。所以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时,作为教师,素质要求体现出与学科相一致的特点,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主要任务,同时和其他学科一起共同承担着培养下一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任务。因此,当代教师的素养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应该强调突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1.2新课改对当代教师素养的新要求。新课改把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从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还应通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教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状况、智力水平来确定教学方法。应该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学内容应包括知识和能力、对学习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教学方式应该不限于课本、教室,而是与家庭,社会相通,融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
1.3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具有新型的知识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要有所侧重。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必须是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教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教什么的问题,还必须关注如何教的问题,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电脑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以此促进教育、教学的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在人的头脑中,知识的结构不是直线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着一些关键概念所构成的网络。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应该是呈辐射式的网络结构。教师不仅要形成以专业知识为中心,结合其它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网络结构。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必备素养
2.1人文素养。新课标在肯定学科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课程的人文性。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学等专业知识,还须具备一定的人类文化知识。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教师应把历史、地理、社会、美术、音乐、哲学等学科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一种以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辐射式的网络结构。
其次要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课程中具有大量艺术精品,储藏着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美。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培养自己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生学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育好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具有感染作用,这种感染作用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2探究素养。新的课程增添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较以往不同的要求。新课改提出了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要求,也是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的素质。
2.3设计教法的能力。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教学方法单调,整个课堂环节千篇一律。新课改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上海市育才中小学的“八字教学法”,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基本式”等。
2.4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些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载体,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能把眼光局限在简单的几本教材和课外读物上,应该投向更广阔的校外空间。只管教书,不搞科研,对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能自觉地进行总结,对教学规律不能自觉地探索,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教学活动就会产生极大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2.5信息素养。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应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要学会对信息进行采集、筛选和重组的能力。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重组。教师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达到为我所用。
2.6心理素养。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很多更新的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即使在教育手段和设备都很先进的未来社会,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是超出常人的。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教师除了要加强身体锻炼外,尤其还要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养。
本文的论题内容多来自于教学一线的切身实践,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但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还有很多,教师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任务,还需要所有教师的摸索和总结。同时,要想通过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内素养,还涉及到一些相关的问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王晓辉,周娜,严虹焰,等.新课程: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倪文锦.初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钟为永.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7]徐林祥.教师继续教育指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