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WCDMA与TD-SCDMA的互干扰研究

移动通信WCDMA与TD-SCDMA的互干扰研究

余泽兵[1]2007年在《3G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文中认为中国国内3G序幕已经拉开。中国移动在国内举办08年奥运会的几个城市完成了TD-SCDMA主设备招标工作。以中国提出的叁大3G国际标准之一(TD-SCDMA)很快将在中国得到正式应用。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较以往的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带宽等等诸多优势,所以使用到的通信新技术也就更为复杂,涉及面更多、更广,3G各种制式采用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无线侧方面)在其它一些专业书籍都有详细介绍,本论文于此就不再赘述。论文主要基于给广西移动公司做的TD-SCDMA网络规划,据广西移动各分公司现有网络条件出发,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网络条件做到规模覆盖需求的满足。并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分析TD-SCDMA与PHS无线侧网络、WCDMA无线侧网络、CDMA2000网络之间可能引起的异系统相互影响及相互干扰,进而探讨得出相应的工程解决方案;还讨论了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CDMA2000、WCDMA/TD-SCDMA叁种制式核心网与现网的融合,3G核心网方面的各自特点及将来演进比较。

韦安妮[2]2009年在《3G系统间的共存干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电联ITU-R第14次会议为3G的FDD和TDD系统划分了2.5-2.69GHz频段。2007年10月ITU批准WIMAX加入3G家族,基于802.16-2005标准的WIMAX系统可以使用的频段范围为:2.495-2.69GHz。目前中国关于2.5-2.69GHz频段的具体划分尚无定论,因此,可能会导致将来在部分地理区域,例如“热点”地区,出现802.16-2005系统和其他3G系统邻频共存的情况。由于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非线性特性,这些不同系统之间将存在相互干扰,从而可能造成系统容量损失以及系统性能下降。本文基于确定性计算方法和Monte Carlo的静态仿真方法,对3G系统间的互相干扰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主要利用确定性分析法研究2.5-2.69GHz频段上基于802.16-2005标准的WIMAX系统与WCDMA、CDMA2000和TD-SCDMA系统基站之间的共存情况;利用Monte Carlo仿真分析方法研究基于802.16-2005标准的WlMAX系统与TD-SCDMA系统间移动台和基站,移动台之间的干扰。文章首先介绍3G系统共存干扰研究这个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阐述3G系统包括WCDMA、CDMA200、TD-CSDMA以及WIMAX标准的进展及关键技术,同时对干扰的产生,原理及干扰类型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阐述3G系统间共存干扰研究的方法,仿真流程和仿真系统设计。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干扰解决方法,给出进一步研究工作计划。本研究项目为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研究课题。通过此项目的研究可以为3G系统频谱划分提供有益的依据,同时也为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关于3G系统的共存发展研究提供技术储备。

严剑锋[3]2008年在《应急通信多接入技术并存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急通信系统是城市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重要赛事、突发事件、大型活动时,应急通信系统经常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拟在讨论目前各种适应于应急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方式,如WIFI,WIMAX,卫星,GSM/CDMA/WCDMA等;基于应急通信车的主要工作方式,系统地总结了此类通信环境的工作特点,重点分析了应急通信在固定与移动环境中的不同侧重点。同时论文基于接收机和发射机的规范,提出了一种计算隔离度方法,指出各工程设备在实现时均可以根据实际性能参数进行详细计算,从而取得隔离要求更佳的工程结果。论文还基于几种主流通信系统,如GSM、WCDMA、TDSCDMA、WIMAX等系统共址的应用环境,定量讨论了共址所存在的问题,仿真研究了WCDMA与WIMAX,WCDMA与PHS系统,WCDMA与TD-SCDMA等系统的共址共存的干扰影响。并指出如何通过引入可控的系统插损,提高系统整体增益的问题。另外本论文对目前的UMTS和WLAN异构网络融合和无缝切换技术的实现过程做了简单阐述和分析讨论。

陈界[4]2008年在《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规划设计》文中指出TD-SCDMA的试验网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TD-SCDMA试验网的建设对我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室内覆盖系统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今后更大规模的TD-SCDMA商用网络的工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本文首先从标准稳定性、系统性能、业务提供能力、设备成熟度、漫游能力及知识产权等六个方面对TD-SCDMA、WCDMA及CDMA2000这叁种3G技术进行了全面地比较。总的来说,这叁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完美方案。从频率资源紧张、TD-SCDMA对于国内运营商、设备商的发展机会等几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了TD-SCDMA在3G网络建设中重要意义。对于TD-SCDMA采用的关键技术,如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同步CDMA、接力切换及动态信道分配等作了介绍。由于室内移动通信存在覆盖、容量及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由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根据信号源的不同,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可分为无源分布系统、有源分布系统及光纤分布系统叁类。另外,本文对室内覆盖的规划流程简单地做了介绍。在进行室内覆盖方案设计时需要注意直放站引入对网络的影响,上下行链路平衡,室内信号的外泄和上下行的时延差等几个问题。本文还介绍了几种场景下的话务模型,对室内传播模型也做了相应的介绍,并介绍了覆盖区场强的预测方法。在设计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时,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信号源,天线的选择与布放也需要考虑,同时要控制室内信号的外泄,及考虑系统间干扰等因素。本文根据几种可能的情况讨论了设计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方法。最后举了几个典型场景的例子。3G室内覆盖趋势是多系统综合室内覆盖,本文分析了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及阻塞干扰及其对于多系统合路的隔离度要求。通过分析可知,只要满足隔离度要求,完全可以避免系统间的干扰。本文也对一些工程上可以用来满足隔离度要求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目前,室内覆盖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至今该领域是政策和监管的真空地带,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建设进行指导。本文最后探讨了几种可能的多网合一系统的建设模式和监管方案。

钱兴燕[5]2009年在《3G系统上行演进增强技术HSUPA的研究与仿真》文中认为当前,中国的通信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先进技术不断涌现,以满足人们对通信业务,尤其是图像、语音和数据相结合的多媒体业务和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在移动通信领域,以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为代表的数字蜂窝技术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和研究热点。TD-SCDMA系统是中国百年通信史上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在我国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核心网基于GSM(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WCDMA系统是欧洲和日本提出的通信标准,其核心网也是基于GSM,目前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CDMA2000则是美国所提出的标准,它是从IS-95窄带CDMA发展而来。在中国发放3G牌照之前,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重组后,国内各家设备商和运营商的讨论焦点集中在使用TD-SCDMA通信系统还是WCDMA通信系统。重组后的中国移动已承担起国产3G标准TD-SCDMA的推广重任,而新联通将把GSM业务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大力开展WCDMA系统的研发及建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是在完成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的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后,3G系统在上行通信链路引入的演进增强技术,可以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尤其是移动因特网业务的需求,如手机互动游戏、手机视频、电话会议等。该技术最早在WCDMA R6版本中提出,随后在TD-SCDMA R7版本中提出。HSUPA技术通过使用更加灵活的Node B调度、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更高阶自适应调制编码、速率控制以及功率控制等关键技术,理论上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达5.76Mbit/s的数据接入服务,远远超过了原本3G系统最高可以达到的2Mbit/s。本文分别对TD-SCDMA系统和WCDMA系统的HSUPA技术进行了研究与仿真,首先简单介绍了两种系统的标准化制定过程,然后对HSUPA技术的物理层特征进行了说明,并结合3GPP相关协议规定使用MATLAB对作为HSUPA关键技术的基于Node B控制的快速分组调度、物理层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和自适应编码和调制AMC(AdaptiveModulation Coding)进行了仿真,并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说明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引入对系统性能的改善。通过使用ADS仿真软件中的无线通信仿真库搭建了HSUPA的链路层仿真平台,对物理信道E-HICH(E-DCH HARQAcknowledgement Indicator Channel)的漏检率和HSUPA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了仿真,从而获得了HSUPA的物理信道及功率特性,为系统仿真提供了依据与数据支持。最后对两种系统的HSUPA技术在帧结构、调制方式、干扰控制、调度控制、HARQ方式以及网络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对HSUPA的进一步演进技术HSPA+以及LTE(Long Term Evolution)进行了简单介绍。本文主要研究了WCDMA和TD-SCDMA两种通信系统的上行增强技术HSUPA的物理层特性和关键技术,其中对HSUPA关键技术的仿真结果可以作为一些通信公司使用某些仿真软件对该技术进行类似仿真的参考或者是仿真结果的相互验证依据,而使用ADS仿真软件对HSUPA的链路层进行的仿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对物理信道漏检率和系统最大输出功率的仿真结果可以为系统级仿真提供数据支持,在进行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时也可以作为信道特性的参考。

王辉[6]2015年在《无锡市地铁无线网的规划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地铁公网通信的高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通信系统需要纳入到地铁公网中来,建设模式也应随之进行更新和升级。从工程实际来看,现在是多种建设模式共存的阶段,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优劣势,本文立足于无锡地铁无线网的建设,给出一整套建设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地铁公网通信建设的过去和现在,以及纳入地铁公网通信的多种移动通信体系,对地铁公网设计的关键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对无锡地铁无线网的整体建设思路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对无锡地铁无线网的建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很多都是无锡地铁无线网在整合过去多种建设模式之后进行思考后而得到的新颖的融合方案,综合考虑了链路及容量预算、覆盖解决方案、干扰控制、小区合并技术和直流远供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大力加强集约化建设这一节能减排的新模式,摒弃了过去运营商各自为战的凌乱建设模式,能共享的尽量共享,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在文中,兼顾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详述了无锡地铁无线网的建设模式。在最后,本文对建设试运行后的无锡地铁无线网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问题解决,重点针对移动的叁个重要系统(GSM900M,TDSCDMA,TDLTE)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是对规划设计结果的验证,通过验证与分析,及时对尚存的偏差进行纠正这是无线网的建设中常用的方法。本文设计的基于共建共享的地铁公网多系统集约化建设方案,立足于集成现有的建设模式和多种移动通信系统,为高速发展中的我国地铁公网建设设计了新的建设思路。

汤行明[7]2009年在《TD-SCDMA基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D-SCDMA系统是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化组织(CWTS)提出并得到ITU通过的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标准之一。在3GPP通过的几个标准来中,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物理层。物理层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接收来自MAC子层或高层的数据,MAC子层或高层以传输块集的形式发送数据,这些数据经过物理层进行基带处理后,在无线链路上进行传输。基带信号处理包括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等过程,论文详尽研究了TD-SCDMA以上过程的各个模块。对TD-SCDMA系统进行了简要的描述,重点介绍了TD-SCDMA的关键技术。论文在介绍了TD-SCDMA标准无线接口协议以及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物理层结构、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调制与扩频、TD-SCDMA同步码和小区搜索过程等。在此基础上,作者用ADS设计了TD-SCDMA的基带信号源,并给出了信号源的设计方法,然后以TD-CDMA小区搜索过程为例,详细研究了小区搜索过程中相关基带信号处理模块的实现方法,包括导频时隙位置和同步码的获取以及广播信道解析等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TD-SCDMA基带信号处理的仿真方案,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D-SCDMA基带信号处理实现方法正确可行。

刘庆军[8]2011年在《3G网络可视电话技术与互通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的3G网络制式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技术,这使得3G网络中可视电话业务在实现的技术方式上也完全不同。虽然本网系统内可视电话业务可以互通,但是由于没有标准,网间互通仍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文对3G网络的可视电话技术与互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开展深入研究,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深入分析可视电话互通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互通网关结构,并通过基于Asterisk开源系统模拟互通网关完成了互通实验,从而为实现可视电话业务互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理论方面本文从3G网络中各种制式的技术特点出发,对各网络制式中可视电话业务的技术实现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WCDMA/TD-SCDMA这两种系统中采用在电路域下基于3G-324M协议方式的技术和cdma2000系统中采用在分组域下基于SIP协议方式的技术。然后通过设计基于ISUP方式的3G-324M和SIP的视频互通网关VIG,包括逻辑结构和功能模块,地址和编码转换映射关系,消息结构和主要的消息代码的映射关系,信令流程以及状态机模型等,探讨了实现电路域和分组域可视电话互通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实验方面本文主要采用以Asterisk系统作为VIG的仿真来进行各种协议标准下的可视电话互通测试。首先分析了Asterisk的功能模块和呼叫流程,然后描述了在Ubuntu操作系统下调试Asterisk的libh324m视频互通模块的编译过程。其次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了在局域网内的SIP终端之间可视电话业务互通实验, WiFi手机终端在WLAN网络环境中同SIP终端之间的互通实验,以及在WCDMA网络实验室环境下Asterisk硬件接口同UMG8900媒体网关之间的可视电话业务物理层互通实验。最后通过3G现网的实际运行环境测试了3G-324M终端和SIP终端之间的可视电话业务的互通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本文所设计的视频互通网关结构以及采用Asterisk做为互通网关的仿真模型,对实现不同制式下的可视电话业务互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友火[9]2009年在《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研究》文中提出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硬件设备之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越来越复杂,对天线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天线主要包括室外基站天线和室内覆盖用的基站天线。本文首先设计了基站天线的基本单元,并研究了遗传优化算法与爬山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站天线进行波束赋形,设计了叁副适合于室内覆盖系统用的美化基站天线;其次研究了适合于北斗卫星通信用的宽波束圆极化天线;最后研究了对波导缝隙阵天线分析用的HFSS二次开发软件,并利用该软件设计了两副波导缝隙阵雷达天线。作者的主要工作和创造性成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两种新颖的双极化高隔离度的宽频带基站天线单元。第一种天线单元采用首尾相连的四个平面折合阵子构成,设计的第二种双极化宽带单元采用了圆形贴片折合阵子、耦合等技术。这些天线的带宽较宽,结构紧凑,已经应用到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是基站天线设计的基础。2.研究了一种新的阵列天线方向图波束赋形综合方法。首先,利用了一种新的混合优化算法对阵列方向图赋形,该方法将传统的遗传算法和爬山算法相结合,提高了新算法的优化效率。其次,针对传统阵列综合中忽略阵元互耦导致优化结果不精确的问题,研究了将阵列环境下阵元方向图带入优化过程的方法,将阵元互耦对阵列单元方向图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将该算法应用到基站天线的垂直面赋形和TD-SCDMA天线的广播波束、业务波束的赋形。3.设计了叁副适合室内基站用的宽频带及多频带天线。第一副天线采用倒锥与球形截体相结合,天线具有宽带小型化特性,适合于室内吸顶天线用;第二副天线采用了叁维渐变的馈电结构和贴片耦合等技术,该天线具有双频宽带、波束微向下倾斜的特性,适合安装在室内墙体的上半部分或靠近天花板位置。第叁副天线是一副超薄的平面印刷天线,天线具有叁频宽带特性,天线只有2mm厚,使得该天线可以方便的安装在室内任何部分,起到很好的隐蔽伪装作用。4.利用所研究的几种展宽波束宽度的方法,包括高介电常数法、介质表面波、优化地面结构、向下弯曲的十子交叉阵子等方法设计了一副叁频段双圆极化组合天线,设计结果满足北斗卫星天线需要的低仰角性能。5.利用优化算法结合NEC2设计了一副具有半球形覆盖性能、低交叉极化鉴别率、低仰角锐截止的高性能赋形宽波束圆极化天线,该天线适合于机场等卫星自动导航登陆系统的接收天线应用。6.通过对着名商业软件HFSS的二次开发,设计了一副方位面具有低副瓣特性的连续波雷达缝隙阵天线。同时通过将窄边波导放置在喇叭内减小了俯仰面的波束宽度,也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和连续波雷达天线收发端口的隔离度。7.利用HFSS二次开发的CAD软件和遗传爬山混合优化算法,设计了一副大型窄边波导缝隙阵天线,该天线实现了方位面针波束低副瓣特性,俯仰面具有余割平方波束特性。

徐啸涛, 俞芳, 夏敏磊[10]2012年在《浅析3G民族标准TD-SCDMA》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体系和TD-SCDMA的层次结构,然后重点介绍了TD-SCDMA的关键技术和突出优势。最后提出了TD-SCDMA技术将在3G商用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3G移动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D]. 余泽兵. 北京邮电大学. 2007

[2]. 3G系统间的共存干扰研究[D]. 韦安妮.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3]. 应急通信多接入技术并存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严剑锋.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规划设计[D]. 陈界.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 3G系统上行演进增强技术HSUPA的研究与仿真[D]. 钱兴燕. 东华大学. 2009

[6]. 无锡市地铁无线网的规划设计[D]. 王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5

[7]. TD-SCDMA基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汤行明.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09

[8]. 3G网络可视电话技术与互通研究[D]. 刘庆军. 南京邮电大学. 2011

[9]. 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研究[D]. 黄友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

[10]. 浅析3G民族标准TD-SCDMA[J]. 徐啸涛, 俞芳, 夏敏磊.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移动通信WCDMA与TD-SCDMA的互干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