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复合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常规,理据与功能,超常,表现与成因
汉语复合词论文文献综述
廖光蓉[1](2019)在《汉语复合词的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复合词扩展有叁种情形:词素分离后分别扩展、词素之间插入形式单位造成的扩展和带否定词的扩展,每一种情形又可分为常规和超常,常规和超常各自又有很多小类;常规扩展理据丰富,功能多样;超常扩展表现各异,成因复杂,典型性级差明显;规范化的重点是文艺创作中的语言使用。(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池昌海,林志永[2](2019)在《“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平行”说新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是平行或一致的"说法是学界流行的观点,但在实际区别两者时,又认为语法结构上的差异是最重要的。前后冲突直接而明显。实际上,复合词与短语在性质与功能、意义透明度、是否产生语法意义、成分属性及其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语序及其价值五个方面差异显着。复合词与短语不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或平行性,语法标准不应也不能是区别复合词和短语的重要标准。(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庄会彬[3](2019)在《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内部语序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复合词的内部语序应为参数、韵律、词法等多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古今句法语序的差异造成了复合词内部存在OV和VO两种语序的根本差异,于上古汉语形成者表现为OV型,于中古、近现代汉语形成者表现为VO型;另一方面,韵律制约、类词缀以及后来凸显的"右手中心语规则"继续带来了OV型、VS型、偏正型等多种语序。此外,缩略构词机制也会给现代汉语带来部分的非VO型复合词。(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9年04期)
林艳[4](2019)在《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转喻和隐喻现象及语法结构的轴心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复合词是句法结构凝和而成,但同时存在大量的修辞现象,可归纳为认知上的转喻和隐喻。许多学者面对这些转喻和隐喻,不敢确认复合词的句法结构,甚至完全否定复合词具备语法结构,进而转向纯词汇属性。文章针对这样的矛盾,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双音复合词做了穷尽性的考察,认为复合词的语法结构不但没有受到转喻隐喻的影响,反而对其具有控制作用,从而在认知上确定了语法结构的中心性质。(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9年04期)
曹儒,张道新[5](2018)在《现代汉语复合词造词的“语义特征焦点式选择”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特征选择"机制是汉语复合词造词的基础性机制,其基本内容是一个复合词的内部形式和词形的构建,并非使用对象语义结构中的全部语义特征而是焦点式地提取个别语义特征。这种机制本质上是一种造词者的主观性机制,在这种机制下,造词者选择什么语义特征、用什么语素构建词形、用什么方式反映内部形式、语素的多少等方面并没有语言社团的约定性,因而引发了等义词、词长变化、词义直解度等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在揭示这种机制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现象进行了理据性分析,并指出了这一机制所带来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夏全胜,吕勇,王金,宫文潇[6](2017)在《汉语复合词词类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双音节偏正式复合名词加工的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词类的识别和加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考察正字法、语义和语法因素对复合名词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名词家族比1、名词家族比2和习得年龄对词类识别有显着影响。目标词的名词家族比1、2越高、习得的时间越早,做出正确判断所需的时间越短。名词家族比1、2是主要与语素有关的变量,习得年龄是与复合词有关的变量,复合词的词类识别是语素变量与整词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混合表征模型。同时,这叁个预测变量的作用不同,名词家族比1、2的预测能力强于习得年龄,说明在加工过程中,语素变量的作用大于整词变量;同时,名词家族比1的预测能力强于名词家族比2,体现出复合词加工中的成分位置效应。(本文来源于《南开语言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廖光蓉,黎辉燕[7](2017)在《汉语复合词超常离合及其规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式复合词的常规扩展有叁种情形,超常有叁种情形;复合词常规中插形式单位有叁种情形,超常有五种情形;常规的复合词第一个词根+不/没+第一个词根+第二个词根有一种情形,超常有一种情形。复合词常规扩展的理据有一,语用功能有四;超常扩展的表现有一,成因有四。复合词常规中插形式单位的理据有四,语用功能有二;超常的表现有五,成因有七。常规的复合词第一个词根+不/没+第一个词根+第二个词根的理据有一,语用功能有一;超常的表现有一,成因有四。规范化在于提高语言使用者语文水平,培育、牢记和践行健康发展变化母语的使命。(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李仕春[8](2017)在《认知语言学视域内的汉语复合词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先后运用多种语言学理论,分别以"字"、"词"、"语素(词素)"为单位探讨汉语复合词的构成,这说明随着时间的进展,人们对复合词构成的认识不断深入。然而,已有研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缺陷,不能真正反映汉语复合词的构成。以义素作为单位探讨复合词构成是针对已有缺陷提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清楚细致地描写出复合词构成单位的语义成分在组成复合词词义后的种种变化,最终能据此建立真正基于人类认知的汉语构词法体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赵倩[9](2017)在《汉语复合词构词理据的规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复合词构词理据的研究多为构词法和具体名源的讨论,少见其构词理据一般性质的探讨。我们认为,语素组合是否成立,词义如何识解,是具有全民规约性的,即人们遵循一种相同相似的理据处理模式。具体表现在叁个方面:理据离规/模糊的词欠通行或理据被"修正"、可聚合词语的使用与发展遵循理据规约、新造词/生造词的构词遵循理据规约。复合词的构词理据之所以具有规约性,主要受到概念逻辑关系、认知规律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7年03期)
蔚琼[10](2017)在《关于现代汉语复合词构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大部分词语都属于合成词,同单纯词相比,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根据不同的语法结构可以分为重迭式、附加式以及复合式,其中复合词所占比例较大。本文简要分析复合词结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复合词类型识别方式,以期帮助读者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汉语复合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是平行或一致的"说法是学界流行的观点,但在实际区别两者时,又认为语法结构上的差异是最重要的。前后冲突直接而明显。实际上,复合词与短语在性质与功能、意义透明度、是否产生语法意义、成分属性及其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语序及其价值五个方面差异显着。复合词与短语不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或平行性,语法标准不应也不能是区别复合词和短语的重要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复合词论文参考文献
[1].廖光蓉.汉语复合词的扩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池昌海,林志永.“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平行”说新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庄会彬.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内部语序及其成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
[4].林艳.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转喻和隐喻现象及语法结构的轴心地位[J].北方论丛.2019
[5].曹儒,张道新.现代汉语复合词造词的“语义特征焦点式选择”机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夏全胜,吕勇,王金,宫文潇.汉语复合词词类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双音节偏正式复合名词加工的回归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17
[7].廖光蓉,黎辉燕.汉语复合词超常离合及其规范化[J].云梦学刊.2017
[8].李仕春.认知语言学视域内的汉语复合词构成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9].赵倩.汉语复合词构词理据的规约性[J].汉语学习.2017
[10].蔚琼.关于现代汉语复合词构词的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