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张泉(通讯作者)
(绵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3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Barthel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方式;脑出血手术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012-02
TheEffectevaluationofclinicalnursingpathwayin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
【Abstract】ObjectiveToapplicationofclinicalnursingpathwayin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wereevaluated.MethodsMay2012to2015years5monthsinourhospitalfrom126casesof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randomly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routinegroup,each63casesineachgroup.Groupofconventionaltransportwithroutinenursingcare,experimentalgroupintheconventionalgrouponthebasisoftakingclinicalnursingpathofthenursing.Barthelscore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healthknowledgemasteringrateandsatisfactiontothenursingwork.Results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Barthelindex,healthhealthknowledgemasterrateandOfnursingworksatisfaction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normalgroup,andsignificantdifference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Clinicalnursingpathinapplicationof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Barthelscore,healthknowledgemasteringrateandthenursingworksatisfaction,itisworthpromotinginclinical.
【Keywords】Clinicalnursingpath;Routinenursingmode;Cerebralhemorrhageoperationpatients
脑出血是一种危急的脑血管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人口健康素质,好发于老年人。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此病亦越来越被重视。脑出血为脑实质血管引起的一种自发性非创伤性出血,发病迅速,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均很高,因此临床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些年,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中迅速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在各个医院中施用。临床护理路径为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本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辐射到院内外所有医护人员,且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2]。本研究实验选择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患者63例,男性33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介于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2±5.83)岁。实验组患者63例,男性32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介于32~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5±6.01)岁。纳入标准:(1)符合的脑出血临床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年龄介于30~70岁;(3)患者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其中包括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3]。
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预先制订好临床路径表,依据路径表制定的护理计划规范实施每项护理操作。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患者个人的护理需求以及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等方面,制订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表包含了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所有的护理程序,整个表格的设定以人文关怀理念为核心。临床路径护理的具体内容:(1)第一阶段,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其主治医师、护理人员、病室环境以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由护士对患者的情况做全面评估,作为个体化临床护理路径的参考。将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发放到患者手中,并向患者解释表中每个步骤及其意义,同时鼓励患者提问,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解答。(2)第二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心理紧张的患者,应采取安慰鼓励及劝说的方式来缓解其紧张情绪。(3)第三阶段,为术后护理,此阶段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应给予高蛋白、易消化和易吸收的流质饮食,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要求及复诊时间[4]。
1.3观察指标
(1)以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来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证明其生活能力越强。(2)用本院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问卷对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90分以上为合格。(3)利用本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出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以t检验或χ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79.14±8.4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6.62±6.01),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95.2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8.4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现在我国脑出血的发病率大约为70~100/万人,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仍居高不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护理的要求比较高。本实验即是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5]。
临床护理路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患者个人的护理需求以及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等方面,制订临床路径表[6]。此路径表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由于脑出血患者可出现偏瘫或活动功能障碍,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7]。在这种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会更加舒心、安心和放心,从而加速了其康复进程,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8]。
根据本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Barthel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刘振宇.周俊关.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83.
[2]罗风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47-748.
[3]张伟贞.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5):400.
[4]陆美菊.28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13,41(3):469-471.
[5]曾智.78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950.
[6]刘华.米卫虹.高秋菊.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45-46.
[7]田英姿.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21-222.
[8]沈红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5):2439-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