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合物论文_任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偶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受体,酪氨酸,激酶,乳腺癌,孤儿,壳聚糖,木质部。

偶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任丽娜[1](2019)在《有机小分子—碳量子点偶合物的制备及其在Fe~(3+)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量子点(CDs)是一种粒径小于10 nm的新型碳基荧光纳米材料,自问世就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较低的生物毒性、较好的水溶性等而倍受关注,一些研究已经表明CDs在催化、分析化学检测、生物成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有关CDs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采用某些合成方法得到的碳点组成复杂,结构各异,粒径大小不均一,导致其荧光量子产率普遍较低,因此制备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CDs依然是纳米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碳点的制备出发,采用有机小分子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并进一步探讨了有机小分子-碳点偶合物在金属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具体工作如下:1.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碳源,乙醇胺为钝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以产生蓝色荧光的CDs,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制备的CDs进行了表征,初步推测出了CDs可能的结构。2.以环氧氯丙烷(ECH)为偶联剂,用8-羟基喹啉-5磺酸(HQS)对CDs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产生绿色荧光的HQS-ECH-CDs偶合物,并进一步优化了偶合物的生成条件,考察了偶合物的吸光特性、荧光寿命、荧光量子产率等。3.将HQS-ECH-CDs偶合物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识别,发现Fe~(3+)可以有效淬灭HQS-ECH-CDs偶合物的荧光信号,并进一步探讨了HQS-ECH-CDs偶合物对Fe~(3+)的定量检测条件,考察了共存离子对Fe~(3+)检测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HQS-ECH-CDs偶合物在Hela细胞中的成像及生物毒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黄晓超[2](2019)在《靶向微管蛋白的Pt(Ⅳ)抗肿瘤偶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的二价铂类药物如顺铂、奥沙利铂和卡铂是常用的DNA损伤抗癌药物,其中顺铂作为一线用药常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实体瘤。尽管其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铂(Ⅱ)类药物也存在着严重的毒副作用以及固有的或获得的耐药性等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由于铂(Ⅳ)配合物动力学上的惰性且可以被细胞内还原性物质还原成相应的二价铂类母体药物,人们普遍认为铂(Ⅳ)配合物作为铂(Ⅱ)配合物的前药在新一代铂类药物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前景。为了克服二价铂类药物的缺陷,我们将具有生物活性小分子引入到铂(Ⅳ)配合物的轴向上,以期望获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铂(Ⅳ)配合物。首先,我们将康普瑞汀类似物和酚尼他汀类似物引入到Pt(Ⅳ)配合物的轴向位置,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目标化合物对所测试的癌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对正常细胞的低毒性,其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铂(Ⅱ)配合物。我们对代表性化合物2-22和2-25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通过HPLC证实了Pt(Ⅳ)配合物2-22和2-25在抗坏血酸(VC)的作用下,能够释放出轴向配体康普瑞汀类似物(2-15)和酚尼他汀类似物(2-21),同时释放出等当量的顺铂。细胞分子生物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22和2-25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也能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在细胞内聚积。Pt(Ⅳ)配合物2-22和2-25能够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且能够与秋水仙碱位点结合。此外,化合物2-22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增长,抑瘤率为51.2%(5 mg/kg)和59.4%(10 mg/kg);2-25能够有效地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增长,抑瘤率为52.11%(5 mg/kg)和60.23%(12mg/kg)。其次,我们通过戊二酸单甲酯和丁二酸酐作为连接基团将CA-4衍生物引入到顺铂以及奥沙利铂的四价铂轴向位置,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所有的Pt(Ⅳ)配合物对所测试的人癌细胞如HCT-116(结肠癌)、HepG-2(肝癌)、MGC-803(胃癌)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增殖能力,且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Pt(Ⅱ)类药物;同时对人正常细胞(如HL-7702和NCM460)的毒性低于相应的母体化合物。此外,Pt(Ⅳ)配合物对顺铂耐药细胞SK-OV-3/CDDP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我们对代表性化合物3-23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活性作用的机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23能够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早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且能够显着的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在细胞内聚积;同时还能上调如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此外,3-23能够有效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其抑制瘤率为53.1%(5 mg/kg)和60.5%(13 mg/kg),而且对小鼠体重变化没有什么影响相比于顺铂,通过HE组织染色发现,化合物3-23对组织器官也没有造成明显损伤。最后,我们通过连接基团将查尔酮类似物引入到Pt(Ⅳ)配合物的轴向,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所有的Pt(Ⅳ)配合物对所测试的肿瘤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铂(Ⅱ)类药物,同时对正常细胞(如HL-7702和BEAS-2B)的毒性低于相应的铂(Ⅱ)类药物;且对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CDDP和A549/CDDP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细胞毒活性。此外,Pt(Ⅳ)配合物4-49能够有效地诱导人卵巢癌SK-OV-3和人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且还能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诱导DNA损伤;同时4-49也能诱导SK-OV-3和NCI-H460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的产生,且呈现剂量依赖性。4-49能显着地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9和Caspase-3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也能显着地下调G2/M期蛋白Cdc2、Cdc25c和Cyclin B1的表达。另外,4-49能够显着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抑瘤率为60.3%(5 mg/kg)和70.2%(13mg/kg),其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优于4-17(50.1%,5 mg/kg)、顺铂(65.7%,5 mg/kg)以及顺铂与化合物4-17联合用药组(68.1%,5+5 mg/kg),而且对小鼠体重变化没有什么影响,另外HE组织染色结果表明化合物4-49对组织器官也没有造成明显损伤。(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9-01-01)

张汪伟[3](2018)在《藤黄酸生物素偶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显示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至关重要。目前抗肿瘤药物一般分为传统抗肿瘤药物和新型抗肿瘤药物,其中传统抗肿瘤药物包括直接作用于DNA的药物,干扰DNA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这些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而新型抗肿瘤药物,一般是指靶向抗肿瘤药物,它分为器官靶向,细胞靶向,分子靶向,有较高的选择性,毒副作用小,极具开发的前景。藤黄酸是传统中药藤黄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藤黄酸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如对人乳腺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人鼻咽癌细胞、人胃癌细胞、人肺癌细胞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藤黄酸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影响癌基因和抑制癌细胞转移和抑制血管生成等。通过上调凋亡起始蛋白caspase-9和caspase-10的表达水平,上调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的表达,下调人双微体蛋白2蛋白的表达,下调了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下调细胞的α整合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维生素是细胞生长的必需物质,肿瘤细胞因其快速增殖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在其细胞表面往往过度表达多种维生素受体,因此,一些维生素受体具有成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潜力。生物素(biotin)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研究表明,生物素受体在大多数人体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利用生物素与其受体特异性高度结合的这一特性以及生物素受体在肿瘤组织高度表达,将生物素与抗肿瘤药物偶联,制备生物素靶向药物,可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生物素受体介导的特异性内吞作用来实现抗癌药物的主动靶向输送功能,可降低传统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选择性。课题组前期以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将生物素与大黄酸通过二元醇、二元胺等不同的连接臂连接,已合成系列大黄酸生物素偶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将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大黄酸和生物素偶联可增强抗肿瘤活性。制备生物素靶向药物,可能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生物素受体的特异性内吞作用来实现抗癌药物的主动靶向输送功能,不仅能降低传统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还可提高药物的选择性。本论文以藤黄酸为原料,利用拼合原理,通过不同的连接基团将其与生物素拼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藤黄酸生物素偶合物。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经IR、HRMS及~1H-NMR进行结构确认。采用噻唑蓝比色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显着高于藤黄酸,所有化合物的活性优于5-FU,化合物I _f,I _g,I _h,I _k和I _l作用于HeLa,HepG2,HCT-116,MCF-7及Bel-7402这5种人源肿瘤细胞,IC_(50)值分别在0.53~5.36μM,0.63~3.86μM,0.32~4.17μM,0.27~0.54μM和0.25~0.55μM之间。选择活性较好的化合物I _k进一步研究,实验表明,I _k对耐药细胞Bel-74 02/5-FU表现出良好的细胞毒活性,IC_(50)值为0.89μM,且对正常肝细胞LO2(IC_(50)=1.72μM)的毒性较低,显示出一定的肝肿瘤细胞选择性。I _k抑制Bel-740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最强,结果表明,化合物I _k可能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阻滞由S期向G2/M期的进程,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01)

郭术涛[4](2017)在《雌二醇-聚缩酮偶合物缓释微球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可降解聚缩酮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p H响应性,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高分子量聚缩酮的合成方法不成熟,并且缺乏对其结构与性能和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导致聚缩酮的应用受到限制。我们报道了一种以二异丙烯基醚和二元醇为单体,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备高分子量聚缩酮的方法。以雌二醇为二元醇单体,我们合成了高分子量雌二醇-聚缩酮偶合物。通过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了雌二醇-聚缩酮偶合物微球,提高了微球对雌二醇的负载量并大大延长了药物的释放时间。同时,羟基乙酸/乳酸共聚物(PLGA)可通过产生微酸环境加快聚缩酮降解,起到调节微球的表面形貌以及雌二醇释放的功能。雌二醇-聚缩酮微球体内组织反应呈良性,聚缩酮药物偶合物有望用于长效药物输送系统的构建,并为控制慢性疾病提供新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期刊2017-10-10)

曹晓静,蔡喆,谭学莹[5](2017)在《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乙酰半胱氨酸偶合物肾脏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乙酰半胱氨酸(LMWC-NAC)偶合物,并且评价其在急性肾损伤模型动物体内的肾脏靶向性及疗效。方法以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缩合剂,将乙酰半胱氨酸通过酰胺反应嫁接到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上,并且采用核磁共振进行结构确证。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考察LMWC-NAC偶合物被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摄取的能力以及参与摄取过程的megalin受体。此外,用荧光材料吲哚菁绿标记LMWC-NAC偶合物,并对其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进行考察。腹腔注射脂多糖(20 mg·kg~(-1))构建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给药72 h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血肌酐、血尿素氮、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氧化应激(MDA),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通过酰胺反应得到LMWC-NAC偶合物,体外实验证实其通过megalin受体的介导被HK-2细胞摄取,而体内分布实验表明,LMWC-NAC偶合物在肾脏组织具有较好的分布,AKI小鼠尾静脉注射LMWC-NAC偶合物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得到显着改善(P<0.01),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也显着下降(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结论 LMWC-NAC偶合物对肾脏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和改善其功能的能力,表明其可用于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王时雨,张俊娜,冀楠,张婧芳,何炜[6](2017)在《新型5-氟尿嘧啶-吲哚菁染料偶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抗癌药5-氟尿嘧啶和近红外荧光探针IR780和IR783为原料,经取代、乙酸化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双效抗肿瘤药物5-FU-780和5-FU-783,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表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7年04期)

张娜,靳广毅,晋贞超,刘兵,彭博雅[7](2016)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联合ROR1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ELISA检测4μmol/L T7-EA、4μmol/L ROR1和4μmol/L T7-EA联合4μmol/L ROR1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和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ALB/c小鼠皮下接种乳腺癌4T1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腹腔分别注射3 mg/kg T7-EA、15 mg/kg ROR1、3 mg/kg T7-EA联合15 mg/kg ROR1,每周1次,免疫治疗4次后处死小鼠检测肿瘤质量;ELISA检测血清中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Ig 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在预测的多条ROR1 CTL表位肽中选取序列PYCDETSSV作为疫苗多肽;体外实验显示T7-EA活化淋巴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与ROR1相关多肽混合后不改变其活性;T7-EA与ROR1合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IL-12,刺激DC产生TNF-α;体内实验显示T7-EA联合ROR1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显着强于单用T7-EA组和ROR1组,T7-EA联合ROR1诱导的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血清Ig G水平显着高于T7-EA和ROR1单独给药组,T7-EA联合ROR1诱发的T细胞杀伤作用显着强于T7-EA和ROR1单独处理组。结论 T7-EA和ROR1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效果。(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李俨[8](2016)在《壳聚糖与叁种农药偶合物的制备及协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毒农药长期大量使用,使得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新型的绿色无毒、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的研发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我国是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以虾蟹壳为原料制备的壳聚糖作为一类无毒无害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好的海洋生物多糖,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诱导农作物抗病和促生长等多种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壳聚糖对现代农药进行修饰,可以得到一类具有协同作用的新型壳聚糖农药偶合物,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为农药创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是在以上思路的指导下,在壳聚糖的分子结构基础上,通过接枝共聚等化学手段,将阿维菌素、恶霉灵和嘧霉胺叁种农药接枝到壳聚糖的分子上,制备得到一系列壳聚糖与农药的偶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壳聚糖偶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壳聚糖与它们的协同增效作用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N,N-环己基二亚胺/4-甲氨基吡啶(DCC/DMAP)脱水体系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与阿维菌素的偶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偶合物对粘虫、苜蓿蚜、褐飞虱和朱砂叶螨均显示了较好的杀虫活性,同时偶合物的光稳定性相比阿维菌素原药有明显提升,证明壳聚糖与阿维菌素表现出了协同作用。通过分析影响协同作用因素发现,双位点羧甲基化的壳聚糖、高分子量的壳聚糖对于阿维菌素的协同效果更加明显;琥珀酰化壳聚糖对阿维菌素的协同效果高于马来酰化壳聚糖。2.通过以氯乙酰氯、3-氯丙酰氯和4-(氯甲基)氯甲酰氯叁种酰氯为连接物,将恶霉灵分子整体连接到壳聚糖骨架中,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与恶霉灵的偶合物。偶合物对立枯丝核菌、玉蜀黍赤霉、苹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4株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壳聚糖和恶霉灵表现出了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且偶合物的接枝率越高、空间位阻越小,壳聚糖与恶霉灵两者的协同效果越好。3.将嘧霉胺通过定位接枝到了壳聚糖骨架中,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与嘧霉胺的偶合物。抑菌试验显示偶合物对立枯丝核菌、玉蜀黍赤霉、苹果炭疽病菌3株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说明壳聚糖与嘧霉胺表现出了协同效果,而且接枝率和空间位阻是影响壳聚糖与嘧霉胺偶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的主要因素。本论文首次制备了壳聚糖与阿维菌素、恶霉灵和嘧霉胺叁种农药的偶合物,并对壳聚糖与叁种农药偶合物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壳聚糖可以与阿维菌素、恶霉灵和嘧霉胺叁类农药产生协同作用,从而通过提高农药的活性和改善理化性质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提高农药的稳定性,因而使解决目前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可能。这类具有协同效果的壳聚糖与农药偶合物为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6-05-01)

张娜[9](2016)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联合ROR1抗乳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表位;ELISA检测不同浓度的T7-EA(0、0.01、0.1、0.5、1、2、4、8、16、20、24μmol/L)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ELISA检测4μmol/L T7-EA、4μmol/L ROR1和4μmol/L T7-EA联合4μmol/L ROR1分别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和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ALB/c小鼠皮下接种乳腺癌4T1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腹腔分别注射3 mg/kg T7-EA,15mg/kg ROR1,3 mg/kg T7-EA联合15 mg/kg ROR1,每周1次,免疫治疗4次后处死小鼠检测肿瘤重量;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ELISA检测血清中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IgG水平。结果在预测的多条ROR1 CTL表位肽中选取序列PYCDETSSV作为疫苗多肽;体外实验显示T7-EA活化淋巴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与ROR1相关多肽混合后不改变其活性;T7-EA与ROR1合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IL-12,刺激DC产生TNF-α;体内实验显示T7-EA联合ROR1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显着强于单用T7-EA组和ROR1组,T7-EA联合ROR1诱发的T细胞杀伤作用显着强于T7-EA和ROR1单独处理组,T7-EA联合ROR1诱导的血清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IgG水平显着高于T7-EA和ROR1单独给药组。结论T7-EA联合ROR1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李豫丰,解云,徐汉虹[10](2016)在《葡萄糖基-氟虫腈偶合物、氟虫腈、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在大豆木质部的输导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葡萄糖基-氟虫腈偶合物(GTF)与氟虫腈、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在大豆Glycine max植株内的分布差异,评价4种农药的木质部输导性。【方法】选取大豆幼苗作为供试植物,采用药液浸根的处理方法,研磨提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根、茎、叶3部分药物含量,以地上部分输导量评价4种农药木质部输导性。【结果】GTF具有优越的木质部输导性,进入大豆后能较为均匀地分布;噻虫嗪木质部输导性高效,向顶分布明显,短时间即达到饱和;氟虫腈大量在根部积累,仅具有较弱的木质部输导性;阿维菌素能渗透进入大豆根部并积累,但无法向上转运,不具有木质部输导性。【结论】糖基的引入能够显着改善氟虫腈的木质部输导性。对杀虫剂进行糖基化修饰为内吸性农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偶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典的二价铂类药物如顺铂、奥沙利铂和卡铂是常用的DNA损伤抗癌药物,其中顺铂作为一线用药常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实体瘤。尽管其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铂(Ⅱ)类药物也存在着严重的毒副作用以及固有的或获得的耐药性等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由于铂(Ⅳ)配合物动力学上的惰性且可以被细胞内还原性物质还原成相应的二价铂类母体药物,人们普遍认为铂(Ⅳ)配合物作为铂(Ⅱ)配合物的前药在新一代铂类药物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前景。为了克服二价铂类药物的缺陷,我们将具有生物活性小分子引入到铂(Ⅳ)配合物的轴向上,以期望获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铂(Ⅳ)配合物。首先,我们将康普瑞汀类似物和酚尼他汀类似物引入到Pt(Ⅳ)配合物的轴向位置,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目标化合物对所测试的癌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对正常细胞的低毒性,其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铂(Ⅱ)配合物。我们对代表性化合物2-22和2-25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通过HPLC证实了Pt(Ⅳ)配合物2-22和2-25在抗坏血酸(VC)的作用下,能够释放出轴向配体康普瑞汀类似物(2-15)和酚尼他汀类似物(2-21),同时释放出等当量的顺铂。细胞分子生物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22和2-25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也能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在细胞内聚积。Pt(Ⅳ)配合物2-22和2-25能够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且能够与秋水仙碱位点结合。此外,化合物2-22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增长,抑瘤率为51.2%(5 mg/kg)和59.4%(10 mg/kg);2-25能够有效地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增长,抑瘤率为52.11%(5 mg/kg)和60.23%(12mg/kg)。其次,我们通过戊二酸单甲酯和丁二酸酐作为连接基团将CA-4衍生物引入到顺铂以及奥沙利铂的四价铂轴向位置,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所有的Pt(Ⅳ)配合物对所测试的人癌细胞如HCT-116(结肠癌)、HepG-2(肝癌)、MGC-803(胃癌)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增殖能力,且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Pt(Ⅱ)类药物;同时对人正常细胞(如HL-7702和NCM460)的毒性低于相应的母体化合物。此外,Pt(Ⅳ)配合物对顺铂耐药细胞SK-OV-3/CDDP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我们对代表性化合物3-23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活性作用的机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23能够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早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且能够显着的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在细胞内聚积;同时还能上调如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此外,3-23能够有效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其抑制瘤率为53.1%(5 mg/kg)和60.5%(13 mg/kg),而且对小鼠体重变化没有什么影响相比于顺铂,通过HE组织染色发现,化合物3-23对组织器官也没有造成明显损伤。最后,我们通过连接基团将查尔酮类似物引入到Pt(Ⅳ)配合物的轴向,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所有的Pt(Ⅳ)配合物对所测试的肿瘤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铂(Ⅱ)类药物,同时对正常细胞(如HL-7702和BEAS-2B)的毒性低于相应的铂(Ⅱ)类药物;且对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CDDP和A549/CDDP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细胞毒活性。此外,Pt(Ⅳ)配合物4-49能够有效地诱导人卵巢癌SK-OV-3和人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且还能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诱导DNA损伤;同时4-49也能诱导SK-OV-3和NCI-H460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的产生,且呈现剂量依赖性。4-49能显着地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9和Caspase-3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也能显着地下调G2/M期蛋白Cdc2、Cdc25c和Cyclin B1的表达。另外,4-49能够显着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抑瘤率为60.3%(5 mg/kg)和70.2%(13mg/kg),其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优于4-17(50.1%,5 mg/kg)、顺铂(65.7%,5 mg/kg)以及顺铂与化合物4-17联合用药组(68.1%,5+5 mg/kg),而且对小鼠体重变化没有什么影响,另外HE组织染色结果表明化合物4-49对组织器官也没有造成明显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偶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任丽娜.有机小分子—碳量子点偶合物的制备及其在Fe~(3+)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黄晓超.靶向微管蛋白的Pt(Ⅳ)抗肿瘤偶合物研究[D].东南大学.2019

[3].张汪伟.藤黄酸生物素偶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

[4].郭术涛.雌二醇-聚缩酮偶合物缓释微球制备与表征[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2017

[5].曹晓静,蔡喆,谭学莹.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乙酰半胱氨酸偶合物肾脏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7

[6].王时雨,张俊娜,冀楠,张婧芳,何炜.新型5-氟尿嘧啶-吲哚菁染料偶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7

[7].张娜,靳广毅,晋贞超,刘兵,彭博雅.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联合ROR1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

[8].李俨.壳聚糖与叁种农药偶合物的制备及协同效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

[9].张娜.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联合ROR1抗乳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

[10].李豫丰,解云,徐汉虹.葡萄糖基-氟虫腈偶合物、氟虫腈、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在大豆木质部的输导性比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毛细管电泳-DESI联用装置示意图偶合物在不同回流...2-2 CdTe-Phe 偶合物电镜照片偶合物和CdTe量子点的荧...偶合物的红外谱图偶合物在不同pH值...

标签:;  ;  ;  ;  ;  ;  ;  

偶合物论文_任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