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鲁迅文章长短句的艺术魅力

浅释鲁迅文章长短句的艺术魅力

曾荣生

摘要:鲁迅文章在语言方面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娴熟地运用了长句和短句。他善于根据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思想内容的需要,灵活而准确地运用它们,使其文章充满了战斗力和感染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鲁迅;语言;长短句

鲁迅先生的白话文开了中国现代文的先河,堪称我国现代文章的典范。每次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学生普遍感觉晦涩难懂不易理解,自己阅读的时候往往知难而退乃至望而生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先生的语言特点,对其一些特殊的语句进行举例分析,从而对其语言运用的特点增加感性认识。其文章聚幽默、讽刺、尖刻、犀利、辛辣于一体。究其原因,先生的文章充分发挥了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从而使其能驾轻就熟地表现他丰富的思想内涵。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文章富于独创性,丰满而又洗练,隽永而又舒展,诙谐而又峭拔,具有突出的个人风格。

鲁迅文章在语言方面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娴熟地运用了长句和短句。他善于根据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思想内容的需要,灵活而准确地运用它们,使其文章充满了战斗力和感染力。

一般说来,长句的容量大,结构复杂,能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叙事具体,说理缜密。鲁迅的杂文,之所以能“像匕首,似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些能够容纳丰富思想的长句。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成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句中一共有九十二字,时间状语就达五十七字。而这一段为刘和珍树碑立传式的语言,把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姓啥名谁乃至悼念仪式都详尽的讲出来。同时,为了给反动政府以辛辣的讽刺,又点明“中华民国十五年”,意则点明“中华民国”竟对自己的人民施行残酷的镇压。而三十八字的定语加在“那一天”之前,深刻地反应了先生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两位女学生的同情和怀念。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这一段话在比较烦杂的语言组合中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可以借助我们的意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触类旁通,抛开逐字逐句讲解的枷锁,让学生充分理解“希望”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正确含义。

鲁迅先生的杂文固然充分使用了长句,其小说更是如此。如《故乡》中有这么一段:

“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颈带银圈……。”

这一段叙述性的长句勾勒出一副栩栩如生的“月夜刺猹图”,布局完整,轮廓分明,形象鲜明,色彩瑰丽。难怪先生在多年以后对那景色还是记忆犹新。“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鲁迅先生不仅善于运用长句,更善于运用短句。根据文章表情达意的需要,先生在他的文章之中,既有表达含义深远语义的长句,也出现许多表达凝练、浓缩情感的短句。“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干脆有力”。先生的短句虽短,却能够给人以一股不可抵抗的力量,快刀快语,力透纸背。与长句相比,短句所提供的要素少、简洁、明快,因此理解起来可能也就更有难度了。

“活该。”(《论雷峰塔倒掉》)

短短的两个字,独词成句,独句成段,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百万群众的呼声。作者的心语:作为封建统治的死党和帮凶的法海和尚,对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人民的“横加干涉”和镇压,最终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作者心底的那种同情和愤怒,尽溢于其间。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短短的一组句子,先生对于这一群只知吃喝玩乐的清国留学生极尽了冷嘲热讽之能事:将他们那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令人作呕、忸怩作态的丑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们是一群丑角,灵魂的败类。品读的时候,将“油光可鉴”和“宛如”搭配,将“标致”与“实在”“极了”搭配,读出个中辛辣的讽刺口吻,余味绕梁。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奔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一个根深蒂固而又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社会制度,只有靠这积蓄巨大能量的“地火”喷发燃烧,才能换来一个崭新的世界。先生用语不多,却意蕴饱满地表达了自己的怒吼和呐喊。

更为有趣而又警人深思的是《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迂腐不堪,穷困潦倒而又死爱面子的形象,通过这几个半文半白,似懂非懂的辩白之词准确地勾勒出来。难怪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个文人,更是个高明的画师,能用几根线条“画出人物的骨头”来。

鲁迅堪称幽默反语大师,在他的长短句中总是不失时机地在恰当的时候,将对手的荒谬和错误进行到底,形成辛辣讽刺效果。在《恋爱的悲剧里》,鲁迅将阿Q的精神胜利与当时的一些所谓“国粹”挂钩,说:“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信手拈来地讽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神糟粕。在阿Q关于女人的一通浮想之后,鲁迅顺着阿Q的心理写道:“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可以作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了。”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几千年,其流毒之深祸及如阿Q这样的下层百姓,加之一些无知的假道学先生们推波助澜,所以有“妲己亡商,褒姒衰周”的论调,鲁迅在这里摹拟假道学家的口吻,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们评价鲁迅的文学语言,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匕首”、“投枪”,都是形容其语言的深刻和力量。正是在其长短句中娴熟地运用了犀利的语言,充分显示了鲁迅独特的格调,这种独特的格调,加上采取多种语法和修辞手段,以及戏谑的议论性语言的穿插,造成一种诙谐、讽刺的文章色彩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面,能把长句和短句有机地结合起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使其文章既紧凑、严密,又明快、凝练,也使得先生成为一代语言大师。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广兆中学

邮政编码:363700

标签:;  ;  ;  

浅释鲁迅文章长短句的艺术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