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焦虑,认知,障碍,视域,多元性,关联性,范式。
概念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存伟[1](2019)在《现代汉语倚变句的概念化基础及其句法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认知语法的空间认知、参照认知和比较认知为理论指导,探讨量范畴倚变关系的概念化及其对倚变句"越X越Y"的句法影响。研究发现,倚变关系的概念化涉及叁个动态过程:1)概念化主体调用比较认知,在不同量值之间持续建构"基准-目标"关系,实现量A和量B的量值变化的概念化; 2)调用参照认知,在量值变化之间持续建构"参照点-目标"关系,实现量B随量A变化而变化的概念化; 3)调用空间认知,将量值变化概念化为虚拟位移,实现量范畴的空间概念化。量范畴的虚拟位移概念化通过"越"编码,量值变化的概念化通过"越X"和"越Y"编码,倚变关系的概念化通过"越X越Y"编码。概念化中调用的空间认知和参照认知提升倚变句的句法能产性,调用的比较认知则对构件X和Y形成句法限制。(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曼塞萨·玛诺普,张梦琦,刘宝存[2](2019)在《21世纪课程的重新概念化与定位:全球性的范式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快速变化的21世纪,对课程的概念化和定位限制了它保持与未来-相关性的潜力。为摆脱这一困境,可以从八个维度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义,优化课程的未来-相关性,促进课程向全球性的范式转变,从而培养学习者应对未来的能力。但其中有些维度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认真对待和慎重纾解。同时,为使课程的未来-相关性在21世纪得以发展,课程必须不断预测并适应多变的关键驱动力,而且必须使课程作为建设性颠覆者的一分子。尽管课程变化的具体方向尚不清晰,但确保课程为学习者的将来做好准备不是一道选择题,它无论是从道德、社会正义,还是从全球稳定、全球安全和全球和平的角度来看都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何光顺[3](2019)在《Called:存在的命名和物的出场——试论《旧约·创世记》命名神话的概念化思维及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视"语词"的"命名"(Called)是从圣经首章《创世记》到《约翰福音》的重要主题。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命名就是存在的显现和万物的出场,从上帝为世界命名到人为万物命名,显示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确立和主体创造的开始。这种自由意志和主体创造有让人陷入以语词命名一个非神圣化的乌托邦的危险。命名原是神圣的,是属神之事,然而,当命名的权利被滥用之时,命名则成为某种僭越。《圣经》的"命名"神话可以成为观照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并可以将其视为古希腊哲学的概念思维传统的宗教化和神话化版本。阐释从《圣经》首章开显的概念命名神话,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希伯莱-基督教传统相对于古希腊-罗马传统所同样具有的对于西方文明的奠基性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5期)
卜大炜[4](2019)在《一部摆脱概念化的神话歌剧——谈原创歌剧《天地神农》》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天地神农》讲述了神农教民农耕,自去神力尝百草而中毒身亡,以生命践行从神到人的转换历程,将神农浓缩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神的象征体。该剧以歌剧的思维创作,不流俗、不讨巧,不概念化。史诗的笔调、戏剧性的音乐,优美动人、荡气回肠,成为一部好听、好看的感人歌剧。以歌剧这种恢弘的综合艺术形式从神农这个中国故事中挖掘出深邃的哲理,拓展、彰显了这个千古传奇的精神内涵,是神话题材在高层次思想的现实折射。作曲家与编剧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转化为中国歌剧,以前沿艺术思考开创了中国歌剧的一个新阶段。(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王岩[5](2019)在《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如何从认知行为治疗(CBT)理论的视角建构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个案概念化,及其对制定咨询方案与咨询过程的重要指导意义。一位大二学生因人际困扰、学业与就业压力及躯体症状等应激源,逐渐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焦虑症状,如:焦虑、恐惧、躯体不适以至于自杀意念等。依据GAD的认知行为概念化模型对其焦虑症状发生、发展及维持的机制进行解析,针对其认知、情绪和行为的问题开展咨询实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总焦虑量表对其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评估,以及咨询过程中情绪的变化,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均有明显下降,症状及总体功能也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本研究显示,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个案概念化能有效指导咨询的实践。(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30)
申紫薇[6](2019)在《行为激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基于一例社交焦虑障碍的个案概念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行为激活疗法为导向对一例社交焦虑障碍大学生进行干预,构建行为激活取向的个案概念化并探索行为激活疗法对大学生短期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适应性。具体实施过程分为5个阶段共13次治疗,持续近5个月;分别于首次咨询、第8次咨询、末次咨询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交往焦虑量表(IAS)以及咨询师观察、来访者反馈等进行疗效评估,并于咨询进程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来访者在社交行为、情绪管理、认知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随访中来访者情绪稳定、人际适应良好。行为激活疗法对于大学生短期心理咨询来说有着简明、高效、发展性强的优势;以行为激活为先导理念、与多种心理治疗技术相结合能够较好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30)
单作民[7](2019)在《教育领导学科理论的概念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问题是学科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化问题是教育领导学科理论的重要特征。当代教育领导学科的理论取向及其基本概念的形成是多元性的,以此为前提,可以析出教育领导学科理论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教育领导主体的实践活动、理论阐释及研究方法关系密切,而且其概念化问题在认知形式和呈现方式上兼具符号性、经验性、共时性和历时性特点;由于教育领导母体学科的分化和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受不同学科研究范式的影响,教育领导学科概念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特殊的内在和外在关联及逻辑递进。对教育领导学科理论概念化问题的反思,可以引导教育领导学科理论研究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并在容纳多元研究范式的同时,强化或聚焦学科的研究指向。(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于婉莹[8](2019)在《去概念化与去绝对化:艺术与科学中的规律的认知与反叛》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都以创新的方式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以成就我们文明的永恒并使之更富有意义。如果说科学是追求"科学规律的认知",那么艺术则是追求"艺术规律的反叛"。如果说科技创新需要拒斥"绝对化",那么艺术创作则需要拒斥"概念化"。因此,正是创新,这种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都离不开的共有精神气质,非但没有造成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对立,反而促成了彼此之间的融合。(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9年04期)
韦建新[9](2019)在《前置后延——让儿童的美术表现突出概念化重围》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课堂中,实施前置后延式教学,让学生对形象的理解基于个体的感受,使美术和学习、创作在课堂的内外时空、评价的关键节点间纵横展开,从而形成突破学生美术表现概念化的新视域。(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4期)
胡剑波[10](2019)在《试论索绪尔的概念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索绪尔的语言哲学理论中富含概念化的思想。仔细阅读挖掘后认为,其概念化内涵为:语言是一个分类的原则,概念化是分节的结果;其概念化包含语链和意链的一体性、系统性、任意性、社会性、历时性和主体性等几个方面的属性,这些属性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又赋予了概念化的偶然性和民族性。索绪尔的概念化理论是在反形而上学、承接分节观、融合时间的连续与非连续和主体的确立与消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系统和超越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概念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21世纪,对课程的概念化和定位限制了它保持与未来-相关性的潜力。为摆脱这一困境,可以从八个维度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义,优化课程的未来-相关性,促进课程向全球性的范式转变,从而培养学习者应对未来的能力。但其中有些维度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认真对待和慎重纾解。同时,为使课程的未来-相关性在21世纪得以发展,课程必须不断预测并适应多变的关键驱动力,而且必须使课程作为建设性颠覆者的一分子。尽管课程变化的具体方向尚不清晰,但确保课程为学习者的将来做好准备不是一道选择题,它无论是从道德、社会正义,还是从全球稳定、全球安全和全球和平的角度来看都势在必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存伟.现代汉语倚变句的概念化基础及其句法影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2].曼塞萨·玛诺普,张梦琦,刘宝存.21世纪课程的重新概念化与定位:全球性的范式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19
[3].何光顺.Called:存在的命名和物的出场——试论《旧约·创世记》命名神话的概念化思维及其问题[J].现代哲学.2019
[4].卜大炜.一部摆脱概念化的神话歌剧——谈原创歌剧《天地神农》[J].艺术评论.2019
[5].王岩.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C].第十二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6].申紫薇.行为激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基于一例社交焦虑障碍的个案概念化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7].单作民.教育领导学科理论的概念化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9
[8].于婉莹.去概念化与去绝对化:艺术与科学中的规律的认知与反叛[J].艺术工作.2019
[9].韦建新.前置后延——让儿童的美术表现突出概念化重围[J].小学教学参考.2019
[10].胡剑波.试论索绪尔的概念化理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