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态声发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态,小波,线性,光纤,传感器,导波,神经网络。
模态声发射论文文献综述
孙贺[1](2019)在《基于模态声发射的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耐腐蚀,抗高温等优良理化性能,在科学技术占比高的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尽管复合材料具有以上优点,但由于复合材料长期在高载荷、腐蚀性的环境中运行,如疲劳,蠕变,机械损伤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肉眼不可见的内部损伤,造成该材料的宏观、细观材料性能降低、剩余性能下降,对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大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出现缺陷的过程中基体开裂、纤维断裂都会产生声发射信号,综上所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声发射特性、损伤检测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在7075-T6铝板的上表面与侧面突发型与连续型的典型声源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模态分析,结合7075-T6铝板的频散曲线对典型声源Lamb波进行模态识别,并对典型声源信号的传播过程中的频谱、模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对T700SC-12000-50C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纤维丝以及树脂基体进行拉伸实验,使其出现断裂损伤。使用声发射手段对实验过程出现的损伤进行信号采集。将声发射信号进行参量分析及波形分析,采用模态声发射手段对数据进行扩展波与弯曲波的模态分析。对几种较为典型的损伤的模态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纤维断裂所产生的声发射信号为低阶扩展波信号,与其他损伤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模态声发射的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断裂进行损伤程度分析是有效的。进行了势能能量标定实验,通过金属小球滑落释放重力势能撞击铝合金板产生声发射信号,对撞击产生的声发射信号中的扩展波进行能量计算,通过Polynomial(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最终确定了势能能量与声发射信号中的扩展波的能量之间的关系,并求解能量系数k。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典型损伤形式中,纤维丝、纤维束的断裂是对复合材料试件、容器结构完整性影响最大的损伤形式。通常,只有单根纤维断裂的情况不常见,一般都由多根纤维组成的纤维束同时断裂。因为复合材料不透明,纤维直径小,所以想要直接证明复合材料试件或容器中已经出现纤维断裂还存在困难。本文借助声发射信号能量与纤维束断裂释放的能量建立对应关系,归纳出一种判断纤维束断裂数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4-01)
付文成,刘懿莹,王霖洁,李凤梅[2](2019)在《基于微纳耦合光纤传感器的模态声发射源线性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耦合光纤由于其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制作简单和解调成本低,在声发射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将其与模态声发射源定位技术相结合还未有报道。利用微纳耦合光纤传感器,通过S0/A0峰值定位方法和A0/A0阈值定位方法实现了对模态声发射源的线性定位;分析了Gabor变换时间分辨率对S0/A0定位方法中模态识别准确度的影响规律,和A0/A0定位方法中等值线阈值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规律;对比讨论了两种定位方式的定位精度、定位范围和定位重复性。本研究对微纳耦合光纤传感器在模态声发射源定位中的实际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1期)
刘懿莹,王霖洁,付文成,李凤梅,冀敏慧[3](2017)在《微纳耦合光纤模态声发射传感特性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微纳耦合光纤传感器声发射模态识别的能力,立足于模态声发射理论,实验研究了微纳耦合光纤有效传感区结构、长度以及对称性对传感器模态识别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优化后传感器模态识别能力的定向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效传感区结构为包括分离区、锥区和腰区的"X"型结构时,传感器不能识别S_0模态,且识别的A_0模态完整性差;当有效传感区结构为包括腰区和全部锥区的"---"型结构时,传感器能够识别出S_0模态,并完整地识别A_0模态;当有效传感区对称时,所测信号模态完整性好;而当有效传感区不对称时,所测信号完整性较差;"X"型结构时,分离区会衰减声波的部分能量,传感器灵敏度随着有效传感区长度的减小而增大;"---"型结构时,由于锥区起到应变放大作用,传感器灵敏度会随着锥区长度的减小而降低;传感器的模态识别能力随着检测角度的减小而减弱,其有效检测角度范围为45°~135°。该研究对本传感器应用于模态声发射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李帅永,王鹏飞,严冬,王平,黄心成[4](2016)在《气体管道泄漏模态声发射时频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声发射信号频散特性导致基于时延估计的气体管道泄漏定位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声发射时频分析的泄漏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平滑伪Wigner-Ville时频分布对两泄漏信号的互相关函数进行时频分析,利用互相关函数的时频谱可同时提取泄漏信号的时间延迟和与之对应的频率;然后根据泄漏声发射信号的主导模态的频散曲线即可确定该频率对应的声速,利用实时确定的声速和时间延迟并根据两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即可确定泄漏点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时频分析的气体管道泄漏定位误差与互相关相比减少了6倍。所提出的模态声发射时频定位方法能有效抑制泄漏信号的频散,提高泄漏信号的相关性,从而更适合用于声发射管道泄漏定位。(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常志中[5](2014)在《基于模态声发射的平板超高速撞击损伤模式识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首次空间活动距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空间活动的增加在给人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空间碎片环境恶化的后果。由于空间碎片具有高动能的特点,对航天器在轨安全运行构成了很大威胁。为了增加航天器的生存力,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需实时感知航天器受空间碎片撞击事件并进行相应应对措施,对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在轨感知系统的研发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主要基于模态声发射技术对该感知系统进行研究,将撞击产生的声发射信号波形与由该撞击产生的声发射物理过程相联系。利用该方法已基本实现在轨感知系统中撞击源定位模块的研发,但对于撞击损伤模式识别的研究较少。另外,当前对于超高速撞击损伤模式识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为单传感器、固定位置;识别方法上多采用统计学中的模式分类方法,且在选取特征参数时具有一定盲目性等。基于以上背景与研究现状,本文运用模态声发射技术,研究材料为Al2017的铝合金球弹丸撞击航天器中常用的Al5A06铝合金平板时的损伤模式识别问题。首先,利用小波分解重构的方法,将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中各个模态分别分离,根据所提取各个信号的特点选定能表征各个模态信息的特征参数。根据平板声发射的特点,提出并验证了平板超高速撞击声发射产生过程的一个假设,即:随撞击速度的增加,声发射源由板面声发射源向板内声发射源转变。随后,分析了各模态特征参数与损伤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所提取的各个模态特征参数与撞击速度(在本文研究范围内撞击速度能够表征损伤情况)、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得出:当弹丸尺寸一定时,S0模态的各特征参数值跟撞击速度都呈线性关系,当撞击速度为2.5km/s时靶板被击穿,动能被弹丸带走导致趋势减缓;A0模态的两个特征参数跟撞击速度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在靶板被击穿的临界速度2.5km/s处出现明显的极小值;S2模态各特征参数跟撞击速度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靶板被击穿的临界速度2.5km/s出现极小值,且发现S2模态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显着衰减,受传播距离的影响较大;总能量跟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各模态所占的能量比跟撞击速度之间关系密切,其中A0所占能量比重随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减小、S0、S2所占能量比重随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A0、S0能量比与传感器距离之间出现的不同现象是由于A0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衰减率大于总能量的衰减率,S0则反之。在撞击速度为2.5km/s处出现不同的极值是因为弹丸击穿靶板后带走了以S0模态能量为主的大量能量。其次,针对之前研究中选取特征参数的盲目性,引入了评价单个特征参数对特定模式分类问题分类能力相对大小的K-W检验算法。并将使用经K-W检验筛选的特征参数与使用不经筛选全部特征参数的识别率对比得出:使用全部特征参数的识别率大于使用经K-W检验筛选之后的特征参数,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大。验证对复杂系统的损伤模式识别中,用K-W检验筛选特征参数的必要性。最后,针对目前工程中存在的损伤模式识别时传感器利用率不高的现象,设计了多传感器模式识别的数据融合算法,并通过对比撞击事件的平均识别率得出:在各个模式下采用多个传感器对撞击事件进行识别的正确率大于仅采用一个传感器的情况。且采用5个传感器的识别精度大于采用3个传感器的识别精度。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损伤模式识别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工程实现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蔡文生[6](2013)在《基于小波变换和模态声发射的304不锈钢点蚀声发射信号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304不锈钢的点蚀声发射信号特性,应用小波变换和模态声发射技术对304不锈钢的点蚀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点蚀信号波形主要是由能量较大的低频段弯曲波和能量较小的高频段扩展波构成的。研究结果对304不锈钢点蚀声发射监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13年06期)
王秀彦,郭文鑫,吴斌,何存富,焦敬品[7](2010)在《线性神经网络及模态声发射在时差定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影响时差定位法精度的主要因素,将线性神经网络方法和模态声发射理论应用于突发声发射定位中,并在板结构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达到了精确定位的预期要求,定位不确定度由1.89%降至0.45%,较好地满足了工程实际需要。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突发声发射时差定位,也为连续声发射时差定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裴丽莹[8](2009)在《基于模态声发射的管道泄漏识别与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天然气供给体系是当今城市的“生命线”之一,其主要输配方式为管道传输。伴随着天然气管网越来越复杂、管线越来越长,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愈加突出。针对传统管道安全检测技术效率低下、实时性差、定位精度低、难以适应大范围管网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态声发射检测原理的管道泄漏识别与定位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数据融合技术,在阐述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势,并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选择声发射技术作为检测手段,设计实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管道泄漏识别与定位系统。(2)采用分布式数据融合结构,在网络源节点处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原始声发射信号的多分辨率分析,提取包含泄漏特征的单模态信号,消除噪声干扰及频散现象;在汇聚节点处根据信号幅值将泄漏源两侧的信号排列组合,采用互相关分析获取连续型声发射信号到达上下游传感器节点的时差,并通过时差定位和加权平均的融合算法实现泄漏源定位。(3)设计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图形用户界面(GUI),利用小波分析、神经网络及D-S证据理论分别完成对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数据级、特征级、决策级叁级数据融合,实现对泄漏源特性的有效判断。实验表明,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节点检测机制的引入可有效解决系统误判或难以决策的问题,同时通过多级数据融合,显着提高了泄漏源定位精度,便于决策处理。(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9-02-15)
龚仁荣,程志勤,顾建祖,骆英,柳祖亭[9](2006)在《模态声发射在结构材料缺陷定位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役结构材料中同时存在静态和动态缺陷时难于进行缺陷平面定位的问题,利用声发射技术实时记录声发射波形时域信号的特点,结合薄板中Lamb波的频散特性和Gabor小波时频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先后采用叁角形和椭圆平面定位方法可分别反演动态缺陷、静态缺陷的位置,并利用低频时频散不明显的对称模态波速和同一时域信号的相对时差来避免波速变化与各传感器间灵敏度差异和门槛值不同对椭圆定位精度的影响。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应用这种方法反演得到的缺陷位置和实际缺陷位置一致。(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6年03期)
李江全,焦敬品,何存富,吴斌[10](2005)在《基于小波变换和模态声发射的管道中导波传播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小波变换和模态声发射理论,通过模态声发射试验的方法确定了管道中导波传播的频散特性。通过分析声发射信号的Gabor小波变换幅度在时频空间分布特点,确定某一频率下某一模态导波到达传感器的时间,从而确定该频率下该模态导波的群速度,进而确定其频散曲线。试验确定管道中频散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较好吻合,证明小波变换是分析频散波时频特性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管道技术与设备》期刊2005年04期)
模态声发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纳耦合光纤由于其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制作简单和解调成本低,在声发射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将其与模态声发射源定位技术相结合还未有报道。利用微纳耦合光纤传感器,通过S0/A0峰值定位方法和A0/A0阈值定位方法实现了对模态声发射源的线性定位;分析了Gabor变换时间分辨率对S0/A0定位方法中模态识别准确度的影响规律,和A0/A0定位方法中等值线阈值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规律;对比讨论了两种定位方式的定位精度、定位范围和定位重复性。本研究对微纳耦合光纤传感器在模态声发射源定位中的实际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态声发射论文参考文献
[1].孙贺.基于模态声发射的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特性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9
[2].付文成,刘懿莹,王霖洁,李凤梅.基于微纳耦合光纤传感器的模态声发射源线性定位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3].刘懿莹,王霖洁,付文成,李凤梅,冀敏慧.微纳耦合光纤模态声发射传感特性优化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7
[4].李帅永,王鹏飞,严冬,王平,黄心成.气体管道泄漏模态声发射时频定位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6
[5].常志中.基于模态声发射的平板超高速撞击损伤模式识别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蔡文生.基于小波变换和模态声发射的304不锈钢点蚀声发射信号特性[J].石油化工设备.2013
[7].王秀彦,郭文鑫,吴斌,何存富,焦敬品.线性神经网络及模态声发射在时差定位中的应用[J].声学技术.2010
[8].裴丽莹.基于模态声发射的管道泄漏识别与定位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9].龚仁荣,程志勤,顾建祖,骆英,柳祖亭.模态声发射在结构材料缺陷定位中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
[10].李江全,焦敬品,何存富,吴斌.基于小波变换和模态声发射的管道中导波传播特性的试验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5